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08402 课程名称: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核 先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统计学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管理学科下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组织与管理相关研究的 基本方法和流程,并在各个环节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散育、劳动散育、 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数据获取和收集、论文撰写有所了解 将会帮助学生在本科生论文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T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fered under the discipline of management,which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s and processe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related research.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the students will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elements of management research,data acquisition and collection,and paper writing,thus will help students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in the undergraduate thesis writing and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组织与管理研究课程是管理学科下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本科生论文写作相关的方法和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逻 辑思维能力。同时,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融入课程思政,使学生德才兼备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以使于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达到 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 《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08402 课程名称: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核 先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行为学 统计学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管理学科下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组织与管理相关研究的 基本方法和流程,并在各个环节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数据获取和收集、论文撰写有所了解, 将会帮助学生在本科生论文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fered under the discipline of management, which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s and processe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related research.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will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elements of management research, data acquisition and collection, and paper writing, thus will help students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in the undergraduate thesis writing and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组织与管理研究课程是管理学科下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本科生论文写作相关的方法和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逻 辑思维能力。同时,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融入课程思政,使学生德才兼备,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以便于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达到 论文写作规范的要求。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管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在 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有效研究工作的规范。本章主要介绍了科 学、科学研究和管理研究的含义、重要性、区别和联系。科学是一个 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 知识的系统。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 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 转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讲行的周查研究」 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 据。科学研究的基太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管理研究是在管理学 领域进行科学的研究。 思政融入点:通过讲解科学研究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想,认 识到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以识 发展的动力:重视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 倡导科学无国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不承认终极真理:主 张科学的自由探索,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态度, 不迷信权威:提倡怀疑、批判、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 2.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科学、科学研究和管理研究的含义、重要 性、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科学与科学研究 1.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的概念、求知途径、科学方法的特点,即客观性 实证性、规范性、概括性和思辨法。科学研究与思辨研究、逻辑思维 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对应: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相对 应。直觉思维是一种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学、科学方法的特点、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科学定义、科学方法的特点:了解直觉 思维与逻辑思维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管理研究 1.主要内容:管理研究的发展过程,管理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 究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管理研究离不开人,管理概是 科学又是艺术。管理科学与管理学科的区别。管理研究面临的两个难 点,管理者的形象思维和管理情境。理性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 自然决策理论、管理研究性质的判断。管理研究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管理科学、管理学科、管理者的形象思维、管理 情境、理性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自然决策理论、管理研究性质 2
2 1.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管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在 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有效研究工作的规范。本章主要介绍了科 学、科学研究和管理研究的含义、重要性、区别和联系。科学是一个 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 知识的系统。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 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 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 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 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管理研究是在管理学 领域进行科学的研究。 思政融入点:通过讲解科学研究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想,认 识到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 发展的动力;重视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 倡导科学无国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不承认终极真理;主 张科学的自由探索,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态度, 不迷信权威;提倡怀疑、批判、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 2.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科学、科学研究和管理研究的含义、重要 性、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科学与科学研究 1.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的概念、求知途径、科学方法的特点,即客观性、 实证性、规范性、概括性和思辨法。科学研究与思辨研究、逻辑思维 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对应;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相对 应。直觉思维是一种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科学、科学方法的特点、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科学定义、科学方法的特点;了解直觉 思维与逻辑思维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 管理研究 1.主要内容:管理研究的发展过程,管理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 究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管理研究离不开人,管理既是 科学又是艺术。管理科学与管理学科的区别。管理研究面临的两个难 点,管理者的形象思维和管理情境。理性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 自然决策理论、管理研究性质的判断。管理研究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管理科学、管理学科、管理者的形象思维、管理 情境、理性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自然决策理论、管理研究性质
的判断。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管理者的形象思维、管理情境、理性决 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自然决策理论:掌握管理科学和管理学科的 区别 (三)思考与实践 1.思考: 为什么管理研究工作需要规范? 2.实践 举例说明什么是管理学科,什么是管理科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章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一)目的与要求 1.犹如建造房屋离不开砖块、基石、支柱和连接件等基本构件一样,反 映管理研究成果也需要一些基本概念。本章通过对基本概念的介绍和 辨析来帮助学生能规范、准确无误的运用各个要素。 思政融入点:通过引入组织中员工行为的案例,树立正面的职场榜样 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技能。 2.要求学生理解概念、名词、定义、变量、假设、分类等要素的含义和 区别。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念、定义和变量 L.主要内容:概念(concept)是人们将现实生活中观测和感受到的,具有 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群相关联现象进行概括和抽象而得到的思维产物。 名词乃为一个概念正名,名词要贴切表达概念。定义(definition》 亦称界说,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即内涵)的逻辑方 法。概念、定义和变量的区别和联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概念、定义、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概念、定义、变量、自变量、因变 量、中介变量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节命题和假设 1,主要内容:命题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 2.命题的形式是非真即伪的陈述句,不存在疑问句、命令句或感叹句的 形式。假设是对某种行为、现象、事件所作出的合理、尝试性的、有 待检验的解释。命题和假设的类型。 3
3 的判断。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管理者的形象思维、管理情境、理性决 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自然决策理论;掌握管理科学和管理学科的 区别。 (三)思考与实践 1. 思考: 为什么管理研究工作需要规范? 2. 实践 举例说明什么是管理学科,什么是管理科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章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一)目的与要求 1.犹如建造房屋离不开砖块、基石、支柱和连接件等基本构件一样,反 映管理研究成果也需要一些基本概念。本章通过对基本概念的介绍和 辨析来帮助学生能规范、准确无误的运用各个要素。 思政融入点:通过引入组织中员工行为的案例,树立正面的职场榜样, 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技能。 2.要求学生理解概念、名词、定义、变量、假设、分类等要素的含义和 区别。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念、定义和变量 1.主要内容:概念(concept)是人们将现实生活中观测和感受到的, 具有 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群相关联现象进行概括和抽象而得到的思维产物。 名词乃为一个概念正名,名词要贴切表达概念。定义(definition) 亦称界说,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即内涵)的逻辑方 法。概念、定义和变量的区别和联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概念、定义、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概念、定义、变量、自变量、因变 量、中介变量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节 命题和假设 1.主要内容:命题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 2.命题的形式是非真即伪的陈述句,不存在疑问句、命令句或感叹句的 形式。假设是对某种行为、现象、事件所作出的合理、尝试性的、有 待检验的解释。命题和假设的类型
3.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命题、假设、陈述假设、中性假设。 4.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命题、假设的含义和区别,能够运 用假设判定条件。 (三)思考与实践 1.思考: 什么是命题 什么是假设? 如何判定一个假设的合理性? 2.实: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章管理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1.研究设计是研究课题的规划,也是谋求新发现的测量,研究设计内容 可以多种多样,但都围绕着两个目的,第一:辨识问题,提炼主题: 第二,论证和验证主题,也就是回答解决什么问题,预期取得什么结 果以及论证此预期结果 思政融入点:通过引入统计学研究方法,强调严谨治学的观念和信念 感。作为社会科学的管理和组织研究,其实验室就是整个社会,在做 研究的过程中,一是要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 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要认真细 致,坚持真理,求真务实。 2.要求学生对管理研究设计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有关 问题辨析、变量设计和抽样相关的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论文写作过 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借鉴所学原理的方 法,为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节文献综述 1.主要内容:文献综览的目的在于弄清楚与本研究主题有关的前人己做 过的研究 有价值的主题 献综述 的作用有: 防1 目的 重复研究、帮助辨别本领域研究前沿,弄清自己的研究在哪个侧面 层次可能对本知识领域做出新贡献、帮助构思论证主题的理论框架、 论证技术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弄情前人对于该研究问题所特的 不同解释或观点以及成功和不成功的论证工作、在各种观点、理论的 启发下形成自己的主题和假设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文献综览的目的、文献综览的作用。 4
4 3.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命题、假设、陈述假设、中性假设。 4.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命题、假设的含义和区别,能够运 用假设判定条件。 (三)思考与实践 1. 思考: 什么是命题? 什么是假设? 如何判定一个假设的合理性? 2. 实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章 管理研究设计 (一)目的与要求 1. 研究设计是研究课题的规划,也是谋求新发现的测量,研究设计内容 可以多种多样,但都围绕着两个目的,第一:辨识问题,提炼主题; 第二,论证和验证主题,也就是回答解决什么问题,预期取得什么结 果以及论证此预期结果。 思政融入点:通过引入统计学研究方法,强调严谨治学的观念和信念 感。作为社会科学的管理和组织研究,其实验室就是整个社会,在做 研究的过程中,一是要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 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要认真细 致,坚持真理,求真务实。 2.要求学生对管理研究设计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有关 问题辨析、变量设计和抽样相关的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论文写作过 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借鉴所学原理的方 法,为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献综述 1.主要内容:文献综览的目的在于弄清楚与本研究主题有关的前人已做 过的研究工作,找准有价值的主题。文献综述的作用有:防止盲目的 重复研究、帮助辨别本领域研究前沿,弄清自己的研究在哪个侧面、 层次可能对本知识领域做出新贡献、帮助构思论证主题的理论框架、 论证技术以及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弄清前人对于该研究问题所持的 不同解释或观点以及成功和不成功的论证工作、在各种观点、理论的 启发下形成自己的主题和假设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文献综览的目的、文献综览的作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文献综览的目的并掌握其作用。 第二节变量 1.主要内容包括从外延角度看,变量是属性的逻辑集合。变量设计就是 确定变量所包含的各个属性。每种变量的属性构成应符合前述分类的 四条原则,即完备性、(准则)惟一性、独立性和同一逻辑等级。变量 的测量实际上是属性的测量。不同的变量和属性具有不同的测量特点, 所选择的尺度也不一样。变量根据属性划分可以分为:定类变量 (nominal variable)、定序变量(ordinal variable)、定距变量 (interval variable)和定比变量(ratio variable)。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变量设计、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 比变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变量设计的内涵,学握定类变量、定序 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节抽样 .主要内容:普查研究(ce us research)是研究总体内的所有元素 (element),而抽样是从总体(population 中抽取有代表性的元 作为样本(sample),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元素、总体、研究 总体、抽样单位、抽样框、一般是先有个研究总体,然后考虑可能的 抽样框,再考虑和研究这些抽样框,看何种抽样框最适合代表所研究 的总体。抽样误差、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随机抽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抽样的概念、样本、总体、抽样误差、随机抽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抽样相关的概念,如元素、总体、研究 总体、抽样单位、抽样框等:掌握抽样的方法。 (三)思考与实践 1.思考: 样本和总体的关系是什么? 抽样的方法有哪些? 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区别是什么? 2.实践:编写人力资源规划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章论证方法 (·)目的与要求 1.在确定主题和假设树并完成变量设计和抽样方案以后,就要着手论证 所提出的主题。论证的途径,可分为两大类,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5
5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文献综览的目的并掌握其作用。 第二节 变量 1.主要内容包括从外延角度看,变量是属性的逻辑集合。变量设计就是 确定变量所包含的各个属性。每种变量的属性构成应符合前述分类的 四条原则,即完备性、(准则)惟一性、独立性和同一逻辑等级。变量 的测量实际上是属性的测量。不同的变量和属性具有不同的测量特点, 所选择的尺度也不一样。变量根据属性划分可以分为:定类变量 (nominal variable)、定序变量(ordinal variable)、定距变量 (interval variable )和定比变量(ratio variable)。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变量设计、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定 比变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变量设计的内涵,掌握定类变量、定序 变量、定距变量、定比变量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节 抽样 1.主要内容:普查研究(census research)是研究总体内的所有元素 (element),而抽样是从总体(population)中抽取有代表性的元素 作为样本(sample),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元素、总体、研究 总体、抽样单位、抽样框、一般是先有个研究总体,然后考虑可能的 抽样框,再考虑和研究这些抽样框,看何种抽样框最适合代表所研究 的总体。抽样误差、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随机抽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抽样的概念、样本、总体、抽样误差、随机抽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抽样相关的概念,如元素、总体、研究 总体、抽样单位、抽样框等;掌握抽样的方法。 (三)思考与实践 1. 思考: 样本和总体的关系是什么? 抽样的方法有哪些? 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区别是什么? 2. 实践:编写人力资源规划书。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的是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章 论证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在确定主题和假设树并完成变量设计和抽样方案以后,就要着手论证 所提出的主题。论证的途径,可分为两大类,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