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面积,可能带来事与愿违的后果。在当前的生产实践中,一般大田生产应以适当 扩大光合面积为主,防止后期早衰,以适当延长光合时间;而丰产栽培田则应注重 提高光合能力和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
合面积,可能带来事与愿违的后果。在当前的生产实践中,一般大田生产应以适当 扩大光合面积为主,防止后期早衰,以适当延长光合时间;而丰产栽培田则应注重 提高光合能力和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
第三节作物与温度的关系 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热量,而用于表示热量的是温度。温度的规律性 或节奏性变化和极端温度的出现,都对作物有极大的影响。 温度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一)温度的节奏性变化与作物生产 作物生长发育与温度变化的同步现象称为温周期。现以温度日夜周期性变化加 以说明。日夜变温对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证明,白天26.5℃、夜间 17℃,对番茄生长最为有利。这是因为白天温度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温度 较低,可减少呼吸消耗。水稻以白天24~26℃、夜间14~16℃为灌浆最适温度。 白天20℃、夜间17℃是小麦麦穗中小穗形成的最理想条件。 (二)作物的“播性”与春化处理 小麦、豌豆、油菜等作物有春播类型和秋播类型之分。春小麦于秋季播种,不 能越冬;强冬性的冬小麦于春季播种,虽能长茎叶却不能抽穗结实。可是,当冬小 麦种子在播前接受一段时期的低温处理,就能在春播后正常抽穗、开花和结实。这 是因为某些作物在某一生长发育阶段中,需要经低温的刺激,才能从生长转到发育 阶段。这种需要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过程,称为春化过程,需要低温的这个发育阶 段,称为春化发育阶段。如华北农民在必要的时候,采用“罐埋法”进行冬小麦春 化处理。在冬至至小寒之间,把麦种放在井中浸泡,一夜后催芽,当有30%左右的 种子萌动时,即放入罐内,然后埋人33~100cm深的土中,在低温(0~3℃)条件 下,放置40~50天。这些经过春化处理的种子在春播后,出苗整齐,生长健壮 正常抽穗结实。除了对种子进行春化之外,麦类发芽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植株通过 低温也能引起春化。这种春化称植株春化。 在大田作物中,一年生冬性禾谷类作物(如小麦、黑麦)、油菜、多数二年生作 物(如甜菜)和某些多年生牧草等,在一年中要求有一定时间的低温。喜温作物如水 稻、玉米、高粱、大豆、棉花等则没有这一要求 (三)作物的温度三基点 1.温度三基点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 三基点。在最适点温度范围内,作物生长发育得最好;当温度接近最低点或最高点 时,作物尚能忍受,但生活力降低;若温度低于最低点或高于最高点,则开始受到 伤害、甚至死亡。 2.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所要求的三基点温度不相同
第三节 作物与温度的关系 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热量,而用于表示热量的是温度。温度的规律性 或节奏性变化和极端温度的出现,都对作物有极大的影响。 一、温度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一)温度的节奏性变化与作物生产 作物生长发育与温度变化的同步现象称为温周期。现以温度日夜周期性变化加 以说明。日夜变温对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证明,白天 26.5℃、夜间 17℃,对番茄生长最为有利。这是因为白天温度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温度 较低,可减少呼吸消耗。水稻以白天 24~26℃、夜间 14~16℃为灌浆最适温度。 白天 20℃、夜间 17℃是小麦麦穗中小穗形成的最理想条件。 (二)作物的“播性”与春化处理 小麦、豌豆、油菜等作物有春播类型和秋播类型之分。春小麦于秋季播种,不 能越冬;强冬性的冬小麦于春季播种,虽能长茎叶却不能抽穗结实。可是,当冬小 麦种子在播前接受一段时期的低温处理,就能在春播后正常抽穗、开花和结实。这 是因为某些作物在某一生长发育阶段中,需要经低温的刺激,才能从生长转到发育 阶段。这种需要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过程,称为春化过程,需要低温的这个发育阶 段,称为春化发育阶段。如华北农民在必要的时候,采用“罐埋法”进行冬小麦春 化处理。在冬至至小寒之间,把麦种放在井中浸泡,一夜后催芽,当有 30%左右的 种子萌动时,即放入罐内,然后埋人 33~100cm 深的土中,在低温(0~3℃)条件 下,放置 40~50 天。这些经过春化处理的种子在春播后,出苗整齐,生长健壮, 正常抽穗结实。除了对种子进行春化之外,麦类发芽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植株通过 低温也能引起春化。这种春化称植株春化。 在大田作物中,一年生冬性禾谷类作物(如小麦、黑麦)、油菜、多数二年生作 物(如甜菜)和某些多年生牧草等,在一年中要求有一定时间的低温。喜温作物如水 稻、玉米、高粱、大豆、棉花等则没有这一要求。 (三)作物的温度三基点 1.温度三基点 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 三基点。在最适点温度范围内,作物生长发育得最好;当温度接近最低点或最高点 时,作物尚能忍受,但生活力降低;若温度低于最低点或高于最高点,则开始受到 伤害、甚至死亡。 2.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所要求的三基点温度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