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马塘镇邱升中 2011-2012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30分考试时间130分钟) (28分) 1.根据注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台上,温家宝总理 wel wel )()道来,言词ken()切而真挚;台 下,师生们凝神静听,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参加工作以后,温家宝有14年时间是 在条件极其jan()苦的祁连山区和沙漠ge()壁地区工作。上世纪80年代 中期到中央工作后的最初十年间,他经常深入农村、厂矿、科硏院所进行调研,广 泛接触基层干部群众,与科学家交朋友。 2默写。(10分) ①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③梅雪争春未肯降, 。(卢梅坡《雪梅》) ④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 ⑤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书两广总 督府对联》) 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鲁迅《社戏》)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3.下列各句中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4分)() A、“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 B、班会上,班主任大力表扬了拾金不昧的李明同学。 C、不少学者认为《新人文读本》丛书对中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D、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获得了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 赛一等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A.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 B.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C.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听着这位勇擒歹徒的英雄的动人报告。 D.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七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七年级语文 第 1 页 共 8 页 如东县马塘镇邱升中学 2011-2012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 130 分 考试时间 130 分钟) 一(28 分) 1.根据注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台上,温家宝总理 wěi wěi( )( )道来,言词 kěn( )切而真挚;台 下,师生们凝神静听,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参加工作以后,温家宝有 14 年时间是 在条件极其 jiān( )苦的祁连山区和沙漠 gē( )壁地区工作。上世纪 80 年代 中期到中央工作后的最初十年间,他经常深入农村、厂矿、科研院所进行调研,广 泛接触基层干部群众,与科学家交朋友。 2.默写。(10 分) ①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②__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③梅雪争春未肯降,________________。(卢梅坡《雪梅》) ④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书两广总 督府对联》) 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鲁迅《社戏》) ⑦“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3.下列各句中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4 分) ( ) A、“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 ....的体育活 动。 B、班会上,班主任大力表扬了拾金不昧 ....的李明同学。 C、不少学者认为《新人文读本》丛书对中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 ....的。 D、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 ....的消息,王刚获得了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 作文大 赛一等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 分) ( ) A. 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 B. 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C.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听着这位勇擒歹徒的英雄的动人报告。 D. 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5.每个人都有“青春的烦恼”。当身边的同学向你倾诉下面某种烦恼时, 你会怎么劝说?(6分) ①小刚:脸上又长了不少的痘痘,怎么办? ②小红:老师又向家长告状了,真烦人! ③小明:爸妈一直在外地打工,好孤独。 我说:① (59分) 阅读《安恩和奶牛》选段,回答6~11题(17分) 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 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 出了—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 回答说A“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那人问 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 究底地追问着B“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是呀,当然是的喽。”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 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 他闲聊一会儿 可是他打断了她 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得说不出话,神色有点慌乱。她收起 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 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 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 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 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 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 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6.这段文字选自 (国名)作家 的作品《 》,他 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3分) 7.请给文中A、B两处的横线上加上恰当的标点。(2分) A B 七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七年级语文 第 2 页 共 8 页 5. 每个人都有“青春的烦恼”。当身边的同学向你倾诉下面某种烦恼时, 你会怎么劝说?(6 分) ①小刚:脸上又长了不少的痘痘,怎么办? ②小红:老师又向家长告状了,真烦人! ③小明:爸妈一直在外地打工,好孤独。 我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_ _ ③____________ _ 二(59 分) 阅读《安恩和奶牛》选段,回答 6~11 题(17 分) 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 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 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 回答说 A “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那么,它是已经卖出了不成?”那人问道。 “没有,这头牲口是不卖的。” “是吗?那么干吗老站在这里?难道光是让这头奶牛出出风头吗?”这个男人刨根 究底地追问着 B “是你自己的奶牛吗?” “是呀,当然是的喽。”在这头奶牛还是条小牛犊的时候,就是她的了,那是一 点都不假的。安恩想,要是同他多说上几句话能够消消他的气的话,那就不妨多同 他闲聊一会儿。 可是他打断了她: “难道你站在这里就为了拿大伙儿开心吗?” 天哪,怎么能这么说呢!安恩老太太气愤得说不出话,神色有点慌乱。她收起 毛线针,从牛角上解下拴牛的绳索,预备回家去了。在这个时候,她睁大了眼睛, 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 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 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 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 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 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6.这段文字选自 (国名)作家 的作品 《 》,他 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3 分) 7.请给文中 A、B 两处的横线上加上恰当的标点。(2 分) A: B:
8.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3分) 9.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 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如何理解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3分) 10.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最恰当()(3分) A.安恩老太太有些害怕那个人,希望他不要伤害自己 B.安恩本来想要回去,但又一想自己不过是来这里让奶牛散散心,并没伤害谁,没 有必要就这么回去,“恳求的眼神”是希望那人不要难为自己 C.安恩老太太非常生气,希望他听一听自己的解释 11.选文最后一节“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中“这样”具体指什么? “只好”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3分) “这样”具体指 只好”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阅读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节选,回答12~15题(14分)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 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岀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毎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 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的卖腌腊的店铺里 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 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 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 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岀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 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 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 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 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 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扎 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道名菜,叫做“朱 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 七年级语文第3页共8页
七年级语文 第 3 页 共 8 页 8.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3 分) 9.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 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如何理解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 (3 分) 10.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最恰当 ( )(3 分) A.安恩老太太有些害怕那个人,希望他不要伤害自己。 B.安恩本来想要回去,但又一想自己不过是来这里让奶牛散散心,并没伤害谁,没 有必要就这么回去,“恳求的眼神”是希望那人不要难为自己。 C.安恩老太太非常生气,希望他听一听自己的解释。 11.选文最后一节“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中“这样”具体指什么? “只好”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3 分) “这样”具体指: “只好”一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阅读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节选,回答 12~15 题(14 分)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 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 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 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 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 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 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 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 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 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 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 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 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 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
叫什么咸鸭蛋呢 12.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 ,然后写了高邮咸鸭 蛋 (2分) 13.仔细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一一红油就冒出来了 14.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选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4 分) 15.材料链接 材料一: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 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 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岀城到河边看划船。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 派土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 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沈从文《端午日》) 材料二:2005年,就在全国纷纷举行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却传来这 样的消息:韩国把端午作为他们的传统节日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1)阅读“材料一”,说说你家乡的端午日有哪些风俗(至少写出2点)?(2分) (2)阅读“材料二”,请你就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4分) 建议 建议二、 阅读丁立梅的《掌心化雪》一文,回答16~20题(15分) (1)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2)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 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 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3)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 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 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 了。 (4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 七年级语文第4页共8页
七年级语文 第 4 页 共 8 页 叫什么咸鸭蛋呢! 12.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 ,然后写了高邮咸鸭 蛋 (2 分) 13.仔细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2 分)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14.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选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4 分) 15.材料链接 材料一: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 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 11 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 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 派士兵把 30 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 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沈从文《端午日》) 材料二:2005 年,就在全国纷纷举行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却传来这 样的消息:韩国把端午作为他们的传统节日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1)阅读“材料一”,说说你家乡的端午日有哪些风俗(至少写出 2 点)?(2 分) (2)阅读“材料二”,请你就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4 分) 建议一、 建议二、 阅读丁立梅的《掌心化雪》一文,回答 16~20 题(15 分) ⑴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⑵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 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 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⑶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 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 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 了。” ⑷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5)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 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6)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 会是什么呢? ()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 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 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 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8)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 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 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 奖。 (9)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 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⑩0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 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 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 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⑩υ)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 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 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 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 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 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 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16.选文第(2)段画线的句子中“压”字用得精练、准确,请作具体分析。(3分) 17.语文老师为什么把“她”描写的“雪是美的,也是冷的”确定为唯一的一等奖? (3分) 18.选文中语文老师形象鲜明,请结合选文分析,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七年级语文第5页共8页
七年级语文 第 5 页 共 8 页 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⑸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 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⑹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 会是什么呢? ⑺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 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 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 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⑻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 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 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 奖。 ⑼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 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⑽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 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 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 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⑾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 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 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 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⑿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 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 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 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16.选文第⑵段画线的句子中“压”字用得精练、准确,请作具体分析。(3 分) 17.语文老师为什么把“她”描写的“雪是美的,也是冷的”确定为唯一的一等奖? (3 分) 18.选文中语文老师形象鲜明,请结合选文分析,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