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沟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董炳春 亲爱的七年级同学: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半学期以来,你的许多方面都在新的学校里得到了发展,请你将自己 的收获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在这个小小的考场里,你就是主人,只要你心境平静,细心、认 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温提示: 1.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相信你能在120分钟内完成所有答题 2.试卷包括“考试卷”和“答卷纸”两部分,请务必在“答卷纸”上答题,在“考试卷”上答 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卷纸”,“考试卷”自行保管以备老师讲评。 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共30分) 1、请根据下列语境据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白驹 )过隙,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我们上船时接受了前人的赠礼,这对我 们大有bi()益。一个人只有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安恬中学会摒()弃,并经过 努力的实践,才可能讧()身于世。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 史的责任 2、请你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予以订正。(4分) 谈笑风声 花枝招展 威言耸听 陈词滥调 视同仁 走头无路 咬文嚼字 出谋画策
马沟中学 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董炳春 亲爱的七年级同学: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半学期以来,你的许多方面都在新的学校里得到了发展,请你将自己 的收获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在这个小小的考场里,你就是主人,只要你心境平静,细心、认 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温馨提示: 1.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00 分;相信你能在 120 分钟内完成所有答题。 2.试卷包括“考试卷”和“答卷纸”两部分,请务必在“答卷纸”上答题,在“考试卷”上答 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卷纸”,“考试卷”自行保管以备老师讲评。 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共 30 分) 1、请根据下列语境据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 分) 白驹.( )过隙,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我们上船时接受了前人的赠礼,这对我 们大有 bì( )益。一个人只有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安恬中学会摒.( )弃,并经过 努力的实践,才可能 jī( )身于世。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 史的责任。 2、请你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予以订正。(4 分) 谈笑风声 花枝招展 威言耸听 陈词滥调 一视同仁 走头无路 咬文嚼字 出谋画策 错 字 订 正
3、下列各句中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2分) A、“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B、“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的倡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默默无闻。 C、不少学者认为《读点经典》丛书对中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当“甲型HIN1流感”这个名词频繁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国家卫生部呼吁,切勿草木皆兵, 应保持足够的冷静与理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看到义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北京奥运会忘我的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B、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盐城实验区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C、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D、不知为什么今天来看排球比赛的人数比上一次少了一倍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幸福、快乐是没有统一答案的 每个人对每 件事物、每一天的生活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A、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B、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C、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是没有的,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是没有的 D、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是没有的,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是没有的。 6、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的句子。(10分) (1)江山代有才人出 (2)门前流水尚能西 (3)青山有幸埋忠骨, (4) 雪却输梅一段香 (5)《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哲理的诗句
3、下列各句中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2 分) ( ) A、“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 ....的体育活动。 B、“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的倡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默默无闻 ....。 C、不少学者认为《读点经典》丛书对中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 ....的。 D、当“甲型 H1N1 流感”这个名词频繁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国家卫生部呼吁,切勿草木皆兵 ...., 应保持足够的冷静与理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 分) ( ) A、看到义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北京奥运会忘我的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B、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盐城实验区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C、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D、不知为什么今天来看排球比赛的人数比上一次少了一倍。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 幸福、快乐是没有统一答案的。 , 。 每个人对每 一件事物、每一天的生活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A、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B、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C、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是没有的,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是没有的。 D、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是没有的,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是没有的。 6、按下面的提示默写诗文的句子。(10 分) (1)江山代有才人出, 。 (2)门前流水尚能西, 。 (3)青山有幸埋忠骨, 。 (4) ,雪却输梅一段香。 (5)《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哲理的诗句
是 (6)《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7)朱自清的《春》中所引用的用来形容春风的宋诗 是是 另引用来启迪人们珍惜时光的俗语 7、名著阅读。(3分) (1)《洞中历险》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章叙述了汤姆和在岩洞里奇妙 折,紧张的历险过程。(1分) (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2分) 8、口语交际。(3分) 你的同学李明接受了你的推荐,到图书馆借了一部小说来读,他渐渐被书中精彩的描写打 动了,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想要画下一些精彩语句,并在书旁做些批注,此时,恰好被你看 见了,你应该怎样劝阻他呢?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9-10题。(共4分)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是: , 。 (6)《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 7 ) 朱 自 清 的 《 春 》 中 所 引 用 的 用 来 形 容 春 风 的 宋 诗 是: ,另引用来启迪人们珍惜时光的俗语 是: 。 7、名著阅读。(3 分) (1)《洞中历险》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章叙述了汤姆和 在岩洞里奇妙、曲 折,紧张的历险过程。(1 分) (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2 分) 8、口语交际。(3 分) 你的同学李明接受了你的推荐,到图书馆借了一部小说来读,他渐渐被书中精彩的描写打 动了,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想要画下一些精彩语句,并在书旁做些批注,此时,恰好被你看 见了,你应该怎样劝阻他呢? 二、阅读理解(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 9—10 题。 (共 4 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9.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中庭地白树栖鸦”的优美景象。(2分)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此句中的“落”用得好在哪里?(2分) (二)阅读《三峡》,完成11--15题。(14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蓑到江陵,其间千二真果,乘奔 风不以疾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略无阙处 良多趣味( 至于夏水襄陵( 属引凄异(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1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与唐朝哪位诗人写的哪首诗一致?(2分) 14、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2分)
9.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中庭地白树栖鸦”的优美景象。(2 分) 10.“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此句中的“落”用得好在哪里?(2 分) (二)阅读《三峡》,完成 11--15 题。(14 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 分) 略无阙.处 ( ) 良.多趣味 ( ) 至于夏水襄.陵( ) 属.引凄异 ( ) 1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1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与唐朝哪位..诗人写的哪首诗 ...一致?(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2 分)
15、小华同学读<三峡〉〉时想用文中的语句组成一副对联,他已经想出上联,请你对下联 青山重叠隐天日, (2分) (三)阅读《本命年的回想》,完成16-19题。(9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 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 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 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 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 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 玉米糝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 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16、从选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2分) 17、“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 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为什么“舍不得吃”? 可是为什么“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15、小华同学读<<三峡>>时想用文中的语句组成一副对联,他已经想出上联,请你对下联: 青山重叠隐天日,______________ _(2 分) (三)阅读《本命年的回想》,完成 16--19 题。(9 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 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 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 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 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 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 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 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16、从选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7、“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 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为什么“舍不得吃”? 可是为什么“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