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 2009.4 学校 班级 姓名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8页,共150分。考 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磋商 蹉跎 搓手顿脚 嗟来之食 B.澄澈 驰骋 惩前毖后 乘人之危 C.停滞 对峙 炙手可热 鳞次栉比 D.腼腆恬然暴殄天物 舐犊情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视频 炫耀不厌其详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抢滩 犹其拾人牙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瓶颈剪彩裨官野史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D.跳槽 饯行共商国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没有什么比这幅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了,在这里,竹摒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给 观赏者留下的唯有人间风骨。 ②放,放弃、放怀、放达……“放”蕴含着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 纷乱的思绪回归 ,浮躁的心态回归淡然 ③红的、黄的、粉的,各色玫瑰,相继绽放,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美丽的花朵 了生活, 普通的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A.情调明晰装饰B.情韵明确装饰 C.情韵明晰装点D.情调明确装点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天色渐渐暗下来,街道两旁的大红灯笼、气死风灯、走马灯…纷纷亮起,街市上灯火阑珊、游 人如织,夜幕下的都市美艳绝伦, B.记者注意到,在解释“和谐世界”这一理念时,李肇星引经据典,多次举起随身携带的《联合国宪 章》宣读其中的内容。 C.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些人对政府“禁放”的相关规定熟视无睹,对警察的劝阻置之不理,在北 京市中心违规燃放A级烟花呢? D.欧洲中央银行总裁特里谢呼吁,应对金融海啸不分国界,各国唯有放下成见,一团和气,共同面对金 融危机,才能够渡过难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某制药公司,在上海、重庆、贵州等地分别设立了办事处,主要推销用于治疗糖尿病、冠心病 高血压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 B.中国政府已与包括美国、意大利、印度、希腊等多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的 第1页(共6页)
第1页(共 6 页)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 文 2009.4 学校 班级 姓名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3 页,第Ⅱ卷 4 至 8 页,共 150 分。考 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磋.商 蹉.跎 搓.手顿脚 嗟.来之食 B.澄.澈 驰骋. 惩.前毖后 乘.人之危 C.停滞. 对峙. 炙.手可热 鳞次栉.比 D.腼腆. 恬.然 暴殄.天物 舐.犊情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视频 炫耀 不厌其详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B.抢滩 犹其 拾人牙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瓶颈 剪彩 裨官野史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D.跳槽 饯行 共商国是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没有什么比这幅写意墨竹更能体现竹的 了,在这里,竹摒弃了一切外在的形式和颜色,给 观赏者留下的唯有人间风骨。 ②放,放弃、放怀、放达…… “放”蕴含着千般哲理,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的生活回归简单, 纷乱的思绪回归________,浮躁的心态回归淡然。 ③红的、黄的、粉的,各色玫瑰,相继绽放,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美丽的花朵 了生活, 普通的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A.情调 明晰 装饰 B.情韵 明确 装饰 C.情韵 明晰 装点 D.情调 明确 装点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天色渐渐暗下来,街道两旁的大红灯笼、气死风灯、走马灯……纷纷亮起,街市上灯火阑珊 ....、游 人如织,夜幕下的都市美艳绝伦。 B.记者注意到,在解释“和谐世界”这一理念时,李肇星引经据典 ...,多次举起随身携带的《联合国宪 章》宣读其中的内容。 C.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些人对政府“禁放”的相关规定熟视无睹 ....,对警察的劝阻置之不理,在北 京市中心违规燃放 A 级烟花呢? D.欧洲中央银行总裁特里谢呼吁,应对金融海啸不分国界,各国唯有放下成见,一团和气 ....,共同面对金 融危机,才能够渡过难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某制药公司,在上海、重庆、贵州等地分别设立了办事处,主要推销用于治疗糖尿病、冠心病、 高血压的该公司生产的胶囊。 B. 中国政府已与包括美国、意大利、印度、希腊等多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的
双边协议,共同致力于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 C.近日,财政部、审计署发出通知,要求2009年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在近 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近15%左右 D.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上班期间 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 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日:“陈为无道,寡人起九 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 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遺人成陈。诸侯 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 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文子、中行 氏,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 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 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干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 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 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 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 (取材于《淮南子人间训》)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臣者务崇君之德 崇:使……崇高 B.牵牛蹊人之田 蹊:践踏 C.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罢:罢免 D.三国阴谋同计 阴谋:暗中谋划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页(共6页)
第2页(共 6 页) 双边协议,共同致力于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 C. 近日,财政部、审计署发出通知,要求 2009 年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在近 3 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近 15%左右。 D.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上班期间 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 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 军以讨之,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 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 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 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文子、中行 氏,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 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 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 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 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 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 (取材于《淮南子·人间训》)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臣者务崇.君之德 崇:使……崇高 B.牵牛蹊.人之田 蹊:践踏 C.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 罢:罢免 D.三国阴谋..同计 阴谋:暗中谋划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申叔时使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罪则有之,罚亦重矣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 D.此之谓也 夫晋,何厌之有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人)罪则有之 B.可伐(晋)以广地 C.因以(之)诛罪人 D.夫为君崇德者(君)霸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一组是 ①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②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③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 ④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 ⑤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 ⑥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A.①②⑤B.③⑤⑥C.①③④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遣卒戍陈的根本目的在于诛杀夏征舒,对陈国的土地王并无贪图的之心 B.楚庄王听取了申叔时的谏言后,罢陈之戍,立陈之后,使诸侯皆朝于楚。 C.智伯听信谄臣之言,裂韩、魏之地,兴兵伐赵,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本文明辨了忠臣、谄臣之别,并阐释了君主只有知足、知止,才能长久的道理。 第Ⅱ卷(共120分) 、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5分) 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日吾 醉而与左右戏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 民信之 (取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10分)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第3页(共6页)
第3页(共 6 页) A.申叔时使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罪则.有之,罚亦重矣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 D.此之.谓也 夫晋,何厌之有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人)罪则有之 B.可伐(晋)以广地 C.因以(之)诛罪人 D.夫为君崇德者(君)霸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一组是 ①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 ②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 ③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 ④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 ⑤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 ⑥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楚庄王遣卒戍陈的根本目的在于诛杀夏征舒,对陈国的土地王并无贪图的之心。 B.楚庄王听取了申叔时的谏言后,罢陈之戍,立陈之后,使诸侯皆朝于楚。 C.智伯听信谄臣之言,裂韩、魏之地,兴兵伐赵,最终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本文明辨了忠臣、谄臣之别,并阐释了君主只有知足、知止,才能长久的道理。 第Ⅱ卷(共 120 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 22 分。 11.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5分) 楚 厉 王 有 警 鼓 与 百 姓 为 戒 饮 酒 醉 过 而 击 之 也 民 大 惊 使 人 止 之 曰 吾 醉 而 与 左 右 戏 击 之 也 民 皆 罢 居 数 月 有 警 击 鼓 而 民 不 赴 乃 更 令 明 号 而 民 信 之 (取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 分) 闻邻船吹笛 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释】分:料,料想 ①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②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4分) ③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 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4分)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①《氓》中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四句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 ②《短歌行》中“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几句,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之心 ③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开头即表达了归隐的坚定决心:“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④杜甫一生漂泊,老病孤愁,《登高》“ ,百年多病独登台。”便是这种生活状 况的生动写照 ⑤《鹊桥仙》开始即描写了一幅夜空美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⑥李清照的《一剪梅》起句“ 领起全诗,点染出一片清秋景象 ⑦《过秦论》写秦始皇的声威达到顶峰的句子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 亡诸侯,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 戏曲脸谱中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 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家强调忠、 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 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救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 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 第4页(共6页)
第4页(共 6 页)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释】分:料,料想。 ①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②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4 分) ③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 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4 分)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 分) ①《氓》中“________,________。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四句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 ②《短歌行》中“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几句,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之心。 ③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开头即表达了归隐的坚定决心:“ ,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④杜甫一生漂泊,老病孤愁,《登高》“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便是这种生活状 况的生动写照。 ⑤《鹊桥仙》开始即描写了一幅夜空美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_____________。” ⑥李清照的《一剪梅》起句“__________________”,领起全诗,点染出一片清秋景象。 ⑦《过秦论》写秦始皇的声威达到顶峰的句子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 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0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6 题。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 戏曲脸谱中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 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家强调忠、 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 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救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 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
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 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诗歌中引 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 真假”等。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书法是从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 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 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 明而神采飞扬。 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如中国画中“重神似”而“轻形似”的美 学思想,就被运用到戏曲脸谱中,脸谱中的“离形″(拉开与自然物象的距离)、“取形”(以变形 的装饰化的手法取自然物象之形)、“传神”,就是中国画中“遗貌取神”的“重神似的美学思想 的体现。脸谱的构图章法也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捕穿、避让、虚实、匀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 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秩。总之,脸谱的创作与中国画创作一样,有谱有法。只有 按照符合自身美学规律的程式和法则勾绘出来的脸谱,才能成为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人物脸谱,也才具 有美的表现形态。(有删改《中华文化中国脸谱前言》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曲脸谱注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折射出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 B.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用色彩来表现人物性格,已成为人们对戏曲脸谱约定俗成的共识。 C.戏曲脸谱的美学思想追求重神轻形,脸谱的构图章法讲究虚实结合、疏密有度 D.戏曲脸谱是借鉴中国书画的创作程序及其用笔方式给人物化妆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 15.下面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曲脸谱色彩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有善恶之分,决定了戏曲脸谱的色彩有美丑之别。 B.戏曲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也受到了这种影响。 C.戏曲脸谱的勾画笔法与中国画的笔法相通,因此,脸谱创作与中国画创作“普”“法”相同 D.戏曲舞台上具有美的表现形态的人物脸谱,未必符合戏曲美学规律的程式和法则。 16.下面《唱脸谱》的两段歌词,生动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戏曲脸谱的影响,请根据文章内 容,从两方面加以概括。(4分) 第5页(共6页)
第5页(共 6 页) 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 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诗歌中引 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 “真假”等。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 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 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 明而神采飞扬。 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如中国画中“重神似”而“轻形似”的美 学思想,就被运用到戏曲脸谱中,脸谱中的“离形”(拉开与自然物象的距离)、“取形”(以变形 的装饰化的手法取自然物象之形)、“传神”,就是中国画中“遗貌取神”的“重神似”的美学思想 的体现。脸谱的构图章法也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插穿、避让、虚实、匀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 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秩。总之,脸谱的创作与中国画创作一样,有谱有法。只有 按照符合自身美学规律的程式和法则勾绘出来的脸谱,才能成为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人物脸谱,也才具 有美的表现形态。(有删改《中华文化·中国脸谱前言》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戏曲脸谱注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折射出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 B.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用色彩来表现人物性格,已成为人们对戏曲脸谱约定俗成的共识。 C.戏曲脸谱的美学思想追求重神轻形,脸谱的构图章法讲究虚实结合、疏密有度。 D. 戏曲脸谱是借鉴中国书画的创作程序及其用笔方式给人物化妆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 15.下面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戏曲脸谱色彩所表现的人物性格有善恶之分,决定了戏曲脸谱的色彩有美丑之别。 B.戏曲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也受到了这种影响。 C.戏曲脸谱的勾画笔法与中国画的笔法相通,因此,脸谱创作与中国画创作“普”“法”相同。 D.戏曲舞台上具有美的表现形态的人物脸谱,未必符合戏曲美学规律的程式和法则。 16.下面《唱脸谱》的两段歌词,生动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戏曲脸谱的影响,请根据文章内 容,从两方面加以概括。(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