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4-2015学年髙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语文I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知人善投与知人善任具有双向互动效应,表现为求职择业的智慧与察人用人的眼 光。两者若能相契共鸣,就堪称是_了。三国时期的郭嘉与贾诩,早期投奔的都 不是明主,后来发现自己明珠暗投,便果断_,各自成就了一番事业。郭嘉虽然 不到三十八岁就去世了,但他的超然才气留在历史天空,至今仍在熠熠生辉:贾 诩比郭嘉年长许多,其眼光、谋略与郭嘉_,但风格却比郭嘉镇定而又老辣。 A.相得益彰改换门闾半斤八两B.左右逢源改换门闾不相上下 C.相得益彰改换门庭不相上下D.左右逢源改换门庭半斤八两 2.下列各句用语简明,没有词语赘余的一句是(3分) A.人类基因组计划之所以引人注目,就是因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B.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它的栽培历史,至少要在2000年以上。 C.你如果要是还不采取补救措施的话,局面将会一发而不可收。 D.昨天在大街上碰到您的令爱,几年不见,她已经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了 3.给下列语段划线句添加关联词,不改变句子原意的一项是(3分)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45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 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 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选自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A.(如果)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就)用黑手帕盖起来 B.(只要)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就)用黑手帕盖起来 C.(哪怕)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也)用黑手帕盖起来 D.(因为)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所以)用黑手帕盖起来 4.与“枯藤老树昏鸦”一句具有冋样修辞特色、效果的一项是(3分)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C.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D.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无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须有恒心、有毅力;“行百里者半九十”,难就难在 走完最后这段路,坚持到底者胜,半途而废者败。 B.有的老教授对青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创业、开公司很不以为然,指责这样 做无疑是“收之东隅,失之桑榆”;但这么做就一定影响学业?恐怕不能一概而 论 C.那些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每每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让 人仰慕、追思,但毕竟“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人民才是历史的 真正创造者。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退休后,他继续充分利用自己的学 科特长,发挥余热,在周末到校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 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
江苏省苏州市 2014-2015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语 文 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知人善投与知人善任具有双向互动效应,表现为求职择业的智慧与察人用人的眼 光。两者若能相契共鸣,就堪称是 了。三国时期的郭嘉与贾诩,早期投奔的都 不是明主,后来发现自己明珠暗投,便果断 ,各自成就了一番事业。郭嘉虽然 不到三十八岁就去世了,但他的超然才气留在历史天空,至今仍在熠熠生辉;贾 诩比郭嘉年长许多,其眼光、谋略与郭嘉 ,但风格却比郭嘉镇定而又老辣。 A.相得益彰 改换门闾 半斤八两 B.左右逢源 改换门闾 不相上下 C.相得益彰 改换门庭 不相上下 D.左右逢源 改换门庭 半斤八两 2.下列各句用语简明,没有词语赘余的一句是(3 分) A.人类基因组计划之所以引人注目,就是因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B.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它的栽培历史,至少要在 2000 年以上。 C.你如果要是还不采取补救措施的话,局面将会一发而不可收。 D.昨天在大街上碰到您的令爱,几年不见,她已经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了。 3. 给下列语段划线句添加关联词,不改变句子原意的一项是(3 分)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 45 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 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 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选自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A. (如果)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就)用黑手帕盖起来 B. (只要)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就)用黑手帕盖起来 C. (哪怕)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也)用黑手帕盖起来 D. (因为)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所以)用黑手帕盖起来 4.与“枯藤老树昏鸦”一句具有同样修辞特色、效果的一项是(3 分)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C.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D.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 分) A.无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须有恒心、有毅力;“行百里者半九十”,难就难在 走完最后这段路,坚持到底者胜,半途而废者败。 B.有的老教授对青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创业、开公司很不以为然,指责这样 做无疑是“收之东隅,失之桑榆”;但这么做就一定影响学业?恐怕不能一概而 论。 C.那些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每每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让 人仰慕、追思,但毕竟“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人民才是历史的 真正创造者。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退休后,他继续充分利用自己的学 科特长,发挥余热,在周末到校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 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
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 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 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 次曰馀祭,次曰馀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 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 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 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 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吴使季札出聘°。季札之 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 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 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十七年,王余祭卒,弟余昧立。四年,王余昧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 于是吴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则王余昧后立。 今卒,其子当代。”乃立王余昧之子僚为王。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常以为 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 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 王僚十三年,吴欲因楚丧而伐之,以兵围楚,使季札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兵后,吴兵不得还。于是吴公子光使专诸刺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 王,是为吴王阖庐。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 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 复命,哭僚墓,复位而待。 (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有删节)【注释】①聘:古代诸侯国之间派使者 相问的一种礼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 义:意动用法,以……为义 B.君义嗣,谁敢干君 干:触犯、冒犯 C.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予:给予 D.公子光竞代立为王 竟:竟然 7.下列各项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徐君己死,于是乃解其宝剑 B.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曹宣公之卒也 C.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 D.从而归之千馀家复命,哭僚墓,复位而待 8.司马迁在叙事时暗含褒奖季札之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具体内容。(3 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3分) (2)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3分) (3)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绿罗裙
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 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 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 次曰馀祭,次曰馀眜,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 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 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 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 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吴使季札出聘①。季札之 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 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 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十七年,王余祭卒,弟余昧立。四年,王余昧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 于是吴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则王余昧后立。 今卒,其子当代。”乃立王余昧之子僚为王。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常以为 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 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 王僚十三年,吴欲因楚丧而伐之,以兵围楚,使季札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兵后,吴兵不得还。于是吴公子光使专诸刺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 王,是为吴王阖庐。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 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 复命,哭僚墓,复位而待。 (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有删节)【注释】①聘:古代诸侯国之间派使者 相问的一种礼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 义:意动用法,以……为义 B.君义嗣,谁敢干君 干:触犯、冒犯 C.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予:给予 D.公子光竟代立为王 竟:竟然 7.下列各项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 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 B. 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 曹宣公之卒也 C. 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 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 D. 从而归之千馀家 复命,哭僚墓,复位而待 8.司马迁在叙事时暗含褒奖季札之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具体内容。(3 分) 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3 分) (2)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3 分) (3)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绿罗裙
贺铸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注:①花房:花瓣的总称。②画眉人:汉朝张敞和妻子感情很好,常替妻子画眉。 以后称自己的妻子或情人为画眉人,以表相亲相爱之深。③南浦:语出江淹《别 赋》,送别之处常称南浦 (1)上片中词人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 分) (2)结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是什么意思?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特色?(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诸葛亮《出师表》) (3)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韩愈《师说》) (5)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髙》) (6)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⑦)_,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8)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断桥的虚与实 程耀恺 ①四月的最后一天,我来到杭州。仿佛置身巨大的青绿山水画中,惊回首,自己 已经成了画中人。身为画中人,我心里却盘算着如何给这画图的某一特殊部分, 拍一张像一一这是隐藏已久的一个心愿:为断桥留影。拍好了,存到电脑里,没 事的时候,调出来看看,聊慰思古之幽情。 ②我心中有个断桥结,它发端于三十年前。那是一个七夕之夜,杭州城姚园寺巷 的束家小院里,一位长辈意味深长地问我们:天上牛郎织女要相会,鹊儿来搭桥, 这鹊桥,既浪漫又踏实,足以承载思念与惊喜。可人间的许仙白娘子,怎么就看 上了一座断桥? ③这个七夕之问,从此潜伏到我的灵魂深处。三十年来,我有种种答案,但都拿 不准。 ④随着阅历的积累,见识的增多,我开始懂得,凡事先从浅处入手,我就问自己: 这断桥,是为了《白蛇传》而预设的呢?抑或《白蛇传》是为断桥而量身定做的 呢? ⑤一个年轻的后生,搭救了青、白二蛇。有了这样的因缘际会,那蛇便化为美女, 嫁给恩主。这故事在中国,尤其在江南,像风吹流水一般地流播,故事中爱情的、 伦理的、宗教的诸多元素,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但有一条可以肯定, 要是没有断桥的介入,那么,《白蛇传》也许与普通的江南地方戏,永远难分伯 仲 ⑥不管怎么说,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硬是把相貌平平的一座石拱桥,诗化了, 神化了。从此,弧度近乎直线的断桥,渐渐地隆起,慢慢地升腾,以至上接银河
贺铸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①小。应念画眉人②,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③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注:①花房:花瓣的总称。②画眉人:汉朝张敞和妻子感情很好,常替妻子画眉。 以后称自己的妻子或情人为画眉人,以表相亲相爱之深。③南浦:语出江淹《别 赋》,送别之处常称南浦。 (1)上片中词人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 分) (2)结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是什么意思?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特色?(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 。 (曹操《观沧海》)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诸葛亮《出师表》) (3)吾尝终日而思矣, 。 (荀子《劝学》)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韩愈《师说》) (5)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6)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7) ,天子非常赐颜色。 (高适《燕歌行》) (8)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断桥的虚与实 程耀恺 ①四月的最后一天,我来到杭州。仿佛置身巨大的青绿山水画中,惊回首,自己 已经成了画中人。身为画中人,我心里却盘算着如何给这画图的某一特殊部分, 拍一张像——这是隐藏已久的一个心愿:为断桥留影。拍好了,存到电脑里,没 事的时候,调出来看看,聊慰思古之幽情。 ②我心中有个断桥结,它发端于三十年前。那是一个七夕之夜,杭州城姚园寺巷 的束家小院里,一位长辈意味深长地问我们:天上牛郎织女要相会,鹊儿来搭桥, 这鹊桥,既浪漫又踏实,足以承载思念与惊喜。可人间的许仙白娘子,怎么就看 上了一座断桥? ③这个七夕之问,从此潜伏到我的灵魂深处。三十年来,我有种种答案,但都拿 不准。 ④随着阅历的积累,见识的增多,我开始懂得,凡事先从浅处入手,我就问自己: 这断桥,是为了《白蛇传》而预设的呢?抑或《白蛇传》是为断桥而量身定做的 呢? ⑤一个年轻的后生,搭救了青、白二蛇。有了这样的因缘际会,那蛇便化为美女, 嫁给恩主。这故事在中国,尤其在江南,像风吹流水一般地流播,故事中爱情的、 伦理的、宗教的诸多元素,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但有一条可以肯定, 要是没有断桥的介入,那么,《白蛇传》也许与普通的江南地方戏,永远难分伯 仲。 ⑥不管怎么说,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硬是把相貌平平的一座石拱桥,诗化了, 神化了。从此,弧度近乎直线的断桥,渐渐地隆起,慢慢地升腾,以至上接银河
下连人心。近处的雷峰塔,远方的金山寺,都成了陪衬。亦真亦幻的许仙白娘子 相会,让断桥成了一座延续千年的“爱情桥”。那断桥仿佛从现实世界中,搬移 出来的奇妙空间:烟火人间、灵异世界、美学视野、感情天地,分分合合,变动 不居。正是这个奇妙的空间,让许仙成为混沌相公,让白蛇成为痴情娘子,让青 蛇成为刚烈小青,而本该普渡众生的僧人,却成为荼毒生灵的法海。 ⑦不难想象,若是没有白自娘孑和许仙,没有他们的痴心与负情,没有他们的抗争 与醒悟,这断桥,便是个俗桥,湖上烟柳画桥有的是,它们或声名显赫,或风情 万种,它们会毫不客气地把平庸的断桥,挤到自己的影子里。然而造化弄人,丑 小鸭竟然成了白天鹅,人妖之恋,居然拨动了人类柔弱的心弦,一处又一处的游 客,向往断桥,不远千里而来;一代又一代的情人,陶醉断桥,在桥上喜结连理, 连我那穷乡僻壤的故乡,没见过世面的村夫野老,赶上春光明媚之时,也会哼上 句“西湖山水还依旧……”,他们口中的白娘子,他们心中的断桥,虽然不能 给他们苦难的命运,带来一线希望,至少给他们平淡的日子,吹进一丝暖意 ⑧无论谁,只要靠近断桥,就会觉得,时间凝固了,季节止步了,一年三百六十 五天,断桥上,天天都是人间四月天。 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断桥成就了《白蛇传》。反之《白蛇传》也成就了断桥。 ⑩就在我从杭州回来,把断桥的图片存入电脑的那天晚上,我与老人在梦中不期 而遇。看了照片,老人先是若有所思,转而喃喃自语:以前忘掉告诉你们小辈, 打你出世起,这断桥,早已不是许仙白娘子的断桥了。我听得没头没脑,老人倏 忽不见了。 11打那之后,一连好几天,我都寝食不安,难道此桥非彼桥?后来,终于在 本叫《钱塘遗韵》的书里,找到了1923年前断桥。看上去,桥上桥下,一色石 阶,桥的正中,有亭翼然。我心里一亮堂,难怪不同的脚本里,青儿都不改其口 “看前面已是断桥亭,待我扶着娘娘,去至亭中,稍坐片时”。可惜,为了让富 人能在白堤上开车,毁亭、削拱一一权力矮化了断桥 12如果白娘子一家,也有今生今世,面对这座被红男绿女们视为“爱情桥”的 断桥,会不会感到陌生呢? (选自《散文》2010年第9期,有删节) 12.请分析文中第七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4分) 13.文章第二段和第十段两次写到老人,说说老人在文中的作用。(5分) 14.第十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到《钱塘遗韵》里1923年前断桥?(5分) 15.文章题为“断桥的虚与实”,说说其“虚”的含义。(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说笑 钱钟书 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 未必就表示着幽默。一般人并非因有幽默而笑,是会笑而借笑来掩饰他们的没有 幽默。笑的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 遮盖。 笑是最流动、最迅速的表情,从眼睛里泛到口角边。东方朔《神异经》载东王公 投壶不中,“天为之笑”,张华注说天笑即是闪电,真是绝顶聪明的想像。据荷 兰夫人的《追忆录》,薛德尼·斯密史也曾说:“电光是天的诙谐。”笑的确可 以说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我们不
下连人心。近处的雷峰塔,远方的金山寺,都成了陪衬。亦真亦幻的许仙白娘子 相会,让断桥成了一座延续千年的“爱情桥”。那断桥仿佛从现实世界中,搬移 出来的奇妙空间:烟火人间、灵异世界、美学视野、感情天地,分分合合,变动 不居。正是这个奇妙的空间,让许仙成为混沌相公,让白蛇成为痴情娘子,让青 蛇成为刚烈小青,而本该普渡众生的僧人,却成为荼毒生灵的法海。 ⑦不难想象,若是没有白娘子和许仙,没有他们的痴心与负情,没有他们的抗争 与醒悟,这断桥,便是个俗桥,湖上烟柳画桥有的是,它们或声名显赫,或风情 万种,它们会毫不客气地把平庸的断桥,挤到自己的影子里。然而造化弄人,丑 小鸭竟然成了白天鹅,人妖之恋,居然拨动了人类柔弱的心弦,一处又一处的游 客,向往断桥,不远千里而来;一代又一代的情人,陶醉断桥,在桥上喜结连理。 连我那穷乡僻壤的故乡,没见过世面的村夫野老,赶上春光明媚之时,也会哼上 一句“西湖山水还依旧……”,他们口中的白娘子,他们心中的断桥,虽然不能 给他们苦难的命运,带来一线希望,至少给他们平淡的日子,吹进一丝暖意。 ⑧无论谁,只要靠近断桥,就会觉得,时间凝固了,季节止步了,一年三百六十 五天,断桥上,天天都是人间四月天。 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断桥成就了《白蛇传》。反之《白蛇传》也成就了断桥。 ⑩就在我从杭州回来,把断桥的图片存入电脑的那天晚上,我与老人在梦中不期 而遇。看了照片,老人先是若有所思,转而喃喃自语:以前忘掉告诉你们小辈, 打你出世起,这断桥,早已不是许仙白娘子的断桥了。我听得没头没脑,老人倏 忽不见了。 11 打那之后,一连好几天,我都寝食不安,难道此桥非彼桥?后来,终于在一 本叫《钱塘遗韵》的书里,找到了 1923 年前断桥。看上去,桥上桥下,一色石 阶,桥的正中,有亭翼然。我心里一亮堂,难怪不同的脚本里,青儿都不改其口: “看前面已是断桥亭,待我扶着娘娘,去至亭中,稍坐片时”。可惜,为了让富 人能在白堤上开车,毁亭、削拱——权力矮化了断桥。 12 如果白娘子一家,也有今生今世,面对这座被红男绿女们视为“爱情桥”的 断桥,会不会感到陌生呢? (选自《散文》2010 年第 9 期,有删节) 12.请分析文中第七段画线句的表达特色。(4 分) 13.文章第二段和第十段两次写到老人,说说老人在文中的作用。(5 分) 14.第十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提到《钱塘遗韵》里 1923 年前断桥?(5 分) 15.文章题为“断桥的虚与实”,说说其“虚”的含义。(6 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8 题。 说 笑 钱钟书 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 未必就表示着幽默。一般人并非因有幽默而笑,是会笑而借笑来掩饰他们的没有 幽默。笑的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 遮盖。 笑是最流动、最迅速的表情,从眼睛里泛到口角边。东方朔《神异经》载东王公 投壶不中,“天为之笑”,张华注说天笑即是闪电,真是绝顶聪明的想像。据荷 兰夫人的《追忆录》,薛德尼•斯密史也曾说:“电光是天的诙谐。”笑的确可 以说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我们不
能扣留住闪电来代替高悬普照的太阳和月亮,所以我们也不能把笑变为一个固定 的、集体的表情。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这种机械化的 笑容,只像骷髅的露齿,算不得活人灵动的姿态。柏格森《笑论》说,一切可笑 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成呆板,生动的举止化作机械式。所以,复出单调的言动, 无不惹笑,像口吃,像口头习惯语,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老头子常比少年 人可笑,就因为老头子不如少年人灵变活动,只是一串僵化的习惯。幽默不能提 倡,也是为此。一经提倡,自然流露的弄成模仿的,变化不居的弄成刻板的。这 种幽默本身就是幽默的资料。这种笑本身就可笑。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 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 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假如一大批人, 嘻开了嘴,放宽了嗓子,约齐了时刻,成群结党大笑,那只能算下等游艺场里的 滑稽大会串。所以,幽默提倡以后,并不产生幽默家,只添了无数弄笔墨的小花 脸。挂了幽默的招牌,小花脸当然身价大增,脱离戏场而混进文场,反过来说, 为小花脸冒牌以后,幽默品格降低,一大半文艺只能算是“游艺”。小花脸也使 我们笑,不错!但是他跟真有幽默者绝然不同。真有幽默的人能笑,我们跟着他 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脸可笑,我们对着他笑。小花脸使我们笑,并非因为他有幽 默,正因为我们自己有幽默。 所以,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更不能当做职业。我们不要忘掉 幽默的拉丁文原意是液体,换句话说,好像贾宝玉心目中的女性,幽默是水做的 把幽默当为一贯的主义或一生的衣食饭碗,那便是液体凝为固体,生物制成标本 就是真有幽默的人,若要卖笑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例如马克·吐温。真正的 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 的看法。提倡幽默作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这不是幽默 这是一本正经的宣传幽默,板了面孔的劝笑 (选自《写在人生边上》,有删改) 16.在作者看来,什么是真正的幽默?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6分)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6分) 七、作文(70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今天的互联网给予了社会公众更为广阔、更为宽松的舆论表达空间,任何人随时 可以对世界任何地方的人或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心声,但越来越多的 人也意识到,网络言论是有边界的。 20142015学年苏州市高二教学情况调研 语文II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昔吾举进土,试于礼部,欧阳文忠公见吾文曰:“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 今吾衰老废学,自视缺然,而天下士不吾弃,以为可以与于斯文者,犹以文忠公 之故也。张文潜、秦少游,此两人者,士之超逸绝尘者也,非独吾云尔。二三子 亦自以为莫及也。士骇于所未闻不能无异同故纷纷之言常及吾与二子 土如良金美玉市有定价,岂可以爱憎口舌贵贱之欤?
能扣留住闪电来代替高悬普照的太阳和月亮,所以我们也不能把笑变为一个固定 的、集体的表情。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这种机械化的 笑容,只像骷髅的露齿,算不得活人灵动的姿态。柏格森《笑论》说,一切可笑 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成呆板,生动的举止化作机械式。所以,复出单调的言动, 无不惹笑,像口吃,像口头习惯语,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老头子常比少年 人可笑,就因为老头子不如少年人灵变活动,只是一串僵化的习惯。幽默不能提 倡,也是为此。一经提倡,自然流露的弄成模仿的,变化不居的弄成刻板的。这 种幽默本身就是幽默的资料。这种笑本身就可笑。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 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 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假如一大批人, 嘻开了嘴,放宽了嗓子,约齐了时刻,成群结党大笑,那只能算下等游艺场里的 滑稽大会串。所以,幽默提倡以后,并不产生幽默家,只添了无数弄笔墨的小花 脸。挂了幽默的招牌,小花脸当然身价大增,脱离戏场而混进文场,反过来说, 为小花脸冒牌以后,幽默品格降低,一大半文艺只能算是“游艺”。小花脸也使 我们笑,不错!但是他跟真有幽默者绝然不同。真有幽默的人能笑,我们跟着他 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脸可笑,我们对着他笑。小花脸使我们笑,并非因为他有幽 默,正因为我们自己有幽默。 所以,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更不能当做职业。我们不要忘掉 幽默的拉丁文原意是液体,换句话说,好像贾宝玉心目中的女性,幽默是水做的。 把幽默当为一贯的主义或一生的衣食饭碗,那便是液体凝为固体,生物制成标本。 就是真有幽默的人,若要卖笑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例如马克•吐温。真正的 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 的看法。提倡幽默作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这不是幽默, 这是一本正经的宣传幽默,板了面孔的劝笑。 (选自《写在人生边上》,有删改) 16.在作者看来,什么是真正的幽默?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6 分)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 分) 18.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6 分) 七、作文(70 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今天的互联网给予了社会公众更为广阔、更为宽松的舆论表达空间,任何人随时 可以对世界任何地方的人或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心声,但越来越多的 人也意识到,网络言论是有边界的。 2014~2015 学年苏州市高二教学情况调研 语 文 II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昔吾举进士,试于礼部,欧阳文忠公见吾文曰:“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 今吾衰老废学,自视缺然,而天下士不吾弃,以为可以与于斯文者,犹以文忠公 之故也。张文潜、秦少游,此两人者,士之超逸绝尘者也,非独吾云尔。二三子 亦自以为莫及也。士骇于所未闻不能无异同故纷纷之言常及吾与二子吾策之审矣 士如良金美 玉 市 有 定 价,岂可以爱憎口舌贵贱之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