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ity's Rainbow 部件。斯洛索普混进中心工厂的隧道里,却遭到马维少校及其组织 “马维之母”的追杀。斯洛索普乘热气球来到柏林,巧遇飞贼兼瘾君子 “酸爷”,又在波茨坦会议期间为水兵鲍丁去取藏在会址附近的大麻, 但一直被齐切林的人跟踪,终于在拿到大麻时被抓获。齐切林使用安 米妥钠从斯洛索普嘴里获知其寻找导弹的计划,决定放了他,并继续 跟踪。斯洛索普认识了寻找女儿卞卡的玛格丽塔。之后,他随“格纳 布太太”号船经过德国人曾经的导弹基地佩纳明德救“老马”,又往库 克思哈文等待“老马”许诺的退伍证,一路历经艰险,每每逢凶化吉、死 里逃生,最后却莫名其妙地“碎裂”了一书中既未明确交代其死亡与 否,更未提及其死因,只能从描写中进行推测。 同时推进的线索主要是恩赞率领的黑人支队寻找火箭部件、重新 组装火箭的故事,小说最后以载人火箭发射结束,发射时间不明(大约 可回溯到德国火箭部队瓦解前),火箭也尚在空中… 小说采用并发展了追寻叙事模式①,如赋予传统的探险方式以鲜 明的时代特色,再如独到的、往往只有开始却没有结局的处理方式,或 出人意表的结局一从故事梗概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而斯洛索普 出场、产生疑问、寻找答案、得到答案、神秘“碎裂”的整个过程其实也 是读者随他一起体验世界、体验人生、体验神秘并追寻解悟的过程。 开始时的斯洛索普,是一个情场得意的花花公子,却又神秘地与死亡 导弹相关联。在调查导弹落点的过程中,看到无数死亡和伤残,“受不 了的时候,他干脆躲到一边,开始循规蹈矩地向上帝祈祷,愿生命取得 胜利一这在他可是自上次大空袭以来的头一回。然而死的人太多 了,他很快就明白自己是劳而无功,便不再祈祷。”就是这个花花公子, 又在埃尔曼·戈林赌场有了艳遇,还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正在我 ①李公昭等:《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西安交通大学,2000,377一378。 3
风凰文库·外国现当代文学系列 们庆幸和羡慕的时候,却发现这背后有着可怕的背景,我们初步领略 到了战争、政治、商业、金融等之间复杂、龌龊的关系,于是幸福生活在 还没有回味过来的时候瓦解了,追寻开始了。秘密渐渐展开,而斯洛 索普的内在世界也发生着变化,沧桑了,深刻了,成熟了,认识到人的 局限了,有同情心了,也更可爱了。然而,就在似乎获得了一切秘密、领 悟了人生三昧、越来越和我们融为一体的时候,他却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了,可是这样消失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死亡,因为还有人能看到他,他并 没有完全归于尘土,正如第一部题记中所引“导弹之父”布劳恩(也是小 说人物之一)的名言:“大自然不解消亡,只解演变。我已经学到的,和 将要学到的科学知识,都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们死后,灵魂继续存在。” 因此,整部小说是一个双重追寻的过程:斯洛索普一方面追寻导 弹及相关秘密,同时也在追寻对人生的解悟一于是,很多理念在这 个过程中得到了深刻的阐释(包括通过别人的经历和体验):科学不是 万能的,人是有特异功能的,人死之后是有另一个世界的,生命是可以 获得救赎的(比如度度鸟),因果是存在的。“自已现在造成的任何结 果,将来绝对逃脱不了,即便是偶然造成的结果。”一对于因果问题, 品钦似乎想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角度进行解释:作用力为“因”,反 作用力为“果”,而有些所谓的“因果”却是在某些人的安排和控制下 发生的。另外,他也区别了类于佛家教义的“因果”和科学上的因果 律,而对于因果律,他通过摩西哥之口说:“可是我有一种感觉:有些人 把那种因果的东西利用得太极尽能事了。可是为了科学能够继续下去, 就得寻找一个不这么狭窄、不这么…贫乏的假设集。如果我们有勇气 完全摒弃因果论,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就可能出现又一次重大突破。”· 对于“控制”,品钦在作品中多次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讨论。有时 候,处在“控制”下的人感觉很美好,“控制”对人有着一种诱惑力。还 有人崇拜“控制”,却被当权者利用。有人需要被控制,而有人则特别
Gravity's Rainbow 善于玩控制的伎俩,就像斯洛索普所发现的,“自己生活中一切自由和 随意的东西,其实都受着一种‘控制',一直受着控制,像固定好的赌博 轮盘”,有时受控制者甚至会“心理和控制者合一”,比如斯洛索普的 性反射。连导弹也被“设计范围之外的东西”所控制。甚至连摆脱了 “控制力”的人也“处在一种失去了控制的控制中”…控制无处不 在、防不胜防 在品钦眼里,战争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多面体,不同的人对战争有 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如罗杰·摩西哥称战争为自己的“妈妈”,“一起 在战争状态中相依偎,总比退出战争后和‘后方’的纸张、火灾、卡其 服、钢铁打交道要来得强”。而在一个上校的眼里,“战争是岔道的集 合”,“战争赋予一切生命”,“真正的战争是永远独立存在的”。有人 视战争为罗网,有人躲在烤箱里避开战争,而在卡婕看来,“这场战争 的真正目的就是做买卖。杀戮和暴力可以自行运作,可以让外行去 管。战争中有大量死人,这个特点好处很多。可以制造场面,转移视 线,掩盖战争的实质。可以提供载入史册的原材料,让孩子们学到的 历史成为一系列暴力事件、一连串血战,为他们进入成人世界做好准 备。最难能可贵的是,大规模的死亡会刺激那些有正义感的普通人、 小人物;使他们也想趁这些人还没吞完那张大饼时抢它一块。战争其 实是市场的福地。被专业人士小心翼翼地称为‘黑道’的器官市场四 处涌现。美币、英币、德国马克在消了毒的大理石金库里不停地流动着, 一本正经的样子,像跳古典芭蕾。可是在这里,在民间,却造就了一些更 真实可感的货币。因此,香烟、性、黑人可以交易,犹太人也可以交易,身 体的每一块都可以交易。犹大人也有罪,将来也可能搞蔽诈,这个理由 对专业人士当然是有利的。”这是对战争的控诉,极其深刻的控诉! 品钦的小说里经常会出现另一个世界,本部小说也不例外。人死 之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而那个世界义有着自己的规律,能“超越世俗
凤凰文库·外国现当代文学系列 的好坏:在那儿,好坏的区分毫无意义…”,而且成功与失败的概念 也完全不同。我们在这边孜孜以求的东西,在“那边”却不足一道。 “那边”的人看我们这个世界,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两个世界之间 还可以随意转换…那到底是一个什么世界呢?是仙境、天堂,还是 一种逃避现实的幻象,一个乌托邦?都不像。又都像。 虽然品软告诫读者不要在他的小说中寻找主题、象征和其他抽象 的统辖因素,但从读者的角度讲确实可以认为这部小说中有一些重要 的隐喻,如火箭、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塔罗牌、烤箱、黑色、性变态、 另一个世界、白衣女人、吉尔吉思之光、马桶下面的世界(每个物种只 有一个)、卡祖笛、腺样增殖体、王座、金刚等等。甚至在整体叙述结构 和一些局部结构上也可以认为具有隐喻性,如第一部有21章,加上标 题里的“零”(也可指牌中的“愚者”),便构成了塔罗牌里大阿卡那的 牌数,其他每部章数均有所喻。 即便是很挑剔的读者,也会对品软的博学瞠目:他对物理学、化 学、数学、生理学、心理学、历史、政治、经济、商业、地理、哲学、多种外 语、音乐、电影、娱乐节目、特异功能,乃至《易经》都有着丰富甚至深透 的知识,往往令人怀疑其有神助…另一方面,品软的写作风格又令 很多初读者望而生畏,有时候甚至觉得他的文字说理味太浓一但话 说回来,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大家的作品表面看来又何尝不是如此? 其实,苹果的味道并不在苹果本身,也不在人的舌头,而在于品尝 行为中。 我们有许多的流派、讲许多的主义,但我们在忙于归类和贴标签 的时侯,是不是错过了太多苹果的味道? 张文宇 二OO八年三月于新疆师范大学 6
第一部零之下 大自然不解消亡,只解演变。我已经学到的,和将要学到的科学知 识,都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们死后,灵魂继续存在。 一韦纳尔·冯·布劳恩① ①韦纳尔·冯·布劳恩(1912一1977):德国火箭设计师,设计出V一2火箭,二战后移居美国, 1958年1月主持发射美国首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