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36803 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 英文名称:Quantitative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气象学植物学地质学地貌学人文地理学 二、课程简介 计量地理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计量运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门 课程就被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列为我国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本科生 的必修课程。该门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有关专业课程的前提与基础。目前也是 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包含了计量地理学的历史、 地理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决策优化、 系统预测、空间分析等内容,既注重理论深度,又着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 识,目标是让学生能应用计量地理学的技术方法解决地理学中的实践问题。 Introduction Quantitative geography originated from the gauge movement in the 1950s.As early as the middle of 1980s.the course was listed as a required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of Geography in Chines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and normal universities.This course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r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other courses.At present,it is also a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for geography majors i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course includes history of quantitative geography.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geographic data.correlation analysis.regression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ecision optimization,system prediction,spatial analysis and othe content,which do not only focus on the theoretical depth,also help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e ability.The goal of the course is to let the students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geography using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quantitative geography
1 《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36803 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 英文名称:Quantitative Geography 课程类别: 专业课 学 时: 48 学 分: 3 适用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概论 气象学 植物学 地质学 地貌学 人文地理学 二、课程简介 计量地理学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计量运动。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该门 课程就被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列为我国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本科生 的必修课程。该门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有关专业课程的前提与基础。目前也是 我国各类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包含了计量地理学的历史、 地理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决策优化、 系统预测、空间分析等内容,既注重理论深度,又着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 识,目标是让学生能应用计量地理学的技术方法解决地理学中的实践问题。 Introduction Quantitative geography originated from the gauge movement in the 1950s. As early as the middle of 1980s, the course was listed as a required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of Geography in Chines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and normal universities. This course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other courses. At present, it is also a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 for geography majors in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e course includes history of quantitative geograph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geographic data,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decision optimization, system prediction, spatial analysis and other content, which do not only focus on the theoretical depth, also help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e ability. The goal of the course is to let the students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geography using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quantitative geography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计量地理学主要讨论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及应用问题。本课程是地自然地理 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对计量地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授和多媒体演示等 教学环节,达到如下目的: 1.让学生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常用方法,建立起定量概念和地理学方法 论的基础,了解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2.培养学生用定量的观点认识和研究地理(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变化规律,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看懂相关科技文献中所应用的一些常用计量方法,理解计量地理 学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3.使学生能够运用一般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学问题,正确处 理资料,根据实际的地理研究对象,建立起适宜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分析的结果给 予专业上的解释,把数理逻辑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4.通过做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 ,该课 程重视新理论、新技术讲授,与时俱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学研 究的素养,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服务。 5.通过专业课程实现育人目标,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实践检验真理 的方法论,培养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让学生成为专 业知识与品格修养兼具的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竟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计量地理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2.了解计量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3.可能涉及的常用软件的基本介绍与学习准备。 4.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工作方法,培养 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树立科技强国 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计量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主要内容 计量地理学形成的阶段一一古代,近代与现代地理学: 形成的标志一一计量运动: 计量地理学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 2
2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计量地理学主要讨论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及应用问题。本课程是地自然地理 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对计量地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授和多媒体演示等 教学环节,达到如下目的: 1.让学生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常用方法,建立起定量概念和地理学方法 论的基础,了解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2.培养学生用定量的观点认识和研究地理(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变化规律,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看懂相关科技文献中所应用的一些常用计量方法,理解计量地理 学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3.使学生能够运用一般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学问题,正确处 理资料,根据实际的地理研究对象,建立起适宜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分析的结果给 予专业上的解释,把数理逻辑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4.通过做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该课 程重视新理论、新技术讲授,与时俱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学研 究的素养,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服务。 5. 通过专业课程实现育人目标,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实践检验真理 的方法论,培养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让学生成为专 业知识与品格修养兼具的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计量地理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2.了解计量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3.可能涉及的常用软件的基本介绍与学习准备。 4.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工作方法,培养 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树立科技强国 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量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主要内容 计量地理学形成的阶段——古代,近代与现代地理学; 形成的标志——计量运动; 计量地理学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
计量运动后地理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与过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近代地理学的三大学派和代表人物:计量运动的发起人和他的学术观点: 计量运动的流派和代表人物:计量运动的评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解释近代地理学为何需要催生计量运动? 在科学的发展史上,当学术权威阻碍科学发展时,科学家要怎么做? 结合这一段地理学发展历史,分析讨论现代地理学该如何发展。 第一节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主要内容 计量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常见的计量地理学研究方法简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以介绍了解为主。 3.问题与应用 哪些方法是你曾经接触过的?能解决哪些类型的问题? 第三节常用软件 包括EXCEL、SPSS、LIND0等,主要由学生课后自学 (三)思考与实践 为何地理学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计量运动 现代地理学和近代地理学有何区别? 计量地理学的过去与现状有何区别? 你能想到哪些其他课程或者课外时间遇到问题,可以用计量地理学解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并适当组织课堂讨论。 第二章地理数据整理与描述统计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地理数据的类型和表达方式 2.了解地理数据采集的基本的渠道: 3.掌握地理数据整理和描述统计的基本步骤、概念和方法。 4,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工作方法,培养唯 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树立科技强国科技报国 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类型及其表达方式 3
3 计量运动后地理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与过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近代地理学的三大学派和代表人物;计量运动的发起人和他的学术观点; 计量运动的流派和代表人物;计量运动的评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解释近代地理学为何需要催生计量运动? 在科学的发展史上,当学术权威阻碍科学发展时,科学家要怎么做? 结合这一段地理学发展历史,分析讨论现代地理学该如何发展。 第二节 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 主要内容 计量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常见的计量地理学研究方法简介。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以介绍了解为主。 3. 问题与应用 哪些方法是你曾经接触过的?能解决哪些类型的问题? 第三节 常用软件 包括 EXCEL、SPSS、LINDO 等,主要由学生课后自学。 (三)思考与实践 为何地理学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计量运动? 现代地理学和近代地理学有何区别? 计量地理学的过去与现状有何区别? 你能想到哪些其他课程或者课外时间遇到问题,可以用计量地理学解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并适当组织课堂讨论。 第二章 地理数据整理与描述统计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地理数据的类型和表达方式; 2.了解地理数据采集的基本的渠道; 3.掌握地理数据整理和描述统计的基本步骤、概念和方法。 4.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工作方法,培养唯 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树立科技强国科技报国 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理数据的类型及其表达方式
1.主要内容 地理数据的不同类型类型,有哪些表达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品质标志数据和数量标志数据:名义尺度、等级尺度和二元数据:间隔尺 度和比例尺度数据。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否举例其他课程中使用的数据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地理数据,有何特点? 第二节地理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1.主要内容 地理数据采集的基本渠道 如何进行地理数据整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统计分组的其本先摩 全距、组数、组距、组上限与下限: 频数、频率、累计频数、累计频率。 3.问题与应用 获得统计数据后如何进行统计分组并绘制相关统计图表? 第三节地理数据的分布特征 1.主要内容 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 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地理空间分布的均衡度/集中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统计的集中趋势:算数平均值、加权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中位数、众数: 统计的离散程度:极差、离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统计的分布特征:偏度、偏度系数、峰度、峰度系数: 统计的空间分布的均衡度与集中度:洛伦兹曲线与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 锡尔系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描述统计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 如何衡量统计数据在空间分布的均衡和集中化的程度? (三)思考与实践 获取地理数据后如何进行统计分组并绘制频数/频率分布柱状图/直方图/ 折线图? 如何用相应的统计变量对统计数据的一般水平、离散程度和分布特征进行 4
4 1.主要内容 地理数据的不同类型类型,有哪些表达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品质标志数据和数量标志数据;名义尺度、等级尺度和二元数据;间隔尺 度和比例尺度数据。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否举例其他课程中使用的数据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地理数据,有何特点? 第二节 地理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1.主要内容 地理数据采集的基本渠道; 如何进行地理数据整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统计分组的基本步骤; 全距、组数、组距、组上限与下限; 频数、频率、累计频数、累计频率。 3.问题与应用 获得统计数据后如何进行统计分组并绘制相关统计图表? 第三节 地理数据的分布特征 1.主要内容 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 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 地理空间分布的均衡度/集中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统计的集中趋势:算数平均值、加权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中位数、众数; 统计的离散程度:极差、离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统计的分布特征:偏度、偏度系数、峰度、峰度系数; 统计的空间分布的均衡度与集中度:洛伦兹曲线与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 锡尔系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描述统计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 如何衡量统计数据在空间分布的均衡和集中化的程度? (三)思考与实践 获取地理数据后如何进行统计分组并绘制频数/频率分布柱状图/直方图/ 折线图? 如何用相应的统计变量对统计数据的一般水平、离散程度和分布特征进行
描述分析? 洛伦兹曲线适用于什么类型的问题?基尼系数和锡尔系数描绘的是什么 类型的问题? 广东省和我国的基尼系数如何,这反映了目前我省和我国什么样的发展状 况,你有何看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并适当组织课堂讨论。 第三章地理数据的相关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两个要素之间相关程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3掌握多个要素之间相关程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4.。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工作方法,培养 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树立科技强国科技报 国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两要素之间相关程度的测定 1.主要内容 什么是相关分析,哪些系数适合进行两个要素之间的相关测定,测定方法 和显著性检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相关分析、单相关系数、秩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举例说明何种情况适合进行单相关系数的测定,何种情况进行秩相关系数 的测定?对测定结果如何评价? 第二节多要素之间相关程度的测定 1.主要内容 多个(二个以上)要素之间相关程度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显著性检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偏相关系数、复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 3.问题与应用 举例说明何种情况适合进行偏相关系数的测定,何种情况进行复相关系数 的测定?对测定结果如何评价? (三)思考与实践
5 描述分析? 洛伦兹曲线适用于什么类型的问题?基尼系数和锡尔系数描绘的是什么 类型的问题? 广东省和我国的基尼系数如何,这反映了目前我省和我国什么样的发展状 况,你有何看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并适当组织课堂讨论。 第三章 地理数据的相关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两个要素之间相关程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3.掌握多个要素之间相关程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4.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工作方法,培养 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树立科技强国科技报 国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两要素之间相关程度的测定 1.主要内容 什么是相关分析,哪些系数适合进行两个要素之间的相关测定,测定方法 和显著性检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相关分析、单相关系数、秩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举例说明何种情况适合进行单相关系数的测定,何种情况进行秩相关系数 的测定?对测定结果如何评价? 第二节 多要素之间相关程度的测定 1.主要内容 多个(二个以上)要素之间相关程度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显著性检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偏相关系数、复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 3.问题与应用 举例说明何种情况适合进行偏相关系数的测定,何种情况进行复相关系数 的测定?对测定结果如何评价? (三)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