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部分概述、课程性质.二、课程目标1三、课程设置2四、教学基本内容2五、教学安排...3六、教学考核与评定3七、执行大纲注意事项第二部分选项课程5一、足球选项课考试大纲.5二、篮球选项课考试大纲..8三、排球选项课考试大纲.16..22四、乒乓球选项课考试大纲五、羽毛球选项课考试大纲.25六、网球选项课考试大纲...28七、健美操选项课考试大纲..30..34八、跆拳道选项课考试大纲九、散打选项课考试大纲..40十、体育舞蹈选项课考试大纲..43十一、有氧健身舞选项课考试大纲..47十二、轮滑选项课考试大纲.51..53十三、游泳选项课考试大纲..54十四、定向运动选项课考试大纲.十五、武术选项课考试大纲..56
目 录 第一部分 概述. 1 一、课程性质.1 二、课程目标.1 三、课程设置.2 四、教学基本内容.2 五、教学安排.3 六、教学考核与评定.3 七、执行大纲注意事项.4 第二部分 选项课程. 5 一、足球选项课考试大纲.5 二、篮球选项课考试大纲.8 三、排球选项课考试大纲.16 四、乒乓球选项课考试大纲.22 五、羽毛球选项课考试大纲.25 六、网球选项课考试大纲.28 七、健美操选项课考试大纲.30 八、跆拳道选项课考试大纲.34 九、散打选项课考试大纲.40 十、体育舞蹈选项课考试大纲.43 十一、有氧健身舞选项课考试大纲.47 十二、轮滑选项课考试大纲.51 十三、游泳选项课考试大纲.53 十四、定向运动选项课考试大纲.54 十五、武术选项课考试大纲.56
第一部分概述概述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国务院批准发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总结我校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及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对我校原大学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一、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二、课程目标根据我校的地方性、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的特点,及目前我校的体育教学资源现状,通过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完成我国普通高校的教学目标,使我校学生人人掌握一种传统体育健身术(暂定为简化太极拳)和一种生存技能(游泳)。(一)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能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二)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2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三)身体健康目标: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并能粗略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1
1 第一部分 概述 概 述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 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国务院批准发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 例》和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 总结我校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和改革实践及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我校目 前的实际情况对我校原大学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修订。 一、课程性质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 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 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 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根据我校的地方性、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的特点,及目前我校的体育教学 资源现状,通过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完成我国普通高校的教学目标,使我校 学生人人掌握一种传统体育健身术(暂定为简化太极拳)和一种生存技能(游 泳)。 (一)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 终身体育的意识;能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二)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 2 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 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身体健康目标: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运动能力,并 能粗略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能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形成健康 的行为习惯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三、课程设置(一)选项体育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分别选取二个不同的体育项目作为自已的选项体育课。每个项目学习二个学期。每学期32学时,共128学时。(二)选修体育课:根据我校体育教学资源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在第五至八学期中的任一学期,自由选择项目参加。(三)保健体育课:为部分身体机能异常、病、残及个别高龄等不能或不宜参加剧烈主动的特殊群体学生(经核医院证明,体育学院认可),开设以指导康复和保健为主的适应性育课程。1一4学期循环开课每学期1学分。四、教学基本内容学期特色项目体能与体质健康专项技能体育理论知识1.体育课程的目标篮球、排球、足球、乒乓12分钟有氧耐力2.体育锻炼常识球、羽毛球、网球、武术、跑和《国家学生体游泳123.各项基础理论及健美、健美操、散打、综质健康标准》项目规则与裁判法合、保健等。1.各专项基础理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及规则与裁判法12分钟有氧耐力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太极拳3-42.体育锻炼医务监跑和《国家学生体健美、健美操、轮滑、综督常识3.制订体育质健康标准》项目合、保健等。锻炼计划1.各专项基础理《国家学生体质论及规则与裁判法大球、小球、综合5-8健康标准》2.体育运动欣赏2
2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 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 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三、课程设置 (一)选项体育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 年分别选取二个不同的体育项目作为自己的选项体育课。每个项目学习二个学 期。每学期 32 学时,共 128 学时。 (二)选修体育课:根据我校体育教学资源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开设,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在第五至八学期中的任一学期,自由选择项 目参加。 (三)保健体育课:为部分身体机能异常、病、残及个别高龄等不能或不宜 参加剧烈主动的特殊群体学生(经核医院证明,体育学院认可),开设以指导康 复和保健为主的适应性育课程。1—4 学期循环开课.每学期 1 学分。 四、教学基本内容 学期 体育理论知识 体能与体质健康 专项技能 特色项目 1—2 1.体育课程的目标 2.体育锻炼常识 3.各项基础理论及 规则与裁判法 12 分钟有氧耐力 跑和《国家学生体 质健康标准》项目 篮球、排球、足球、乒乓 球、羽毛球、网球、武术、 健美、健美操、散打、综 合、保健等。 游 泳 3-4 1.各专项基础理论 及规则与裁判法 2.体育锻炼医务监 督常识 3.制订体育 锻炼计划 12 分钟有氧耐力 跑和《国家学生体 质健康标准》项目 篮球、排球、足球、乒乓 球、羽毛球、网球、武术、 健美、健美操、轮滑、综 合、保健等。 太极拳 5-8 1. 各专项基 础理 论及规则与裁判法 2.体育运动欣赏 《 国 家学 生体 质 健康标准》 大球、小球、综合
五、教学安排(一)体育课程必修总学时为128学时,即第1一4学期的选项体育课课堂教学为:每学期16周(32学时),每周一次课为2学时。(二)课堂教学内容与学时配齐第1、学期第2、3、4学期教学内容学时小计%学时%%学时理论与考核2466.2512.59.37专项与考核2062.52262.54265.625体能与考核412.54812.568.7544游泳12.56.252机动6.2526.2546.253232合计10010064100注:第3,4学期的教学内容与时数分配同1、2学期:六、教学考核与评定(一)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学期专项武术游泳理论平时体能与体质健康详见各专项大纲内容12分钟有氧耐力跑出勤与课中表现120%(50) %(20%)(10%)详见各专项大纲内容12分钟有氧耐力跑出勤与课中表现2(50) %20%(20%)(10%)详见各专项大纲内容12分钟有氧耐力跑出勤与课中表现310%(50%)(20%)(20%)详见各专项大纲内容12分钟有氧耐力跑出勤与课中表现20%4(50%)(20%)(10%)详见各专项大纲内容出勤与课中表现5—8(70%)(10%)(二)成绩评定1.专项分数按各专项的考核要求进行评分。每学期占体育成绩总分的50%2.体能分数以12分钟耐力跑:男生达到2400M、女生达到2000M为合格,3
3 五、教学安排 (一) 体育课程必修总学时为 128 学时,即第 1—4 学期的选项体育课课堂教学 为:每学期 16 周(32 学时),每周一次课为 2 学时。 (二) 课堂教学内容与学时配齐 教学内容 第 1、学期 第 2、3、4 学期 学时小计 % 学时 % 学时 % 理论与考核 2 6.25 4 12.5 6 9.37 专项与考核 20 62.5 22 62.5 42 65.625 体能与考核 4 12.5 4 68.75 8 12.5 游 泳 4 12.5 4 6.25 机 动 2 6.25 2 6.25 4 6.25 合 计 32 100 32 100 64 100 注:第 3, 4 学期的教学内容与时数分配同 1、2 学期: 六、教学考核与评定 (一)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 学期 专项 体能与体质健康 武术 游泳 理论 平时 1 详见各专项大纲内容 (50)% 12 分钟有氧耐力跑 (20%) 20% 出勤与课中表现 (10%) 2 详见各专项大纲内容 (50)% 12 分钟有氧耐力跑 (20%) 20% 出勤与课中表现 (10%) 3 详见各专项大纲内容 (50%) 12 分钟有氧耐力跑 (20%) 10% 出勤与课中表现 (20%) 4 详见各专项大纲内容 (50%) 12 分钟有氧耐力跑 (20%) 20% 出勤与课中表现 (10%) 5—8 详见各专项大纲内容 (70%) 出勤与课中表现 (10%) (二) 成绩评定 1.专项分数按各专项的考核要求进行评分。每学期占体育成绩总分的 50% 2.体能分数以 12 分钟耐力跑:男生达到 2400M、女生达到 2000M 为合格
即可获得体能项目满分100分(占体育成绩总分的20));反之,未达到合格标准者,本学期体育成绩最高为59分。3.理论考核在第1和3学期进行,可采用书面作业或小论文等形式,占体育成绩总分的20%。4.平时考核分占体育成绩总分的10%。旷课一次扣3分,迟到、早退、事假一次扣2分,病假一次扣1分。旷课3次及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5.游泳考核:在第一学期进行考核,占学期体育成绩的20%,游泳考核不合格者,本学期体育成绩最高为59分。6.太极拳考试不合格者,该学期体育成绩最高为59分。7:缓考:由本人出示校医院证明,并填写缓考中请表,经任课教师审批同意后,交体育学院教学秘书确认。本学期体育课暂不予以评分。缓考者在次学期二周内须完成补考,否则作自动放弃考试,以零分论处。8.奖励与加分(1)参加校级各运动代表队且训练认真的学生,本学期体育成绩加10分或者获得省大运会前三名、本学期体育成绩加20分。(2)获三、二级运动员称号或三、二级裁判员等级资格者,每学期体育课成绩分别可加5分、10分。学生可通过甲请参加每年体育学院组织的各类等级裁判员考试,通过考试取得各类裁判员等级资格。(3)不同因素可累积分,但体育课成绩总分最高为100分。七、执行大纲注意事项(一)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二)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大纲规定的10%(以学时计算)。(三)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四)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本学科的活动课的特点,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相结合。(五)在专项考核过程中,要求各专项评分标准相对平衡,每班优秀率应控制在15%以下,不及格率应控制在1%一10%(90一100为优秀、60分以下为不及格)。(六)《国家学生体制健康标准》项目由认课教师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的安排时间进行,并协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人员进行测试。4
4 即可获得体能项目满分 100 分(占体育成绩总分的 20});反之,未达到合格标准 者,本学期体育成绩最高为 59 分。 3.理论考核在第 1 和 3 学期进行,可采用书面作业或小论文等形式,占体 育成绩总分的 20%。 4.平时考核分占体育成绩总分的 10%。旷课一次扣 3 分,迟到、早退、事 假一次扣 2 分,病假一次扣 1 分。旷课 3 次及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 5.游泳考核:在第一学期进行考核,占学期体育成绩的 20%,游泳考核不 合格者,本学期体育成绩最高为 59 分。 6.太极拳考试不合格者,该学期体育成绩最高为 59 分。 7.缓考:由本人出示校医院证明,并填写缓考中请表,经任课教师审批同 意后,交体育学院教学秘书确认。本学期体育课暂不予以评分.。缓考者在次学 期二周内须完成补考,否则作自动放弃考试,以零分论处。 8.奖励与加分 (1) 参加校级各运动代表队且训练认真的学生,本学期体育成绩加 10 分或 者获得省大运会前三名、本学期体育成绩加 20 分。 (2) 获三、二级运动员称号或三、二级裁判员等级资格者,每学期体育课 成绩分别可加 5 分、10 分。学生可通过申请参加每年体育学院组织的各类等级 裁判员考试,通过考试取得各类裁判员等级资格。 (3) 不同因素可累积分,但体育课成绩总分最高为 100 分 。 七、执行大纲注意事项 (一)教师应努力钻研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所规定的教学 内容 (二)在保持教学大纲基础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场 地及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对教学进度做必要的调整,但调整部分不得超过教学 大纲规定的 10%(以学时计算)。 (三)理论部分可随堂讲授,也可集中进行学习,提倡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本学科的活动课的特点,理论与实践技术教学 相结合。 (五)在专项考核过程中,要求各专项评分标准相对平衡,每班优秀率应 控制在 15%以下,不及格率应控制在 1%—10%(90—100 为优秀、60 分以下为 不及格)。 (六)《国家学生体制健康标准》项目由认课教师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 心的安排时间进行,并协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人员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