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的教育问题,21%的被调查者表示担心生育二孩后,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不能提供充分 的保障,还有不少被调查者对现行的养老金体制和就业难问题表示了担心 但更值得注意的一个数据是,绝大部分被调查者(67%)认为一个完美的家庭中,“两个 孩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说明,公众为不生二孩所选择的理由经过了“斤斤计较” 的计算,但从人性和情感角度,他们大多数仍然认可二孩的价值;只是在现实面前,人性被 迫让位于计算。因此,如何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让“想生”变成“敢生”,全面 二孩政策才有可能真正落地。 另外,从欧洲各国及韩国、新加坡及台湾地区的生育政策来看,政府补贴鼓励生育也扭 转不了人口数量减少的大趋势。因此,简单把人口当作一种国家资源来进行管理,效率确实 不高。要使人口政策改革更有效率,需要转变思路,即不以计划经济的思维看待人口,不将 人口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和干预,而是使生孩子成为“家庭”的自主权利。 材料三 长期以来,社会上一些企业招收女员工,就有“已婚已育优先考虑”的潜规则。放开 孩政策后,更多女性要生育、抚养两个孩子,这将可能进一步加剧女性在职场中的相对弱势 和待遇不公,造成女性就业中断和收入下降。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延长生育 假,同时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生育保险可运行,并给予企业税费减免以补偿其因女员工产假 而增加的成本,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和休息权,防止个别企业可能出现 的对生育二孩女职工的歧视和差别待遇。针对全面放开二孩后可生育二孩家庭生育意愿并没 有得到明显扭转的状况,除加大对生育二孩的宣传力度之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适时 出台对新出生孩子家庭,特别是生育二孩家庭的奖励政策。生育政策调整后,无人看孩儿、 入托入学难等也是二孩家庭很快面临的问题;因此,政府应提前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规划和 配套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3-6岁)纳入义务教育,同时大力兴办日托(0-2 岁),让普通家庭能够享受便利、平价而优质的日托和学前教育服务,以缓解二孩家庭的压 力。另外,抚育二孩所增加的家庭支出,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将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在对生育 进行财政补贴、奖励之外,政府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实行税前扣除、按家庭人均可支配 收入计税等办法,增加生育二孩家庭的收入。总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 须考虑做妤相关配套工作,才能把好事办好。 材料四 对全面放开二孩,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意见或表示担忧。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院长程恩富就固执地认为,中国应该推行更为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即“城乡一胎,特 殊二胎,严禁三胎,奖励无胎”,并认为用放开二孩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不可取。中国人民大 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曾给出数据:我国现有独生子女家庭1.5亿多户,按照70%将 生育两孩计算,未来有近一亿的孩子出生,且多数家庭会选择在四五年之内生二孩。这样的 结果是,一年新增约2500万人口,原来还有每年1600万,这就是每年有4000多万人口出
二孩的教育问题,21%的被调查者表示担心生育二孩后,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不能提供充分 的保障,还有不少被调查者对现行的养老金体制和就业难问题表示了担心…… 但更值得注意的一个数据是,绝大部分被调查者(67%)认为一个完美的家庭中,“两个 孩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说明,公众为不生二孩所选择的理由经过了“斤斤计较” 的计算,但从人性和情感角度,他们大多数仍然认可二孩的价值;只是在现实面前,人性被 迫让位于计算。因此,如何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让“想生”变成“敢生”,全面 二孩政策才有可能真正落地。 另外,从欧洲各国及韩国、新加坡及台湾地区的生育政策来看,政府补贴鼓励生育也扭 转不了人口数量减少的大趋势。因此,简单把人口当作一种国家资源来进行管理,效率确实 不高。要使人口政策改革更有效率,需要转变思路,即不以计划经济的思维看待人口,不将 人口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和干预,而是使生孩子成为“家庭”的自主权利。 材料三: 长期以来,社会上一些企业招收女员工,就有“已婚已育优先考虑”的潜规则。放开二 孩政策后,更多女性要生育、抚养两个孩子,这将可能进一步加剧女性在职场中的相对弱势 和待遇不公,造成女性就业中断和收入下降。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延长生育 假,同时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生育保险可运行,并给予企业税费减免以补偿其因女员工产假 而增加的成本,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和休息权,防止个别企业可能出现 的对生育二孩女职工的歧视和差别待遇。针对全面放开二孩后可生育二孩家庭生育意愿并没 有得到明显扭转的状况,除加大对生育二孩的宣传力度之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适时 出台对新出生孩子家庭,特别是生育二孩家庭的奖励政策。生育政策调整后,无人看孩儿、 入托入学难等也是二孩家庭很快面临的问题;因此,政府应提前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规划和 配套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3-6 岁)纳入义务教育,同时大力兴办日托(0-2 岁),让普通家庭能够享受便利、平价而优质的日托和学前教育服务,以缓解二孩家庭的压 力。另外,抚育二孩所增加的家庭支出,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将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在对生育 进行财政补贴、奖励之外,政府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实行税前扣除、按家庭人均可支配 收入计税等办法,增加生育二孩家庭的收入。总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 须考虑做好相关配套工作,才能把好事办好。 材料四: 对全面放开二孩,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意见或表示担忧。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院长程恩富就固执地认为,中国应该推行更为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即“城乡一胎,特 殊二胎,严禁三胎,奖励无胎”,并认为用放开二孩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不可取。中国人民大 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曾给出数据:我国现有独生子女家庭 1.5 亿多户,按照 70%将 生育两孩计算,未来有近一亿的孩子出生,且多数家庭会选择在四五年之内生二孩。这样的 结果是,一年新增约 2500 万人口,原来还有每年 1600 万,这就是每年有 4000 多万人口出
生。“这比上世纪60年代出生率最高的时候每年出生290万还要多。这会导致人口到2030 年后突破15亿,而我国的人口战略目标是不超过15亿。”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全面放开 二孩虽有可能带来人口红利,但也必然意味着国家要面对人口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的 环境承受能力、财务攴出、公共福利体系都将面临挑战。 而且,人口不足也不一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放眼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基本为 负的不在少数,而靠人口去带动国家发展的情况屈指可数。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社会 生产力,完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真正实现“幼有所养,壮有所用,劳有所得,老有所依 解除劳动力人群的后顾之忧,以激发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益,可能是 比增加人口更有效的途径。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剩余政策,总体上呈现出的特点是始终坚持计划生育,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B.上个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 C.上个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全面严格执行一孩政策。 D.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虽然依旧呈现增长趋势,但年轻劳动力出现缓慢萎缩。在此背景下, 我国计划推行二孩政策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一来看,我国的生育政策一直处在动态调整的“进行时”,未来,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人口比例的调整,国家还会开放三孩政策 B.材料二第一段列举一系列相关数据,是为了说明全面二孩政策并不能解决人口实际出生 率低的问题。 C.材料四第一段列举一系列相关数据,是为了说明全面放开二孩可能导致人口激增,从而 让社会不堪承受 D.对于现阶段我国全面实施的二孩政策,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认为全面放开二孩可能会产生 消极影响,但更多的是肯定的态度 9.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为了保证全面二孩政策真正落地,政府需采取哪些措施。(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 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 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生。“这比上世纪 60 年代出生率最高的时候每年出生 2900 万还要多。这会导致人口到 2030 年后突破 15 亿,而我国的人口战略目标是不超过 15 亿。”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全面放开 二孩虽有可能带来人口红利,但也必然意味着国家要面对人口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的 环境承受能力、财务支出、公共福利体系都将面临挑战。 而且,人口不足也不一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放眼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基本为 负的不在少数,而靠人口去带动国家发展的情况屈指可数。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社会 生产力,完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真正实现“幼有所养,壮有所用,劳有所得,老有所依”, 解除劳动力人群的后顾之忧,以激发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益,可能是 比增加人口更有效的途径。 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我国的剩余政策,总体上呈现出的特点是始终坚持计划生育,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B.上个世纪 70 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 C.上个世纪 80 年代,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全面严格执行一孩政策。 D.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虽然依旧呈现增长趋势,但年轻劳动力出现缓慢萎缩。在此背景下, 我国计划推行二孩政策。 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从材料一来看,我国的生育政策一直处在动态调整的“进行时”,未来,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人口比例的调整,国家还会开放三孩政策。 B.材料二第一段列举一系列相关数据,是为了说明全面二孩政策并不能解决人口实际出生 率低的问题。 C.材料四第一段列举一系列相关数据,是为了说明全面放开二孩可能导致人口激增,从而 让社会不堪承受。 D.对于现阶段我国全面实施的二孩政策,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认为全面放开二孩可能会产生 消极影响,但更多的是肯定的态度。 9. 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为了保证全面二孩政策真正落地,政府需采取哪些措施。(6 分) 一、 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 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 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