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横行/蛮横强制/差强人意风尘仆仆/前仆后继 B.靓女/靓妆接济/济济一堂数见不鲜/鲜为人知 C请帖/字帖晕车/头晕目眩擢发难数/间不容发 D绯红/绯闻思量/量体裁衣草长莺飞/飞短流长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问责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建立了健全的问责制度 是一个国家反腐倡廉和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B.“河套人”的生存年代经考古确认大幅度提前,一下子跃居为目前中国乃至亚洲地区 所知生存时代最早的晚期智人。 C.近年来,国内有的高校也受到奢侈风气的影响,大修豪华办公楼,某高校仅三层的餐 厅,也安装了观光电梯,导致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极其恶劣的影响。 D.“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一一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 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3.阅读下面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4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 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 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 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 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4.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 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像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还为 后人留下许多名句佳作,如我们熟悉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5分) (1)材料所引诗句的作者是 ,他是唐代 诗派的代表人物 (2分) (2)重阳节时,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远足活动,请你以组织者的口吻拟写一段话 概括此次远足的意义,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3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姜堰市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横.行/蛮横. 强.制/差强.人意 风尘仆仆../前仆.后继 B.靓.女/靓.妆 接济./济.济一堂 数见不鲜./鲜.为人知 C.请帖./字帖. 晕.车/头晕.目眩 擢发.难数/间不容发. D.绯.红/绯.闻 思量./量.体裁衣 草长.莺飞/飞短流长.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问责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建立了健全的问责制度 是一个国家反腐倡廉和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B. “河套人”的生存年代经考古确认大幅度提前,一下子跃居为目前中国乃至亚洲地区 所知生存时代最早的晚期智人。 C.近年来,国内有的高校也受到奢侈风气的影响,大修豪华办公楼,某高校仅三层的餐 厅,也安装了观光电梯,导致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极其恶劣的影响。 D. “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 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3.阅读下面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4 分)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 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 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 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 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 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像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还为 后人留下许多名句佳作,如我们熟悉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5 分) (1)材料所引诗句的作者是 ,他是唐代 诗派的代表人物。 (2 分) (2)重阳节时,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远足活动,请你以组织者的口吻拟写一段话, 概括此次远足的意义,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40 个字。(3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 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 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 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 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 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 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 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 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 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 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 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 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 6.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3分)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 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 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 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 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 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 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 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 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 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 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 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 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 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 6.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3 分)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 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 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 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 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4分) (2)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3分) (3)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 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②阳月:指农历十月。 (1)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请说说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3)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请结合尾联,揣摩宋之问暗用这一典故的意图。(2分)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 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 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 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4 分) (2) 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3 分) (3)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 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②阳月:指农历十月。 ⑴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⑵请说说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 分) ⑶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请结合尾联,揣摩宋之问暗用这一典故的意图。(2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 (2)我欲因之梦吴越,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4)斜月沉沉臧海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 密雨斜侵薜荔墙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6)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高适《燕歌行》) (7)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8)千寻铁锁沉江底,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夕阳爱情 江慧妍 我一直恨父亲。 父亲是镇上的中学教师,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考取了重点高中。原本前途无量,但 因为被一个城里的姑娘伤了心,便自暴自弃,、没有继续学业,回乡当了民办教师。 母亲相貌平平,因为仰慕父亲的才华,下决心要嫁给他。父亲家贫,有姑娘主动上 门,爷爷奶奶当然高兴。老人家做主,两人便成了亲。成家第二天,父亲便搬回镇上的教工 宿舍,说是要专心准备民办教师转正的考试,从此很少回家。母亲没有怨言,有时周末 还带一篮子鸡蛋上镇里找父亲,为她微几个小菜,改善生活 一年后,便生下了我,然而父亲还是很少回家。父亲每年都认真准备民办教师转正 考试,但年年都没有过关。父亲便灰了心,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所带的班年年考试都是 全镇第一名。父亲回家的次数更少了 母亲还是没有很多的言语,只是默默地肩负起一家老小的起居饮食。小时候,我对 母亲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一头乱莲蓬的头发和一双枯树皮般的大手。记得那年我大概九岁吧, 个初夏的夜里,外面下着大雨,我突然发高烧,额头烫得吓人。母亲二话不说,背起我便 冲进密集的雨里。我的体重不算轻,母亲背着我很吃力。我伏在母亲的背上,迷迷糊糊中紧 紧接住母亲的脖子。我突然觉得,母亲其实很瘦,伏在母亲的背上硌得慌。 母亲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一滴一滴地打在我的手背上。突然,母亲一脚踏 命地把我搂住。我没有摔倒,但母亲却是整个人都跪在地上,母亲搂着我号啕大哭, 空,两个人就要摔在地上了。母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力量,一只手在地上一撑,一只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 《滕王阁》)。 (2)我欲因之梦吴越,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 《客至》) (4)斜月沉沉藏海雾,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 ,密雨斜侵薜荔墙。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6)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 (高适《燕歌行》) (7) ,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8)千寻铁锁沉江底, 。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夕阳爱情 江慧妍 我一直恨父亲。 父亲是镇上的中学教师,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考取了重点高中。原本前途无量,但 因为被一个城里的姑娘伤了心,便自暴自弃,、没有继续学业,回乡当了民办教师。 母亲相貌平平,因为仰慕父亲的才华,下决心要嫁给他。父亲家贫,有姑娘主动上 门,爷爷奶奶当然高兴。老人家做主,两人便成了亲。成家第二天,父亲便搬回镇上的教工 宿 舍,说是要专心准备民办教师转正的考试,从此很少回家。母亲没有怨言,有时周末 还带一篮子鸡蛋上镇里找父亲,为她微几个小菜,改善生活。 一年后,便生下了我,然而父亲还是很少回家。父亲每年都认真准备民办教师转正 考试,但年年都没有过关。父亲便灰了心,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所带的班年年考试都是 全 镇第一名。父亲回家的次数更少了。 母亲还是没有很多的言语,只是默默地肩负起一家老小的起居饮食。小时候,我对 母亲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一头乱莲蓬的头发和一双枯树皮般的大手。记得那年我大概九岁吧, 一个初夏的夜里,外面下着大雨,我突然发高烧,额头烫得吓人。母亲二话不说,背起我便 冲进密集的雨里。我的体重不算轻,母亲背着我很吃力。我伏在母亲的背上,迷迷糊糊中紧 紧接住母亲的脖子。我突然觉得,母亲其实很瘦,伏在母亲的背上硌得慌。 母亲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一滴一滴地打在我的手背上。突然,母亲一脚踏 空,两个人就要摔在地上了。母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力量,一只手在地上一撑,一只手死 命地把我搂住。我没有摔倒,但母亲却是整个人都跪在地上,母亲搂着我号啕大哭
我永远记得,母亲几乎是爬着把我背到了镇上的医院。第二天,我的烧退了,母亲 才托人捎信到学校。父亲赶过来看我,我静静地坐在医院的病床上输液,一言不发地看着父 亲给我削苹果 看着父亲白净修长的手指在苹果上灵巧地旋动,突然,我恨起父亲来 这样的恨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底。我拼命学习考取了重点大学,努力使自己最优秀。 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有了一问属于自己的房子,我有能力把母亲 接到城里住了。更重要的是,我有能力使母亲离开那个不平等的家了。然而,母亲却不肯走 母亲说:“女儿,我哪儿也不去,这里是我的家。” 父亲已经退休了,他终其一生也没能考上公办教师,终于被清退回家了。握惯粉笔 的父亲握起锄头始终不及母亲麻利,父亲便常常被母亲支使去干轻松的活儿。我很失望,我 清楚地记得那个雨夜母亲伤心的泪水,难道母亲已经忘记了吗? 多年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我赶回家看望,母亲甚至连我也不认得了,呆呆地 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偏着头傻笑。父亲拿着一把梳子为母亲梳头,却总有一绺头发翘起来 父亲反复地不厌其烦地梳着那绺头发。母亲伸手挡开父亲的梳子,急急地跑到鸡窝边捡起 个鸡蛋,孩子般咯咯笑着,说:“煮给阿弥吃,煮给阿弥吃!” 阿弥是父亲的小名。我突然冲动起来,直截了当地问父亲:“你爱过母亲吗?”父亲 沉默了许久,才对我说:“从前,我不懂得爱………如今,你不要担心你妈的病。安心工作 我会好好照顾好她的。”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远处,没有看我。风吹过母亲 的衣襟,又吹起父亲额前花白的头发 晚霞从盘缠的葡萄藤缝隙里细碎地筛落下来,洒在父亲和母亲的身上。远处田野的 麦穗金黄灿烂,仿佛和夕阳连成了一体。 (选自(2011 中国年度小小说》) 11.文中多次提到我“恨”父亲,请概括我“恨”父亲的原因。(4分) 12.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三处并说明其作用。(6分) 13.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寓意深刻,请简要赏析。(4分) 14.父母的“夕阳爱情”是悲剧还是喜剧?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我永远记得,母亲几乎是爬着把我背到了镇上的医院。第二天,我的烧退了,母亲 才托人捎信到学校。父亲赶过来看我,我静静地坐在医院的病床上输液,一言不发地看着父 亲给我削苹果。 看着父亲白净修长的手指在苹果上灵巧地旋动,突然,我恨起父亲来…… 这样的恨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底。我拼命学习考取了重点大学,努力使自己最优秀。 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有了一问属于自己的房子,我有能力把母亲 接到城里住了。更重要的是,我有能力使母亲离开那个不平等的家了。然而,母亲却不肯走。 母亲说:“女儿,我哪儿也不去,这里是我的家。” 父亲已经退休了,他终其一生也没能考上公办教师,终于被清退回家了。握惯粉笔 的父亲握起锄头始终不及母亲麻利,父亲便常常被母亲支使去干轻松的活儿。我很失望,我 清楚地记得那个雨夜母亲伤心的泪水,难道母亲已经忘记了吗? 多年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我赶回家看望,母亲甚至连我也不认得了,呆呆地 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偏着头傻笑。父亲拿着一把梳子为母亲梳头,却总有一绺头发翘起来。 父亲反复地不厌其烦地梳着那绺头发。母亲伸手挡开父亲的梳子,急急地跑到鸡窝边捡起一 个鸡蛋,孩子般咯咯笑着,说:“煮给阿弥吃,煮给阿弥吃!” 阿弥是父亲的小名。我突然冲动起来,直截了当地问父亲:“你爱过母亲吗?”父亲 沉默了许久,才对我说:“从前,我不懂得爱……如今,你不要担心你妈的病。安心工作, 我会好好照顾好她的。”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远处,没有看我。风吹过母亲 的衣襟,又吹起父亲额前花白的头发。 晚霞从盘缠的葡萄藤缝隙里细碎地筛落下来,洒在父亲和母亲的身上。远处田野的 麦穗金黄灿烂,仿佛和夕阳连成了一体。 (选自(2011 中国年度小小说》) 11.文中多次提到我“恨”父亲,请概括我“恨”父亲的原因。(4 分) 12.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三处并说明其作用。 (6 分) 13.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寓意深刻,请简要赏析。(4 分) 14.父母的“夕阳爱情”是悲剧还是喜剧?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