第五章 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 素 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必须具有生物学 活性的形式到达靶器官、靶细胞,达到有效的 剂量、浓度,持续足够时间,并与靶分子相互 作用,或改变其微环境,才能够造成毒性作用, 任何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都会影响化学物的毒 性作用
第五章 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 素 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必须具有生物学 活性的形式到达靶器官、靶细胞,达到有效的 剂量、浓度,持续足够时间,并与靶分子相互 作用,或改变其微环境,才能够造成毒性作用, 任何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都会影响化学物的毒 性作用
影响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 化学物因素 。 机体因素。 化学物与机体所处的环境条件 。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影响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 化学物因素 。 机体因素。 化学物与机体所处的环境条件 。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第一节 化学物因素 一、化学结构 每一种外源化学物的毒性是其固有 的性质,它是由化学物的化学结构所决 定的。 研究外源化学物化学结构和毒性效 应之间的关系,找出其规律,在毒理学 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现就已知举例介绍如下:
第一节 化学物因素 一、化学结构 每一种外源化学物的毒性是其固有 的性质,它是由化学物的化学结构所决 定的。 研究外源化学物化学结构和毒性效 应之间的关系,找出其规律,在毒理学 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现就已知举例介绍如下:
以直链饱和烃为例,这类脂肪族化合物为非电 解质化合物,其毒性为具有麻醉作用。从丙烷 (甲烷、乙烷例外,为惰性气体)起,随着碳 原子数增多,麻醉作用增强。但达到9个碳原 子之后,却又随着碳原子数增多,麻醉作用反 而减弱。这是由于这类非电解化合物伴随碳原 子数增加而脂溶性增大,水溶性相应减小,即 脂水分配系数增大。极亲脂性化合物,由于不 利于经水相转运,其在机体内易被阻滞于脂肪 组织中,反而不易穿透生物膜达到靶器官
以直链饱和烃为例,这类脂肪族化合物为非电 解质化合物,其毒性为具有麻醉作用。从丙烷 (甲烷、乙烷例外,为惰性气体)起,随着碳 原子数增多,麻醉作用增强。但达到9个碳原 子之后,却又随着碳原子数增多,麻醉作用反 而减弱。这是由于这类非电解化合物伴随碳原 子数增加而脂溶性增大,水溶性相应减小,即 脂水分配系数增大。极亲脂性化合物,由于不 利于经水相转运,其在机体内易被阻滞于脂肪 组织中,反而不易穿透生物膜达到靶器官
有机磷化合物 均有亲电子的磷,它以共价 键结合于乙酰胆碱脂酶的酯解部位。但有机 磷化合物的一些取代基不同,可以影响磷原 子上的电荷密度,使其毒性发生变化。保棉 磷的R1与R2基团为二乙氧基,其P原子电 荷为+1.041e,大鼠经LD50为16mg/kg。 而当用二乙基取代二乙氧基,形成保棉磷时, P原子电荷为+0.940e,则其毒性大为下降, 大鼠经LD50为1000mg/kg,二者毒性相 差达60倍
有机磷化合物 均有亲电子的磷,它以共价 键结合于乙酰胆碱脂酶的酯解部位。但有机 磷化合物的一些取代基不同,可以影响磷原 子上的电荷密度,使其毒性发生变化。保棉 磷的R1与R2基团为二乙氧基,其P原子电 荷为+1.041e,大鼠经LD50为16mg/kg。 而当用二乙基取代二乙氧基,形成保棉磷时, P原子电荷为+0.940e,则其毒性大为下降, 大鼠经LD50为1000mg/kg,二者毒性相 差达6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