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跑步跑龙套泡沫如法炮制含苞欲放 B.结实结晶体采撷洁身自好诘屈聱牙 C.更加更衣室粳米骨鲠在喉故事梗概 D.监护国子监门槛衣衫褴褛滥竽充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发放工作已经启动。其中 TD-SCDMA作为第三 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有力推动了中国在国际标准竞争领域 赢得更大话语权 B.西班牙大师阿尔莫多瓦成为影坛常青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非常擅长讲 故事,他的美学趣味和对人性的理解,都依赖于强烈而奇特的故事来传达,因此在艺术与 商业上达成了平衡 C.25年来,我国南极考察大都在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展开。而随着我国第一个南极内 陆科考站昆仑站1月27日的建成,将实现我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向南极大陆 腹地的历史性跨越 D.伦敦“上海周”活动将让更多的英国民众,尤其是伦敦市民了解中国悠久的城市 文明与礼仪文化。作为开幕活动的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玉器,是亮相大英博物馆的国宝级 大展,展期两个月 3.下面的文字说明了“草根版世博宣传片点击逾百万”的原因,请概括其作者三个核心 造势元素。(不超过24字)(6分) “宣传片”作者剪辑2008年上映热门影片画面,以及多部周星驰电影桥段,自编台 词串起一个世博会的故事。故事叙述充满来自网络的诙谐语言,还加进了“打酱油”、“金 融危机”等当下热门词汇,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对上海世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考虑 到部分视频不但诙谐幽默,而且寓教于乐,世博局方面也考虑将在世博宣传平台上引入相 关视频,并将邀请相关作者共同参与世博宣传品的制作。 (1)第一个核心造势元素是 (不超过8个字) (2)第二个核心造势元素是 (不超过8个字) (3)第三个核心造势元素是 不超过8个字) 4.依据上下文,补全下面一首小诗。要求句式一致,修辞得当。(3分)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曲调/是欢快甜美/还是凝重悲怆/只要你的曲子还在 演唱着 生活总是美好的/▲/▲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故事/是新鲜生动/还是陈旧老套/只要你的故事还在 讲述着
1 2010 届高三期末调研测试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跑.步 跑.龙套 泡.沫 如法炮.制 含苞.欲放 B.结.实 结.晶体 采撷. 洁.身自好 诘.屈聱牙 C.更.加 更.衣室 粳.米 骨鲠.在喉 故事梗.概 D.监.护 国子监. 门槛. 衣衫褴.褛 滥.竽充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发放工作已经启动。其中 TD-SCDMA 作为第三 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有力推动了中国在国际标准竞争领域 赢得更大话语权。 B.西班牙大师阿尔莫多瓦成为影坛常青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非常擅长讲 故事,他的美学趣味和对人性的理解,都依赖于强烈而奇特的故事来传达,因此在艺术与 商业上达成了平衡。 C.25 年来,我国南极考察大都在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展开。而随着我国第一个南极内 陆科考站昆仑站 1 月 27 日的建成,将实现我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向南极大陆 腹地的历史性跨越。 D.伦敦“上海周”活动将让更多的英国民众,尤其是伦敦市民了解中国悠久的城市 文明与礼仪文化。作为开幕活动的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玉器,是亮相大英博物馆的国宝级 大展,展期两个月。 3.下面的文字说明了“草根版世博宣传片点击逾百万”的原因,请概括其作者三个核心 造势元素。(不超过 24 字)(6 分) “宣传片”作者剪辑 2008 年上映热门影片画面,以及多部周星驰电影桥段,自编台 词串起一个世博会的故事。故事叙述充满来自网络的诙谐语言,还加进了“打酱油”、“金 融危机”等当下热门词汇,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对上海世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考虑 到部分视频不但诙谐幽默,而且寓教于乐,世博局方面也考虑将在世博宣传平台上引入相 关视频,并将邀请相关作者共同参与世博宣传品的制作。 (1)第一个核心造势元素是 ▲ (不超过 8 个字) (2)第二个核心造势元素是 ▲ (不超过 8 个字) (3)第三个核心造势元素是 ▲ (不超过 8 个字) 4.依据上下文,补全下面一首小诗。要求句式一致,修辞得当。(3 分)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曲调/是欢快甜美/还是凝重悲怆/只要你的曲子还在 演唱着。 生活总是美好的/ ▲ / ▲ / ▲ / ▲ 。 生活总是美好的/无论你的故事/是新鲜生动/还是陈旧老套/只要你的故事还在 讲述着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 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 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 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 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 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 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 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 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 达者,悉为达之,十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 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 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 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 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注】①报罢:科举落第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园江宁西城居之 作:修建 B.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异:觉得……与众不同 C.事无不举矣 举:提出 D.极山林之乐 极:尽情享受 6.下列句子中,全部能够表现袁枚文学才能出众的一项是(3分) ①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②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 ③至棂槛器具,皆精好 ④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⑤皆知贵重之 ⑥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A、①③⑥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⑤
2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 “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 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 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①。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 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 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 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 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 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 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 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 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 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 “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 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 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注】①报罢:科举落第。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园江宁西城居之 作:修建 B.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 异:觉得……与众不同 C.事无不举.矣 举:提出 D.极.山林之乐 极:尽情享受 6.下列句子中,全部能够表现袁枚文学才能出众的一项是(3 分) ①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②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 ③至棂槛器具,皆精好 ④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⑤皆知贵重之 ⑥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枚文章出色并有声望,但被排挤外放做知县,于是写文章显示其才能,而不愿 升迁: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尽自己的才能创作诗歌。 B.“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的散文、骈文有自己的个性特色,“通乎古法”是说他 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因此他的作品受到世人广泛重视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比如第四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写他在江宁为官的情况,这和第一段的“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D.文章写袁枚的父亲匿名到民间察访儿子为官的情况,可见出袁枚父亲正直的品格 和爱护儿子的心情,也从侧面反映了袁枚有为官的才能。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3分) (2)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3分) (3)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忆秦娥 【南宋】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注:①垣:矮墙。②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即后来的北宋首都汴京。③宣和:北宋 徽宗年号 (1)词的上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说说诗人的情感寄托物是什么?选用这样的意 象有何好处?(5分) (2)词的下阕,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展现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 (3)你觉得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附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3)▲,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 牧《阿房宫赋》) (4)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5)子曰:“不愤不启, ”(《论语》) (6)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 师表》)
3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袁枚文章出色并有声望,但被排挤外放做知县,于是写文章显示其才能,而不愿 升迁;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尽自己的才能创作诗歌。 B.“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的散文、骈文有自己的个性特色,“通乎古法”是说他 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因此他的作品受到世人广泛重视。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比如第四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写他在江宁为官的情况,这和第一段的“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D.文章写袁枚的父亲匿名到民间察访儿子为官的情况,可见出袁枚父亲正直的品格 和爱护儿子的心情,也从侧面反映了袁枚有为官的才能。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3 分) ▲ (2)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3 分) ▲ (3)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4 分) ▲ 三、古诗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忆秦娥 【南宋】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①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②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③宫殿,冷烟衰草。 注:①垣:矮墙。②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即后来的北宋首都汴京。③宣和:北宋 徽宗年号。 (1)词的上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说说诗人的情感寄托物是什么?选用这样的意 象有何好处?(5 分) ▲ (2)词的下阕,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展现了怎样一幅画面?(3 分) ▲ (3)你觉得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2 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 ▲ 。 (屈原《离骚》)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3) ▲ ,金块珠砾, ▲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 牧《阿房宫赋》) (4) ▲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5)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论语》) (6)陛下亦宜自谋, ▲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 师表》)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夜宿乌镇 朱希和 ①我是在谷雨之后走进乌镇的。高速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树烟湖和被称为“江南”的无 锡、苏州、嘉兴、杭州都在身后淡远,恰似那远逝的江南。都市的繁华早已厌倦,我的目 的地是心仪已久的乌镇—一那个目前还相对原始古朴的江南水镇,那个孕育了茅盾、老通 宝和春蚕的小镇 ②进入乌镇正是黄昏时分,夕阳下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巷深弄,枕河人家,立 刻给我一种江南水乡风韵的惊喜。明清建筑“屋檐相连、沿河而居”,过街砖拱泂横跨其 间,精致的石拱桥、河埠头随处可见,老屋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居民仍住在这 些老房子里,仿佛还有一点茅公笔下老通宝养蚕的味道。最迷人的是那高高的屋檐,黑黑 的窗棂,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 ③在石板桥上踱了几个来回,夕阳不经意间便滑落下去,倏然暮云四合,那一种幽暗 我无从表达。我去过无数江南小镇,同里、周庄、西塘、南浔,无非是狭窄的老街,风情 的茶楼,有点大同小异,而乌镇是不一样的。幽暗,古朴的幽暗,那是乌镇的底色。 ④晩饭后我去夜游,这是乌镇最富于诗意的时刻。走在小河边,深巷里,深吸一口, 都会闻到一缕南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幽暗气息;若再转悠到蚕室、缫丝间或传统的印染作坊 你又会与幽暗不期而遇—一蓝印花布垂天而下,蓝色的幽暗之下,你的心也变得幽蓝了。 少年太子早已死去,但他精心编纂的《昭明文选》却依旧存活下来,被小镇之外普天下的 读书人视为瑰宝。那个生于斯地名叫沈雁冰的文人,无数次走过小镇,他看见了运载蚕丝、 棉布的木船以及林家铺子里楚楚动人的女孩,嗅到了子夜里散发的腐朽气味,然后,他也 消失在岁月的迷雾里,他的那幢用《子夜》稿费修葺的故居,成为游客们窥视并评说功过 的景点。暗夜里不太明亮的灯光勾勒出木屋和石桥的轮廓,那些明清建筑在新雨后仿佛被 洗净了的器物,它们的细节被微光放大后点燃,甚至那些青瓦、木纹和窗页的转轴,都在 蜿蜒的明暗中悄然显现,像雾气一样弥漫在古镇,向过往的岁月无限延伸,仿佛都在暗溢 出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⑤在暗夜里看沿河泛舟,是西栅最迷人的景象。船橹的咿呀声,混合着水被划动的声 响,构成了声音细小的社戏。小船穿越被泛光灯照亮的窄街、游廊、高低错落的屋檐和爬 满青苔的石阶等等,犹如穿越制作精美的电影布景。西栅没有酒肆的喧闹,小鼓发出的乐 声,也没有歌女的低吟浅唱,只有岁月嬗递时偶有的时尚之声轻盈地飘荡在水面上,智慧 的传承伴随着脉脉书香,在这里展现出一幅迷人的画卷。一位儒雅的长者站在桥上对我说 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犹如黄昏 里的一帘幽梦,晨光中一支榣曳的玫瑰。 ⑥躺在酒店的床上,我很快就醉入了梦乡。夜梦里,我于烟雨濛濛中踏着湿漉漉的青 石板小路,寻找那江南二胡的一抹忧伤。与其说是寻找二胡的一抹忧伤,还不如说是寻找 江南文化的残梦。忽又觉得天上飘起了细雨,我撑起一柄油纸伞,倘佯在杏花春雨的小巷 却始终未寻见那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我这才明白,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
4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 ~ 14 题。 夜宿乌镇 朱希和 ①我是在谷雨之后走进乌镇的。高速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树烟湖和被称为“江南”的无 锡、苏州、嘉兴、杭州都在身后淡远,恰似那远逝的江南。都市的繁华早已厌倦,我的目 的地是心仪已久的乌镇——那个目前还相对原始古朴的江南水镇,那个孕育了茅盾、老通 宝和春蚕的小镇。 ②进入乌镇正是黄昏时分,夕阳下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巷深弄,枕河人家,立 刻给我一种江南水乡风韵的惊喜。明清建筑“屋檐相连、沿河而居”,过街砖拱洞横跨其 间,精致的石拱桥、河埠头随处可见,老屋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居民仍住在这 些老房子里,仿佛还有一点茅公笔下老通宝养蚕的味道。最迷人的是那高高的屋檐,黑黑 的窗棂,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 ③在石板桥上踱了几个来回,夕阳不经意间便滑落下去,倏然暮云四合,那一种幽暗 我无从表达。我去过无数江南小镇,同里、周庄、西塘、南浔,无非是狭窄的老街,风情 的茶楼,有点大同小异,而乌镇是不一样的。幽暗,古朴的幽暗,那是乌镇的底色。 ④晚饭后我去夜游,这是乌镇最富于诗意的时刻。走在小河边,深巷里,深吸一口, 都会闻到一缕南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幽暗气息;若再转悠到蚕室、缫丝间或传统的印染作坊, 你又会与幽暗不期而遇——蓝印花布垂天而下,蓝色的幽暗之下,你的心也变得幽蓝了。 少年太子早已死去,但他精心编纂的《昭明文选》却依旧存活下来,被小镇之外普天下的 读书人视为瑰宝。那个生于斯地名叫沈雁冰的文人,无数次走过小镇,他看见了运载蚕丝、 棉布的木船以及林家铺子里楚楚动人的女孩,嗅到了子夜里散发的腐朽气味,然后,他也 消失在岁月的迷雾里,他的那幢用《子夜》稿费修葺的故居,成为游客们窥视并评说功过 的景点。暗夜里不太明亮的灯光勾勒出木屋和石桥的轮廓,那些明清建筑在新雨后仿佛被 洗净了的器物,它们的细节被微光放大后点燃,甚至那些青瓦、木纹和窗页的转轴,都在 蜿蜒的明暗中悄然显现,像雾气一样弥漫在古镇,向过往的岁月无限延伸,仿佛都在暗溢 出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⑤在暗夜里看沿河泛舟,是西栅最迷人的景象。船橹的咿呀声,混合着水被划动的声 响,构成了声音细小的社戏。小船穿越被泛光灯照亮的窄街、游廊、高低错落的屋檐和爬 满青苔的石阶等等,犹如穿越制作精美的电影布景。西栅没有酒肆的喧闹,小鼓发出的乐 声,也没有歌女的低吟浅唱,只有岁月嬗递时偶有的时尚之声轻盈地飘荡在水面上,智慧 的传承伴随着脉脉书香,在这里展现出一幅迷人的画卷。一位儒雅的长者站在桥上对我说: “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犹如黄昏 里的一帘幽梦,晨光中一支摇曳的玫瑰。” ⑥躺在酒店的床上,我很快就醉入了梦乡。夜梦里,我于烟雨濛濛中踏着湿漉漉的青 石板小路,寻找那江南二胡的一抹忧伤。与其说是寻找二胡的一抹忧伤,还不如说是寻找 江南文化的残梦。忽又觉得天上飘起了细雨,我撑起一柄油纸伞,倘佯在杏花春雨的小巷, 却始终未寻见那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我这才明白,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
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我不仅是惆怅,更多的是伤感。我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 江南文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 湮灭 (《安徽文学》2008.11有删改) 11.作者笔下乌镇“古朴的幽暗”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12.结合表达特色,请分析第⑤段中划线句的含意。(6分) 13.文章最后一段写作者的梦,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5分) 4.作者为“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而伤感,但也有人认为“现代文明迟早要取 代古典文化”。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原文简要阐述自己的认识。(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对抗和互补 马季 ①相对于“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实际上是指20世纪的文学,或者是指发表在纸质 媒体上的作品。 ②20世纪初,在国家安危存亡的时刻,以意识形态为主轴的思想之争,已经悄然决定 了百年中国的命运。民族的危亡使得文学的“警世”功能被强化,到后来对“阶级斗争” 的书写,文学在意识形态旋涡里愈陷愈深。改革开放之后,文学进入黄金时代,但始终没 有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反思苦难、颠覆价值的阶段徘徊。当代中国不缺乏具有天赋和 才智的作家,却为什么迟迟不能登上世界文学的顶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格局小, 视野窄,不足以表达普世价值观,难以与世界主流文化融合 ③20世纪的一百年特别是后来的50年,文学在思想上的负重前行,解决了民族精神 成长的一些问题,但积压的伤痛阻碍了它在新世纪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出现使这一现 象的改变具有了可能性。它基本上摆脱了对意识形态的依附,让文学回归到本能的状态。 ④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大思想与丰富想象力的结合。而“网 络文学”的特质正是“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网络作家在现 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与职业,而且绝大多数与文学无关,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身份 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 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与传统文学正儿八经的叙事、抒情 神与貌皆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我们以全新认知面对这一文学形态。有学者提出,网络文学 最鲜明的特征是“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这与目前主流文坛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 同,他们是“在生存中写作”,而职业性作家文学则在很大的意义上是“在写作中生存 ⑤文学的游戏精神也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此外,网络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也使其成为新的文学发生发展的策源地,它通过不断的尝试,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
5 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我不仅是惆怅,更多的是伤感。我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 江南文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 湮灭。 (《安徽文学》2008.11 有删改) 11.作者笔下乌镇“古朴的幽暗”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 分) ▲ 12.结合表达特色,请分析第⑤段中划线句的含意。(6 分) ▲ 13.文章最后一段写作者的梦,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5 分) ▲ 14.作者为“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而伤感,但也有人认为“现代文明迟早要取 代古典文化”。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原文简要阐述自己的认识。(6 分) ▲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 ~ 17 题。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对抗和互补 马季 ①相对于“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实际上是指 20 世纪的文学,或者是指发表在纸质 媒体上的作品。 ②20 世纪初,在国家安危存亡的时刻,以意识形态为主轴的思想之争,已经悄然决定 了百年中国的命运。民族的危亡使得文学的“警世”功能被强化,到后来对“阶级斗争” 的书写,文学在意识形态旋涡里愈陷愈深。改革开放之后,文学进入黄金时代,但始终没 有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反思苦难、颠覆价值的阶段徘徊。当代中国不缺乏具有天赋和 才智的作家,却为什么迟迟不能登上世界文学的顶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品格局小, 视野窄,不足以表达普世价值观,难以与世界主流文化融合。 ③20 世纪的一百年特别是后来的 50 年,文学在思想上的负重前行,解决了民族精神 成长的一些问题,但积压的伤痛阻碍了它在新世纪的发展。“网络文学”的出现使这一现 象的改变具有了可能性。它基本上摆脱了对意识形态的依附,让文学回归到本能的状态。 ④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大思想与丰富想象力的结合。而“网 络文学”的特质正是“表达的高度自由”、强烈的“个性化”和非功利性。网络作家在现 实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与职业,而且绝大多数与文学无关,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身份 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网络文学往往以颠覆经典 文本的面貌出现,在写作中以轻松、嘲讽的气氛取胜,与传统文学正儿八经的叙事、抒情, 神与貌皆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我们以全新认知面对这一文学形态。有学者提出,网络文学 最鲜明的特征是“写作”与“生存”的共生状态,这与目前主流文坛的写作方式有很大不 同,他们是“在生存中写作”,而职业性作家文学则在很大的意义上是“在写作中生存”。 ⑤文学的游戏精神也在网络文学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此外,网络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也使其成为新的文学发生发展的策源地,它通过不断的尝试,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