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48303 课程名称:公共管理学 英文名称:Public Management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公共管理学科各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管理学、政治学 二、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是公共管理学科各专业基础课,授课48学时,3学分。本课程是运用管 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 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教学内容包括公共管理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定位、新公共管理 运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政府管理信息化改革、公共管理的 民主化与社会化、公共部门组织变革、公共管理的分权化改革、公共管理的社会问责 同时,通过具体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职能,结合特定的环境 条件,合理考虑在成本与效率和公平之间保持平衡,坚守提高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 量和共同利益的宗旨。 Public Admin is a Mainly teac obligatory course e for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It sthe basic ideas and epts of mo demn public ad ration,inspiring students to obtain analysis and good fun and wa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main contents indude:the basic category and basic orient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the marketization reform of public service;the scientiz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refor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de of public reform of organzations;decentraizationreformofpubicAdmnistration;socidlacountabitymedhanism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and so on
1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48303 课程名称:公共管理学 英文名称:Public Management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 公共管理学科各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管理学、政治学 二、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是公共管理学科各专业基础课,授课 48 学时,3 学分。本课程是运用管 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 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教学内容包括公共管理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定位、新公共管理 运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政府管理信息化改革、公共管理的 民主化与社会化、公共部门组织变革、公共管理的分权化改革、公共管理的社会问责。 同时,通过具体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职能,结合特定的环境 条件,合理考虑在成本与效率和公平之间保持平衡,坚守提高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 量和共同利益的宗旨。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an obligatory course for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 It Mainly teaches students the basic ideas and concepts of 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 inspiring students to obtain analysis and good fun and wa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basic category and basic orient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the marketization reform of public service; the scientiz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form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democrat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form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decentralization reform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cial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o on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 本课程力图在讲授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和经验案例的基础上,让公共管理专业硕士 研究生了解现代公共管理基本思想和理念,启发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 题的趣好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公共管理的特殊规律和过程,为他们今后 正确运用公共管理知识分析和研究现实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共管理学的特点有所把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下的公共管理学发展方向有所认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基本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公共管理实践背景: 2、重点掌握:公共管理的理论演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辨机 1.行政与管理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第二节公共管理的理论演进 1.公共管理的学科背景 2.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 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第三节公共管理的实践发展 1.公共管理实践的时代背景 2.公共管理改革实践 3.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公共管理改革实践
2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 本课程力图在讲授公共管理基本理论和经验案例的基础上,让公共管理专业硕士 研究生了解现代公共管理基本思想和理念,启发学生获得分析和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 题的趣好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公共管理的特殊规律和过程,为他们今后 正确运用公共管理知识分析和研究现实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共管理学的特点有所把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下的公共管理学发展方向有所认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 公共管理学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基本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公共管理实践背景; 2、重点掌握:公共管理的理论演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概念辨析 1.行政与管理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第二节 公共管理的理论演进 1.公共管理的学科背景 2.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 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第三节 公共管理的实践发展 1.公共管理实践的时代背景 2.公共管理改革实践 3.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公共管理改革实践
4.各国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共同特点 5.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困境和受到的批评 6.新公共管理的借鉴意义 (三)思考与实践 下载并阅读一篇学术论文:张志斌,《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载《武汉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 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参考文献拓 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深度思考。 第二讲公共管理的基本定位 (一)目的与要求 1、基本掌握: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与类型建构: 2、重点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定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1.“公共性”的解读 2.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原则 3.公共管理“公共性”的表现途径 4.公共物品的供给 第二节公共管理的服务性 1,公共管理的服务性原则 2.公共管理服务性的价值 3.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 4.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 5新公共服务理论 6.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 第三节公共管理的共治性
3 4.各国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共同特点 5.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困境和受到的批评 6.新公共管理的借鉴意义 (三)思考与实践 下载并阅读一篇学术论文:张志斌,《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载《武汉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其中,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 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参考文献拓 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深度思考。 第二讲 公共管理的基本定位 (一)目的与要求 1、基本掌握: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与类型建构; 2、重点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定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1.“公共性”的解读 2.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原则 3.公共管理“公共性”的表现途径 4.公共物品的供给 第二节 公共管理的服务性 1.公共管理的服务性原则 2.公共管理服务性的价值 3.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 4.公共服务与 公共产品 5.新公共服务理论 6.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 第三节 公共管理的共治性
1.公共管理的共治性原则 2.公共管理共治性的价值 3.公共管理:合作型社会治理模式 (三)课后作业 下载并阅读与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有关的学术论文,每人一篇,电子版和文字版 均需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 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和时事视频资料,其中,基本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 容,参考文献拓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深度思考。 第三讲走向治理:治理理论与政府变革 (一)目的与要求 1、基本掌握:治理理论内涵、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变革实践 2、重点学握:治理理论导向下的中国政府变革,新时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的特 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走向治理:政府角色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治理理论的解读 1治理的内涵 2.治理理论兴起的原因(背景) 3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 4.治理的实践类型 5.网络治理的多重困境 第三节当代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改革 1西方各因政府改革的概况及特点 2.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背景与原因 3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4.治理的新模式
4 1.公共管理的共治性原则 2.公共管理共治性的价值 3.公共管理:合作型社会治理模式 (三)课后作业 下载并阅读与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有关的学术论文,每人一篇,电子版和文字版 均需要。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 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和时事视频资料,其中,基本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 容,参考文献拓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深度思考。 第三讲 走向治理:治理理论与政府变革 (一)目的与要求 1、基本掌握:治理理论内涵、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变革实践; 2、重点掌握:治理理论导向下的中国政府变革,新时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的特 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走向治理:政府角色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治理理论的解读 1.治理的内涵 2.治理理论兴起的原因(背景) 3.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 4.治理的实践类型 5.网络治理的多重困境 第三节 当代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改革 1.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概况及特点 2.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背景与原因 3.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4.治理的新模式
5.对当代西方政府新公共管理改革的评价 第四节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再到整体性治理 1新公共管理理论 2.新公共服务理论 3.整体性治理理论 第五节新时期时期中国政府变革 1历次改革回顾 2.改革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3.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新趋势 (三)案例思考与讨论 1、“人在证途”背后的政府“权能问题”: 2、“公交挤退摩的”:公共管理的“软着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 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和时事视频资料,其中,基本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 容,参考文献拓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深度思考。 第四讲公共组织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基本掌握:公共组织的特点与构成要素:公共组织的基本架构: 2、重点掌握:公共组织的过程及变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 1.组织的涵义 2.组织的共性 3.公共组织的内涵 4.公共组织的特性 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结构 1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5 5.对当代西方政府新公共管理改革的评价 第四节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再到整体性治理 1.新公共管理理论 2.新公共服务理论 3.整体性治理理论 第五节 新时期时期中国政府变革 1.历次改革回顾 2.改革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3.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新趋势 (三)案例思考与讨论 1、“人在证途”背后的政府“权能问题”; 2、“公交挤退摩的”:公共管理的“软着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 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参考文献、多媒体课件和时事视频资料,其中,基本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部内 容,参考文献拓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深度思考。 第四讲 公共组织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基本掌握:公共组织的特点与构成要素;公共组织的基本架构; 2、重点掌握:公共组织的过程及变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公共组织概述 1.组织的涵义 2.组织的共性 3.公共组织的内涵 4.公共组织的特性 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结构 1.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