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译者序 间不长,也说不上成功,但他充分地利用了这段时间的职务 之便写成了《帝王传》,并在公元120年出版了这本书。公元 121年他被哈得良解除职务。据《哈得良传》的作者斯巴提亚 努斯记载,和他一起被解职的有近卫军长官塞普提克乌斯和 其他许多人,解除职务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据称“未得他的 命令”( Giniussu eius),对元首的妻子萨宾娜太随便,超过了 所能容许的范围。当时萨宾娜已失宠,因此这显然是借口 真实的原因和其一鲜为人知的宫廷阴谋有关,这时苏维托尼 乌斯年约50岁左右。以后的行踪便不复见于记载,他大概完 全过起隐居的生活,并且专心致志于写作,直到老死 苏维托尼乌斯交游不广,主要限于小普林尼团体内。他 和小普林尼本人显然过从甚密,虽然他们之间社会地位相差 甚远。小普林尼是学者老普林尼的养子,曾任公元100年执 政官和比西尼亚及本都总督(公元111-113年),是当时要 人,而苏维托尼乌斯还算不上是上层人物,甚至有人说他是 被释奴隶③。小普林尼在给图拉真的一封信里称苏维托尼乌 斯是自己的“挚友”( contubernalis),并在图拉真时代(如前 所述)给他以多方面的关怀和保护。在写作上他们则相互切 磋,相互鼓励。苏维托尼乌斯写完第一部长篇著作(或许就 是《名人传》)时,犹豫不决,迟迟不肯发表。小普林尼催促 ,指出他若再修改下去,就会像在不必要地磨擦器物一样, ①哈得良帝 ②斯巴提亚努斯:《哈得良传》,11, ③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三联书店1957版,第423页
间 不 长 , 也 说 不 上 成 功 , 但 他 充 分 地 利 用 了 这 段 时 间 的 职 务 之 便 写 成 了 《 帝 王 传 》 , 并 在 公 元 1 2 0 年 出 版 了 这 本 书 。 公 元 1 2 1 年 他 被 哈 得 良 解 除 职 务 。 据 《 哈 得 良 传 》 的 作 者 斯 巴 提 亚 努 斯 记 载 , 和 他 一 起 被 解 职 的 有 近 卫 军 长 官 塞 普 提 克 乌 斯 和 其 他 许 多 人 , 解 除 职 务 的 原 因 是 由 于 他 们 据 称 “ 未 得 他 ① 的 命 令 ” ( i n i u s s u e i u s ) , 对 元 首 的 妻 子 萨 宾 娜 太 随 便 , 超 过 了 所 能 容 许 的 范 围 ② 。 当 时 萨 宾 娜 已 失 宠 , 因 此 这 显 然 是 借 口 , 真 实 的 原 因 和 其 一 鲜 为 人 知 的 宫 廷 阴 谋 有 关 , 这 时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年 约 5 0 岁 左 右 。 以 后 的 行 踪 便 不 复 见 于 记 载 , 他 大 概 完 全 过 起 隐 居 的 生 活 , 并 且 专 心 致 志 于 写 作 , 直 到 老 死 。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交 游 不 广 , 主 要 限 于 小 普 林 尼 团 体 内 。 他 和 小 普 林 尼 本 人 显 然 过 从 甚 密 , 虽 然 他 们 之 间 社 会 地 位 相 差 甚 远 。 小 普 林 尼 是 学 者 老 普 林 尼 的 养 子 , 曾 任 公 元 1 0 0 年 执 政 官 和 比 西 尼 亚 及 本 都 总 督 ( 公 元 1 1 1 — 1 1 3 年 ) , 是 当 时 要 人 , 而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还 算 不 上 是 上 层 人 物 , 甚 至 有 人 说 他 是 被 释 奴 隶 ③ 。 小 普 林 尼 在 给 图 拉 真 的 一 封 信 里 称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是 自 己 的 “ 挚 友 ” ( c o n t u b e r n a l i s ) , 并 在 图 拉 真 时 代 ( 如 前 所 述 ) 给 他 以 多 方 面 的 关 怀 和 保 护 。 在 写 作 上 他 们 则 相 互 切 磋 , 相 互 鼓 励 。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写 完 第 一 部 长 篇 著 作 ( 或 许 就 是 《 名 人 传 》 ) 时 , 犹 豫 不 决 , 迟 迟 不 肯 发 表 。 小 普 林 尼 催 促 他 , 指 出 他 若 再 修 改 下 去 , 就 会 像 在 不 必 要 地 磨 擦 器 物 一 样 , 4 译 者 序 ① ② ③ 科 瓦 略 夫 : 《 古 代 罗 马 史 》 , 三 联 书 店 1 9 5 7 版 , 第 4 2 3 页 。 斯 巴 提 亚 努 斯 : 《 哈 得 良 传 》 , 1 1 , 3 。 哈 得 良 帝
译者序 5 只会磨损它,而不会把它擦得更亮。在信札3,34里,小普 林尼也曾就自己的私愿征求苏维托尼乌斯的意见,问他,如 果在公众场合朗读自己的诗作是否合适。小普林尼的书信提 到苏维托尼乌斯是从公元96年到112年的这段时间,可见他 们之间交往之久。 除小普林尼外,当时的要人中和苏维托尼乌斯交往密切 的要数盖乌斯·塞普提克乌斯·克拉鲁斯。他们在小普林尼 团体中相识。塞普提克乌斯在公元119到121年之间任近卫 军长官,他继小普林尼之后,是苏维托尼乌斯的保护人。苏 维托尼乌斯担任哈得良的侍从秘书主要在这段时间。他把奥 古斯都小雕像送给哈得良的事②无疑也在这个时候。如上所 述,公元121年他们又一同被解除职务。苏维托尼乌斯在 《帝王传》的前面有献给塞普提克乌斯的题辞,可见他们之间 的友情非同一般。 (二) 和生平的资料相比,提到他著作的地方就多得多了。在 十世纪时斯维德斯 (Suidas)编的希腊文辞典中保存有一份著 作目录。后人又从别的来源对这个目录作了补充。归纳起 来,他的著作内容包括历史(传记)、古事古物、自然史和文 ①《小普林尼信札》,5, ②参见本书《神圣的奥古斯都传》,Ⅶ.注① ③在Tpq
只 会 磨 损 它 , 而 不 会 把 它 擦 得 更 亮 ① 。 在 信 札 3 , 3 4 里 , 小 普 林 尼 也 曾 就 自 己 的 私 愿 征 求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的 意 见 , 问 他 , 如 果 在 公 众 场 合 朗 读 自 己 的 诗 作 是 否 合 适 。 小 普 林 尼 的 书 信 提 到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是 从 公 元 9 6 年 到 1 1 2 年 的 这 段 时 间 , 可 见 他 们 之 间 交 往 之 久 。 除 小 普 林 尼 外 , 当 时 的 要 人 中 和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交 往 密 切 的 要 数 盖 乌 斯 · 塞 普 提 克 乌 斯 · 克 拉 鲁 斯 。 他 们 在 小 普 林 尼 团 体 中 相 识 。 塞 普 提 克 乌 斯 在 公 元 1 1 9 到 1 2 1 年 之 间 任 近 卫 军 长 官 , 他 继 小 普 林 尼 之 后 , 是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的 保 护 人 。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担 任 哈 得 良 的 侍 从 秘 书 主 要 在 这 段 时 间 。 他 把 奥 古 斯 都 小 雕 像 送 给 哈 得 良 的 事 ② 无 疑 也 在 这 个 时 候 。 如 上 所 述 , 公 元 1 2 1 年 他 们 又 一 同 被 解 除 职 务 。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在 《 帝 王 传 》 的 前 面 有 献 给 塞 普 提 克 乌 斯 的 题 辞 , 可 见 他 们 之 间 的 友 情 非 同 一 般 。 ( 二 ) 和 生 平 的 资 料 相 比 , 提 到 他 著 作 的 地 方 就 多 得 多 了 。 在 十 世 纪 时 斯 维 德 斯 ( S u i d a s ) 编 的 希 腊 文 辞 典 中 保 存 有 一 份 著 作 目 录 ③ 。 后 人 又 从 别 的 来 源 对 这 个 目 录 作 了 补 充 。 归 纳 起 来 , 他 的 著 作 内 容 包 括 历 史 ( 传 记 ) 、 古 事 古 物 、 自 然 史 和 文 译 者 序 5 ① ② ③ 在 T ρ α ′ γ BCDDEF, 词 条 下 。 参 见 本 书 《 神 圣 的 奥 古 斯 都 传 》 , Ⅶ . 注 ① 。 《 小 普 林 尼 信 札 》 , 5 , 1 0
译者序 法。大部分作品用拉丁文写成,暮年的一小部分作品受当时 风尚影响,用希腊文写作。他的作品可开列如下: (一)传记的或历史的著作:1.《帝王传》:2.《名人 传》(文学方面的);3.《名妓传》;4.《诸王传》。 (二)古事古物:1.关于罗马的(a.风俗习俗b.罗 马的年c.罗马的节日d.罗马人的衣服);2.希腊的竞技; 3.关于公职;4.关于西塞罗的《国家论》 三)自然史:1.关于人类(关于身体的缺点);2.关 于时间的计算;3.关于自然 (四)文法的著作:1.希腊文中的骂人话:2.文法的问 题(关于不同的事物):3.关于书中的批评符号。 所有上述作品中完整地或近乎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只有公 元120年发表的《帝王传》。它包括罗马帝国最初的12个元 首(即所谓“恺撒”)的传记,从朱里乌斯·恺撒到图密善。 现在通行的本子缺了朱里乌斯·恺撒传最前面的少数几节, 此外还有几处不重要的脱漏。这些缺漏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普洛奥姆②证明,五世纪时有一个用大写字母抄写的完整的 手抄本。又,六世纪时的约翰尼斯·卢杜斯曾引用过一个有 献给塞普提克乌斯·克拉鲁斯题辞的抄本,这个抄本上据推 测还是保有朱里乌斯·恺撒传里的散佚部分的。而九世纪末 ①据本书英译者的归类排列 ② Freud’ homme,本世纪初著名古代史作家,著有《苏维托尼乌斯》 《〈罗马十二帝王传〉版本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研究》,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公 报,1902,1904
法 。 大 部 分 作 品 用 拉 丁 文 写 成 , 暮 年 的 一 小 部 分 作 品 受 当 时 风 尚 影 响 , 用 希 腊 文 写 作 。 他 的 作 品 可 开 列 如 下 : ( 一 ) 传 记 的 或 历 史 的 著 作 : 1 . 《 帝 王 传 》 ; 2 . 《 名 人 传 》 ( 文 学 方 面 的 ) ; 3 . 《 名 妓 传 》 ; 4 . 《 诸 王 传 》 。 ( 二 ) 古 事 古 物 : 1 . 关 于 罗 马 的 ( a . 风 俗 习 俗 b . 罗 马 的 年 c . 罗 马 的 节 日 d . 罗 马 人 的 衣 服 ) ; 2 . 希 腊 的 竞 技 ; 3 . 关 于 公 职 ; 4 . 关 于 西 塞 罗 的 《 国 家 论 》 。 ( 三 ) 自 然 史 : 1 . 关 于 人 类 ( 关 于 身 体 的 缺 点 ) ; 2 . 关 于 时 间 的 计 算 ; 3 . 关 于 自 然 。 ( 四 ) 文 法 的 著 作 : 1 . 希 腊 文 中 的 骂 人 话 ; 2 . 文 法 的 问 题 ( 关 于 不 同 的 事 物 ) ; 3 . 关 于 书 中 的 批 评 符 号 。 ① 所 有 上 述 作 品 中 完 整 地 或 近 乎 完 整 地 保 存 下 来 的 只 有 公 元 1 2 0 年 发 表 的 《 帝 王 传 》 。 它 包 括 罗 马 帝 国 最 初 的 1 2 个 元 首 ( 即 所 谓 “ 恺 撒 ” ) 的 传 记 , 从 朱 里 乌 斯 · 恺 撒 到 图 密 善 。 现 在 通 行 的 本 子 缺 了 朱 里 乌 斯 · 恺 撒 传 最 前 面 的 少 数 几 节 , 此 外 还 有 几 处 不 重 要 的 脱 漏 。 这 些 缺 漏 是 在 什 么 时 候 发 生 的 ? 普 洛 奥 姆 ② 证 明 , 五 世 纪 时 有 一 个 用 大 写 字 母 抄 写 的 完 整 的 手 抄 本 。 又 , 六 世 纪 时 的 约 翰 尼 斯 · 卢 杜 斯 曾 引 用 过 一 个 有 献 给 塞 普 提 克 乌 斯 · 克 拉 鲁 斯 题 辞 的 抄 本 , 这 个 抄 本 上 据 推 测 还 是 保 有 朱 里 乌 斯 · 恺 撒 传 里 的 散 佚 部 分 的 。 而 九 世 纪 末 6 译 者 序 ① ② P r e u d ’ h o m m e , 本 世 纪 初 著 名 古 代 史 作 家 , 著 有 《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 、 《 〈 罗 马 十 二 帝 王 传 〉 版 本 第 一 次 、 第 二 次 、 第 三 次 研 究 》 , 比 利 时 皇 家 科 学 院 公 报 , 1 9 0 2 , 1 9 0 4 。 据 本 书 英 译 者 的 归 类 排 列
译者序 7 (公元84年)的富尔达抄本就缺了朱里乌斯·恺撒传中最 前面的部分,当然还有几处较少的脱漏和许多抄写上的错误 因此,这部分一定是在六世纪和九世纪初之间散佚的 除《帝王传》而外,还有《名人传》的相当多的片断保 存下来。《名人传》讨论的是广义的文学领域内出类拔萃的罗 马人,原作大概包括五大卷,分别讨论诗人、演说家、历史 家、哲学家、语法学家和修辞学家。《语法学家和修辞学家》 卷十五世纪的赫斯菲尔德抄本已散失,现存的版本是根据这 个手抄本的18个副本校定的。②内容基本上保存了下来,只 缺了最后的一部分。语法学家部分以一篇引言开始,介绍罗 马语法学研究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语法学和修辞学之间的关 系,尔后便介绍该学科的代表人物。写修辞学家的部分也以 篇引言开端,介绍该学科的研究历史,但原计划介绍的15 个代表人物只写了五人,文章便结束了。其次,流传下来较 多的是《诗人》卷的片断。这些片断没有一篇是以原初的形 式流传下来的。它们是被古代出版家作为介绍作家生平的注 释放在作品前面和作品一起流传下来的,大都在不同的程度 ①这个用不规则字体(或,安塞尔字体)抄写的拉丁文抄本,是当时存在 的唯一的一种抄本,被公认是我们现在所有抄本的最早依据 ②九世纪日耳曼的赫斯菲尔德修道院里有一份手抄本,其中包括塔西佗的 《阿古利可拉传》、演说家对话录》《日耳曼尼亚志》,和苏维托尼乌斯的《论语法 学家和修辞学家》。这个手抄本在耶罗尼姆斯( Hieronymus)死后湮没无闻了几个 世纪。1425年巴卓·布拉乔里尼在德国发现了这个抄本,1458年左右,阿斯库兰 的埃诺克 (Enoch)把它带到了意大利。这个抄本未能保存下来,但留下了它的18 个域或20个)副本,都是十五世纪在意大利出现的
( 公 元 8 8 4 年 ) 的 富 尔 达 抄 本 ① 就 缺 了 朱 里 乌 斯 · 恺 撒 传 中 最 前 面 的 部 分 , 当 然 还 有 几 处 较 少 的 脱 漏 和 许 多 抄 写 上 的 错 误 。 因 此 , 这 部 分 一 定 是 在 六 世 纪 和 九 世 纪 初 之 间 散 佚 的 。 除 《 帝 王 传 》 而 外 , 还 有 《 名 人 传 》 的 相 当 多 的 片 断 保 存 下 来 。 《 名 人 传 》 讨 论 的 是 广 义 的 文 学 领 域 内 出 类 拔 萃 的 罗 马 人 , 原 作 大 概 包 括 五 大 卷 , 分 别 讨 论 诗 人 、 演 说 家 、 历 史 家 、 哲 学 家 、 语 法 学 家 和 修 辞 学 家 。 《 语 法 学 家 和 修 辞 学 家 》 卷 十 五 世 纪 的 赫 斯 菲 尔 德 抄 本 已 散 失 , 现 存 的 版 本 是 根 据 这 个 手 抄 本 的 1 8 个 副 本 校 定 的 。 ② 内 容 基 本 上 保 存 了 下 来 , 只 缺 了 最 后 的 一 部 分 。 语 法 学 家 部 分 以 一 篇 引 言 开 始 , 介 绍 罗 马 语 法 学 研 究 的 起 源 和 发 展 , 以 及 语 法 学 和 修 辞 学 之 间 的 关 系 , 尔 后 便 介 绍 该 学 科 的 代 表 人 物 。 写 修 辞 学 家 的 部 分 也 以 一 篇 引 言 开 端 , 介 绍 该 学 科 的 研 究 历 史 , 但 原 计 划 介 绍 的 1 5 个 代 表 人 物 只 写 了 五 人 , 文 章 便 结 束 了 。 其 次 , 流 传 下 来 较 多 的 是 《 诗 人 》 卷 的 片 断 。 这 些 片 断 没 有 一 篇 是 以 原 初 的 形 式 流 传 下 来 的 。 它 们 是 被 古 代 出 版 家 作 为 介 绍 作 家 生 平 的 注 释 放 在 作 品 前 面 和 作 品 一 起 流 传 下 来 的 , 大 都 在 不 同 的 程 度 译 者 序 7 ① ② 九 世 纪 日 耳 曼 的 赫 斯 菲 尔 德 修 道 院 里 有 一 份 手 抄 本 , 其 中 包 括 塔 西 佗 的 《 阿 古 利 可 拉 传 》 、 《 演 说 家 对 话 录 》 《 日 耳 曼 尼 亚 志 》 , 和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的 《 论 语 法 学 家 和 修 辞 学 家 》 。 这 个 手 抄 本 在 耶 罗 尼 姆 斯 ( H i e r o n y m u s ) 死 后 湮 没 无 闻 了 几 个 世 纪 。 1 4 2 5 年 巴 卓 · 布 拉 乔 里 尼 在 德 国 发 现 了 这 个 抄 本 , 1 4 5 8 年 左 右 , 阿 斯 库 兰 的 埃 诺 克 ( E n o c h ) 把 它 带 到 了 意 大 利 。 这 个 抄 本 未 能 保 存 下 来 , 但 留 下 了 它 的 1 8 个 ( 或 2 0 个 ) 副 本 , 都 是 十 五 世 纪 在 意 大 利 出 现 的 。 这 个 用 不 规 则 字 体 ( 或 , 安 塞 尔 字 体 ) 抄 写 的 拉 丁 文 抄 本 , 是 当 时 存 在 的 唯 一 的 一 种 抄 本 , 被 公 认 是 我 们 现 在 所 有 抄 本 的 最 早 依 据
译者序 上受到了增删甚至改动,文字与苏维托尼乌斯原作已有很大 的差异。其余各卷中《历史学家》现在仅有一个老普林尼传, 《演说家》卷仅有一个帕西安努斯·克里斯普斯的传记摘要流 传下来。《名人传》的这种历史命运可能和它的文辞状况不及 《帝王传》有关系。《名人传》所记大体上是十二帝王同时代 的人物,因此朱维纳尔、塔西佗和小普林尼都未包括在内 至于其余的作品则只有少数片断因后人的引用或改写而 流传至今。后者如四世纪时巴夫林·荷兰斯基把《诸王传》改 写成了诗体,事实上除了故事而外,已不复是苏维托尼乌斯 的作品。 《帝王传》或译《十二恺撒传》,是传记形式的史学著作。 它的完整传世奠定了苏维托尼乌斯作为历史学家的基础。 罗马人在文学艺术的创作或哲学的深刻思维方面远不及 希腊人有天赋,但是在史学散文方面则是名家辈出,体裁多 样。公元前一世纪,传统史学之外,奈波斯开创了传记体的 新的史学形式。公元一世纪和二世纪间,苏维托尼乌斯的 《帝王传》、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和塔西佗的《阿 古利可拉传》一起,代表了罗马传记史学的新收获。 《帝王传》问世后多少世纪以来,曾受到广泛的喜爱、传 播。人们阅读它,甚至模仿它。但到十九世纪,西方学者在 对古典作家进行全面的整理研究时,却得出了一个完全意外 的结论:作为历史学家的苏维托尼乌斯完全不是历史学家,而
上 受 到 了 增 删 甚 至 改 动 , 文 字 与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原 作 已 有 很 大 的 差 异 。 其 余 各 卷 中 《 历 史 学 家 》 现 在 仅 有 一 个 老 普 林 尼 传 , 《 演 说 家 》 卷 仅 有 一 个 帕 西 安 努 斯 · 克 里 斯 普 斯 的 传 记 摘 要 流 传 下 来 。 《 名 人 传 》 的 这 种 历 史 命 运 可 能 和 它 的 文 辞 状 况 不 及 《 帝 王 传 》 有 关 系 。 《 名 人 传 》 所 记 大 体 上 是 十 二 帝 王 同 时 代 的 人 物 , 因 此 朱 维 纳 尔 、 塔 西 佗 和 小 普 林 尼 都 未 包 括 在 内 。 至 于 其 余 的 作 品 则 只 有 少 数 片 断 因 后 人 的 引 用 或 改 写 而 流 传 至 今 。 后 者 如 四 世 纪 时 巴 夫 林 · 荷 兰 斯 基 把 《 诸 王 传 》 改 写 成 了 诗 体 , 事 实 上 除 了 故 事 而 外 , 已 不 复 是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的 作 品 。 ( 三 ) 《 帝 王 传 》 或 译 《 十 二 恺 撒 传 》 , 是 传 记 形 式 的 史 学 著 作 。 它 的 完 整 传 世 奠 定 了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作 为 历 史 学 家 的 基 础 。 罗 马 人 在 文 学 艺 术 的 创 作 或 哲 学 的 深 刻 思 维 方 面 远 不 及 希 腊 人 有 天 赋 , 但 是 在 史 学 散 文 方 面 则 是 名 家 辈 出 , 体 裁 多 样 。 公 元 前 一 世 纪 , 传 统 史 学 之 外 , 奈 波 斯 开 创 了 传 记 体 的 新 的 史 学 形 式 。 公 元 一 世 纪 和 二 世 纪 间 ,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的 《 帝 王 传 》 、 普 鲁 塔 克 的 《 希 腊 罗 马 名 人 传 》 和 塔 西 佗 的 《 阿 古 利 可 拉 传 》 一 起 , 代 表 了 罗 马 传 记 史 学 的 新 收 获 。 《 帝 王 传 》 问 世 后 多 少 世 纪 以 来 , 曾 受 到 广 泛 的 喜 爱 、 传 播 。 人 们 阅 读 它 , 甚 至 模 仿 它 。 但 到 十 九 世 纪 , 西 方 学 者 在 对 古 典 作 家 进 行 全 面 的 整 理 研 究 时 , 却 得 出 了 一 个 完 全 意 外 的 结 论 : 作 为 历 史 学 家 的 苏 维 托 尼 乌 斯 完 全 不 是 历 史 学 家 , 而 8 译 者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