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传 ·15· 正证明我们在愚弄歪曲着自己的本性吗!以此种痛苦 伴随一生,我们会有做人的快乐吗?生命的根基迷失 了,才会导致如此的痛苦,只有找回自然而然的生命 根基,我们才会有快乐,人类才能走出误区,走向光 明。 有的人认为生命本来就是痛苦的,并唯心地要 以苦为乐”,试问自己能乐起来吧。这恰恰证明了在 生命歧途上奔波的因果痛苦。 “道是那样空旷开阔呵,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 浑朴纯厚呵,像混浊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呵, 像深湛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呵,好像没有止境。” 在天地形成以前,道就存在,它是万物的根源,它广 大无边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 返回本源。人生也有它的轮回根源,找到生命的本源, 生命才会有快乐,才会有意义
老子传 ·15· 正证明我们在愚弄歪曲着自己的本性吗!以此种痛苦 伴随一生,我们会有做人的快乐吗?生命的根基迷失 了,才会导致如此的痛苦,只有找回自然而然的生命 根基,我们才会有快乐,人类才能走出误区,走向光 明。 有的人认为生命本来就是痛苦的,并唯心地要“ 以苦为乐 ”,试问自己能乐起来吧。这恰恰证明了在 生命歧途上奔波的因果痛苦。 “道是那样空旷开阔呵,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 浑朴纯厚呵,像混浊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呵, 像深湛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呵,好像没有止境。” 在天地形成以前,道就存在,它是万物的根源,它广 大无边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 返回本源。人生也有它的轮回根源,找到生命的本源, 生命才会有快乐,才会有意义
老子传 ·16· 4人生的境界 道而非常之道,但它并不是不可琢磨的。道创造 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当然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 《老子》二十五章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 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 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本章的意思为“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先于天地而存在。 无声而又无形呵,它不靠任何外力而永远存在,循环 运行而永不停息,可以算做天地万物的根本。我不知 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 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 向遥远,伸向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 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
老子传 ·16· 4人生的境界 道而非常之道,但它并不是不可琢磨的。道创造 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当然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 《老子》二十五章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 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 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本章的意思为“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先于天地而存在。 无声而又无形呵,它不靠任何外力而永远存在,循环 运行而永不停息,可以算做天地万物的根本。我不知 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 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 向遥远,伸向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 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
老子传 17· 法道,道的法则是自然的 。” 这一章认为人为万物之灵,道、天、地、人成为 宇宙中四个伟大存在。可见其中惟独没有“神”的存 在。老子的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神”在老子的 思想中是没有地位的。 “自然”是“道”的根本特性,也是他所提倡的 一种生活态度,是他所推崇的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 那么,什么是“自然”呢?老子的“自然”本来 很容易理解,后来经过许多文人骚客的多次牵强解释, 到现在被搅得越来越难懂了,这不能不说是文人骚客 们的“功劳”。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顺事物本 性发展而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对于人本身而言,“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 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这种意义上的“自然”又与 虚伪做作相对。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不仅大自然遭到了人 为的破坏,人类自身天然的纯真也被做作所代替,祖 露真情被认为粗野,暴露真思想被认为幼稚,敷衍成 了人们交往的主要手段,说谎甚至成为修养的标志。 鲁迅的散文《立论》生动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虚伪。 “一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了。满月的 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一一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
老子传 ·17· 法道,道的法则是自然的 。” 这一章认为人为万物之灵,道、天、地、人成为 宇宙中四个伟大存在。可见其中惟独没有“神”的存 在。老子的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 ,“神”在老子的 思想中是没有地位的。 “自然”是“道”的根本特性,也是他所提倡的 一种生活态度,是他所推崇的一种最高的人生境界。 那么,什么是“自然”呢?老子的“自然”本来 很容易理解,后来经过许多文人骚客的多次牵强解释, 到现在被搅得越来越难懂了,这不能不说是文人骚客 们的“功劳”。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顺事物本 性发展而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对于人本身而言,“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 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这种意义上的“自然”又与 虚伪做作相对。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不仅大自然遭到了人 为的破坏,人类自身天然的纯真也被做作所代替,袒 露真情被认为粗野,暴露真思想被认为幼稚,敷衍成 了人们交往的主要手段,说谎甚至成为修养的标志。 鲁迅的散文《立论》生动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虚伪。 “一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了。满月的 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
老子传 ·18· 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 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 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 一顿大家合力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 报,说必然的遭打。” 远离了自然的本性,抛弃了赤子的天真,大家还 自以为精明、文明,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真诚,相互的 理解和同情就成了空话。可悲的是,我们的社会以权 谋为天秤,将纯真的人反而淘汰到世外。可怕的扭曲 的社会,成为了人性的地狱,人类在不知不觉中撬开 了自己的坟墓之门。 “逢人不可露真情,话到嘴边留三分”,“到什 么地方唱什么样的歌,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世故圆滑,成了个人成熟的标志,这样活着不是太累 了吗?人间还有什么温暖和真情呢?这样的活法,并 没有什么真正人生的境界。 从儿童的那种无知的天真走向超然物外的自然天 真,是一种高而可贵的境界。老子阅尽了人世的沧桑, 饱尝过鸡虫的得失,看惯了也看穿了社会的黑暗丑恶
老子传 ·18· 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 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 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 一顿大家合力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 报,说必然的遭打 。” 远离了自然的本性,抛弃了赤子的天真,大家还 自以为精明、文明,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真诚,相互的 理解和同情就成了空话。可悲的是,我们的社会以权 谋为天秤,将纯真的人反而淘汰到世外。可怕的扭曲 的社会,成为了人性的地狱,人类在不知不觉中撬开 了自己的坟墓之门。 “逢人不可露真情,话到嘴边留三分 ”,“到什 么地方唱什么样的歌,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世故圆滑,成了个人成熟的标志,这样活着不是太累 了吗?人间还有什么温暖和真情呢?这样的活法,并 没有什么真正人生的境界。 从儿童的那种无知的天真走向超然物外的自然天 真,是一种高而可贵的境界。老子阅尽了人世的沧桑, 饱尝过鸡虫的得失,看惯了也看穿了社会的黑暗丑恶
老子传 ·19· 和人们的虚伪奸诈,超然物外,跨越了人类的一大曲 折。 老子人生的境界是返朴归真,以真去顺应自然, 也即适应人的本性,人类才能活得合乎“先天地生的 混成之物
老子传 ·19· 和人们的虚伪奸诈,超然物外,跨越了人类的一大曲 折。 老子人生的境界是返朴归真,以真去顺应自然, 也即适应人的本性,人类才能活得合乎“先天地生的 混成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