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 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个性是一个人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定意识倾向的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如兴趣、爱好、态度、需要、动机、信念、世界观 等: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气质差异应用范围:(①)职业要求。气质只影响人们智力活动的方式,不影 响人的成就和智力发展的水平。(②人际关系。胆汁质型的人是“人际浪漫关 系”,多血质型的人是“握手关系”,抑郁质型的人是“被动接受关系”,黏液 质型的人是“伙伴关系”。(③)教有方式。胆汁质型:讲明道理,态度不能简单 粗暴,避免触怒而矛盾激化。多血质型:要求专心致志,敢于面对困难,养成做 事有计划并努力落实的习惯。黏液质型:理智、热心和有耐心,鼓励主动探索, 诱导机敏灵活地完成任务。抑郁质型:多鼓励,绝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和指责。 气质差异应用的原则:(1)气质绝对原则。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能或不能干 什么,但能影响一个人能或不能胜任什么。管理者要注意人的气质类型是否与工 作特点相适应,把人安排在适合发挥自己能力的岗位上。(②)气质互补原则。不 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补作用。管理者在分配工作时要注意人的 气质的协调与互补。3.气质发展原则。虽然对人们原始气质加以改变不易,但气 质在主客观条件下可有变化,何况大多数人属于混合型,有利于气质行为向积极 方面发展。 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1)能力阈限原则。每一项工作所要求的最起码的能 力水平,叫做能力阅限。人员录用时,必须坚持用人达到能力阅限。(②)能力合 理安排原则。在坚持能力阈限原则基础上,还要“用人所长”。(3)能力互补原 则。在安排人员时应考虑如何实现能力的互补增值,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个性:气质:气质差异应用范围:气质差异以及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领导特质在选拔领导者中的应用。 (三)思考与实践 为什么领导选拔时,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堂教授为主,案例分析为辅。 第四章领导者行为与领导力
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 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个性是一个人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 定意识倾向的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如兴趣、爱好、态度、需要、动机、信念、世界观 等;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气质差异应用范围:(1)职业要求。气质只影响人们智力活动的方式,不影 响人的成就和智力发展的水平。(2)人际关系。胆汁质型的人是“人际浪漫关 系”,多血质型的人是“握手关系”,抑郁质型的人是“被动接受关系”,黏液 质型的人是“伙伴关系”。(3)教育方式。胆汁质型:讲明道理,态度不能简单 粗暴,避免触怒而矛盾激化。多血质型:要求专心致志,敢于面对困难,养成做 事有计划并努力落实的习惯。黏液质型:理智、热心和有耐心,鼓励主动探索, 诱导机敏灵活地完成任务。抑郁质型:多鼓励,绝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和指责。 气质差异应用的原则:(1)气质绝对原则。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能或不能干 什么,但能影响一个人能或不能胜任什么。管理者要注意人的气质类型是否与工 作特点相适应,把人安排在适合发挥自己能力的岗位上。(2)气质互补原则。不 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补作用。管理者在分配工作时要注意人的 气质的协调与互补。3.气质发展原则。虽然对人们原始气质加以改变不易,但气 质在主客观条件下可有变化,何况大多数人属于混合型,有利于气质行为向积极 方面发展。 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1)能力阈限原则。每一项工作所要求的最起码的能 力水平,叫做能力阈限。人员录用时,必须坚持用人达到能力阈限。(2)能力合 理安排原则。在坚持能力阈限原则基础上,还要“用人所长”。(3)能力互补原 则。在安排人员时应考虑如何实现能力的互补增值。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个性;气质;气质差异应用范围;气质差异以及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领导特质在选拔领导者中的应用。 (三)思考与实践 为什么领导选拔时,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堂教授为主,案例分析为辅。 第四章 领导者行为与领导力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领导行为的复杂性: 2.了解领导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 3.理解关心任务、关心人的领导行为 4.了解领导风格理论的基本内容 5.深刻理解领导行为方向的正确性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领导者行为研究概况 1.主要内容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特质阶段的研究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研究人员 把目光转移到领导的行为上,试图探讨领导行为与领导效能之间的关系。 领导行为理论是从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的角度去研究领导行为,强调通过领 导活动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来完成组织任务。 20世纪40-60年代的研究特点:各种理论对领导行为的类型划分大同小异, 基本上将领导者的行为从以工作为中心和以员工为中心进行划分:在指导思想上 有很大变化,从天赋论转向后天培养论,发展了许多对领导者进行培训的方法: 推动了领导问题的定量研究,开发了大量量表并在实际中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领导行为研究的研究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领导行为研究为什么在上世纪60年代后呈现为不活跃, 第二节领导者行为的结构 1.主要内容 领导者的核心领导行为:支持、指导、参与、奖惩、魅力 全球公认的有效领导行为:互动的,善于激励下属,追求卓越,善于唤起信 心,善于组建团队,具有鼓动性,决策果断,善于鼓励,积极向上,具有远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领导者的核心领导行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哪种领导行为有效地影响过你? 第三节领导者行为理论概述 1.主要内容 李克特及其同事1947年开始研究,试图比较群体效率如何随领导者行为变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领导行为的复杂性; 2.了解领导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 3.理解关心任务、关心人的领导行为; 4.了解领导风格理论的基本内容; 5.深刻理解领导行为方向的正确性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领导者行为研究概况 1.主要内容 20 世纪 40 年代到 60 年代,特质阶段的研究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研究人员 把目光转移到领导的行为上,试图探讨领导行为与领导效能之间的关系。 领导行为理论是从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的角度去研究领导行为,强调通过领 导活动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来完成组织任务。 20 世纪 40-60 年代的研究特点:各种理论对领导行为的类型划分大同小异, 基本上将领导者的行为从以工作为中心和以员工为中心进行划分;在指导思想上 有很大变化,从天赋论转向后天培养论,发展了许多对领导者进行培训的方法; 推动了领导问题的定量研究,开发了大量量表并在实际中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领导行为研究的研究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领导行为研究为什么在上世纪 60 年代后呈现为不活跃。 第二节 领导者行为的结构 1.主要内容 领导者的核心领导行为:支持、指导、参与、奖惩、魅力。 全球公认的有效领导行为:互动的,善于激励下属,追求卓越,善于唤起信 心,善于组建团队,具有鼓动性,决策果断,善于鼓励,积极向上,具有远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领导者的核心领导行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哪种领导行为有效地影响过你? 第三节 领导者行为理论概述 1.主要内容 李克特及其同事 1947 年开始研究,试图比较群体效率如何随领导者行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