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35002 课程名称:自然灾害学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Natural Catastropholog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环境科学概论等 二、课程简介 《自然灾害学》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福兮祸所伏,祸 兮福所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总是与灾害相伴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增 加,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灾害不仅没有减少,各种灾害反而日趋严重。目前人类面 临的灾害类型多种多样,成灾机制复杂各异,防灾减灾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有鉴于此,为培养能有效防御各种灾害,普及灾害知识、提高防灾意识、增强减 灾技能的合格人才特开设本课程。 本课程论述了灾害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同时反映本学科最新进展。主要 介绍了灾害与灾害系统等基础知识以及灾害学研究理论体系,并对自然灾害区域 分异规律与制度灾害链、灾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减灾系统工程、主要灾害的 防治措施、现代高新技术在灾害监测分析与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 述。全部课程教学共分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灾害概述等内容。第二部分 讲述主要灾害及灾害链、灾害区域分异。第三部分介绍灾害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 灾害应急管理。第四部分讲述了高新技术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减灾系统工程与 措施
1 《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35002 课程名称:自然灾害学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Natural Catastropholog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环境科学概论等 二、课程简介 《自然灾害学》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福兮祸所伏,祸 兮福所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总是与灾害相伴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增 加,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灾害不仅没有减少,各种灾害反而日趋严重。目前人类面 临的灾害类型多种多样,成灾机制复杂各异,防灾减灾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有鉴于此,为培养能有效防御各种灾害,普及灾害知识、提高防灾意识、增强减 灾技能的合格人才特开设本课程。 本课程论述了灾害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同时反映本学科最新进展。主要 介绍了灾害与灾害系统等基础知识以及灾害学研究理论体系,并对自然灾害区域 分异规律与制度灾害链、灾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减灾系统工程、主要灾害的 防治措施、现代高新技术在灾害监测分析与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 述。全部课程教学共分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灾害概述等内容。第二部分 讲述主要灾害及灾害链、灾害区域分异。第三部分介绍灾害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 灾害应急管理。第四部分讲述了高新技术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减灾系统工程与 措施
Introduction of Catastrophology is the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s always accompanied with all kinds of disaste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human society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disaster.The human society is faced with various types of disasters,and its disaster mechanism is complex.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s also a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In order to cultivate effective defenses against various disasters,popularize knowledge,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enhance ability of disaster reduction.we set up the curriculum. This course discusses the disaster theory.principle,method.Meanwhile it also reflects the discipline's newprogress.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disaster,disaster system and disaster research theory system,and the natural law of region difference and system disaster chain,disaster risk management,emergency management.system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reduction.disaster prevention. contemporary and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 disaster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tent of system description.All schedule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catastrophology and subject system, disasters overview,etc.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main disasters and disaster chain, disaster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disaster risk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The fourth part describes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 disaster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reduction,and measure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自然灾害学研究灾害问题的新兴学科。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长、 环境污染、生态失调、技术事故的增多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灾害问题日益 引起世界各界的密切关注,在全球性问题研究中,很多是涉及灾害学的。早在 1951年,日本就成立了东京预防灾害研究所,主要是研究灾害预防。1974年
2 Introduction of Catastrophology is the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s always accompanied with all kinds of disast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human society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disaster. The human society is faced with various types of disasters, and its disaster mechanism is complex,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s also a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effective defenses against various disasters, popularize knowledge,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enhance ability of disaster reduction, we set up the curriculum. This course discusses the disaster theory, principle, method. Meanwhile it also reflects the discipline 's new progress.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disaster, disaster system and disaster research theory system, and the natural law of region difference and system disaster chain,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reduc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contemporary and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 disaster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tent of system description. All curriculum schedule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catastrophology and subject system, disasters overview, etc.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main disasters and disaster chain, disaster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disaster risk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fourth part describes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 disaster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reduction, and measure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自然灾害学研究灾害问题的新兴学科。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长、 环境污染、生态失调、技术事故的增多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灾害问题日益 引起世界各界的密切关注,在全球性问题研究中,很多是涉及灾害学的。早在 1951 年,日本就成立了东京预防灾害研究所,主要是研究灾害预防。1974 年
澳大利亚达尔文市遭受大旋风灾害以后,立即成立了澳大利亚抗灾学院。后来, 由美国科学家倡议,在20世纪最后10年,即1990至2000年,开展一个“国际 减轻灾害十年”活动,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的响应。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 频发,此次议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 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 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己成为当务之急。 本课程意图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来源、发展和演化的客观规律,揭示 灾害的自然和人为属性,分析各类灾害的时间、空间、强度、分布特征,研究其 成因机理和致灾过程以确定有效的防灾、抗灾系统对策等。懂得如何应对并战胜 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对比西方,反映中国政府在灾害应对方 面的高效性。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灾害学的研究内容和灾害学的特征 2.熟悉灾害学的学科分类体系 3.了解灾害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树立正确面对灾害的意识,学会如何 应对灾害的发生,以及当灾害发生时能够临危不惧,弘扬临危不惧、 勇于救人,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1.主要内容 1.1灾害学产生的背景 1.2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3灾害学的学科体系 2基本概念及知识点:灾害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 3问题与应用:灾害是如何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及时代前进的?
3 澳大利亚达尔文市遭受大旋风灾害以后,立即成立了澳大利亚抗灾学院。后来, 由美国科学家倡议,在 20 世纪最后 10 年,即 1990 至 2000 年,开展一个“国际 减轻灾害十年” 活动,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的响应。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 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 50 年来,我 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 民生产总值的 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课程意图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来源、发展和演化的客观规律,揭示 灾害的自然和人为属性,分析各类灾害的时间、空间、强度、分布特征,研究其 成因机理和致灾过程以确定有效的防灾、抗灾系统对策等。懂得如何应对并战胜 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对比西方,反映中国政府在灾害应对方 面的高效性。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灾害学的研究内容和灾害学的特征 2.熟悉灾害学的学科分类体系 3.了解灾害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树立正确面对灾害的意识,学会如何 应对灾害的发生,以及当灾害发生时能够临危不惧,弘扬临危不惧、 勇于救人,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1.主要内容 1.1 灾害学产生的背景 1.2 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3 灾害学的学科体系 2.基本概念及知识点:灾害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 3.问题与应用:灾害是如何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及时代前进的?
第二节灾害学研究特征与内容 1.主要内容 1.1灾害学研究内容 12灾害学的特征 2基本概念及知识点:灾害学的内容及特征 3.问题与应用:灾害学主要分支学科体系间有何联系? (三)思考与实践 1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 2.目前灾害学的学科分类体系有多种,但都处于探索之中,你认为应 如何分类? 3.随着人类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你认为人类能消灭自然灾害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学生,进行互动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 手段。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教师通过播放 音频或者展示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让学生能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灾害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灾害的概念与内涵、灾害的分类与性质,灾害分析的基本内容、 灾害损失分析的步基本骤 2.熟悉灾害系统的概念以及灾害系统的形成机制 3了解灾害系统动力学过程、灾害经济损失的集中评估方法、能用些 方法进行计算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灾害的概念及内涵 1主要内容 1.1灾害的概念 12灾害概念的内涵 2基本概念及知识点:灾害的概念及分类,灾害的内涵
4 第二节 灾害学研究特征与内容 1.主要内容 1.1 灾害学研究内容 1.2 灾害学的特征 2.基本概念及知识点:灾害学的内容及特征 3.问题与应用:灾害学主要分支学科体系间有何联系? (三) 思考与实践 1.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 2.目前灾害学的学科分类体系有多种,但都处于探索之中,你认为应 如何分类? 3.随着人类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你认为人类能消灭自然灾害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学生,进行互动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 手段。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教师通过播放 音频或者展示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让学生能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 灾害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灾害的概念与内涵、灾害的分类与性质,灾害分析的基本内容、 灾害损失分析的步基本骤 2.熟悉灾害系统的概念以及灾害系统的形成机制 3.了解灾害系统动力学过程、灾害经济损失的集中评估方法、能用些 方法进行计算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灾害的概念及内涵 1.主要内容 1.1 灾害的概念 1.2 灾害概念的内涵 2.基本概念及知识点:灾害的概念及分类,灾害的内涵
3问题与应用:人类活动对灾害有何影响? 第二节灾害的分类与性质 1.主要内容 1.1灾害的分类 1.2灾害的性质 2.基本概念及知识点:灾害分类、性质 3.问题与应用:如何利用灾害的性质减灾防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减灾防灾意识,能够正确面对灾害,当灾害发生的时候学会自救。 第三节灾害系统 1.主要内容 1.1灾害系统的概念 1.2灾害系统的形成机制 2.基本概念及知识点:灾害系统的概念,机制 3问题与应用:灾害系统行程的动力学过程。 4第四节灾害影响与损失分析 1.主要内容 1.1灾害影响 1.2损失分析内容与步骤 2基本概念及知识点: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次生效应、损失分析 3.问题与应用:如何就某一具体灾情进行灾害分析? ()思考与实践 1.如何进行洪水灾害损失的评估? 2.海平面上升对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影响有哪些? 13广东地区台风灾害的历史变化及未来趋势如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三章主要灾害及其灾害链 (一)目的与要求
5 3.问题与应用:人类活动对灾害有何影响? 第二节 灾害的分类与性质 1.主要内容 1.1 灾害的分类 1.2 灾害的性质 2.基本概念及知识点:灾害分类、性质 3.问题与应用:如何利用灾害的性质减灾防灾?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减灾防灾意识,能够正确面对灾害,当灾害发生的时候学会自救。 第三节 灾害系统 1.主要内容 1.1 灾害系统的概念 1.2 灾害系统的形成机制 2.基本概念及知识点:灾害系统的概念,机制 3.问题与应用:灾害系统行程的动力学过程。 4 第四节 灾害影响与损失分析 1.主要内容 1.1 灾害影响 1.2 损失分析内容与步骤 2.基本概念及知识点: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次生效应、损失分析 3.问题与应用:如何就某一具体灾情进行灾害分析? (三) 思考与实践 1. 如何进行洪水灾害损失的评估? 2. 海平面上升对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影响有哪些? 1.3 广东地区台风灾害的历史变化及未来趋势如何?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提问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三章 主要灾害及其灾害链 (一)目的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