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试卷(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9.11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沈从文出生在湖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他的作品多以湘西生活为题材, 出 他对湘西本土文化的深刻了解。“水”作为沈从文散文中的一种审美实体,与沈从文有着 的联系,他的文笔也如 A.映现盘根错节笔走龙蛇B.折射盘根错节行云流水 C.映现千丝万缕笔走龙蛇D.折射千丝万缕行云流水 2.下面诗句没有描写莲花的一项是(3分)() A.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B.游莫美于春台,华莫盛于芙蕖。 C.娴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D.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猎场》遭遇的尴尬,折射的正是当今电视剧整体趋长的现象对作品艺术性的损害。评 论家李京盛注意到,眼下很多电视剧为了长而长,大量注水,造成无效时间的耗费和剧情的 拖拉,导致在艺术上的粗糙和失败。在他看来, 将有助于打造精品,提升电视剧的整体质量。 ①从这一点来看的话②电视剧创作应尊重艺术的规律③电视剧越来越长的整体 趋势④而艺术的规律之一就是要讲究含蓄⑤原本就是反艺术规律的⑥控制集数,让 电视剧短一些 A.②④①③⑤⑥B.②③⑤④①⑥C.⑥③⑤①②④D.⑥②④③⑤① 4.对下面一段话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任何行业中技艺纯熟的工匠,都离不开长年的经验累积。但现在有很多人也因此把工匠 的形象和机械重复、循规蹈矩联系起来,把经验与创新对立起来,认为工匠精神就是经验主 义,不利于当代科学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这显然是一种明显的认识误区。回顾历史,很多 架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能工巧匠”,都是图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而为人们称道待颂, A.任何一个成熟的工匠都要经过漫长的经验积累过程 B.经验和创新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互相促进发展的。 C.工匠精神不仅是机械重复、循规蹈矩,而是创新发展。 D.具有创造性品质就能成为“能工巧匠”,留名于世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崔神庆传 ①崔神庆,贝州武城人也。明经举,则天时,累迁菜州刺史。因入朝,待制于亿岁 奏事称旨。则天以神庆历职皆有美政,又其父尝有翊赞之勋,甚赏慰之,擢拜并州长史。因 谓曰:“并州,朕之扮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前后长史,皆从尚书为之,以 其委重,所以授卿也。”因自为按行图,择日而遣之, ②)神庆到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文书下州,谷麦踊贵,百姓惊扰。神庆执奏,以为 不便,则天下制褒赏之。先是,并州有东西二城,隔汾水,神庆始筑城相接,每岁省防御兵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试卷(一) 语 文 (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019.11 一、 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沈从文出生在湖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他的作品多以湘西生活为题材,________出 他对湘西本土文化的深刻了解。“水”作为沈从文散文中的一种审美实体,与沈从文有着 ________的联系,他的文笔也如________。 A. 映现 盘根错节 笔走龙蛇 B. 折射 盘根错节 行云流水 C. 映现 千丝万缕 笔走龙蛇 D. 折射 千丝万缕 行云流水 2. 下面诗句没有描写莲花的一项是(3 分)( ) A.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B. 游莫美于春台,华莫盛于芙蕖。 C. 娴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D.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猎场》遭遇的尴尬,折射的正是当今电视剧整体趋长的现象对作品艺术性的损害。评 论家李京盛注意到,眼下很多电视剧为了长而长,大量注水,造成无效时间的耗费和剧情的 拖拉,导致在艺术上的粗糙和失败。在他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将有助于打造精品,提升电视剧的整体质量。 ① 从这一点来看的话 ② 电视剧创作应尊重艺术的规律 ③ 电视剧越来越长的整体 趋势 ④ 而艺术的规律之一就是要讲究含蓄 ⑤ 原本就是反艺术规律的 ⑥ 控制集数,让 电视剧短一些 A. ②④①③⑤⑥ B. ②③⑤④①⑥ C. ⑥③⑤①②④ D. ⑥②④③⑤① 4. 对下面一段话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任何行业中技艺纯熟的工匠,都离不开长年的经验累积。但现在有很多人也因此把工匠 的形象和机械重复、循规蹈矩联系起来,把经验与创新对立起来,认为工匠精神就是经验主 义,不利于当代科学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这显然是一种明显的认识误区。回顾历史,很多 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能工巧匠”,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而为人们称道传颂, 如最著名的工匠代表鲁班也是因为发明锯、曲尺等实用工具而被后人称为木工鼻祖。 A. 任何一个成熟的工匠都要经过漫长的经验积累过程。 B. 经验和创新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互相促进发展的。 C. 工匠精神不仅是机械重复、循规蹈矩,而是创新发展。 D. 具有创造性品质就能成为“能工巧匠”,留名于世。 二、 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崔神庆传 ① 崔神庆,贝州武城人也。明经举,则天①时,累迁莱州刺史。因入朝,待制于亿岁殿, 奏事称.旨。则天以神庆历职皆有美政,又其父尝有翊赞之勋,甚赏慰之,擢拜并州长史。因 谓曰:“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前后长史,皆从尚书为之,以 其委重,所以授卿也。”因自为按行图,择日而遣之。 ② 神庆到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文书下州,谷麦踊贵,百姓惊扰。神庆执奏,以为 不便,则天下制褒赏之。先是,并州有东西二城,隔汾水,神庆始筑城相接,每岁省防御兵
数千人,边州甚以为便。 ③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则天出神基推状以示之,神庆据状 申理,神基竟得减死。神庆亦緣坐贬授歙州司马。 ④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转太子右庶子 ⑤时有突厥使入朝。准仪注:太子合预朝参,先降敕书。神庆上疏曰:“伏以五品已 上所以佩龟者,比为别敕征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后应命。况太子元良国本,万方所 瞻,古来征召皆用玉契,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昨緣突厥使见,太子合预朝参,直有文 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然古人虑事于未萌之前,所以长无悔吝之咎。况太子至重,不可不 深为诫慎。以臣愚见,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毎召太子,预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须别 望降墨敕及玉契。”则天甚然之。寻令神庆与詹事祝钦明更日于东宫侍读 ⑥俄历司刑、司礼二卿。神庆尝受诏推张昌宗,而竟宽其罪。神龙初,昌宗等伏诛,神 庆坐流于钦州。寻卒,年七十余。明年,敬晖等得罪,緣昌宗被流贬者例皆雪免,赠神庆幽 州都督。 ⑦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 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东都私第 门,琳与弟太子詹事珪、光禄卿瑤,俱列棨戟,时号“三戟崔家”。琳位终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崔神庆传》,有删改。) 注释:①则天:即武则天,并州人。②仪注:制度,仪节。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待制于亿岁殿,奏事称旨 称:符合 B.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 当:判处、判罪 C.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诚:确实 D.神庆尝受诏推张昌宗 推:推荐 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神庆出身宦门,入仕后,政绩卓著,深得武则天器重,虽然没有担任过尚书,却被 破例授予并州长史一职。 B.并州谷麦价钱飞涨,惊扰了百姓,崔神庆把这一情况上报给皇上,得到了武则天的表 彰和赏赐 C.崔神庆受张昌宗案牵累,被流放到钦州。然而不久以后,又得到朝廷的昭雪赦免,并 被派往幽州担任都督。 D.崔神庆荫泽绵长,三个儿子都身居高官,门庭显赫,当时号称“三戟崔家”。其他的 亲属后代为官者也很多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并州,朕之粉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5分) (2)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5分) 8.根据第⑤段,崔神庆对“征召太子上朝”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请简要概括。(4分) 、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元日感怀
数千人,边州甚以为便。 ③ 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则天出神基推状以示之,神庆据状 申理,神基竟得减死。神庆亦缘坐贬授歙州司马。 ④ 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转太子右庶子。 ⑤ 时有突厥使入朝。准仪注②:太子合预朝参,先降敕书。神庆上疏曰:“伏以五品已 上所以佩龟者,比为别敕征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后应命。况太子元良国本,万方所 瞻,古来征召皆用玉契,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昨缘突厥使见,太子合预朝参,直有文 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然古人虑事于未萌之前,所以长无悔吝之咎。况太子至重,不可不 深为诫慎。以臣愚见,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每召太子,预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须别 唤,望降墨敕及玉契。”则天甚然之。寻令神庆与詹事祝钦明更日于东宫侍读。 ⑥ 俄历司刑、司礼二卿。神庆尝受诏推.张昌宗,而竟宽其罪。神龙初,昌宗等伏诛,神 庆坐流于钦州。寻卒,年七十余。明年,敬晖等得罪,缘昌宗被流贬者例皆雪免,赠神庆幽 州都督。 ⑦ 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 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东都私第 门,琳与弟太子詹事珪、光禄卿瑶,俱列 戟,时号“三戟崔家”。琳位终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崔神庆传》,有删改。) 注释:① 则天:即武则天,并州人。② 仪注:制度,仪节。 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待制于亿岁殿,奏事称.旨 称:符合 B. 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 当:判处、判罪 C. 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 诚:确实 D. 神庆尝受诏推.张昌宗 推:推荐 6.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崔神庆出身宦门,入仕后,政绩卓著,深得武则天器重,虽然没有担任过尚书,却被 破例授予并州长史一职。 B. 并州谷麦价钱飞涨,惊扰了百姓,崔神庆把这一情况上报给皇上,得到了武则天的表 彰和赏赐。 C. 崔神庆受张昌宗案牵累,被流放到钦州。然而不久以后,又得到朝廷的昭雪赦免,并 被派往幽州担任都督。 D. 崔神庆荫泽绵长,三个儿子都身居高官,门庭显赫,当时号称“三戟崔家”。其他的 亲属后代为官者也很多。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根据第⑤段,崔神庆对“征召太子上朝”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请简要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元日感怀①
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虛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注释:①此诗作于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时。②湘南人:屈原于楚顷襄王时被流放在 湘、沅流域。 9.请分析首联的表达效果。(6分)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2)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3)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6)耳得之而为声, 。(苏轼《前赤壁赋》)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的《竹石》) 小人求诸人。(《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3题。 沈从文 朝来不知疲倦的雨,只是落,只是落;把人人都落得有点疲倦而厌烦了。 各人在下课后左右无事耍了,正好到电话处去找朋友谈天。那方面若是一个女人,自然 是更有意思! 叫来叫去,铃儿时时刻刻是丁丁当当嚷着的。 电话器死死的钉在墙壁上,接线生耳朵中受惯了各方催促,铃儿又是最喜欢热闹的一件 东西;所以都还不生出什么脾味来——就中单苦了大耳朵号房。 他刚把一个洋服年青儿的胡子后生从四舍十三号找来,眼见那后生嘴巴对着机子叽叽咕 古开合了一阵,末后象生气似的样子,霍地挂上耳机走出去了。休息还不到十口气那么久, 墙上那铃儿又丁丁地在同他打知会。 喂,你是哪——这是农业大学。……成先生罢?你贵姓?喔,喔,又找他来?是,是,” 他把耳机挂到另一个钉子上去 从响声沉重中可以看得出他被人无理麻烦的冤抑来。这冤抑除用力的挂耳机外,竟也无 从宣泄。“又是威先生!”他还自言自语说了一句自己能够听到的话。 这本来可以随意扯个谎,说找不到,就完事了。但他是新来这里不久的人,虽然毎日里 同到专司收发信件那位崔哥一起歇宿吃饭,还学不到这些可以偷闲的事。而且,自己一想到 月前住在同乐春每日烧火,脸上趋抹刺黑,肚板油刮得不剩什么时的情景,责任心登时也就 增加起来了。少不得又举起那只左手来,(因为如今是穿长衣,所以右手失了空间。)挡拒着
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②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注释:① 此诗作于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时。② 湘南人:屈原于楚顷襄王时被流放在 湘、沅流域。 9. 请分析首联的表达效果。(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2) 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 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 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 _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6) 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7) 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的《竹石》) (8) ________________,小人求诸人。(《论语》) 五、 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3 题。 雨 沈从文 朝来不知疲倦的雨,只是落,只是落;把人人都落得有点疲倦而厌烦了。 各人在下课后左右无事耍了,正好到电话处去找朋友谈天。那方面若是一个女人,自然 是更有意思! 叫来叫去,铃儿时时刻刻是丁丁当当嚷着的。 电话器死死的钉在墙壁上,接线生耳朵中受惯了各方催促,铃儿又是最喜欢热闹的一件 东西;所以都还不生出什么脾味来——就中单苦了大耳朵号房。 他刚把一个洋服年青儿的胡子后生从四舍十三号找来,眼见那后生嘴巴对着机子叽叽咕 咕开合了一阵,末后象生气似的样子,霍地挂上耳机走出去了。休息还不到十口气那么久, 墙上那铃儿又丁丁地在同他打知会。 “喂,你是哪——这是农业大学。……成先生罢?你贵姓?喔,喔,又找他来?是,是,” 他把耳机挂到另一个钉子上去。 从响声沉重中可以看得出他被人无理麻烦的冤抑来。这冤抑除用力的挂耳机外,竟也无 从宣泄。“又是咸先生!”他还自言自语说了一句自己能够听到的话。 这本来可以随意扯个谎,说找不到,就完事了。但他是新来这里不久的人,虽然每日里 同到专司收发信件那位崔哥一起歇宿吃饭,还学不到这些可以偷闲的事。而且,自己一想到 月前住在同乐春每日烧火,脸上趋抹刺黑,肚板油刮得不剩什么时的情景,责任心登时也就 增加起来了。少不得又举起那只左手来,(因为如今是穿长衣,所以右手失了空间。)挡拒着
屋檐口上掷下来的大颗大颗雨点儿,用小步跑到四舍去找那年青的胡子后生 桌子当中摆着那一座四四方方的老钟,一摇一摆,象为雨声催眠了似的,走得更慢更轻 了。钟旁平平的卧着那一本收信簿,也象在打磕睡。靠着钟身边挨挤极近的一个小荼杯,还 有大半杯褐色茶水,一点热气都没有。……他眼睛看到那后生对着耳机笑笑嚷嚷,耳朵却为 门外雨声搅着,抽不出闲空来听那后生谈的那么浓酽倒了的,究竟是些什么话。他便觉得那 后生但对着耳机大笑,真是无聊。 后生又出去了。 当那后生从他身边过去的当儿,洋服裤子擦到他正垂着在胯骨边的左手时,随着有阵怪 陌生但很好闻的气味儿跑进了他的鼻孔。他昨天到消费社时,曾见到那玻璃橱内腼腆腆的躲 在橱角上,手指头儿大小的瓶儿;瓶中贮的什么精。—一这时的气味,便是那瓶中黄水水做 的,他自信没有猜错! 这气味使他鼻子发痒,有打个把喷嚏的意思。不由得他不站起身来随同那后生走出门外 雨还是不知疲倦,只是落,只是落。瓦口上溜下来的雨水,把号房门前那小小沟坑变成 条溪河了。新落下来的雨点,打成许多小泡在上面浮动,一刹那又复消失。一些小小嫩黄 色槐树叶子,小鱼般在水面上漂走。倘若这些小东西当真是一群脹麻哥鱼崽,正望着它们出 神的他,不用说早就脱了鞋袜,挽起袖子,自告奋勇跳下去把它们捉到手中了。—一这好象 它们自己也能知道本身不值价,不怕什么意外危险事到头!不然,眼看到大耳朵在那号房门 前站着,痴痴地把视线投到它们一举一动上面来,为甚还是大大方方的在水上漂来漂去 九二六年五月十三日于窄而霉小斋 (选自沈从文《鸭子集》,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时刻刻丁丁当当嚷着的铃声,表现了电话之多,也给沉寂的气氛带来了一点欢快 B.接线生把耳机重重的挂到钉子上去,表现了他被那些无理电话搅扰的烦闷 C.写胡子后生身上的香水味,表现出西方的生活方式已经渗透到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D.“趋抹刺黑”“肚板油”“黄水水”等方言、口语的使用,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 13.分析小说首段的作用。(6分) 1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接线生这一人物形象。(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朱光潜 从屡次来信看,你的心境近来似乎很不宁静。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 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唐沮丧,我实在替你担优。 般人欢喜谈玄,你说烦恼,他便从“哲学辞典”里拖出“厌世主义”、“悲观哲学” 等等堂哉皇哉的字样来叙你的病由。我不知道你感觉如何?我自己从前仿佛也尝过烦恼的况 味,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晢学与人生观! 我也些微领过哲学家的教训:在心气和平时,我景仰希腊廊下派哲学者,相信人生当皈依 然;我景仰托尔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宥与爱;然而外感偶来,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学, 也抵挡不住。这固然是由于缺乏修养,但是青年们有几个修养到“不动心”的地步呢?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虛
屋檐口上掷下来的大颗大颗雨点儿,用小步跑到四舍去找那年青的胡子后生。 桌子当中摆着那一座四四方方的老钟,一摇一摆,象为雨声催眠了似的,走得更慢更轻 了。钟旁平平的卧着那一本收信簿,也象在打磕睡。靠着钟身边挨挤极近的一个小茶杯,还 有大半杯褐色茶水,一点热气都没有。……他眼睛看到那后生对着耳机笑笑嚷嚷,耳朵却为 门外雨声搅着,抽不出闲空来听那后生谈的那么浓酽倒了的,究竟是些什么话。他便觉得那 后生但对着耳机大笑,真是无聊。 后生又出去了。 当那后生从他身边过去的当儿,洋服裤子擦到他正垂着在胯骨边的左手时,随着有阵怪 陌生但很好闻的气味儿跑进了他的鼻孔。他昨天到消费社时,曾见到那玻璃橱内腼腆腆的躲 在橱角上,手指头儿大小的瓶儿;瓶中贮的什么精。——这时的气味,便是那瓶中黄水水做 的,他自信没有猜错! 这气味使他鼻子发痒,有打个把喷嚏的意思。不由得他不站起身来随同那后生走出门外。 雨还是不知疲倦,只是落,只是落。瓦口上溜下来的雨水,把号房门前那小小沟坑变成 一条溪河了。新落下来的雨点,打成许多小泡在上面浮动,一刹那又复消失。一些小小嫩黄 色槐树叶子,小鱼般在水面上漂走。倘若这些小东西当真是一群躼麻哥鱼崽,正望着它们出 神的他,不用说早就脱了鞋袜,挽起袖子,自告奋勇跳下去把它们捉到手中了。——这好象 它们自己也能知道本身不值价,不怕什么意外危险事到头!不然,眼看到大耳朵在那号房门 前站着,痴痴地把视线投到它们一举一动上面来,为甚还是大大方方的在水上漂来漂去? 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三日于窄而霉小斋 (选自沈从文《鸭子集》,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时时刻刻丁丁当当嚷着的铃声,表现了电话之多,也给沉寂的气氛带来了一点欢快。 B. 接线生把耳机重重的挂到钉子上去,表现了他被那些无理电话搅扰的烦闷。 C. 写胡子后生身上的香水味,表现出西方的生活方式已经渗透到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D. “趋抹刺黑”“肚板油”“黄水水”等方言、口语的使用,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 13. 分析小说首段的作用。(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接线生这一人物形象。(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谈 动 朱光潜 从屡次来信看,你的心境近来似乎很不宁静。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 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唐沮丧,我实在替你担优。 一般人欢喜谈玄,你说烦恼,他便从“哲学辞典”里拖出“厌世主义”、“悲观哲学” 等等堂哉皇哉的字样来叙你的病由。我不知道你感觉如何?我自己从前仿佛也尝过烦恼的况 味,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 我也些微领过哲学家的教训:在心气和平时,我景仰希腊廊下派哲学者,相信人生当皈依自 然;我景仰托尔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宥与爱;然而外感偶来,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学, 也抵挡不住。这固然是由于缺乏修养,但是青年们有几个修养到“不动心”的地步呢?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
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杋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 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 机,便不免感觉烦恼。这种事实在流行语中就可以见出,我们感觉快乐时说“舒畅”感觉不 快乐时说“抑郁”。这两个字样可以用作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用作形容词时,它们描写 快或不快的状态,用作动词时,我们可以说它们说明快或不快的原因。你感觉烦恼,因为你 的生机被抑郁;你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 样,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发愁些,因为 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小孩子们的生机也很强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为他们时时刻刻的 游戏,所以他们的生机不至于被抑郁。小孩子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 去。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节,哪能由你放声大哭呢?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 歌德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著成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 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 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胸怀。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 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 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从前儒家讲心性的 话,从近代心理学眼光看,都很粗疏,只有孟子的“尽性”一个主张,含义非常深广。一切 道德学说都不免肤浅,如果不从“尽性”的基点岀发。如罘把“尽性”两字理解透澈,我以 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人性固然是复杂的,可是人是动物,基本性不外乎动 从动的中间我们可以寻出无限快感。这个道理我可以拿两种小事来印证:从前我住在家里, 自己的书房总欢喜自己打扫。每看到书籍零乱,灰尘满地,你亲自去洒扫一番,霎时间混浊 的世界变成明窗净几,此时悠然就座,游目骋怀,乃觉有不可言喻的快慰;再比方你自己是 欢喜打网球的,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间有所谓烦恼么? 你大约记得晋人陶侃的故事。他老来罢官闲居,找不得事做,便去搬砖。晨间把一百块 砖由斋里搬到斋外,暮间把一百块砖由斋外搬到斋里。人问其故,他说:“吾方致力中原, 过尔优逸,恐不堪事。”他又尝对人说:“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其实惜阴何必定要搬砖,不过他老先生还很茁壮,借这个玩意儿多活动活动,免得抑郁无聊 罢了。 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 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 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 喜欢这些玩意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烦恼有时是忧来无方,但是“缺乏修养”是其根源 B.闲人都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 C.小孩子有时也会烦恼,放声大哭是他们宣泄烦恼的方式 D.在作者看来,除了孟子,从前儒家讲心性的话,都很粗疏。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一封信引出烦恼的话题,既自然,又有针对性 B.歌德的事例说明,写作是宣泄烦恼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C.举自己打扫书房的例子,证明“动”可以带来快感 D.举陶侃的例子,证明要有远大的志向,从小事做起 17.结合全文,概括作者主张多“动”的原因。(6分)
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 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 机,便不免感觉烦恼。这种事实在流行语中就可以见出,我们感觉快乐时说“舒畅”,感觉不 快乐时说“抑郁”。这两个字样可以用作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用作形容词时,它们描写 快或不快的状态,用作动词时,我们可以说它们说明快或不快的原因。你感觉烦恼,因为你 的生机被抑郁;你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 样,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发愁些,因为 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小孩子们的生机也很强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为他们时时刻刻的 游戏,所以他们的生机不至于被抑郁。小孩子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 去。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节,哪能由你放声大哭呢?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 歌德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著成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 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 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胸怀。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 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 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从前儒家讲心性的 话,从近代心理学眼光看,都很粗疏,只有孟子的“尽性”一个主张,含义非常深广。一切 道德学说都不免肤浅,如果不从“尽性”的基点出发。如果把“尽性”两字理解透澈,我以 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人性固然是复杂的,可是人是动物,基本性不外乎动。 从动的中间我们可以寻出无限快感。这个道理我可以拿两种小事来印证:从前我住在家里, 自己的书房总欢喜自己打扫。每看到书籍零乱,灰尘满地,你亲自去洒扫一番,霎时间混浊 的世界变成明窗净几,此时悠然就座,游目骋怀,乃觉有不可言喻的快慰;再比方你自己是 欢喜打网球的,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间有所谓烦恼么? 你大约记得晋人陶侃的故事。他老来罢官闲居,找不得事做,便去搬砖。晨间把一百块 砖由斋里搬到斋外,暮间把一百块砖由斋外搬到斋里。人问其故,他说: “吾方致力中原, 过尔优逸,恐不堪事。”他又尝对人说: “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其实惜阴何必定要搬砖,不过他老先生还很茁壮,借这个玩意儿多活动活动,免得抑郁无聊 罢了。 朋友,闲愁最苦!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 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 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劝你多打网球,多弹钢琴,多栽花木,多搬砖弄瓦。假如你不 喜欢这些玩意儿,你就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烦恼有时是忧来无方,但是“缺乏修养”是其根源。 B. 闲人都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 C. 小孩子有时也会烦恼,放声大哭是他们宣泄烦恼的方式。 D. 在作者看来,除了孟子,从前儒家讲心性的话,都很粗疏。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文章由一封信引出烦恼的话题,既自然,又有针对性。 B. 歌德的事例说明,写作是宣泄烦恼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C. 举自己打扫书房的例子,证明“动”可以带来快感。 D. 举陶侃的例子,证明要有远大的志向,从小事做起。 17. 结合全文,概括作者主张多“动”的原因。(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