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教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能够判别现代汉语的实词并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 、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 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1.名词:表人和喜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 边、南面、中间 (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语法特点: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 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 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 如:是 (6)表相似的, 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 以、可能、必须 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1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教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判别现代汉语的实词并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词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 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 边、南面、中间 (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语法特点: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 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 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 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 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 如:是 (6)表相似的, 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 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 以、可能、必须 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 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 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 语法特点:大多数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不能带宾语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 如 十、亿、半 (2)表概数的, 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 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 如:三分之一、七成 语法特点: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教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 如: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的 如:次、下、回、趟、场 语法特点:一般不能单独运用,只用在数词、指示代词之后构成量词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表人称代词的,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咱们、自己、人家 (2)表指示代词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 (3)表疑问代词的,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 当堂训练 1、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划出来 当国歌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 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划出来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都从简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升。 3、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形容词划出来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美丽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 来得悲凉 4、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数量词划出来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 间的流里,没有些声音,也没有丝影子。 ②墙上的钟响了三下,惊动了鱼缸里的那两尾热带鱼,迅速地游动了几圈 5、请把下面文字中的代词划出来 是谁?为什么偏偏是我的父亲?”多少次我问自己。 当我为这个世界的黑暗和痛苦发出第一声哭喊时,父亲就像山那边每一天升腾的那轮红红亮亮 的太阳,点亮了我的整个世界。就在那一刻,父亲把自己铸成了我永恒的向往
2 (3)表事物的状态, 如:快、慢、迅速 语法特点:大多数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不能带宾语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 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 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 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 如:三分之一、七成 语法特点: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 如: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的, 如:次、下、回、趟、场 语法特点:一般不能单独运用,只用在数词、指示代词之后构成量词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表人称代词的,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咱们、自己、人家 (2)表指示代词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 (3)表疑问代词的,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 二、 当堂训练 1、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划出来。 当国歌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 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划出来。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都从简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升。 3、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形容词划出来。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美丽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 来得悲凉。 4、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数量词划出来。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 间的流里,没有些声音,也没有丝影子。 ②墙上的钟响了三下,惊动了鱼缸里的那两尾热带鱼,迅速地游动了几圈。 5、请把下面文字中的代词划出来。 “是谁?为什么偏偏是我的父亲?”多少次我问自己。 当我为这个世界的黑暗和痛苦发出第一声哭喊时,父亲就像山那边每一天升腾的那轮红红亮亮 的太阳,点亮了我的整个世界。就在那一刻,父亲把自己铸成了我永恒的向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能够辨别现代汉语的虚词并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虚词: 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只有副词除外),只能帮助实词 造句,起“连接”和“附着”作用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其中只有语气词、拟声词和少数副词可以独 立成句。 如:哎呀!我忘记带语文书了!(语气词 呜—火车开动了。(拟声词) 你交作业了吗?”“没有。”(副词)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程度、时间、范围等 (1)表程度的 如:很、极、最、太、越、稍、颇、非常 (2)表时间的, 如:已、刚、才常、曾、将、立刻、马上 (3)表范围的 如: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 (4)表语气的 如:岂、却、就、竟、简直、难道 (5)表肯定的, 如:准、必、的确、确实 (6)表否定的, 如:不、别、未、莫、无、勿、没有 (7)表示情态、方式的,如:正好、忽然、亲自、仿佛、连忙 (8)表重复的 如:又、再、还、尤 (9)表处所的, 如: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语法特点:①在谓语前作状语如:小张经常参加各种活动 ②有的可以起关联作用如: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长城了。 ③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 ④不能修饰名词如:他是个永远的孩子。 【注意】:“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2.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边,与之构成介宾短语,表方向、处所、方式、时间、对 象、比较,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介方向、处所,如:从、自、往、朝、向、在、于 (2)介方式、方法,如:以依、照、凭、按 (3)介时间, 如:从、自从、在、于当 (4)介目的 如:为、为了、为着
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能够辨别现代汉语的虚词并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虚词: 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只有副词除外),只能帮助实词 造句,起“连接”和“附着”作用。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其中只有语气词、拟声词和少数副词可以独 立成句。 如:哎呀!我忘记带语文书了!(语气词) 呜——!火车开动了。(拟声词) “你交作业了吗?” “没有。” (副词)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程度、时间、范围等。 (1)表程度的, 如:很、极、最、太、越、稍、颇、非常 (2)表时间的, 如:已、刚、才、常、曾、将、立刻、马上 (3)表范围的, 如: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 (4)表语气的, 如:岂、却、就、竟、简直、难道 (5)表肯定的, 如:准、必、的确、确实 (6)表否定的, 如:不、别、未、莫、无、勿、没有 (7)表示情态、方式的,如:正好、忽然、亲自、仿佛、连忙 (8)表重复的, 如:又、再、还、尤 (9)表处所的, 如: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语法特点:①在谓语前作状语 如:小张经常参加各种活动。 ②有的可以起关联作用 如: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长城了。 ③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 ④不能修饰名词 如:他是个永远的孩子。 【注意】:“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2.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边,与之构成介宾短语,表方向、处所、方式、时间、对 象、比较,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介方向、处所,如:从、自、往、朝、向、在、于 (2)介方式、方法,如:以、依、照、凭、按 (3)介时间, 如:从、自从、在、于、当 (4)介目的, 如:为、为了、为着
(5)介原因,如:由、由于、因 (6)介对象 如:把、对、对于、关于、至于除了 (7)介比较 如:比、跟、同 (8)介行为发出者,如:被 语法特点: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名词性词语前边,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补语、定语 等句子成分。 如:1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 2他飞翔在祖国的蓝天 3关于西藏的建设,国务院十分重视。 【注意】:介词与动词的区别:在、到、给、比如:他在学校学习(介词);他在学校(动词) 他工作到深夜(介词);他到了(动词)他给我讲故事(介词);你把书给他(动词) 他比你差(介词); 他们比一下(动词) 3.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关系。 (1)表并列 如:和、同、跟、与、及、而、以及、并且 (2)表递进 如:而且、并且、况且、不但 (3)表选择 如:或、或者 (4)表转折, 如:虽然、尽管、但是、可是、然而、不过 (5)表假设 如:如果、假如、倘若、要是、即使 (6)表条件, 如:只要、只有、除非、无论、不论、不管、任凭 (7)表因果, 如:因为、既然、所以、因此、于是、那么 (8)表取舍, 如:与其、宁可、不如 语法特点:①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 ②连接句子时一般固定搭配使用,不能随意更换 如:如果…就… 只有……才 即使…….也… 虽然……但是… 【注意】:连词与介词的区别:和、同、跟、与如:你和他都有希望(连词); 你明天和他商量一下(介词)大力发展科学与艺术(连词);这件事与他无关(介词) 4.助词: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一样。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是 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 “的”还可以构成“的”字短语:戴眼镜的是我姐姐。 (2).动态助词:着、了、过。表示动作状态的助词
4 (5)介原因, 如:由、由于、因 (6)介对象, 如:把、对、对于、关于、至于、除了 (7)介比较, 如:比、跟、同 (8)介行为发出者,如:被 语法特点: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名词性词语前边,组成介词短语,做状语、补语、定语 等句子成分。 如:1.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 2.他飞翔在祖国的蓝天。 3.关于西藏的建设,国务院十分重视。 【注意】:介词与动词的区别:在、到、给、比 如:他在学校学习(介词); 他在学校 (动词) 他工作到深夜(介词); 他到了 (动词) 他给我讲故事(介词); 你把书给他(动词) 他比你差 (介词); 他们比一下(动词) 3.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关系。 (1)表并列, 如:和、同、跟、与、及、而、以及、并且 (2)表递进, 如:而且、并且、况且、不但 (3)表选择, 如:或、或者 (4)表转折, 如:虽然、尽管、但是、可是、然而、不过 (5)表假设, 如:如果、假如、倘若、要是、即使 (6)表条件, 如:只要、只有、除非、无论、不论、不管、任凭 (7)表因果, 如:因为、既然、所以、因此、于是、那么 (8)表取舍, 如:与其、宁可、不如 语法特点:①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 ②连接句子时一般固定搭配使用,不能随意更换。 如:如果……就…… 只有……才…… 即使……也…… 虽然……但是…… 【注意】:连词与介词的区别:和、同、跟、与 如:你和他都有希望(连词); 你明天和他商量一下(介词) 大力发展科学与艺术(连词); 这件事与他无关(介词) 4.助词: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1)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一样。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是 定语的标志, “地”是状语的标志, “得”是补语的标志。 “的”还可以构成“的”字短语:戴眼镜的是我姐姐。 (2).动态助词:着、了、过。表示动作状态的助词
了”是完成态: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着”是进行态:我听着歌做着作业 “过”是曾经态:我找过她两次。 (3).“所”的作用: A、构成所字短语:他所讲的故事都非常有趣 B、用在“被(为)…所…格式中表示被动: ①贪官被人民(所)唾弃。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 “所”后的动词是双音节的,“所”可以省去,单音节的不能省。 (4)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么、哇 5.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1)表感叹 哎、呀、哇 (2)表招呼、应答,如:喂、哎、哦 6.拟声词:这是摸拟声音的词。如:呜、哗哗、轰隆、咚咚、沙沙沙、呼啦啦 、当堂训练: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副词划出来。 雅颂中也很有一些挺出色的篇章,一般说来艺术价值的确极其不如国风。小雅中偶尔有一些士 大夫大肆抱怨或讽刺王室的诗,但他们毕竟缺少人民所受的切肤之痛,因而揭露社会现实必定缺乏 深度。 2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介词划出来 我们从《高骚》中看到了屈原深沉的忧患意识:他对于民族故国一往情深,因之而喜,因之而 悲。他为了自己的祖国忍辱负重含悲苦行 3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连词划出来 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虽然没有详尽、具体的描写,但从孔子和其它人的对话中,却生动地 显现出了孔子及其一些弟子的形象。 4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助词划出来 看过《三国演义》吧。垓下英雄(我们所熟悉的项羽)之穷途末路,则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啊 文章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怎能不让人振奋、启人深思呢?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能够掌握各种短语的结构类型 学习过程:
5 “了”是完成态: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着”是进行态:我听着歌做着作业。 “过”是曾经态:我找过她两次。 (3).“所”的作用: A、构成所字短语:他所讲的故事都非常有趣。 B、用在“被(为)…所…格式中表示被动: ①贪官被人民(所)唾弃。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 “所”后的动词是双音节的,“所”可以省去,单音节的不能省。 (4)语气助词, 如:啊、吗、呢、吧、呐、呀、么、哇 5.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 (1)表感叹, 如:啊、哎、呀、哇 (2)表招呼、应答,如:喂、哎、哦 6.拟声词:这是摸拟声音的词。 如:呜、哗哗、轰隆、咚咚、沙沙沙、呼啦啦 二、当堂训练: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副词划出来。 雅颂中也很有一些挺出色的篇章,一般说来艺术价值的确极其不如国风。小雅中偶尔有一些士 大夫大肆抱怨或讽刺王室的诗,但他们毕竟缺少人民所受的切肤之痛,因而揭露社会现实必定缺乏 深度。 2.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介词划出来。 我们从《离骚》中看到了屈原深沉的忧患意识:他对于民族故国一往情深,因之而喜,因之而 悲。他为了自己的祖国忍辱负重含悲苦行。 3.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连词划出来。 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虽然没有详尽、具体的描写,但从孔子和其它人的对话中,却生动地 显现出了孔子及其一些弟子的形象。 4.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助词划出来。 看过《三国演义》吧。垓下英雄(我们所熟悉的项羽)之穷途末路,则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啊。 文章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怎能不让人振奋、启人深思呢?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能够掌握各种短语的结构类型 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