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概念、基本病变和复合性病变,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 病因,了解肾动脉粥样硬化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2.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冠心病概念、心肌梗死概念及好发 部位和类型,熟悉心绞痛概念和心肌梗死的合并症,了解心肌梗死的病变。 3.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和缓进型高血压所致心、肾、脑病变,熟悉高 血压机能紊乱期和动脉系统病变期的血管改变,了解急进型高血压病变。 4.掌握风湿病概念及其基本病变、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熟悉风湿性心 肌炎和全心炎的病变,了解风湿病的皮肤病变和风湿性关节炎。 5.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概念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心瓣膜病变,熟 悉急性心内膜炎病因和累及瓣膜,了解 SBE 赘生物脱落引起血管、肾栓塞。 6.掌握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的概念和二尖瓣狭窄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脏 改变,熟悉二尖瓣关闭不全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脏病变,了解主动脉瓣病变及 血流动力学改变。 7.熟悉心肌病分类及每种类型的主要病变。 8.熟悉心肌炎的概念及分类。 二、知识点纲要 (一)动脉粥样硬化 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 沉积在动脉内膜中,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并使动脉壁变硬, 管腔狭窄。 目前认为下列因素被视为危险因素:即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 高胰岛素血症、基因及其产物的变化、雌激素等。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于大、中动脉。动脉分杈、分支开口、血管弯曲凸面 为好发部位。典型病变的发生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脂纹期 在动脉内膜形成帽 针头大小和宽约 1-2mm,长达 1-5cm,平坦或微隆起黄色条纹;镜下,病变处可 见泡沫细胞聚集;2.纤维斑块期 形成突出于内膜表面的蜡滴状斑块;3.粥样斑 块期 形成了粥样坏死灶,坏死灶内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结晶和钙盐沉积。粥样斑块 形成后可发生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动脉瘤等复合性病变。 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 Willis 环;肾动脉粥样 硬化最常发生在肾动脉开口处及主干近侧端,亦可累及弓形动脉和叶间动脉,可 引起顽固性肾血管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 硬化性心脏病部分。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血管的心壁侧,管腔呈偏心性狭窄,按狭窄的程度可 分为 4 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检出率最高。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脏耗氧剧增,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能相应增 加。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剧性暂时性 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心绞痛可分为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恶化性劳 累型心绞痛和自发性变异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可分为心内膜下和透壁性心肌梗
1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概念、基本病变和复合性病变,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 病因,了解肾动脉粥样硬化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2.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冠心病概念、心肌梗死概念及好发 部位和类型,熟悉心绞痛概念和心肌梗死的合并症,了解心肌梗死的病变。 3.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概念和缓进型高血压所致心、肾、脑病变,熟悉高 血压机能紊乱期和动脉系统病变期的血管改变,了解急进型高血压病变。 4.掌握风湿病概念及其基本病变、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熟悉风湿性心 肌炎和全心炎的病变,了解风湿病的皮肤病变和风湿性关节炎。 5.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概念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心瓣膜病变,熟 悉急性心内膜炎病因和累及瓣膜,了解 SBE 赘生物脱落引起血管、肾栓塞。 6.掌握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的概念和二尖瓣狭窄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脏 改变,熟悉二尖瓣关闭不全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脏病变,了解主动脉瓣病变及 血流动力学改变。 7.熟悉心肌病分类及每种类型的主要病变。 8.熟悉心肌炎的概念及分类。 二、知识点纲要 (一)动脉粥样硬化 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 沉积在动脉内膜中,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并使动脉壁变硬, 管腔狭窄。 目前认为下列因素被视为危险因素:即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 高胰岛素血症、基因及其产物的变化、雌激素等。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于大、中动脉。动脉分杈、分支开口、血管弯曲凸面 为好发部位。典型病变的发生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脂纹期 在动脉内膜形成帽 针头大小和宽约 1-2mm,长达 1-5cm,平坦或微隆起黄色条纹;镜下,病变处可 见泡沫细胞聚集;2.纤维斑块期 形成突出于内膜表面的蜡滴状斑块;3.粥样斑 块期 形成了粥样坏死灶,坏死灶内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结晶和钙盐沉积。粥样斑块 形成后可发生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动脉瘤等复合性病变。 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 Willis 环;肾动脉粥样 硬化最常发生在肾动脉开口处及主干近侧端,亦可累及弓形动脉和叶间动脉,可 引起顽固性肾血管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 硬化性心脏病部分。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在血管的心壁侧,管腔呈偏心性狭窄,按狭窄的程度可 分为 4 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检出率最高。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脏耗氧剧增,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能相应增 加。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剧性暂时性 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心绞痛可分为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恶化性劳 累型心绞痛和自发性变异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可分为心内膜下和透壁性心肌梗
2 死。心肌坏死后,血清 CPK(肌酸磷酸激酶)增高尤为明显。心肌梗死尤其是透 壁性梗死可合并乳头肌功能失调、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急性浆液性纤维蛋白 性心包炎和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可合并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疤痕。 (三)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性疾病。其 基本病变为全身细动脉硬化。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 又可分为良性(缓进型)和恶性(急进型)。 良性高血压的病因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职业因素和社会心理应 激因素有关。良性高血压可分为三期:1.机能紊乱期 基本病变为全身细动脉痉 挛,无器质性病变;2.动脉系统病变期 表现为全身细动脉硬化,肌型小动脉硬 化和弹力肌型及弹力型动脉可伴发粥样硬化;3.内脏病变期 可表现为心脏向心 性肥大、颗粒性固缩肾和脑出血等改变。 恶性高血压病变进展迅速,较早出现肾衰。其主要病变为增生性小动脉硬化 和坏死性细动脉炎。 (四)风湿病 是一种与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本病主 要侵犯全身结缔组织,最常累及心脏和关节,以形成风湿小体为其病理特征。 风湿病病因并非是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直接感染,而是变态反应性炎症。 其发病机制多数学者倾向于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 风湿病的病理变化按其发展可分为三期:1.变质渗出期 结缔组织发生粘液 样变性和纤维蛋白样坏死;2.增生期 形成特征性风湿细胞和主要由风湿细胞构 成的风湿小体,具有诊断意义;3.纤维化期 风湿小体纤维化最终成为梭形小瘢 痕。 风湿性心脏病包括急性期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和风湿性心外膜炎。1.风 湿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侵犯二尖瓣,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受累。急性期, 病变瓣膜向血流面闭锁缘形成疣状赘生物,疣赘物为白色血栓,机化后可导致瓣 膜病。左心房 McCallum 亦可受累。2.风湿性心肌炎常表现为心肌间质内小血管 附近出现风湿小体,该小体多见于室间隔和左室后壁上部。3.风湿性心包炎突 出特征是纤维蛋白和浆液渗出,如渗出的纤维蛋白不能完全吸收,可形成“绒毛 心”,进一步可发展成缩窄性心包炎。 (五)感染性心内膜炎 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急性是由致病力 强的化脓菌引起的脓毒血症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原无病变的心瓣膜,主要累 及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在瓣膜表面形成巨大疣赘物。亚急性最常由致病力弱的草 绿色链球菌引起,常侵犯有病变的心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受累的瓣膜上形成 较大赘生物和溃疡。疣赘物为血栓成分,脱落后可引起脑、肾、脾等器官栓塞, 瓣膜损害可造成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 (六)心瓣膜病 是指心瓣膜因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疾病造成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 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存在。二尖瓣狭窄:大多为风湿性心 内膜炎引起,依狭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依瓣膜病变可分为隔膜型和漏 斗型。其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变化为:早期,左心房代偿性扩张肥大,失代偿后, 左心房淤血,进一步导致肺淤血、水肿,反射性引起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代偿性肥大扩张,最终引起右心房淤血及体静脉淤血,左心室萎缩。二尖
2 死。心肌坏死后,血清 CPK(肌酸磷酸激酶)增高尤为明显。心肌梗死尤其是透 壁性梗死可合并乳头肌功能失调、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急性浆液性纤维蛋白 性心包炎和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可合并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疤痕。 (三)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性疾病。其 基本病变为全身细动脉硬化。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 又可分为良性(缓进型)和恶性(急进型)。 良性高血压的病因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职业因素和社会心理应 激因素有关。良性高血压可分为三期:1.机能紊乱期 基本病变为全身细动脉痉 挛,无器质性病变;2.动脉系统病变期 表现为全身细动脉硬化,肌型小动脉硬 化和弹力肌型及弹力型动脉可伴发粥样硬化;3.内脏病变期 可表现为心脏向心 性肥大、颗粒性固缩肾和脑出血等改变。 恶性高血压病变进展迅速,较早出现肾衰。其主要病变为增生性小动脉硬化 和坏死性细动脉炎。 (四)风湿病 是一种与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本病主 要侵犯全身结缔组织,最常累及心脏和关节,以形成风湿小体为其病理特征。 风湿病病因并非是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直接感染,而是变态反应性炎症。 其发病机制多数学者倾向于抗原抗体交叉反应学说。 风湿病的病理变化按其发展可分为三期:1.变质渗出期 结缔组织发生粘液 样变性和纤维蛋白样坏死;2.增生期 形成特征性风湿细胞和主要由风湿细胞构 成的风湿小体,具有诊断意义;3.纤维化期 风湿小体纤维化最终成为梭形小瘢 痕。 风湿性心脏病包括急性期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肌炎和风湿性心外膜炎。1.风 湿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侵犯二尖瓣,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受累。急性期, 病变瓣膜向血流面闭锁缘形成疣状赘生物,疣赘物为白色血栓,机化后可导致瓣 膜病。左心房 McCallum 亦可受累。2.风湿性心肌炎常表现为心肌间质内小血管 附近出现风湿小体,该小体多见于室间隔和左室后壁上部。3.风湿性心包炎突 出特征是纤维蛋白和浆液渗出,如渗出的纤维蛋白不能完全吸收,可形成“绒毛 心”,进一步可发展成缩窄性心包炎。 (五)感染性心内膜炎 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种。急性是由致病力 强的化脓菌引起的脓毒血症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原无病变的心瓣膜,主要累 及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在瓣膜表面形成巨大疣赘物。亚急性最常由致病力弱的草 绿色链球菌引起,常侵犯有病变的心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受累的瓣膜上形成 较大赘生物和溃疡。疣赘物为血栓成分,脱落后可引起脑、肾、脾等器官栓塞, 瓣膜损害可造成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 (六)心瓣膜病 是指心瓣膜因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疾病造成的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 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存在。二尖瓣狭窄:大多为风湿性心 内膜炎引起,依狭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依瓣膜病变可分为隔膜型和漏 斗型。其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变化为:早期,左心房代偿性扩张肥大,失代偿后, 左心房淤血,进一步导致肺淤血、水肿,反射性引起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代偿性肥大扩张,最终引起右心房淤血及体静脉淤血,左心室萎缩。二尖
3 瓣关闭不全:早期可导致左心房代偿性扩张、肥大,进一步引起左心室代偿性肥 大。久之,出现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代偿性肥大,最终出现右心衰竭和 全身静脉淤血。X 线示,心脏呈“球形”。 (七)心肌病 是指原因不明的心肌原发性异常,又称为特发性心肌病。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1.扩张性心肌病 本病是以进行性心肌肥大、心腔扩张和心肌收缩力下降为特征 的心肌病。特点为各心腔明显扩张,心室壁略增厚,心尖变薄呈钝圆形;2.肥厚 性心肌病 本病以心肌肥大、室间隔不均匀肥厚、舒张期充盈异常及左心流出道 受阻为特征;3.限制性心肌病 本病以左室充盈受限为特点,典型病变为心室内 膜和内膜下心肌进行性纤维化,心腔狭窄。心室内膜可厚达 2-3mm,以心尖部最 重。 (八)心肌炎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局部性或弥漫性炎症,包括 1.病毒性心肌炎 由亲 心肌病毒引起,常累及心包.常见的病毒是柯萨奇 B 组病毒、埃可病毒等。病毒可 直接损伤心肌,也可通过 T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其病变特征是心肌间质淋 巴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变性坏死;2.细菌性心肌炎 由细菌引起常表现为心肌间 质内多发性小脓肿。3.孤立性心肌炎 曾称 Fiedier 心肌炎,分为两型:1.弥漫 性间质性心肌炎 心肌间质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嗜酸性和嗜中 性粒细胞浸润;2.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 心肌内灶性坏死及肉芽肿形成,病灶 中央有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物,其间有较多的多核巨细胞。 三、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和名词 1.风湿病(rheumatism) 2.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 3.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4.动脉瘤 5.心绞痛 6.向心性肥大 *7.扩张性心肌病 *8.限制性心肌病 9.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10.肥厚性心肌 (二)填空题 1.动脉粥样硬化泛指动脉壁增厚并失去弹性一类疾病,包括_①_、 _②_、_③_。 *2.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始动环节为_①_。 *3.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随血浆_①_水平升高呈线性加重。 4.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的泡沫细胞可能来源于_①_和_②_。 5.动脉粥样硬化继发性变化,包括_①_、_②_、_③ _、_④_、_⑤_、_⑥_和_⑦_ 6.心绞痛可分为_①_、_②_和_③_三型。 7.透壁性心肌梗死后常发生_①_心包炎。 8.动脉粥样硬化症病变主要累及血管为_①_,而高血压病变主要累及 的血管为_②_
3 瓣关闭不全:早期可导致左心房代偿性扩张、肥大,进一步引起左心室代偿性肥 大。久之,出现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代偿性肥大,最终出现右心衰竭和 全身静脉淤血。X 线示,心脏呈“球形”。 (七)心肌病 是指原因不明的心肌原发性异常,又称为特发性心肌病。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1.扩张性心肌病 本病是以进行性心肌肥大、心腔扩张和心肌收缩力下降为特征 的心肌病。特点为各心腔明显扩张,心室壁略增厚,心尖变薄呈钝圆形;2.肥厚 性心肌病 本病以心肌肥大、室间隔不均匀肥厚、舒张期充盈异常及左心流出道 受阻为特征;3.限制性心肌病 本病以左室充盈受限为特点,典型病变为心室内 膜和内膜下心肌进行性纤维化,心腔狭窄。心室内膜可厚达 2-3mm,以心尖部最 重。 (八)心肌炎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局部性或弥漫性炎症,包括 1.病毒性心肌炎 由亲 心肌病毒引起,常累及心包.常见的病毒是柯萨奇 B 组病毒、埃可病毒等。病毒可 直接损伤心肌,也可通过 T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其病变特征是心肌间质淋 巴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变性坏死;2.细菌性心肌炎 由细菌引起常表现为心肌间 质内多发性小脓肿。3.孤立性心肌炎 曾称 Fiedier 心肌炎,分为两型:1.弥漫 性间质性心肌炎 心肌间质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嗜酸性和嗜中 性粒细胞浸润;2.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 心肌内灶性坏死及肉芽肿形成,病灶 中央有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物,其间有较多的多核巨细胞。 三、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和名词 1.风湿病(rheumatism) 2.阿少夫小体(Aschoff body) 3.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4.动脉瘤 5.心绞痛 6.向心性肥大 *7.扩张性心肌病 *8.限制性心肌病 9.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10.肥厚性心肌 (二)填空题 1.动脉粥样硬化泛指动脉壁增厚并失去弹性一类疾病,包括_①_、 _②_、_③_。 *2.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始动环节为_①_。 *3.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随血浆_①_水平升高呈线性加重。 4.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的泡沫细胞可能来源于_①_和_②_。 5.动脉粥样硬化继发性变化,包括_①_、_②_、_③ _、_④_、_⑤_、_⑥_和_⑦_ 6.心绞痛可分为_①_、_②_和_③_三型。 7.透壁性心肌梗死后常发生_①_心包炎。 8.动脉粥样硬化症病变主要累及血管为_①_,而高血压病变主要累及 的血管为_②_
4 *9.WHO 建议每日每人摄盐量应控制_①_以下,可起到预防高血压作 用,_②_和_③_离子摄入减少也易导致高血压。 10.高血压时,由于脑的细小动脉痉挛和硬化,可出现脑的变化是_①_、 _②_和_③_。 11.高血压脑出血主要发生的部位是_①_、_②_,其次为_ ③_、_④_和_⑤_。 12.恶性高血压常表现为细动脉_①_和小动脉的_②_。病变主要 累及_③_。 13.风湿病主要累及全身_①_组织,以形成_②_为其病理特征。 14.风湿小体是一种_①_迟发性肉芽肿性病变。 *15.风湿细胞免疫组化检测显示 Vimentin 和 Mac387_①_性;actin 和 desmin_②_性。 16.风湿病皮肤病变可分为_①_和_②_病变,其表现为_ ③_和_④_。 17.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疣状赘生物脱落形成的栓子经常栓塞的部位是_ ①_,其次为_②_、_③_、_④_。 18.二尖瓣狭窄可引起左心室_①_、左心房_②_、肺_ ③_。 19.孤立性心肌炎按病理变化可分为_①_和_②_两型。 *20.亲心肌病毒可直接破坏心肌细胞,也可通过_①_介导的免疫反应 间接破坏心肌细胞。 (三)选择题 [A 型题] 1.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粥样斑块描述错 误的是: A、有胆固醇结晶 B、有钙盐沉积 C、有坏死物 D、有肉芽组织 E、该处中膜平滑肌细胞肥大 增生 2.心肌梗死多发生在 A、左心室前壁 B、右心室前壁 C、左心房 D、右心房 E、室间隔后 1/3 3.WHO 建议每日每人摄盐量应控制在 何种水平,可起到预防高血压作用 A、小于 13 克 B、小于 10 克 C、小于 8 克 D、小于 5 克 E、小于 3 克 4.风湿细胞的来源是 A、组织细胞 B、心肌细胞 C、血管内皮细胞 D、淋巴细胞 E、纤维母细胞 5.SBE 疣状赘生物脱落形成的栓 子多栓塞下列哪种器官 A、肾 B、脾 C、心 D、脑 E、下肢 6.X 线检查风湿病患者的心脏呈“梨 形”的心瓣膜病是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二尖瓣狭窄 C、主动脉瓣狭窄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7.心肌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
4 *9.WHO 建议每日每人摄盐量应控制_①_以下,可起到预防高血压作 用,_②_和_③_离子摄入减少也易导致高血压。 10.高血压时,由于脑的细小动脉痉挛和硬化,可出现脑的变化是_①_、 _②_和_③_。 11.高血压脑出血主要发生的部位是_①_、_②_,其次为_ ③_、_④_和_⑤_。 12.恶性高血压常表现为细动脉_①_和小动脉的_②_。病变主要 累及_③_。 13.风湿病主要累及全身_①_组织,以形成_②_为其病理特征。 14.风湿小体是一种_①_迟发性肉芽肿性病变。 *15.风湿细胞免疫组化检测显示 Vimentin 和 Mac387_①_性;actin 和 desmin_②_性。 16.风湿病皮肤病变可分为_①_和_②_病变,其表现为_ ③_和_④_。 17.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疣状赘生物脱落形成的栓子经常栓塞的部位是_ ①_,其次为_②_、_③_、_④_。 18.二尖瓣狭窄可引起左心室_①_、左心房_②_、肺_ ③_。 19.孤立性心肌炎按病理变化可分为_①_和_②_两型。 *20.亲心肌病毒可直接破坏心肌细胞,也可通过_①_介导的免疫反应 间接破坏心肌细胞。 (三)选择题 [A 型题] 1.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粥样斑块描述错 误的是: A、有胆固醇结晶 B、有钙盐沉积 C、有坏死物 D、有肉芽组织 E、该处中膜平滑肌细胞肥大 增生 2.心肌梗死多发生在 A、左心室前壁 B、右心室前壁 C、左心房 D、右心房 E、室间隔后 1/3 3.WHO 建议每日每人摄盐量应控制在 何种水平,可起到预防高血压作用 A、小于 13 克 B、小于 10 克 C、小于 8 克 D、小于 5 克 E、小于 3 克 4.风湿细胞的来源是 A、组织细胞 B、心肌细胞 C、血管内皮细胞 D、淋巴细胞 E、纤维母细胞 5.SBE 疣状赘生物脱落形成的栓 子多栓塞下列哪种器官 A、肾 B、脾 C、心 D、脑 E、下肢 6.X 线检查风湿病患者的心脏呈“梨 形”的心瓣膜病是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二尖瓣狭窄 C、主动脉瓣狭窄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7.心肌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
5 心脏病是 A、风湿性心内膜炎 B、病毒性心肌炎 C、孤立性心肌炎 D、细菌性心肌炎 E、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8.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疾病是 A、高血压 B、风湿性心脏病 C、扩张性心肌病 D、肥厚性心肌病 E、限制性心肌病 9.下列对原发性高血压肾脏病变描 写错误的是 A、部分肾小球肥大,所属肾小 管扩张 B、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所属肾 小管萎缩 C、入球细动脉玻璃样变性 D、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 胞浸润 E、肾小球囊内形成大量新月体 10.下列何种血清酶升高对心肌梗死 的诊断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A、GOT B、GPT C、CPK D、LDH E、GOT+GPT 11.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下列哪 一项是错误的: A、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 中动脉 B、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因素之一 C、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老 年人 D、女性在绝经前动脉粥样硬化 的发病率高于同龄组男性 E、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易合并 血栓形成 12.下列哪种细胞最早迁入内膜,形 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 A、平滑肌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13.下列哪种病变不见于动脉粥样硬 化? A、血栓形成 B、玻璃样变 C、纤维蛋白样坏死 D、钙化 E、出血 14.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的记述 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常引起肾功能不全 B、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 C、肾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 成 D、引起肾动脉开口处或主干近 侧端狭窄 E、肾脏出现较大的凹陷性瘢痕 15.良性高血压时造成血压升高的主 要病变是 A、脑细动脉纤维蛋白样坏死 B、颗粒性固缩肾 C、全身细动脉硬化 D、左心室肥大 E、重要器官肌型动脉中膜及内 膜增厚 16.恶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尿毒症的主 要原因是 A、肾小球纤维化 B、肾间质出血 C、肾小动脉增生性动脉内膜炎 D、肾细动脉纤维蛋白样坏死 E、肾小管坏死 17.关于高血压的记述中,下列哪一 项是错误的? A、常引起下肢坏疽 B、恶性高血压可见到细动脉纤 维蛋白样坏死 C、晚期引起颗粒性固缩肾 D、脑出血是本病的主要致死原因 E、常引起左心室肥大 18.高血压性心脏病代偿期的主要特
5 心脏病是 A、风湿性心内膜炎 B、病毒性心肌炎 C、孤立性心肌炎 D、细菌性心肌炎 E、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8.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疾病是 A、高血压 B、风湿性心脏病 C、扩张性心肌病 D、肥厚性心肌病 E、限制性心肌病 9.下列对原发性高血压肾脏病变描 写错误的是 A、部分肾小球肥大,所属肾小 管扩张 B、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所属肾 小管萎缩 C、入球细动脉玻璃样变性 D、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 胞浸润 E、肾小球囊内形成大量新月体 10.下列何种血清酶升高对心肌梗死 的诊断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A、GOT B、GPT C、CPK D、LDH E、GOT+GPT 11.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下列哪 一项是错误的: A、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 中动脉 B、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因素之一 C、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老 年人 D、女性在绝经前动脉粥样硬化 的发病率高于同龄组男性 E、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易合并 血栓形成 12.下列哪种细胞最早迁入内膜,形 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 A、平滑肌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13.下列哪种病变不见于动脉粥样硬 化? A、血栓形成 B、玻璃样变 C、纤维蛋白样坏死 D、钙化 E、出血 14.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的记述 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常引起肾功能不全 B、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 C、肾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 成 D、引起肾动脉开口处或主干近 侧端狭窄 E、肾脏出现较大的凹陷性瘢痕 15.良性高血压时造成血压升高的主 要病变是 A、脑细动脉纤维蛋白样坏死 B、颗粒性固缩肾 C、全身细动脉硬化 D、左心室肥大 E、重要器官肌型动脉中膜及内 膜增厚 16.恶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尿毒症的主 要原因是 A、肾小球纤维化 B、肾间质出血 C、肾小动脉增生性动脉内膜炎 D、肾细动脉纤维蛋白样坏死 E、肾小管坏死 17.关于高血压的记述中,下列哪一 项是错误的? A、常引起下肢坏疽 B、恶性高血压可见到细动脉纤 维蛋白样坏死 C、晚期引起颗粒性固缩肾 D、脑出血是本病的主要致死原因 E、常引起左心室肥大 18.高血压性心脏病代偿期的主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