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子的结构 1.离子电着 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得 到电子成为负离子。 正负离子的电荷越高,静电引 力越大,离子键越强。 同一原子形成的离子电荷不同 其性质有很多差异。例如 Fe2+:浅绿色,具有还原性; Fe3+:棕黄色,具有氧化性
二、离子的结构 ◼ 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得 到电子成为负离子。 ◼ 正负离子的电荷越高,静电引 力越大,离子键越强。 ◼ 同一原子形成的离子电荷不同, 其性质有很多差异。例如, ◼ Fe2+:浅绿色,具有还原性; ◼ Fe3+:棕黄色,具有氧化性。 1.离子电荷
2.离子的橙表4-10 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aLi+<Na+<K+<rb+<cst: F-<cl< Br<I Na+>Mg2+>A|3+ FeZ+(76pm)>Fe3+(64pm) K+(133pm)<cr(181pm) 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左上方和右下方对角线上的正 离子半径近似相等。例如,Lit(60pm)-Mg2+(65pm); Na+(95pm)-Ca2+(99pm) ■半径越小,电荷越大,离子间引力越大,离子键越 牢固
◼ 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Li+<Na+<K+<Rb+<Cs+;F -<Cl-<Br-<I- ◼Na+>Mg2+>Al3+ ◼Fe2+ (76pm) >Fe3+(64pm) ◼K+ (133pm) <Cl- (181pm) ◼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左上方和右下方对角线上的正 离子半径近似相等。例如,Li+(60pm)-Mg2+ (65pm); Na+ (95pm) -Ca2+ (99pm) ◼半径越小,电荷越大,离子间引力越大,离子键越 牢固。 2.离子的半径 ◼表4-10
3.离子的电子构型 原子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成为正离子 或负离子是发生在价电子层上的。 离子有5种电子构型: 2e 8e Li+(1s2) Na+(252p6) 18e Be2+(1s2)C(3s23p5) Zn2+(3s23p63d10) 18+2e 9~17e,又称不饱和电子构型 Pb2+(5525p65d106s2) e+(3s23p63 F∈ 3d) Cr3+(3s23p63d3)
3.离子的电子构型 9~17e,又称不饱和电子构型 Fe2+(3s 23p 63d 6 ) Cr3+(3s 23p 63d 3 ) 2e Li+(1s2) Be2+(1s2) 8e Na+(2s22p6) Cl-(3s23p6) 18e Zn2+(3s23p63d10) 18+2e Pb2+(5s25p65d106s2 ) ▪原子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成为正离子 或负离子是发生在价电子层上的。 ▪离子有5种电子构型:
离子的电子构型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a Nacl Cuc Nat(95pm) Cu+(96pm) Na+(2s22pb) cu+(3s23p3d10 ■NaC的熔点1074K CuC的熔点703K NaC的沸点1686K cuC的沸点1763K NaC易溶于水 ■CuC难溶于水 Na+不易形成配离子 cut能形成配离子
离子的电子构型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 NaCl ◼ Na+(95pm) ◼ Na+(2s22p6) ◼ NaCl的熔点1074K ◼ NaCl的沸点1686K ◼ NaCl易溶于水 ◼ Na+不易形成配离子 ◼ CuCl ◼ Cu+(96pm) ◼ Cu+(3s23p63d10) ◼ CuCl的熔点703K ◼ CuCl的沸点1763K ◼ CuCl难溶于水 ◼ Cu+能形成配离子
三、高子键襁度 与离子的电荷数成正比; 与核间距成反比。 晶格能U Na+(g+cl (=Nacl(s 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表4-11晶格能与离子型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三、离子键强度 ◼ 与离子的电荷数成正比; ◼ 与核间距成反比。 ◼ 晶格能U ◼ Na+(g)+Cl-(g)=NaCl(s) ◼ 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 表4-11 晶格能与离子型化合物的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