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群体条件下可能有所变化。在作物群体内,上中、下部的光照强度有很大差 异,在夏季晴天中午前后,群体冠层顶部的光照强度可高达10万~12万米烛光, 但在某些作物群体的中下部;特别是下部所得到的光照强度也可能在光补偿点以 下,所以常常需要通过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来调控作物群体内部的光照强度。 在作物生产上,常根据作物对光照强度要求的特点,采取适当措施,来提高产 量和品质。例如有些光饱和点较低的作物,在较低的光照强度下,仍能正常进行光 合作用,形成较多光合产物,如大豆、马铃薯,便可在一些高秆作物(玉米、高粱 等)行间间作。种植麻类作物时,一般要求种得密一些,使行、株间的枝叶相互遮 荫,促进植株往髙生长,抑制分枝,这样有利于多收麻皮,提高品质 (二)日照长度与作物(第二章已讲过,略) (三)光谱成分与作物 作物生长在田间,其冠层顶部接受的是完全光谱,图4~5中示出射到地表的 太阳光谱中能量(E)的分布,光谱中的不同成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 是不一样的。在光合作用中,作物并不能利用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能,只是可见光 区(390~760nm)的大部分光波能被绿色植物所吸收,用于进行光合生产,所以通常 把这部分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约占太阳总辐射量的40%~50%左 右。荷兰一个研究植物的委员会(1951)把太阳辐射对植物的效应,按波长划分为8 个光谱带,各个光谱带对植物的影响大不相同。>0.72μm的大致相当于远红光 0.71~0.61um为红、橙光,0.61~0.51μm为绿光,0.51~0.40μm为蓝、紫 光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则对蛋白质合成有利。紫外线照射对果实 成熟起良好作用,并能增加果实的含糖量。研究光质对烟叶生长、碳氮代谢和品质 的影响的结果表明,增加红光比例对叶面积的增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净光合速率 增加,叶片总碳、还原糖含量増高,总氮、蛋白质含量下降,碳代谢増强,C/N明 显增加;增加蓝光比例对叶片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但可使叶片加厚,净光合 速率降低,使叶片总氮、氮白质、氨基酸含量提髙,使氮代谢増强,C/N降低。硏 究蓝光对水稻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结果表明,与白光处理相比,蓝光处理水稻幼 苗的总叶绿素含量,叶绿体光合磷酸化及光合速率下降。蓝光处理降低水稻幼苗光 合速率的原因,除蓝光诱导叶绿素合成的效率较低及降低了叶绿体光合磷酸化速率 外,可能还与蓝光促进了水稻幼苗的光呼吸速率有关 高山、高原上栽培的作物,由于接受青、蓝、紫等短波光和紫外线较多,一般 植株矮,茎叶富含花青素,色泽较深。研究青藏髙原地区的光质对高原春小麦生长 发育、光合速率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丰富的蓝紫光是高原春小麦屡出高产纪录的 重要生态因素之
果,群体条件下可能有所变化。在作物群体内,上中、下部的光照强度有很大差 异,在夏季晴天中午前后,群体冠层顶部的光照强度可高达 10 万~12 万米烛光, 但在某些作物群体的中下部;特别是下部所得到的光照强度也可能在光补偿点以 下,所以常常需要通过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来调控作物群体内部的光照强度。 在作物生产上,常根据作物对光照强度要求的特点,采取适当措施,来提高产 量和品质。例如有些光饱和点较低的作物,在较低的光照强度下,仍能正常进行光 合作用,形成较多光合产物,如大豆、马铃薯,便可在一些高秆作物(玉米、高粱 等)行间间作。种植麻类作物时,一般要求种得密一些,使行、株间的枝叶相互遮 荫,促进植株往高生长,抑制分枝,这样有利于多收麻皮,提高品质。 (二)日照长度与作物(第二章已讲过,略) (三)光谱成分与作物 作物生长在田间,其冠层顶部接受的是完全光谱,图 4~5 中示出射到地表的 太阳光谱中能量(E)的分布,光谱中的不同成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 是不一样的。在光合作用中,作物并不能利用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能,只是可见光 区(390~760nm)的大部分光波能被绿色植物所吸收,用于进行光合生产,所以通常 把这部分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约占太阳总辐射量的 40%~50%左 右。荷兰一个研究植物的委员会(1951)把太阳辐射对植物的效应,按波长划分为 8 个光谱带,各个光谱带对植物的影响大不相同。>0.72μm 的大致相当于远红光, 0.71~0.61μm 为红、橙光,0.6l~0.5lμm 为绿光,0.5l~0.40μm 为蓝、紫 光。 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则对蛋白质合成有利。紫外线照射对果实 成熟起良好作用,并能增加果实的含糖量。研究光质对烟叶生长、碳氮代谢和品质 的影响的结果表明,增加红光比例对叶面积的增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净光合速率 增加,叶片总碳、还原糖含量增高,总氮、蛋白质含量下降,碳代谢增强,C/N 明 显增加;增加蓝光比例对叶片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但可使叶片加厚,净光合 速率降低,使叶片总氮、氮白质、氨基酸含量提高,使氮代谢增强,C/N 降低。研 究蓝光对水稻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结果表明,与白光处理相比,蓝光处理水稻幼 苗的总叶绿素含量,叶绿体光合磷酸化及光合速率下降。蓝光处理降低水稻幼苗光 合速率的原因,除蓝光诱导叶绿素合成的效率较低及降低了叶绿体光合磷酸化速率 外,可能还与蓝光促进了水稻幼苗的光呼吸速率有关。 高山、高原上栽培的作物,由于接受青、蓝、紫等短波光和紫外线较多,一般 植株矮,茎叶富含花青素,色泽较深。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的光质对高原春小麦生长 发育、光合速率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丰富的蓝紫光是高原春小麦屡出高产纪录的 重要生态因素之一
作物总是以群体栽培的,阳光照射在群体上,经过上层叶片的选择吸收,透射 到下部的辐射以远红光和绿光偏多,在单作群体中,各层叶片的光合效率和产品品 质是有差别的。在高矮秆作物间作的复合群体中,矮秆作物所接受光线的光谱成分 与高秆作物是不尽相同的。 不同的光谱成分对作物生育有不同的影响。根据这一道理,通过有色薄膜改变 光质以影响作物、蔬菜的生长,一般都能起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效果。如用浅 蓝色薄膜育秧与用无色薄膜相比,前者秧苗及根系都较粗壮,插后成活快,分蘖早 而多,生长茁壮,叶色浓绿,鲜重和干重都有增加,这是因为浅蓝色的薄膜可以大 量透过光合作用所需要的380~760nm波长的光,因而有利于作物的光合过程和代 谢过程。 作物对光的吸收转化与产量 (一)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第三章已讲过,略) (二)改普光合性能是作物增产的根本途径 1.光合性能的概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作物生产的光合产物的多少取决于光合面积、光合能力与光合时间3项因素, 而能否积累或积累多少,则还与光合产物的消耗有关。至于最后产品器官发达与 否,比重多大,即经济产量高低,还要看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情形 作物的经济产量主要决定于5个方面:即光合面积、光合能力、光合时间、光 合产物的消耗和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我们把这5个方面称为光合性能。光合性能 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和光能利用率高低的关键。一般凡是光合面积适当大、光合能 力较强,光合时间较长,光合产物消耗较少,分配利用较合理的就能获得较高的产 量。一切增产措施,归根到底,主要是通过改善光合性能而起作用的 2.光合性能的基本规律及其调节 (1)光合面积光合面积即绿色面积,主要是叶面积。在一般情况下,这是光 合性能中与产量关系最密切、变化最大而同时又是最易控制的一个方面。许多增产 措施,包括合理密植和合理肥水技术之所以能显著增产,主要在于适当地扩大了光 合面积。在讨论光合面积时,应该从它的组成、大小、分布与动态几方面进行分 析。 组成:光合面积主要是叶面积,但有些作物,其他绿色面积所占比例很大,有 的光合能力也较强,不应忽视。例如,烟草叶面积占90%以上:;棉花的苞叶及铃占 12%以上,茎占10%左右,比例也不小;小麦抽穗后叶只占1/3左右,茎、鞘及穗 占2/3,光合能力也较强、愈到后期,叶的比例愈少。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对这些 部分的利用
作物总是以群体栽培的,阳光照射在群体上,经过上层叶片的选择吸收,透射 到下部的辐射以远红光和绿光偏多,在单作群体中,各层叶片的光合效率和产品品 质是有差别的。在高矮秆作物间作的复合群体中,矮秆作物所接受光线的光谱成分 与高秆作物是不尽相同的。 不同的光谱成分对作物生育有不同的影响。根据这一道理,通过有色薄膜改变 光质以影响作物、蔬菜的生长,一般都能起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效果。如用浅 蓝色薄膜育秧与用无色薄膜相比,前者秧苗及根系都较粗壮,插后成活快,分蘖早 而多,生长茁壮,叶色浓绿,鲜重和干重都有增加,这是因为浅蓝色的薄膜可以大 量透过光合作用所需要的 380~760nm 波长的光,因而有利于作物的光合过程和代 谢过程。 二、作物对光的吸收转化与产量 (一)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第三章已讲过,略) (二)改善光合性能是作物增产的根本途径 1.光合性能的概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作物生产的光合产物的多少取决于光合面积、光合能力与光合时间 3 项因素, 而能否积累或积累多少,则还与光合产物的消耗有关。至于最后产品器官发达与 否,比重多大,即经济产量高低,还要看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情形。 作物的经济产量主要决定于 5 个方面:即光合面积、光合能力、光合时间、光 合产物的消耗和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我们把这 5 个方面称为光合性能。光合性能 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和光能利用率高低的关键。一般凡是光合面积适当大、光合能 力较强,光合时间较长,光合产物消耗较少,分配利用较合理的就能获得较高的产 量。一切增产措施,归根到底,主要是通过改善光合性能而起作用的。 2.光合性能的基本规律及其调节 (1)光合面积 光合面积即绿色面积,主要是叶面积。在一般情况下,这是光 合性能中与产量关系最密切、变化最大而同时又是最易控制的一个方面。许多增产 措施,包括合理密植和合理肥水技术之所以能显著增产,主要在于适当地扩大了光 合面积。在讨论光合面积时,应该从它的组成、大小、分布与动态几方面进行分 析。 组成:光合面积主要是叶面积,但有些作物,其他绿色面积所占比例很大,有 的光合能力也较强,不应忽视。例如,烟草叶面积占 90%以上;棉花的苞叶及铃占 12%以上,茎占 10%左右,比例也不小;小麦抽穗后叶只占 l/3 左右,茎、鞘及穗 占 2/3,光合能力也较强、愈到后期,叶的比例愈少。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对这些 部分的利用
大小:由于叶片是光合的主要器官,叶面积过小背定不会获得高产。在群体条 件下,叶面积的大小以叶面积指数表示。一般低产田作物产量之所以较低,主要原 因就是由于叶面积过小。但叶面积过大,特别是种植密度较大时,必然会导致株间 遮荫,反过来影响光合能力,这样产量也不会很高,有些作物(如烟草)还会影响品 质。叶面积大小可以通过肥、水、光加以调节。一般氮肥和水分较多而光照较弱 时,叶片通常较薄而大 分布:为了减少叶面积过大与株间光照之间的矛盾,需要考虑叶的空间分布与 角度,这就是有关“株型”的问题。一般上层叶片应比较挺立,以便减轻对下部的 遮光:而下部叶片宜近于水平,以便能充分吸收从上面透进来的弱光,紧凑型玉米 就具有这样的株型。株型紧凑,在适当增加密度的情况下,群体内仍通风透光良 好,有利于增加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动态:为了使作物一生中经常有足够的光合面积,以充分吸收利用光能,前期 群体叶面积应较快扩大,后期则需防止过早衰老枯黄 年生的作物,苗期生 长较慢且时间较长,前期叶面积过小,造成光能利用上的很大损失。要改变这种局 面,可用间作、套种的方法,用种肥、苗肥等办法促进前期生长。但在丰产田中, 苗期叶面积发展过快过大,中后期易于郁闭,这是值得注意的。 (2)光合能力光合能力的强弱一般以光合速率和光合生产率为指标。光合速 率通常用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同化CO2的数量(mgCO2/dm2·h)来表示。光合生 产率亦称净同化率,通常用每平方米叶面积在较长时间内(一昼夜或一周)增加干重 的克数(g干物质/m2叶·日)表示。干物质生产主要依靠光合作用这个事实往往会 导致一种似是而非的逻辑推理,似乎净同化率提高了,产量必然也提高。其实这种 理解是不确切的。早在1947年D.J. Watson就发现,同一作物在不同年份在相同环 境下栽培,叶面积的变异比平均净同化率的变异大得多。作物产量因叶面积增大而 提高,却与平均净同化率无显著相关。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净同化率是一定时间内植株总干物质的积累量被该时段内叶面积的平均 值除所得的商。这个商在低密度下和叶面积指数小时是比较高的,当密度增加和叶 面积指数增大时,干物质生产相应提高,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此时若进行测定,这 个商却往往是低的。因此,只有在种植密度或叶面积指数相同的情况下,测定净同 化率,其高低才有可比性。关于这一点,初学者常常是不易理解,却又必须理解 的。影响光合能力的因子如下: 光:光强度对光合能力的影响很大,虽然在正常条件下,自然光强超过光合的 需要,但在丰产栽培条件下,常常由于群体偏大而影响通风透光。中下部叶片常因 光照不足而影响光合。在生产上必须对光强度进行合理调节,以便提高光能利用率 而获得高产。作物群体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比单叶高,这是因为各个体的相互
大小:由于叶片是光合的主要器官,叶面积过小肯定不会获得高产。在群体条 件下,叶面积的大小以叶面积指数表示。一般低产田作物产量之所以较低,主要原 因就是由于叶面积过小。但叶面积过大,特别是种植密度较大时,必然会导致株间 遮荫,反过来影响光合能力,这样产量也不会很高,有些作物(如烟草)还会影响品 质。叶面积大小可以通过肥、水、光加以调节。一般氮肥和水分较多而光照较弱 时,叶片通常较薄而大。 分布:为了减少叶面积过大与株间光照之间的矛盾,需要考虑叶的空间分布与 角度,这就是有关“株型”的问题。一般上层叶片应比较挺立,以便减轻对下部的 遮光;而下部叶片宜近于水平,以便能充分吸收从上面透进来的弱光,紧凑型玉米 就具有这样的株型。株型紧凑,在适当增加密度的情况下,群体内仍通风透光良 好,有利于增加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动态:为了使作物一生中经常有足够的光合面积,以充分吸收利用光能,前期 群体叶面积应较快扩大,后期则需防止过早衰老枯黄。一、二年生的作物,苗期生 长较慢且时间较长,前期叶面积过小,造成光能利用上的很大损失。要改变这种局 面,可用间作、套种的方法,用种肥、苗肥等办法促进前期生长。但在丰产田中, 苗期叶面积发展过快过大,中后期易于郁闭,这是值得注意的。 (2)光合能力 光合能力的强弱一般以光合速率和光合生产率为指标。光合速 率通常用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同化 CO2的数量(mgCO2/dm2·h)来表示。光合生 产率亦称净同化率,通常用每平方米叶面积在较长时间内(一昼夜或一周)增加干重 的克数(g 干物质/m2叶·日)表示。干物质生产主要依靠光合作用这个事实往往会 导致一种似是而非的逻辑推理,似乎净同化率提高了,产量必然也提高。其实这种 理解是不确切的。早在 1947 年 D.J.Watson 就发现,同一作物在不同年份在相同环 境下栽培,叶面积的变异比平均净同化率的变异大得多。作物产量因叶面积增大而 提高,却与平均净同化率无显著相关。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净同化率是一定时间内植株总干物质的积累量被该时段内叶面积的平均 值除所得的商。这个商在低密度下和叶面积指数小时是比较高的,当密度增加和叶 面积指数增大时,干物质生产相应提高,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此时若进行测定,这 个商却往往是低的。因此,只有在种植密度或叶面积指数相同的情况下,测定净同 化率,其高低才有可比性。关于这一点,初学者常常是不易理解,却又必须理解 的。影响光合能力的因子如下: 光:光强度对光合能力的影响很大,虽然在正常条件下,自然光强超过光合的 需要,但在丰产栽培条件下,常常由于群体偏大而影响通风透光。中下部叶片常因 光照不足而影响光合。在生产上必须对光强度进行合理调节,以便提高光能利用率 而获得高产。作物群体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比单叶高,这是因为各个体的相互
遮光,且呼吸消耗比例增大的缘故。在密度较高时,中下部叶子常常较早黄枯,主 要与光照接近补偿点而无法维持营养有关。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和适应密植高产的 需要,希望能提高作物植株上部或外围叶片的光饱和点及光饱和时的光合速率,而 降低下部或内部叶片的光补偿点,为此,除选用适当的品种外,适宜的温度、光 照、充足的C02和肥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饱和点和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降 低光补偿点。 生产上还应根据作物的需光特性而进行适当调节。例如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和 适当的行向,可以改善受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高矮作物间作,或加大行距、 缩小株距等,都能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 CO:光合所需CO主要由叶从空气中吸收。空气中C02浓度按体积计算,一般 为0.03%左右,不能满足作物进行强盛光合所需。已知当CO2浓度降到一定限度 时,叶子进行光合所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这一浓度称为CO2补偿 点。CO2浓度大于这一限度,光合直线上升,当达到一定范围后光合增强渐慢,最 后达到另一限度,光合不随CO2的增加而增强,甚至减弱,这一限度的CO2浓度称 为CO2饱和点。研究指出,小麦、亚麻、甘蔗等作物的CO2饱和点约在0.05% 0.15%之间;甜菜、紫花苜蓿、马铃薯等,CO2浓度在正常浓度4~5倍范围内,光 合大体上能成比例地增强。对大多数作物来说,CO2增高至0.3%时已超过饱和点, 浓度更高时则易发生毒害。 667m2生长茂盛的作物,为了顺利进行光合,每天要从空气中吸收约40kg的 CO2,即相当于其上100m以内空间的全部CO2量。在迅速进行光合时,作物株间CO2 浓度可降至0.02%,个别叶子附近可低至0.01%。在光照和肥水充足、温度适宜而 光合旺盛期间,CO2的亏缺常是光合的主要限制因子。如能人工补充CO2,就可大大 促进光合,提高产量。目前主要用于温室。大田作物增施CO2有一定困难,但是增 施有杋肥料和适当灌溉,结合补充适量N、P、K化肥,对促进土壤呼吸,补充CO2 有很大意义。 温度:大多数温带作物能进行光合的最低温度约为0~2℃,在10~35℃范围 内可以正常进行光合,而最适点约在25℃左右,温度过高,光合便开始下降。这 是因为在高温下呼吸大为增强,酶加速钝化,叶绿体受到破坏,净光合迅速减弱的 结果。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研究证明,小麦在上海和青海两地区,光 合最适温度均在20~28℃,超过这一范围,光合明显下降。他们的资料还表明, 小麦在抽穗到成熟阶段光合能力的变化与温度有很大关系。上海地区的小麦,光合 速率较低,由于高温影响,在开花后即迅速减弱,到成熟期光合已很小,所以粒重 较轻,产量较低;青海省气候特殊,白天光照强而温度不高,昼夜温差较大,叶功
遮光,且呼吸消耗比例增大的缘故。在密度较高时,中下部叶子常常较早黄枯,主 要与光照接近补偿点而无法维持营养有关。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和适应密植高产的 需要,希望能提高作物植株上部或外围叶片的光饱和点及光饱和时的光合速率,而 降低下部或内部叶片的光补偿点,为此,除选用适当的品种外,适宜的温度、光 照、充足的 CO2 和肥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饱和点和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降 低光补偿点。 生产上还应根据作物的需光特性而进行适当调节。例如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和 适当的行向,可以改善受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高矮作物间作,或加大行距、 缩小株距等,都能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 CO2:光合所需 CO2主要由叶从空气中吸收。空气中 CO2 浓度按体积计算,一般 为 0.03%左右,不能满足作物进行强盛光合所需。已知当 CO2浓度降到一定限度 时,叶子进行光合所吸收的 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相等,这一浓度称为 C02补偿 点。CO2浓度大于这一限度,光合直线上升,当达到一定范围后光合增强渐慢,最 后达到另一限度,光合不随 CO2的增加而增强,甚至减弱,这一限度的 CO2浓度称 为 C02饱和点。研究指出,小麦、亚麻、甘蔗等作物的 CO2饱和点约在 0.05%~ 0.15%之间;甜菜、紫花苜蓿、马铃薯等,C02浓度在正常浓度 4~5 倍范围内,光 合大体上能成比例地增强。对大多数作物来说,CO2增高至 0.3%时已超过饱和点, 浓度更高时则易发生毒害。 667m2生长茂盛的作物,为了顺利进行光合,每天要从空气中吸收约 40kg 的 CO2,即相当于其上 100m 以内空间的全部 C02量。在迅速进行光合时,作物株间 C02 浓度可降至 0.02%,个别叶子附近可低至 0.01%。在光照和肥水充足、温度适宜而 光合旺盛期间,CO2的亏缺常是光合的主要限制因子。如能人工补充 CO2,就可大大 促进光合,提高产量。目前主要用于温室。大田作物增施 CO2有一定困难,但是增 施有机肥料和适当灌溉,结合补充适量 N、P、K 化肥,对促进土壤呼吸,补充 C02 有很大意义。 温度:大多数温带作物能进行光合的最低温度约为 0~2℃,在 10~35℃范围 内可以正常进行光合,而最适点约在 25℃左右,温度过高,光合便开始下降。这 是因为在高温下呼吸大为增强,酶加速钝化,叶绿体受到破坏,净光合迅速减弱的 结果。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研究证明,小麦在上海和青海两地区,光 合最适温度均在 20~28℃,超过这一范围,光合明显下降。他们的资料还表明, 小麦在抽穗到成熟阶段光合能力的变化与温度有很大关系。上海地区的小麦,光合 速率较低,由于高温影响,在开花后即迅速减弱,到成熟期光合已很小,所以粒重 较轻,产量较低;青海省气候特殊,白天光照强而温度不高,昼夜温差较大,叶功
能期长,光合能力强,光合日变化不大。呼吸消耗较少,灌浆期较长,所以籽粒较 重,产量也高。但应指出C4植株的光合适温比一般C3植物高,在30~40℃。 肥水:肥水能促进代谢,提高光合能力,因为叶肉细胞脱水时,会引起原生质 的胶体变性,CO2扩散过程和酶的活动都受抑制,呼吸和水解过程加强,物质的运 输受阻,这些变化都会导致光合减弱。肥料中各种矿质元素对光合能力的影响也很 大,N能促进叶绿素、蛋白质及酯类的合成,并使光合产物及时被利用,以免堆积 过多而抑制光合的顺利进行;P是许多代谢过程不可缺少的;K主要影响原生质的 胶体特性,使光合能在较好的内在条件下进行,同时还能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转 化及酶的活动:Mg是叶绿素的成分和酶的活化剂。以上元素缺乏都会影响光合 肥水充足可延长光合时间,防止光合“午休”,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还能促进 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输送。 (3)光合时间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延长光合时间,会增加光合产物,对 增产有利。光合时间主要决定于一天中光照时间的长短、昼夜比例和生育期的长 短。温室进行补充光照,人工延长光照时间,能使作物增产。条件许可时,适当选 用生长期较长的晚熟品种,一般都能增产。早播、早栽、套种以及夏玉米和棉花育 苗移栽等,也是能延长光合时间以达增产的有效途径。从作物本身考虑,光合时间 与叶片寿命及一天中有效光合时数有关。生育后期叶子早衰,光合时间减少,对产 量影响很大。早衰对经济产量的影响比对生物产量的影响更大,因为贮藏养料的积 累,主要在生长后期,马铃薯块茎中的贮藏养料几乎全是在最后三十多天中积累起 来的。水稻、小麦籽粒中的干物质,主要也是在抽穗后产生的。所以生产上应当特 别重视后期光合能力的维持、努力防止早衰 (4)光合产物的消耗呼吸消耗是光合性能中唯一与产量呈负相关的因素,应 尽量减少。由于呼吸消耗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且无时不在进行,所以消 耗量相当大。据计算,一昼夜作物全株的呼吸消耗约占光合生产的20%~30%。在 光合不能顺利进行时,呼吸消耗相对增大。呼吸虽然消耗有机物,但在氧化分解过 程中,却能把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转入腺昔三磷酸(ATP)中,再用到物质合成、转 化、植株生长、运动等各种耗能的生命活动中去。此外在呼吸分解过程中,所产生 的具有高度生理活性的中间产物(主要是许多有机酸)是合成许多重要有机物(包括 蛋白质、核酸)的原材料。由此看来,呼吸消耗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必要 的。但呼吸过强,消耗过多,则对生产不利。要想减少呼吸消耗,主要靠调节温度 不使之过高,避免干旱,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田间小气候等。 总的看来,光合性能的各个方面,有特殊的作用,也都有增产潜力可挖,所以 都应予以重视。但是各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光合面积必须与光合能 力、光合时间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判断它对增产是否有利。单纯地追求增大光
能期长,光合能力强,光合日变化不大。呼吸消耗较少,灌浆期较长,所以籽粒较 重,产量也高。但应指出 C4植株的光合适温比一般 C3植物高,在 30~40℃。 肥水:肥水能促进代谢,提高光合能力,因为叶肉细胞脱水时,会引起原生质 的胶体变性,C02扩散过程和酶的活动都受抑制,呼吸和水解过程加强,物质的运 输受阻,这些变化都会导致光合减弱。肥料中各种矿质元素对光合能力的影响也很 大,N 能促进叶绿素、蛋白质及酯类的合成,并使光合产物及时被利用,以免堆积 过多而抑制光合的顺利进行;P 是许多代谢过程不可缺少的;K 主要影响原生质的 胶体特性,使光合能在较好的内在条件下进行,同时还能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转 化及酶的活动;Mg 是叶绿素的成分和酶的活化剂。以上元素缺乏都会影响光合。 肥水充足可延长光合时间,防止光合“午休”,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还能促进 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输送。 (3)光合时间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延长光合时间,会增加光合产物,对 增产有利。光合时间主要决定于一天中光照时间的长短、昼夜比例和生育期的长 短。温室进行补充光照,人工延长光照时间,能使作物增产。条件许可时,适当选 用生长期较长的晚熟品种,一般都能增产。早播、早栽、套种以及夏玉米和棉花育 苗移栽等,也是能延长光合时间以达增产的有效途径。从作物本身考虑,光合时间 与叶片寿命及一天中有效光合时数有关。生育后期叶子早衰,光合时间减少,对产 量影响很大。早衰对经济产量的影响比对生物产量的影响更大,因为贮藏养料的积 累,主要在生长后期,马铃薯块茎中的贮藏养料几乎全是在最后三十多天中积累起 来的。水稻、小麦籽粒中的干物质,主要也是在抽穗后产生的。所以生产上应当特 别重视后期光合能力的维持、努力防止早衰。 (4)光合产物的消耗 呼吸消耗是光合性能中唯一与产量呈负相关的因素,应 尽量减少。由于呼吸消耗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且无时不在进行,所以消 耗量相当大。据计算,一昼夜作物全株的呼吸消耗约占光合生产的 20%~30%。在 光合不能顺利进行时,呼吸消耗相对增大。呼吸虽然消耗有机物,但在氧化分解过 程中,却能把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转入腺昔三磷酸(ATP)中,再用到物质合成、转 化、植株生长、运动等各种耗能的生命活动中去。此外在呼吸分解过程中,所产生 的具有高度生理活性的中间产物(主要是许多有机酸)是合成许多重要有机物(包括 蛋白质、核酸)的原材料。由此看来,呼吸消耗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必要 的。但呼吸过强,消耗过多,则对生产不利。要想减少呼吸消耗,主要靠调节温度 不使之过高,避免干旱,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田间小气候等。 总的看来,光合性能的各个方面,有特殊的作用,也都有增产潜力可挖,所以 都应予以重视。但是各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光合面积必须与光合能 力、光合时间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判断它对增产是否有利。单纯地追求增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