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消化系统的临床检查 第一节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一、消化系统的构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和禽类的消化系统各 有不同的特点。 消化管为食物通过的管道,起于口腔,经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止于肛 门。消化腺为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其中唾液腺、肝和胰腺在消化管外形成独立器官, 由腺管通入消化道,称为壁外腺:胃腺和肠腺位于胃壁和肠壁内,称为壁内腺。 二、消化系统生理 从口腔摄入的饲料和饮水,经咽和食管,被运送到胃肠,在消化液(内含各种消 化酶)的消化作用下,把食物中各种复杂的营养成分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和葡萄糖等 结构简单的物质,通过胃的血管吸收到体内,而将不能利用的、甚至有害的物质排出 体外,以保证动物的生命活动。 必须指出的是,反刍动物的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及皱胃四个部分,共约占 腹腔总容积的3/4,其中前三个胃合称为一一前胃。前胃有两大主要生理机能,一是通 过胃的蠕动磨碎食物,二是依靠胃内容物中的细菌和纤毛虫,进行微生物学的裂解与 合成作用。 三、消化系统检查意义 消化系统最易遭受理化的、生物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刺激和侵害,引起解剖 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动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发育:同时也影响 机体其他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此外,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也会累及消化器官。因 此,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各种家畜都比较高(主要与饲养、管理和使役不当),在 临床上检查该系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采食和饮水的检查 一、饮食和饮水欲检查
第五章 消化系统的临床检查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一、消化系统的构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和禽类的消化系统各 有不同的特点。 消化管为食物通过的管道,起于口腔,经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止于肛 门。消化腺为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其中唾液腺、肝和胰腺在消化管外形成独立器官, 由腺管通入消化道,称为壁外腺;胃腺和肠腺位于胃壁和肠壁内,称为壁内腺。 二、消化系统生理 从口腔摄入的饲料和饮水,经咽和食管,被运送到胃肠,在消化液(内含各种消 化酶)的消化作用下,把食物中各种复杂的营养成分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和葡萄糖等 结构简单的物质,通过胃的血管吸收到体内,而将不能利用的、甚至有害的物质排出 体外,以保证动物的生命活动。 必须指出的是,反刍动物的胃,包括瘤胃、网胃、瓣胃及皱胃四个部分,共约占 腹腔总容积的3/4,其中前三个胃合称为——前胃。前胃有两大主要生理机能,一是通 过胃的蠕动磨碎食物,二是依靠胃内容物中的细菌和纤毛虫,进行微生物学的裂解与 合成作用。 三、消化系统检查意义 消化系统最易遭受理化的、生物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刺激和侵害,引起解剖 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动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发育;同时也影响 机体其他器官、系统的机能活动。此外,其他器官系统的疾病也会累及消化器官。因 此,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各种家畜都比较高(主要与饲养、管理和使役不当),在 临床上检查该系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采食和饮水的检查 一、饮食和饮水欲检查
动物人饮食欲主要靠问诊和饲喂试验了解。 饮欲一一是动物对饮水的需求。 食欲一一是动物对采食饲料的需求。 在排除饲料品质不良、饲料和饲喂制度突然改变、饲养环境突然变换、饥饿程 度、神经类型、年龄、劳累程度等因素外,饮食欲是否正常,是动物健康与否的重要 标志。饮食欲的常见病理变化有: (一)食欲减退:表现为不愿采食和采食量减少,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表现。其原 因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导致舌苔(舌苔由丝状乳头分化的角化树与填充其间隙中的 脱落上皮、唾液、细菌、食物残屑、渗出白细胞等组成)味觉减退,反射性地引起胃 的饥饿收缩受抑制所致。同时与胃肠张力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有关。其常见于发热 和引起胃肠消化机能扰乱的病程中。食欲减少的同时,伴有其他不同的症状,如口炎 (口腔粘膜病变),牙齿的疾病(咀嚼困难),咽腔与食管的疾病(伴有吞咽困 难),胃肠道疾病(便秘或腹泻),发热性疾病(拒食,喜饮冷水)、代谢障碍(营 养素缺乏)、疼痛性疾病(口腔痛、腹痛)等。有时喜食精料而不喜欢粗料,可能为 胃酸过多,有时喜吃粗料而不喜吃精料,可能为胃酸过少。 (二)食欲废绝:表现为完全拒食饲料(注意:动物也有情感因素完全不食 的),长期拒食饲料表示疾病严重,预后不良。见于: 各种高热性疾病:剧痛性疾病:中毒性疾病:急性胃肠道疾病等。 (三)食欲不定:表现为食欲时好时坏,变化不定,见于慢性消化不良,牛创伤 性网胃炎等。 (四)食欲亢进:表现为食欲旺盛,采食量多。主要由于机体对能量需求增多, 代谢加强,或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障碍所致,其临床意义为: 重病恢复期:肠道寄生虫病: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如甲 状腺机能亢进);机能性腹泻(乳糖不耐受)等。 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障碍所引起的食欲亢进,尽管采食量增加,但病畜仍呈现营 养不良,甚至逐渐消瘦
动物人饮食欲主要靠问诊和饲喂试验了解。 饮欲——是动物对饮水的需求。 食欲——是动物对采食饲料的需求。 在排除饲料品质不良、饲料和饲喂制度突然改变、饲养环境突然变换、饥饿程 度、神经类型、年龄、劳累程度等因素外,饮食欲是否正常,是动物健康与否的重要 标志。饮食欲的常见病理变化有: (一)食欲减退:表现为不愿采食和采食量减少,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表现。其原 因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导致舌苔(舌苔由丝状乳头分化的角化树与填充其间隙中的 脱落上皮、唾液、细菌、食物残屑、渗出白细胞等组成)味觉减退,反射性地引起胃 的饥饿收缩受抑制所致。同时与胃肠张力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有关。其常见于发热 和引起胃肠消化机能扰乱的病程中。食欲减少的同时,伴有其他不同的症状,如口炎 (口腔粘膜病变),牙齿的疾病(咀嚼困难),咽腔与食管的疾病(伴有吞咽困 难),胃肠道疾病(便秘或腹泻),发热性疾病(拒食,喜饮冷水)、代谢障碍(营 养素缺乏)、疼痛性疾病(口腔痛、腹痛)等。有时喜食精料而不喜欢粗料,可能为 胃酸过多,有时喜吃粗料而不喜吃精料,可能为胃酸过少。 (二)食欲废绝:表现为完全拒食饲料(注意:动物也有情感因素完全不食 的),长期拒食饲料表示疾病严重,预后不良。见于: 各种高热性疾病;剧痛性疾病;中毒性疾病;急性胃肠道疾病等。 (三)食欲不定:表现为食欲时好时坏,变化不定,见于慢性消化不良,牛创伤 性网胃炎等。 (四)食欲亢进:表现为食欲旺盛,采食量多。主要由于机体对能量需求增多, 代谢加强,或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障碍所致,其临床意义为: 重病恢复期;肠道寄生虫病;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如甲 状腺机能亢进);机能性腹泻(乳糖不耐受)等。 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障碍所引起的食欲亢进,尽管采食量增加,但病畜仍呈现营 养不良,甚至逐渐消瘦
(五)异嗜:病畜采食平常不吃的物品,是食欲紊乱的症状之一。如一种是采食 污物、泥土、木片和塑料薄膜等。另一种也见于母畜吞食胎衣、食仔,仔猪咬耳尖、 尾巴、鸡啄羽、啄肛等。异嗜现象常见于幼畜,多提示为营养代谢障碍和矿物质、维 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先兆。此外,也见于精神错乱(如狂犬病、脑炎、脑水 肿)、慢性胃卡他(仰口线虫)及胃肠道寄生虫病(绦虫、蛔虫)等。 (六)饮欲增加:健康家畜饮水量与其运动、工作、气温、季节及饲料中的含水 量有密切关系。应该注意,马对水的选择性较大,如习惯饮河水的马,一旦更换水 源,则不饮水。表现为口渴多饮。常见于热性病、剧烈腹泻、呕吐、大失水、犬的糖 尿病、子宫蓄脓、渗出过程(如胸、腹膜炎)及猪、鸡食盐中毒、牛真胃阻塞、糖尿 病等。 (七)饮欲减少:表现为不喜饮水或饮水量少,见于意识障碍的脑病及某些胃肠 道疾病。 二、采食和咀嚼 正常情况下,各种动物采食和咀嚼的方式有明显的差异(牛、马羊、猪、犬猫、 禽)。检查采食与饮水,必先熟悉各种家畜特有的方式。牛先马后羊随。牛咀嚼时, 口半开,头略仰起以防饲料掉出。猪则主要以上下颌的压力将饲料压碎。肉食兽将饲 料咬成碎块后,不咀嚼即咽下。 (一)采食障碍:表现为采食不灵活,或不能用唇、舌采食,或采食后不能用 唇、舌运动将饲料送至臼齿间进行咀嚼。见于唇、舌、齿、下颌、咀嚼肌的直接损 害,如口炎、口蹄疫、放线菌病、面神经麻痹、破伤风、脑室积水。 (二)咀嚼障碍:轻度咀嚼扰乱的特征为家畜不愿咀嚼饲料,咀嚼迟缓,并不时 停止咀嚼。中度咀嚼扰乱表现为咀嚼疼痛、不敢用力,和在咀嚼过程中突然停止,将 饲料吐出口外,然后又重新采食,严重的甚至完全不能咀嚼。咀嚼扰乱常为牙齿、颌 骨、口粘膜、咀嚼肌及相关支配神经的疾病,如牙齿磨灭不整、齿槽骨膜炎、严重的 口膜炎和破伤风等。空嚼、磨牙或咬牙声,见于某些疼痛性疾病(马疝痛)、传染性
(五)异嗜:病畜采食平常不吃的物品,是食欲紊乱的症状之一。如一种是采食 污物、泥土、木片和塑料薄膜等。另一种也见于母畜吞食胎衣、食仔,仔猪咬耳尖、 尾巴、鸡啄羽、啄肛等。异嗜现象常见于幼畜,多提示为营养代谢障碍和矿物质、维 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的先兆。此外,也见于精神错乱(如狂犬病、脑炎、脑水 肿)、慢性胃卡他(仰口线虫)及胃肠道寄生虫病(绦虫、蛔虫)等。 (六)饮欲增加:健康家畜饮水量与其运动、工作、气温、季节及饲料中的含水 量有密切关系。应该注意,马对水的选择性较大,如习惯饮河水的马,一旦更换水 源,则不饮水。表现为口渴多饮。常见于热性病、剧烈腹泻、呕吐、大失水、犬的糖 尿病、子宫蓄脓、渗出过程(如胸、腹膜炎)及猪、鸡食盐中毒、牛真胃阻塞、糖尿 病等。 (七)饮欲减少:表现为不喜饮水或饮水量少,见于意识障碍的脑病及某些胃肠 道疾病。 二、采食和咀嚼 正常情况下,各种动物采食和咀嚼的方式有明显的差异(牛、马羊、猪、犬猫、 禽)。检查采食与饮水,必先熟悉各种家畜特有的方式。牛先马后羊随。牛咀嚼时, 口半开,头略仰起以防饲料掉出。猪则主要以上下颌的压力将饲料压碎。肉食兽将饲 料咬成碎块后,不咀嚼即咽下。 (一)采食障碍:表现为采食不灵活,或不能用唇、舌采食,或采食后不能用 唇、舌运动将饲料送至臼齿间进行咀嚼。见于唇、舌、齿、下颌、咀嚼肌的直接损 害,如口炎、口蹄疫、放线菌病、面神经麻痹、破伤风、脑室积水。 (二)咀嚼障碍:轻度咀嚼扰乱的特征为家畜不愿咀嚼饲料,咀嚼迟缓,并不时 停止咀嚼。中度咀嚼扰乱表现为咀嚼疼痛、不敢用力,和在咀嚼过程中突然停止,将 饲料吐出口外,然后又重新采食,严重的甚至完全不能咀嚼。咀嚼扰乱常为牙齿、颌 骨、口粘膜、咀嚼肌及相关支配神经的疾病,如牙齿磨灭不整、齿槽骨膜炎、严重的 口膜炎和破伤风等。空嚼、磨牙或咬牙声,见于某些疼痛性疾病(马疝痛)、传染性
脑脊髓炎、破伤风及某些中毒现象。牛的磨牙声见于消化不良、猪则见于猪瘟、羊见 于多头蚴。胃肠炎、寄生虫、其他胃肠病。 三、吞咽 食物被咀嚼和唾液湿润之后,形成饲团,借口腔底的收缩,舌根的吸引作用,软 腭关闭后鼻孔,舌根紧贴会厌,食团即沿硬腭、软腭入咽而咽下。吞咽动作是一种复 杂的生理性反射活动。这一活动是由舌、咽、喉、食管以及吞咽中枢和有关传入、传 出神经共同协作来完成的。在上述这些器官中,如果某一器官的机能或结构发生异常 改变,均可引起吞咽障碍。液体、半液体及饲料碎粒可能误入气管和支气管而造成致 命的肺坏疽。 (一)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是患畜在进行吞咽时,前肢刨地、流涎、咳嗽、摇 头、伸颈、或由鼻孔逆流出混有饲料残渣的唾液和饮水等,常在试图吞咽数次后,即 拒绝饲料。 (二)吞咽障碍的临床诊断意义: 见于咽疼痛性肿胀、异物和肿瘤;食管阻塞、麻痹、狭窄和憩室等。动物想吃而 不能吃。 四、反刍 反刍动物采食之后,周期性地将瘤胃中的食物返回至口腔、重新咀嚼后再咽下的 过程称为反刍。反刍是因网胃中积聚粗饲料时刺激其他触觉感受器而发生的一种复杂 的内脏运动的连锁反应。反刍可分为四个阶段:逆呕、再咀嚼、再混唾液和再吞咽。 检查内容:采食后反刍出现的时间:一昼夜内反刍周期的次数;反刍持续的时间;每 一食团咀嚼的次数。 反刍通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中进行,一般在采食后0.5~1.0h开始,每昼夜约进行 4~10次,每次持续约20~60分钟:每个返回口腔中的食团约进行30~50次再咀嚼。羊 的反刍动作较牛为快。 反刍活动常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暂时中断。反刍障碍,可表现为反刍迟缓无力、 次数稀少和完全停止等。见于各种热性病、神经系统疾病、多种传染病和前胃疾病
脑脊髓炎、破伤风及某些中毒现象。牛的磨牙声见于消化不良、猪则见于猪瘟、羊见 于多头蚴。胃肠炎、寄生虫、其他胃肠病。 三、吞咽 食物被咀嚼和唾液湿润之后,形成饲团,借口腔底的收缩,舌根的吸引作用,软 腭关闭后鼻孔,舌根紧贴会厌,食团即沿硬腭、软腭入咽而咽下。吞咽动作是一种复 杂的生理性反射活动。这一活动是由舌、咽、喉、食管以及吞咽中枢和有关传入、传 出神经共同协作来完成的。在上述这些器官中,如果某一器官的机能或结构发生异常 改变,均可引起吞咽障碍。液体、半液体及饲料碎粒可能误入气管和支气管而造成致 命的肺坏疽。 (一)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是患畜在进行吞咽时,前肢刨地、流涎、咳嗽、摇 头、伸颈、或由鼻孔逆流出混有饲料残渣的唾液和饮水等,常在试图吞咽数次后,即 拒绝饲料。 (二)吞咽障碍的临床诊断意义: 见于咽疼痛性肿胀、异物和肿瘤;食管阻塞、麻痹、狭窄和憩室等。动物想吃而 不能吃。 四、反刍 反刍动物采食之后,周期性地将瘤胃中的食物返回至口腔、重新咀嚼后再咽下的 过程称为反刍。反刍是因网胃中积聚粗饲料时刺激其他触觉感受器而发生的一种复杂 的内脏运动的连锁反应。反刍可分为四个阶段:逆呕、再咀嚼、再混唾液和再吞咽。 检查内容:采食后反刍出现的时间;一昼夜内反刍周期的次数;反刍持续的时间;每 一食团咀嚼的次数。 反刍通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中进行,一般在采食后0.5~1.0h开始,每昼夜约进行 4~10次,每次持续约20~60分钟;每个返回口腔中的食团约进行30~50次再咀嚼。羊 的反刍动作较牛为快。 反刍活动常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暂时中断。反刍障碍,可表现为反刍迟缓无力、 次数稀少和完全停止等。见于各种热性病、神经系统疾病、多种传染病和前胃疾病
等。当反刍完全停止是病情严重的标志之一,如反刍逐渐恢复,则是病情转好的表 现。牛看反刍马看尿。 五、嗳气 嗳气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生理现象,借以排出瘤胃内的气体。一般每2~3分钟嗳气 一次,每小时约嗳气20~30次。 嗳气减少,见于前胃疾病以及继发前胃功能障碍的热性病和传染病等。嗳气完全 停止,见于食管阻塞及严重的前胃功能障碍,并多迅速继发瘤胃臌气。一般情况下, 胃气经口暖出,肠气则经肛门排出。非反刍兽暖气(马则提示有急性胃扩张)均为病 态。 六、呕吐 胃内容物不自主地经口或鼻腔排出(或反排出来)称为呕吐。呕吐不仅是一种重 要的病理现象,还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各种动物由于胃和食管的解剖特点和呕吐中枢 的感应能力不同,发生呕吐的情况各异。一般来说,犬猫等肉食动物最易发生,并伴 有生理性呕吐(过食);其次为猪和禽(鸽子);反刍动物较少呕吐,马仅有呕的动 作,极难发生呕吐。 (一)呕吐的表现:反刍兽呕吐时,表现不安、头颈伸直,后肢缩于腹下,呕吐 之前瘤胃收缩增强,当腹肌和瘤胃发生痉挛性收缩时,瘤胃内容物经口、鼻排出。因 反刍兽的呕吐物多为前胃(主要是瘤胃)内容物,而非真胃内容物,故一般称为返 流。当食道疾病时,病畜仅呕出食道内停留的食物,则称为假呕吐。 肉食兽和杂食兽呕吐时,最初略显不安,然后伸颈将头接近地面,此时动物腹肌 强烈收缩,并张口作呕吐状,如此数次即可发生呕吐,由口中吐出多量的胃内容物。 (二)呕吐的原因 中枢性呕吐:是由于毒物或毒素直接刺激延脑的呕吐中枢而引起。见于脑病(如 延脑的炎症过程)、传染病(如犬瘟热、猪瘟、猪丹毒等产生的毒素)、中毒(尿毒 症,安妥、砷、铅、马铃薯中毒等)和药物(如氯仿、阿朴吗啡)、犬胰腺炎的影响 等。治疗一般用神经抑制性药物治疗(爱茂尔、胃复安等)
等。当反刍完全停止是病情严重的标志之一,如反刍逐渐恢复,则是病情转好的表 现。牛看反刍马看尿。 五、嗳气 嗳气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生理现象,借以排出瘤胃内的气体。一般每2~3分钟嗳气 一次,每小时约嗳气20~30次。 嗳气减少,见于前胃疾病以及继发前胃功能障碍的热性病和传染病等。嗳气完全 停止,见于食管阻塞及严重的前胃功能障碍,并多迅速继发瘤胃臌气。一般情况下, 胃气经口嗳出,肠气则经肛门排出。非反刍兽嗳气(马则提示有急性胃扩张)均为病 态。 六、呕吐 胃内容物不自主地经口或鼻腔排出(或反排出来)称为呕吐。呕吐不仅是一种重 要的病理现象,还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各种动物由于胃和食管的解剖特点和呕吐中枢 的感应能力不同,发生呕吐的情况各异。一般来说,犬猫等肉食动物最易发生,并伴 有生理性呕吐(过食);其次为猪和禽(鸽子);反刍动物较少呕吐,马仅有呕的动 作,极难发生呕吐。 (一)呕吐的表现:反刍兽呕吐时,表现不安、头颈伸直,后肢缩于腹下,呕吐 之前瘤胃收缩增强,当腹肌和瘤胃发生痉挛性收缩时,瘤胃内容物经口、鼻排出。因 反刍兽的呕吐物多为前胃(主要是瘤胃)内容物,而非真胃内容物,故一般称为返 流。当食道疾病时,病畜仅呕出食道内停留的食物,则称为假呕吐。 肉食兽和杂食兽呕吐时,最初略显不安,然后伸颈将头接近地面,此时动物腹肌 强烈收缩,并张口作呕吐状,如此数次即可发生呕吐,由口中吐出多量的胃内容物。 (二)呕吐的原因 中枢性呕吐:是由于毒物或毒素直接刺激延脑的呕吐中枢而引起。见于脑病(如 延脑的炎症过程)、传染病(如犬瘟热、猪瘟、猪丹毒等产生的毒素)、中毒(尿毒 症,安妥、砷、铅、马铃薯中毒等)和药物(如氯仿、阿朴吗啡)、犬胰腺炎的影响 等。治疗一般用神经抑制性药物治疗(爱茂尔、胃复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