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将主要精力用于与苏联协调中国的国内政策和学习苏联建国和经济建设的经验。2他回国时 不仅带回了一批苏联专家,而且带回了完整的苏联政权与经济建设的模式。可以肯定地说,如果 当时中央与苏联在中共的国内政策上不能协调,要苏联接受新中国成为其盟友是相当困难的。进 步说,在世界上己经形成两大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背景下,中共的国内政策与对外政策高度 协调的最终结果是,新中国一诞生便跨入以苏联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 指出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只有认识“一边倒”与新中国建国方略的关系,才能理解中华人 民共和国对外政策调整的限度和难度。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国内政策的重大调整,即使国际形势 发生变动,要改变新中国外交的格局也是非常困难的。 “一边倒”包含着与苏联结盟和对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两个方面,而后一个方面同样展 示了处于形成期的新中国外交的革命性。中共中央在决定成为苏联“盟友”的同时,也确定了对 西方国家的“不承认”原则,即在当前和建国后一个时期里,不急于解决与美英等国建交,以便 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影响。28中共党史研宄的权威部门出版的论著证明,中共中央原准 备新中国成立后用5、6年的时间来“打扫干净屋子”,然后再考虑与美英等建交。29 中共中央的决定产生于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为了彻底结束百年来屈辱的外交,这也是中国 革命的必然追求。中共领导人从开始考虑新中国外交之日起便提出,“总的观念是百年压迫现在站 起来,……应有这样的气概”。30具体到与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是打倒它, 不是承认它”。3在他们看来,惟其如此才能彻底摆脱以往屈辱外交的束缚,在世界上确立新中国 的平等地位 第二是防止美国干涉和破坏中国革命的进程。相比较而言这一原因的影响更直接、更突出 些论著已经指出,中共领导人在1948年11月间曾经考虑过与美英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 可能性,但是他们很快便抛弃了幻想。32导致事态如此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中共中央于12月初接到 份秘密报告,该报告记录一位美国记者声称,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就是如何在新中国政权中“造 成一有效的反对派”,这也是美国承认新中国的条件。毛泽东对此作出强烈的反应,粉碎美国的此 27《关于向苏联学习党和国家建设经验问题给联共(布)中央斯大林的信》,第29-34页:《在历史巨人身边》, 419424页。 28《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第1435页。 29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198年版,上卷第189、197页。 30《周恩来年谱》,第805-806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下卷第430页。《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546页。 32参阅《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
6 期间,将主要精力用于与苏联协调中国的国内政策和学习苏联建国和经济建设的经验。27 他回国时 不仅带回了一批苏联专家,而且带回了完整的苏联政权与经济建设的模式。可以肯定地说,如果 当时中央与苏联在中共的国内政策上不能协调,要苏联接受新中国成为其盟友是相当困难的。进 一步说,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两大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背景下,中共的国内政策与对外政策高度 协调的最终结果是,新中国一诞生便跨入以苏联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 指出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只有认识“一边倒”与新中国建国方略的关系,才能理解中华人 民共和国对外政策调整的限度和难度。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国内政策的重大调整,即使国际形势 发生变动,要改变新中国外交的格局也是非常困难的。 “一边倒”包含着与苏联结盟和对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两个方面,而后一个方面同样展 示了处于形成期的新中国外交的革命性。中共中央在决定成为苏联“盟友”的同时,也确定了对 西方国家的“不承认”原则,即在当前和建国后一个时期里,不急于解决与美英等国建交,以便 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影响。28 中共党史研究的权威部门出版的论著证明,中共中央原准 备新中国成立后用 5、6 年的时间来“打扫干净屋子”,然后再考虑与美英等建交。29 中共中央的决定产生于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为了彻底结束百年来屈辱的外交,这也是中国 革命的必然追求。中共领导人从开始考虑新中国外交之日起便提出,“总的观念是百年压迫现在站 起来,……应有这样的气概”。30 具体到与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是打倒它, 不是承认它”。31 在他们看来,惟其如此才能彻底摆脱以往屈辱外交的束缚,在世界上确立新中国 的平等地位。 第二是防止美国干涉和破坏中国革命的进程。相比较而言这一原因的影响更直接、更突出。 一些论著已经指出,中共领导人在 1948 年 11 月间曾经考虑过与美英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 可能性,但是他们很快便抛弃了幻想。32 导致事态如此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中共中央于 12 月初接到 一份秘密报告,该报告记录一位美国记者声称,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就是如何在新中国政权中“造 成一有效的反对派”,这也是美国承认新中国的条件。毛泽东对此作出强烈的反应,粉碎美国的此 27 《关于向苏联学习党和国家建设经验问题给联共(布)中央斯大林的信》,第 29—34 页;《在历史巨人身边》, 第 419—424 页。 28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第 1435 页。 29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 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版,上卷第 189、197 页。 30 《周恩来年谱》,第 805—806 页。 3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3 年版,下卷第 430 页。《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 546 页。 32 参阅《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
类阴谋成为他此后一段时间里极为关注的问题。3 中共领导人反应如此强烈同他们的基本认识是分不开的,即美国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 都是革命的敌人和最危险的外部威胁。按照毛泽东的观点,“帝国主义国家对革命国家一定要干 涉”是客观规律,当革命战争从根本上威胁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它们就会“完全公开地” 站在反革命一边进行干涉。34实际上中共中央一直在准备应付几乎可以设想出来的美国各种形式的 干涉,“从内部破坏”则被认为是美国当时采取的主要干涉形式,其目的是要分裂革命阵营或使革 命“带上温和的色 彩”。35如果说黄华与司徒雷登的接触对中共领导人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他们更加断定美国人 居心叵测。36根据辛亥革命和大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如果不粉碎美国的此类阴谋,中国革命将重 蹈失败的覆辙。 8月5日,美国政府发表了《美中关系白皮书》,它立即受到中共的严厉批判。毛泽东连续发 表的五篇评论文章表明,围绕新中国发展道路展开的干涉与反干涉的矛盾,被中共领导人确定为 新中国与美国对抗的主要内容。中共中央对中美在华势力与影响等等措施均表明,即使没有朝鲜 战争,中美关系的调整也是相当困难的,很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总而言之,“一边倒”方针从本质上说是中国革命运动的产物,它一经形成即赋予新中国外交 种强烈的革命性,这种革命性既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也在某些方面塑造了新中国的外 交思想和行为。 (二)三大决策与新中国外交的内在矛盾 与苏联缔结同盟条约、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中的三大决策,其意义不仅 仅在于它们对后来中国外交产生的长远影响,这一点以往一些研究成果已经从不同角度阐述过, 尽管并不是很有系统的。更重要的是这三大决策在其形成过程,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内在品质和 矛盾。 新中国一诞生,其外交即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外张力”。这里所谓的“外张力”是指对中国境 外的革命运动的关注和支持,它部分地来自中国革命运动的内在冲动,即渴望中国革命的胜利在 毛泽东:《对(雷文和谈话摘要)的批语》,1948年12月4日:《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12月30日,《毛泽 东选集》,第四卷第1347页:《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 册第152-155页 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8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321页:《陈毅传达毛主席十二月中央会议谈话》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编号65122,5 35《将革命进行到底》,第1374页。 36参阅《论新中国对美政策的形成》,第104-105页
7 类阴谋成为他此后一段时间里极为关注的问题。33 中共领导人反应如此强烈同他们的基本认识是分不开的,即美国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 都是革命的敌人和最危险的外部威胁。按照毛泽东的观点,“帝国主义国家对革命国家一定要干 涉”是客观规律,当革命战争从根本上威胁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它们就会“完全公开地” 站在反革命一边进行干涉。34 实际上中共中央一直在准备应付几乎可以设想出来的美国各种形式的 干涉,“从内部破坏”则被认为是美国当时采取的主要干涉形式,其目的是要分裂革命阵营或使革 命“带上温和的色 彩”。35 如果说黄华与司徒雷登的接触对中共领导人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他们更加断定美国人 居心叵测。36 根据辛亥革命和大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如果不粉碎美国的此类阴谋,中国革命将重 蹈失败的覆辙。 8 月 5 日,美国政府发表了《美中关系白皮书》,它立即受到中共的严厉批判。毛泽东连续发 表的五篇评论文章表明,围绕新中国发展道路展开的干涉与反干涉的矛盾,被中共领导人确定为 新中国与美国对抗的主要内容。中共中央对中美在华势力与影响等等措施均表明,即使没有朝鲜 战争,中美关系的调整也是相当困难的,很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总而言之,“一边倒”方针从本质上说是中国革命运动的产物,它一经形成即赋予新中国外交 一种强烈的革命性,这种革命性既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也在某些方面塑造了新中国的外 交思想和行为。 (二)三大决策与新中国外交的内在矛盾 与苏联缔结同盟条约、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中的三大决策,其意义不仅 仅在于它们对后来中国外交产生的长远影响,这一点以往一些研究成果已经从不同角度阐述过, 尽管并不是很有系统的。更重要的是这三大决策在其形成过程,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内在品质和 矛盾。 新中国一诞生,其外交即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外张力”。这里所谓的“外张力”是指对中国境 外的革命运动的关注和支持,它部分地来自中国革命运动的内在冲动,即渴望中国革命的胜利在 33 毛泽东:《对(雷文和谈话摘要)的批语》,1948 年 12 月 4 日:《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年 12 月 30 日,《毛泽 东选集》,第四卷第 1347 页;《目前形势和党在 1949 年的任务》,1949 年 1 月 8 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8 册第 152—155 页。 34 毛泽东:《矛盾论》,1937 年 8 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 321 页;《陈毅传达毛主席十二月中央会议谈话》,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编号 6512/2,5。 35 《将革命进行到底》,第 1374 页。 36 参阅《论新中国对美政策的形成》,第 104—10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