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驿城区2011年春七年级期终质量监测 语 文 题号一三三四总分 得分 、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狂澜/谰语崎岖/畸形蜷伏/孜孜不倦露天/风餐露宿 B遮蔽/庇荫桑葚甚至搏击博学多识炯炯迥乎不同 C羸弱输赢重荷花抽搐养精蓄锐踌躇廑略胜一筹 D屏障/表彰阔绰棹着怂恿/勇往直前行辈本色当行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毛骨悚然忧心忡忡浑身解数进退维谷 B叱咤风云忘下断语人声鼎沸迫不及待 C义愤填膺云云众生扑朔迷离鞠躬尽瘁 D荒草萋萋慷慨以赴踱来踱去气势汹汹 3.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篇文章是“我”对爸 爸的回忆,回忆中有欢乐,也有感伤,有爸爸的严厉责罚,也有他的绵绵 爱意。 B《黄河颂》是词作家光未然在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向着黄河母亲唱出的 豪迈颂歌 C《社戏》描写了“我”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和留恋的心情 D《马》的作者是法布尔,文中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 4用课文原句默写填空。(8分) (1)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共工 怒触不周山》) (3)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4)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⑦)岑参在《逢入京使》中用“故园东望路漫漫, 抒发思乡怀亲之情。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抒发自己此种感情的句子是
- 1 - 驻马店市驿城区 2011 年春七年级期终质量监测 语 文 一、积累与运用(29 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狂澜./ 谰.语 崎.岖/畸.形 蜷.伏/孜孜不倦. 露.天/风餐露.宿 B 遮蔽./庇.荫 桑葚./甚.至 搏.击/博.学多识 炯.炯/迥.乎不同 C 羸.弱/输赢. 重荷./荷.花 抽搐./养精蓄.锐 踌.躇/略胜一筹. D 屏障./表彰. 阔绰./棹着 怂恿./勇.往直前 行.辈/本色当行.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毛骨悚然 忧心忡忡 浑身解数 进退维谷 B 叱咤风云 忘下断语 人声鼎沸 迫不及待 C 义愤填膺 云云众生 扑朔迷离 鞠躬尽瘁 D 荒草萋萋 慷慨以赴 踱来踱去 气势汹汹 3.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篇文章是“我”对爸 爸的回忆,回忆中有欢乐,也有感伤,有爸爸的严厉责罚,也有他的绵绵 爱意。 B 《黄河颂》是词作家光未然在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向着黄河母亲唱出的 豪迈颂歌。 C 《社戏》描写了“我”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和留恋的心情。 D 《马》的作者是法布尔,文中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 4.用课文原句默写填空。(8 分) (1)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共工 怒触不周山》) (3)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4)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 ,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岑参在《逢入京使》中用“故园东望路漫漫, 。” 抒发思乡怀亲之情。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抒发自己此种感情的句子是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何人不起故园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买)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狗) C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D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粗略地阅读) 6名著阅读(7分) (1)“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 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 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这段话中的“我”是指苏联作家 她 是指这位苏联作家的 她”是他的名著 》的一个人物。 (2)“她”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有关内容评价。(2分) (3)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读这部书的心得。(2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披露的一项跨度十年的3次对比调查 结果显示,十年来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持续减少,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比五年前增长了三成 调查显示,在学习日,中小学生平均睡眠7小时37分钟,比国家规定最 低时间(9小时)低了1小时24分钟,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 的比例达781%;在周末,中小学生平均睡眠7小时49分钟,比国家规定最 低时间低了1小时12分钟,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的比例达 718%。由此可见,在学习日近八成的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足,在周末也有超 7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论学习还是周末,中小学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 到8小时。 材料二、家长对孩子的睡眠时间比较看重,但由于父母安排的兴趣练习 预习和复习等,大部分小学生睡眠时间只有8个小时左右。而初高中学生睡眠 时间大都被作业抢走 材料三、专家说,如果睡觉时间少,孩子的免疫力就会下降,生长激素等 激素分泌不均衡,还会导致白天的注意力不集中,情情绪不稳定,而这也会引 起贪吃、肥胖等问题。 ①材料一反应了一个怎样的社会问题?(2分) ②如果你的父母也让你去做练习、预习和复习而影响你的休息,你怎样说服他 们放弃这种做法?(3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邓稼先》(节选),完成8--13题。(13分)
- 2 - “ ,何人不起故园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买) B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狗) C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D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粗略地阅读) 6.名著阅读(7 分) (1)“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 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 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这段话中的“我”是指苏联作家 ,“她” 是指这位苏联作家的 ,“她”是他的名著《 》的一个人物。 (2)“她”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有关内容评价。(2 分) (3)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读这部书的心得。(2 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 分) 材料一、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披露的一项跨度十年的 3 次对比调查 结果显示,十年来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持续减少,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比五年前增长了三成。 调查显示,在学习日,中小学生平均睡眠 7 小时 37 分钟,比国家规定最 低时间(9 小时)低了 1 小时 24 分钟,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 的比例达 78.1%;在周末,中小学生平均睡眠 7 小时 49 分钟,比国家规定最 低时间低了 1 小时 12 分钟,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的比例达 71.8%。由此可见,在学习日近八成的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足,在周末也有超 7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论学习还是周末,中小学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 到 8 小时。 材料二、家长对孩子的睡眠时间比较看重,但由于父母安排的兴趣练习、 预习和复习等,大部分小学生睡眠时间只有 8 个小时左右。而初高中学生睡眠 时间大都被作业抢走。 材料三、专家说,如果睡觉时间少,孩子的免疫力就会下降,生长激素等 激素分泌不均衡,还会导致白天的注意力不集中,情情绪不稳定,而这也会引 起贪吃、肥胖等问题。 ① 材料一反应了一个怎样的社会问题?(2 分) ②如果你的父母也让你去做练习、预习和复习而影响你的休息,你怎样说服他 们放弃这种做法?(3 分) 二、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阅读《邓稼先》(节选),完成 8——13 题。(13 分)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 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 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2)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 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 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 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3)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 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一一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 极端。 4)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 根镇做波恩的硏究生。波恩在他晩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别人 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 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 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 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5)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 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 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 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6)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 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7)“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 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 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8)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 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 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⑨)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0)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1)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 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 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 的认识 8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奧本海默对比着写?(2分) 9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奧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3分 10.第⑧段“这是真正的奇迹”这句话中“奇迹”指什么?邓稼先为什么能创造 这种奇迹?(3分)
- 3 -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 年到 1937 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 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 我们曾住同屋。50 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2)1949 年到 1966 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 17 年的时间 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 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 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 5 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3)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 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 极端。 (4)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 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 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 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 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 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5)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 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 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 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6)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 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7)“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 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 1967 年 6 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8)1971 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 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 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9)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0)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1)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 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 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 的认识。 8.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2 分) 9.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3 分) 10.第⑧段“这是真正的奇迹”这句话中“奇迹”指什么?邓稼先为什么能创造 这种奇迹?(3 分)
11.试结合文中有关内容说说下面这句话的含义。(2分)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2.第④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7题。(14分) ①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 过去。后者,也就是那只螳螂,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接着,反应十分迅 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使得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蝗虫 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螳螂表现出来的这种奇怪的面像,我敢肯定,你从来 也没有见到过。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 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 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不光是动作奇特,与此同时,它还 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螳螂把自己的整个 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因 为,螳螂已经把身体的前半部完全都竖起来了,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 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这样一种姿势,谁能说不是随时备 战的姿势呢 ②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 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 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 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 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 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 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 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 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③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 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 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 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 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 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 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 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 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 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 4 - 11.试结合文中有关内容说说下面这句话的含义。(2 分)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12.第④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3——17 题。(14 分) ①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 过去。后者,也就是那只螳螂,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接着,反应十分迅 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使得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蝗虫, 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螳螂表现出来的这种奇怪的面像,我敢肯定,你从来 也没有见到过。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 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 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不光是动作奇特,与此同时,它还 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螳螂把自己的整个 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因 为,螳螂已经把身体的前半部完全都竖起来了,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 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这样一种姿势,谁能说不是随时备 战的姿势呢? ②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 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 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 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 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 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 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 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 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③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 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 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 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 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 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 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 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 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 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④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 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 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 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 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 的信条 13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概括上文内容。(3分) 14螳螂是怎样战胜蝗虫的?(4分) 15.“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分) 16本文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这部书真实地记载了昆虫的生活,充满了对 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试从文中找出流露作者这种情感的句子。(至少找出四 处,可以在文中标出来。)(2分) 17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描述也折射出他对社会的思考,给人以启迪。从文中你 得到哪些启迪?(3分)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伤仲永》,完成18--21题。(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 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 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 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 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世隶耕(隶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纹理 ③或以钱币乞之(乞:)④泯然众人矣(泯然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5 - ④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 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 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 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 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 的信条。 13.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概括上文内容。(3 分) 14.螳螂是怎样战胜蝗虫的?(4 分) 15.“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 分) 16.本文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这部书真实地记载了昆虫的生活,充满了对 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试从文中找出流露作者这种情感的句子。(至少找出四 处,可以在文中标出来。)(2 分) 17.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描述也折射出他对社会的思考,给人以启迪。从文中你 得到哪些启迪?(3 分) 三、文言文阅读(14 分) (一)阅读《伤仲永》,完成 18——21 题。(10 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 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 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 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 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 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①世隶耕(隶: )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纹理: ) ③或以钱币乞之(乞: ) ④泯然众人矣(泯然: ) 19.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