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9日 2007年春期河南省五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遴选凌厉胶柱鼓瑟己所不欲,无施于人 B、飙升采撷醍醐灌顶流言止于智者 C、羸弱剽悍标炳千秋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D、资讯谲诈佶曲聱牙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指出,治理环境污染,一定要从根本上从源头上抓起,政府要下大 决心,采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彻底根除污染源。 B、据记者调查,该乡的党委书记、乡长和人大主席在事故发生时己经知道50多人被困井下,但他们却与 黑心矿主沆瀣,气,异口同声地谎称只有5人 C、“文化牌”“历史牌”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在浙江绍兴,大大小小的 “咸亨酒店”“孔乙己酒吧”“祥林嫂茶馆”等俯拾即是 D、人体炸弹或许威力不大,但以牺牲肉体为代价的做法却极端残忍,就恐怖手段而言,恐怕是无出其右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 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B、前些时间,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的河南焦作矿业集团职工谢延信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
*2007 年 4 月 29 日 2007 年春期河南省五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 1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12 页。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 1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遴选 凌厉 胶柱鼓瑟 己所不欲,无施于人 B、飙升 采撷 醍醐灌顶 流言止于智者 C、羸弱 剽悍 标炳千秋 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D、资讯 谲诈 佶曲聱牙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指出,治理环境污染,一定要从根本上从源头上抓起,政府要下大 决心,采用杀鸡取卵 ....的方式,彻底根除污染源。 B、据记者调查,该乡的党委书记、乡长和人大主席在事故发生时已经知道 50 多人被困井下,但他们却与 黑心矿主沆瀣一气 ....,异口同声地谎称只有 5 人。 C、“文化牌”“历史牌”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在浙江绍兴,大大小小的 “咸亨酒店”“孔乙己酒吧”“祥林嫂茶馆”等俯拾即是 ....。 D、人体炸弹或许威力不大,但以牺牲肉体为代价的做法却极端残忍,就恐怖手段而言,恐怕是无出其右 .... 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 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B、前些时间,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的河南焦作矿业集团职工谢延信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
照顾岳父一家人,在中原大地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C、医药生产、经销企业和个人以回扣等商业贿赂手段,向医疗机构推销假冒伪劣甚至质次价高的药品和 医疗器械,导致医药服务价格不断攀升,严重损害了广大患者的利益。 D、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实现可持续发 展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自然且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修桥,向来有个“收尾工程”是别国所无的,那便是要为这桥题个好听的名字,借以记事或抒情, 而不是简单地用个地名就够了 ①唐代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就是一例。 ②诗文中常有一个桥字和上面的两三个字连起,看去好像是有这么一座专名的桥,但不过又像是桥的 说明而已 ③这到底是一座桥的专名呢,还是说有二十四座桥呢? ④不知什么原因,二十四桥这个词很能引人人胜,我也为它引出一些话来 ⑤题名本来是好事,但有时也会因此而引起误会。 ⑥千年来不少人为这问题作了考证,直到现在,报上还不时有争论 A、⑤②①③⑥④ B、①③⑤⑥④② C、①④③⑥⑤② D、⑤①③⑥②④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小议文化软实力 杨胜群 第一点,要搞清楚文化软实力的涵义,充分认识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真正成为大国、强国的重要作 用,发展反映我们国家、民族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化 软实力”是一个外来的概念,已被我们很多人接受了。但我们对它的内涵的理解不一定到位。比如 一些地方的领导一提增强文化软实力,似乎就是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有的省 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目标就是要求文化产值占到GDP的百分之多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 大规模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现代化生产,用流水生产线大规模地复制生产文化产品等等。 概言之,文化软实力是指反映一个国家创造力、影响力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很多是看不见的,不能
照顾岳父一家人,在中原大地乃至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C、医药生产、经销企业和个人以回扣等商业贿赂手段,向医疗机构推销假冒伪劣甚至质次价高的药品和 医疗器械,导致医药服务价格不断攀升,严重损害了广大患者的利益。 D、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实现可持续发 展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自然且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修桥,向来有个“收尾工程”是别国所无的,那便是要为这桥题个好听的名字,借以记事或抒情, 而不是简单地用个地名就够了。 ①唐代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就是一例。 ②诗文中常有一个桥字和上面的两三个字连起,看去好像是有这么一座专名的桥,但不过又像是桥的 说明而已。 ③这到底是一座桥的专名呢,还是说有二十四座桥呢? ④不知什么原因,二十四桥这个词很能引人人胜,我也为它引出一些话来。 ⑤题名本来是好事,但有时也会因此而引起误会。 ⑥千年来不少人为这问题作了考证,直到现在,报上还不时有争论。 A、⑤②①③⑥④ B、①③⑤⑥④② C、①④③⑥⑤② D、⑤①③⑥②④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5—7 题。 小议文化软实力 杨胜群 第一点,要搞清楚文化软实力的涵义,充分认识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真正成为大国、强国的重要作 用,发展反映我们国家、民族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化。 “软实力”是一个外来的概念,已被我们很多人接受了。但我们对它的内涵的理解不一定到位。比如, 一些地方的领导一提增强文化软实力,似乎就是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值在 GDP 中的比重;有的省 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目标就是要求文化产值占到 GDP 的百分之多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 大规模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现代化生产,用流水生产线大规模地复制生产文化产品等等。 概言之,文化软实力是指反映一个国家创造力、影响力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很多是看不见的,不能
物化、不能指标化、不能市场化的。部分文化门类实行产业化是必然的、必要的,但文化软实力不等于文 化产值,不等于文化GDP。 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不仅要有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硬实力,还要有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软 实力。没有软实力,就只是一个物质外壳,没有内涵,没有支撑,不能叫真正的强国。一个民族要真正自 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不能只靠一个经济的躯体,还要有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没中断过,但没有中断也只是从整体上来说,中华文明到近代以后 至少是落后了一段时期。所以胡锦涛同志提出文化复兴的任务。文化复兴了,中华民族才可以说是真正完 成了伟大复兴的任务。 第二点认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身份,我们要保护好这个身份。这个观点是美国芝加哥大 学教授米尔斯海默提出来的他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很高。他的这一观点揭示了文化软实力的又一重要涵义 今天,在各种文化的交融激荡中,在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中,我们能不能保护好文化这一民族身份 我们国家、民族的文化身份还会不会很清晰,这是一个非常严肃而现实的问题 我看到一篇资料讲到滥用英语的情况。比如,不少专供中国市场的国外进口商品,说明书上看不到中 文,全是英文,中国人生产的出口商品更是看不到中国字,甚至还有一些中国人生产供中国人消费的商品 也找不到中国字,取英文名字的就更多了。还有,一些媒体任意使用英语,公共建筑上使用永久性英语标 志,等等。而德、法、俄、意等国家,面对英语的“霸权主义”,是用立法的形式保护本国语言文字在大 众传媒和公共场所的使用和主权地位的。 中国语言文字并不丑陋。年代久远的英丈典籍,今人已读不懂。曾经盛行的拉丁文,只剩下几个字母 和一些药名。而中国语言文字已经具有几干年的历史,还在继续使用,今天还能够没有什么障碍地表达任 何新鲜的事物。我们要保护好中国语言文字的主权地位,保护好我们的民族身份和中国身份。 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一定要是能代表我们民族身份的文化走向世界。我们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 文化走向了世界,我们许多伟大的人物走向了世界。从孔子到毛泽东、鲁迅等,他们走向世界,是因为他 们代表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们已经成为能够代表中国身份和中华民族身份的文化标志
物化、不能指标化、不能市场化的。部分文化门类实行产业化是必然的、必要的,但文化软实力不等于文 化产值,不等于文化 GDP。 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不仅要有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硬实力,还要有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软 实力。没有软实力,就只是一个物质外壳,没有内涵,没有支撑,不能叫真正的强国。一个民族要真正自 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不能只靠一个经济的躯体,还要有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没中断过,但没有中断也只是从整体上来说,中华文明到近代以后, 至少是落后了一段时期。所以胡锦涛同志提出文化复兴的任务。文化复兴了,中华民族才可以说是真正完 成了伟大复兴的任务。 第二点认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身份,我们要保护好这个身份。这个观点是美国芝加哥大 学教授米尔斯·海默提出来的,他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很高。他的这一观点揭示了文化软实力的又一重要涵义。 今天,在各种文化的交融激荡中,在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中,我们能不能保护好文化这一民族身份, 我们国家、民族的文化身份还会不会很清晰,这是一个非常严肃而现实的问题。 我看到一篇资料讲到滥用英语的情况。比如,不少专供中国市场的国外进口商品,说明书上看不到中 文,全是英文,中国人生产的出口商品更是看不到中国字,甚至还有一些中国人生产供中国人消费的商品 也找不到中国字,取英文名字的就更多了。还有,一些媒体任意使用英语,公共建筑上使用永久性英语标 志,等等。而德、法、俄、意等国家,面对英语的“霸权主义”,是用立法的形式保护本国语言文字在大 众传媒和公共场所的使用和主权地位的。 中国语言文字并不丑陋。年代久远的英丈典籍,今人已读不懂。曾经盛行的拉丁文,只剩下几个字母 和一些药名。而中国语言文字已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还在继续使用,今天还能够没有什么障碍地表达任 何新鲜的事物。我们要保护好中国语言文字的主权地位,保护好我们的民族身份和中国身份。 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一定要是能代表我们民族身份的文化走向世界。我们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 文化走向了世界,我们许多伟大的人物走向了世界。从孔子到毛泽东、鲁迅等,他们走向世界,是因为他 们代表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们已经成为能够代表中国身份和中华民族身份的文化标志
总之,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一定要是反映民族、国家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一定要是反映民族 国家独特思想体系、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因此,我们要增强文化软实力,要更加注重创造我们自己的思想 体系、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 (选自《燎望》周刊2007年第11期,有删节) 从原文内容看,下列对“文化软实力”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软实力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身份 B、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真正立身于世界大国、强国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C、文化软实力包括了一个国家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等多种因素。 D、文化软实力很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能物化和指标化、市场化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地方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片面追求文化产值的做法说明当地的一些领导对“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理解不够准确 B、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强国,硬实力和软实力两者缺一不可。 C、我国的语言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强的生命力,保护好我们的汉语言文字,使之处于主权地位,也 就是保护了我们的民族身份和中国身份。 D、在多元文化交融激荡、兼容并蓄的今天,保护好代表我们国家、民族身份的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伺发展。 B、目前我国滥用英语的现象比较严重,作者对此持批评态度,而采取适当措施制止这种现象的蔓延则是 十分必要的。 C、西方一些国家保护本国语言文字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我国已经走向世界的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是代表了我们民族身份、中国身份的优秀文化。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陆襄字师卿,起家著作佐郎。后昭明太子统闻襄业行,启武帝引与游处。昭明大予敬耆老,襄母年将 八十,与萧琛、傅昭、陆杲毎月常遣存问,加赐珍羞衣服。襄母常卒患心痛,医方须三升粟浆。时冬月, 日又逼暮,求索无所,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1)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 后为太子家令,复掌管记,母忧去职。襄年已五十,毁顿①过礼,太子忧之,日遣使诫喻。中大通七
总之,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一定要是反映民族、国家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一定要是反映民族、 国家独特思想体系、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因此,我们要增强文化软实力,要更加注重创造我们自己的思想 体系、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 (选自《燎望》周刊 2007 年第 11 期,有删节) 5、从原文内容看,下列对“文化软实力”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软实力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身份。 B、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真正立身于世界大国、强国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C、文化软实力包括了一个国家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等多种因素。 D、文化软实力很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能物化和指标化、市场化。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地方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片面追求文化产值的做法说明当地的一些领导对“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理解不够准确。 B、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大国、强国,硬实力和软实力两者缺一不可。 C、我国的语言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强的生命力,保护好我们的汉语言文字,使之处于主权地位,也 就是保护了我们的民族身份和中国身份。 D、在多元文化交融激荡、兼容并蓄的今天,保护好代表我们国家、民族身份的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伺发展。 B、目前我国滥用英语的现象比较严重,作者对此持批评态度,而采取适当措施制止这种现象的蔓延则是 十分必要的。 C、西方一些国家保护本国语言文字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我国已经走向世界的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是代表了我们民族身份、中国身份的优秀文化。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陆襄字师卿,起家著作佐郎。后昭明太子统闻襄业行,启武帝引与游处。昭明大予敬耆老,襄母年将 八十,与萧琛、傅昭、陆杲每月常遣存问,加赐珍羞衣服。襄母常卒患心痛,医方须三升粟浆。时冬月, 日又逼暮,求索无所,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1)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 后为太子家令,复掌管记,母忧去职。襄年已五十,毁顿①过礼,太子忧之,日遣使诫喻。中大通七
年,为鄱阳内史。先是郡人鲜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药,拾得五色幡耗6r,又于地中得石玺,窃怪 之。琮先与妻别室,望琮所处常有异气,益以为神。大同元年,遂结门徒杀广晋令王筠,号上显元年, 署置官属,其党转相诳惑,有众万余人,将出攻郡。襄先已率人吏修城隍为备,及贼至破之,生获琮。时 邻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其党与,因求货贿,皆不得其实。或有善人尽室罹祸,唯襄郡枉直无滥。人作歌 曰:“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悔 咎。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人又歌曰:“陆君政,无怨家。斗既罢,雠共车。 在政六年,郡中大宁。郡人李现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又表乞留襄, 襄固乞还 (2)襄弱冠遭家祸②,释服犹若居忧,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口不言杀害五十年。 (选自《南史》卷四,有删节) [注]①毁顿:衷痛伤身。②家祸:指陆襄父亲陆闲被叛贼王追光所杀一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启武帝引与游处 引:邀请 B、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货:出售 C、守宰案其党与 案:搜捕 D、母忧去职 忧:指父母的丧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陆襄“孝敬父母”和“治郡有功”的一组是 A、①始欲酬直,无何失之 ②及贼至破之,生获琮 B、①襄年已五十,毁顿过礼 ②“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C、①启武帝引与游处 ②唯襄郡枉直无滥 D、①释服犹若居忧 ②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襄的品行深得昭明太子萧统的赏识,昭明太子因此与他相识交往,并每月亲自到陆襄家中拜望陆母, 赐给她美食衣服。 B、鲜于琮借神灵之名,聚众谋反,杀死广晋县令并想攻打郡城,陆襄对此已有防备,最终打败贼人,生 擒贼首。 C、在査办处理鲜于琮同党的过程中,邻郡的一些官员趁机索贿,不能公正执法,使好人受害:陆襄则秉
年,为鄱阳内史。先是郡人鲜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药,拾得五色幡耗(6r),又于地中得石玺,窃怪 之。琮先与妻别室,望琮所处常有异气,益以为神。大同元年,遂结门徒杀 广晋令王筠,号上显元年, 署置官属,其党转相诳惑,有众万余人,将出攻郡。襄先已率人吏修城隍为备,及贼至破之,生获琮。时 邻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其党与,因求货贿,皆不得其实。或有善人尽室罹祸,唯襄郡枉直无滥。人作歌 曰:“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悔 咎。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人又歌曰:“陆君政,无怨家。斗既罢,雠共车。” 在政六年,郡中大宁。郡人李现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又表乞留襄, 襄固乞还。 (2)襄弱冠遭家祸②,释服犹若居忧,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口不言杀害五十年。 (选自《南史》卷四,有删节) [注]①毁顿:衷痛伤身。 ②家祸:指陆襄父亲陆闲被叛贼王追光所杀一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启武帝引与游处 引:邀请 B、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 货:出售 C、守宰案其党与 案:搜捕 D、母忧去职 忧:指父母的丧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陆襄“孝敬父母”和“治郡有功”的一组是 A、①始欲酬直,无何失之 ②及贼至破之,生获琮 B、①襄年已五十,毁顿过礼 ②“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C、①启武帝引与游处 ②唯襄郡枉直无滥 D、①释服犹若居忧 ②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襄的品行深得昭明太子萧统的赏识,昭明太子因此与他相识交往,并每月亲自到陆襄家中拜望陆母, 赐给她美食衣服。 B、鲜于琮借神灵之名,聚众谋反,杀死广晋县令并想攻打郡城,陆襄对此已有防备, 最终打败贼人,生 擒贼首。 C、在查办处理鲜于琮同党的过程中,邻郡的一些官员趁机索贿,不能公正执法,使好人受害;陆襄则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