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2019届高三最后一考 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文学形象是文学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范畴。在黑格尔 的美学体系 中,形象具有多义性。一般认为,文学形象能够使读者更加集中地欣赏自然美、 生活美和艺术美, 作品里悲伤与喜悦的感情, 其中的美好和丑恶, 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A.五花八门领会判定 B.包罗万象领会判别 B.五花八门感受判别 D.包罗万象感受判定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巾帼不让须眉 D.情人眼里出西施 3.某文学社从他们喜爱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 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底层心声》《贩夫风景》《打工一族》《夜里戴草帽的人们》 第二组:《黄山观感》《巨木之死》《像山那样思考》《敬畏自然》 第三组:《贝多芬百年祭》《最后的晚餐》《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一代通儒 顾炎武》 A.别样人生自然风光艺人琐忆 B.人间万象自然风光名人印记 C.别样人生感悟自然名人印记 D.人间万象感悟自然艺人琐忆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诗歌被称为“语言的经济”,就更应该 隐括最丰富的意义。 ①使意到而言不到 ②以少量的语言 ③让微情妙旨 ④言尽而意不尽 ⑤寄之于笔墨蹊径之外 A.②③④①⑤B.②⑤①③④C.③⑤①④②D.③④②⑤①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顾允成,字季时。厉名节,举万历十一年会试,十四年始赴殿试。对策中有曰 “陛下以郑妃勤于奉侍,册为皇贵妃,廷臣不胜私忧过计。请立东宫,进封王恭 妃,非报罢则峻逐。或不幸贵妃弄威福,其戚属左右窃而张之,内外害可胜言! 顷张居正罔上行私,陛下以为不足信,而付之二三匪人。恐居正之专,尚与陛下 此属之专,遂与陛下一。二则易间,一难图也。”执政骇且恚,置末第。 会南畿督学御史德清人房寰连疏诋都御史海瑞,允成不胜愤。偕同年生彭遵古、 诸寿贤抗疏劾之。略言:“寰妒贤丑正,不复知人间羞耽事。臣等自幼读书,即 知慕瑞,以为当代伟人。寰大肆贪污,闻瑞之风,宜愧且死,反敢造言逞诬,臣 等所为痛心。”因劾其欺罔七罪。始寰疏出,朝野多切齿。而政府庇之,但拟旨 谯让。及得允成等疏,谓寰已切让,不当出位妄奏,夺三人冠带,还家省愆,且 令九卿约束办事进士,毋妄言时政
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 2019 届高三最后一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文学形象是文学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范畴。在黑格尔 的美学体系 中,形象具有多义性。一般认为,文学形象能够使读者更加集中地欣赏自然美、 生活美和艺术美,______作品里悲伤与喜悦的感情,______其中的美好和丑恶, 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A. 五花八门 领会 判定 B. 包罗万象 领会 判别 B. 五花八门 感受 判别 D. 包罗万象 感受 判定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 人皆可以为尧舜 C. 巾帼不让须眉 D. 情人眼里出西施 3.某文学社从他们喜爱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 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第一组:《底层心声》《贩夫风景》 《打工一族》 《夜里戴草帽的人们》 第二组:《黄山观感》《巨木之死》 《像山那样思考》 《敬畏自然》 第三组:《贝多芬百年祭》《最后的晚餐》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一代通儒 顾炎武》 A.别样人生 自然风光 艺人琐忆 B.人间万象 自然风光 名人印记 C.别样人生 感悟自然 名人印记 D.人间万象 感悟自然 艺人琐忆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诗歌被称为“语言的经济”,就更应该 , , , , , 隐括最丰富的意义。 ①使意到而言不到 ②以少量的语言 ③让微情妙旨 ④言尽而意不尽 ⑤寄之于笔墨蹊径之外 A.②③④①⑤ B.②⑤①③④ C.③⑤①④② D.③④②⑤①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顾允成,字季时。厉名节,举万历十一年会试,十四年始赴殿试。对策中有曰: “陛下以郑妃勤于奉侍,册为皇贵妃,廷臣不胜私忧过计。请立东宫,进封王恭 妃,非报罢则峻逐。或不幸贵妃弄威福,其戚属左右窃而张之,内外害可胜言! 顷张居正罔上行私,陛下以为不足信,而付之二三匪人。恐居正之专,尚与陛下 二。此属之专,遂与陛下一。二则易间,一难图也。”执政骇且恚,置末第。 会南畿督学御史德清人房寰连疏诋都御史海瑞,允成不胜愤。偕同年生彭遵古、 诸寿贤抗疏劾之。略言:“寰妒贤丑正,不复知人间羞耽事。臣等自幼读书,即 知慕瑞,以为当代伟人。寰大肆贪污,闻瑞之风,宜愧且死,反敢造言逞诬,臣 等所为痛心。”因劾其欺罔七罪。始寰疏出,朝野多切齿。而政府庇之,但拟旨 谯让。及得允成等疏,谓寰已切让,不当出位妄奏,夺三人冠带,还家省愆,且 令九卿约束办事进士,毋妄言时政
久之,南京御史陈邦科请录用允成等,不许。巡按御史复言之,诏许以教授用。 允成历任南康、保定。入为国子监博士,迁礼部主事。三王并封制下,偕同官张 纳陛、工部主事岳元声合疏谏曰:“册立大典,年来无敢再渎者,以奉二十一年 举行之明诏。兹既届期,群臣莫不引领。而元辅王锡爵星驾趣朝,一见礼部尚书 罗万化、仪制郎于孔兼,即戒之弗言,慨然独任。臣等实喜且慰。不意陛下出禁 中密札,竟付锡爵私邸,而三王并封之议遂成,即次辅赵志皋、张位亦不预闻。 夫天下事非一家私议。元子封王,祖宗以来未有此礼,锡爵安得专之,而陛下安 得创之!”当是时,光禄丞朱维京、给事中王如坚疏先入。帝震怒,戍极边。维 京同官涂杰、王学曾继之,斥为民。及是谏者益众,帝知不可尽斥,但报“遵旨 行”。已而竟寝 未几,吏部尚书孙鏰等以拾遗事被责。允成谓阁臣张位实为之,上疏力诋位,因 及锡爵。纳陛亦抗章极论,并侵附执政者。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纳陛邓州判 官。皆乞假归,不复出 (选自《明史》,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执政骇且恚恚:愤怒B.谓寰已切让让:责备 C.还家省愆愆:耽误 已而竟寝寝:停止 6.下列对原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 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员”。 B.东宫:一般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西宫可 以借指妃嫔是同样的道理, C.博士:本为对博学之士的通称,此后博士专掌儒家经学的传授,执教于太学, 乃成为传播孔孟学说的国家学官 D.吏部: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 勋封、调动等事务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寰大肆贪污,闻瑞之风,宜愧且死,反敢造言逞诬,臣等所为痛心(5分) (2)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纳陛邓州判官。皆乞假归,不复出。(5分) 8.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顾允成的为政特点。(4分) 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910题 《浣溪沙》 唐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浣溪沙》 唐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噸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写作此诗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 襄水,古属楚国。 9.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5分) 10.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6 分
久之,南京御史陈邦科请录用允成等,不许。巡按御史复言之,诏许以教授用。 允成历任南康、保定。入为国子监博士,迁礼部主事。三王并封制下,偕同官张 纳陛、工部主事岳元声合疏谏曰:“册立大典,年来无敢再渎者,以奉二十一年 举行之明诏。兹既届期,群臣莫不引领。而元辅王锡爵星驾趣朝,一见礼部尚书 罗万化、仪制郎于孔兼,即戒之弗言,慨然独任。臣等实喜且慰。不意陛下出禁 中密札,竟付锡爵私邸,而三王并封之议遂成,即次辅赵志皋、张位亦不预闻。 夫天下事非一家私议。元子封王,祖宗以来未有此礼,锡爵安得专之,而陛下安 得创之!”当是时,光禄丞朱维京、给事中王如坚疏先入。帝震怒,戍极边。维 京同官涂杰、王学曾继之,斥为民。及是谏者益众,帝知不可尽斥,但报“遵旨 行”。已而竟寝。 未几,吏部尚书孙鑨等以拾遗事被责。允成谓阁臣张位实为之,上疏力诋位,因 及锡爵。纳陛亦抗章极论,并侵附执政者。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纳陛邓州判 官。皆乞假归,不复出。 (选自《明史》,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执政骇且恚 恚:愤怒 B.谓寰已切让 让:责备 C.还家省愆 愆:耽误 D.已而竟寝寝:停止 6.下列对原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 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员”。 B.东宫:一般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西宫可 以借指妃嫔是同样的道理。 C.博士:本为对博学之士的通称,此后博士专掌儒家经学的传授,执教于太学, 乃成为传播孔孟学说的国家学官。 D.吏部: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 勋封、调动等事务。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寰大肆贪污,闻瑞之风,宜愧且死,反敢造言逞诬,臣等所为痛心(5 分) (2)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纳陛邓州判官。皆乞假归,不复出。(5 分) 8.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顾允成的为政特点。(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 9~10 题。 《浣溪沙》 唐 韦 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浣溪沙》 唐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写作此诗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 襄水,古属楚国。 9.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5 分) 10.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2)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3)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 (4)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逍遥游》) (5)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6)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杀棋 王建华 天气晴好的日子,邮局的南墙根总是聚满了闲散老人,聊天甩扑克,下象棋,随心 而为,各得其所。 靠墙根的一头,一个老头双手拢在袖管里,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静静地坐在小马 扎上,像一尊蜡像。他面前有一张能折叠的四方桌子,桌子对面也放着个马扎。桌 子上画着棋盘,棋盘里填满了棋子。旁边的香樟树上挂着块一尺见方的硬纸板, 歪歪斜斜地写着:五块钱一局。偶尔有人坐到他对面,说杀一局,他微微睁开眼 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每每不到十分钟,来人就会摸出五块钱丢在桌子上 悻悻地离去。这些人当然都是从外地或是乡下来的象棋爱好者。城内清楚底细的 人都不跟他下,因为全不是他的对手。 “我跟你杀一局。”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老头儿伸出 细长干瘦的手指做一个请的手势,却发现对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小 子“啪”的一声架起一门当头炮。老头儿迟疑着上了一匹马,推上这匹马时,他 斜睨了那小子一眼:长长的头发几乎遮住他黝黑脸庞上的黑边近视镜,眼镜片后 面小眼珠滴溜溜转,闪烁地着凶狠的光:薄薄嘴唇边几根浅黄胡须像极了春天破 土而出的草芽。小子飞快地上马、出车,攻势迅疾凶猛,顷刻工夫,车马杀气腾 腾地压到河界上。老头儿也不慢,每当对方“啪”的一声棋子落桌,他的棋子就 轻轻巧巧地跟上,要么巧妙地避其锋芒,要么死死地封住去路。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 “你是学生伢?”老头儿问了一句,小子“嗯”了一声。“咋不去念书?”老头 儿又问。“杀棋就杀棋。”小子没好气地回一句。老头儿又迟疑了一下,杀棋就 杀棋,这分明是他自己平时跟别人说的话,走棋时他从不让别人问长问短 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老头儿偶尔瞟一眼小子,真的再也没说一句 话。老头儿用连环炮配合一匹马在对方阵营内形成掎角之势,只等家里的士角炮 打掉对方一个士,即可置对方于死地。然而,他像一个武林高手任凭对方刀光剑 影在面前上下飞舞,却只是左避右让,就是不出手。 小城人都不知这个老头儿的来路,只知道他偶尔也做些收破烂的营生,那是一连 几天无人跟他对弈的时候。他刚刚在这里摆棋摊时,生意还不错,跟他对弈的人 也不少,观战的人也多,后来因为棋艺悬殊,棋摊就逐渐冷落了。他也试图输过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2)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3)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 (4)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逍遥游》) (5)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6)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7)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 杀 棋 王建华 天气晴好的日子,邮局的南墙根总是聚满了闲散老人,聊天甩扑克,下象棋,随心 而为,各得其所。 靠墙根的一头,一个老头双手拢在袖管里,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静静地坐在小马 扎上,像一尊蜡像。他面前有一张能折叠的四方桌子,桌子对面也放着个马扎。桌 子上画着棋盘,棋盘里填满了棋子。旁边的香樟树上挂着块一尺见方的硬纸板, 歪歪斜斜地写着:五块钱一局。偶尔有人坐到他对面,说杀一局,他微微睁开眼 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每每不到十分钟,来人就会摸出五块钱丢在桌子上, 悻悻地离去。这些人当然都是从外地或是乡下来的象棋爱好者。城内清楚底细的 人都不跟他下,因为全不是他的对手。 “我跟你杀一局。”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老头儿伸出 细长干瘦的手指做一个请的手势,却发现对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小 子“啪”的一声架起一门当头炮。老头儿迟疑着上了一匹马,推上这匹马时,他 斜睨了那小子一眼:长长的头发几乎遮住他黝黑脸庞上的黑边近视镜,眼镜片后 面小眼珠滴溜溜转,闪烁地着凶狠的光;薄薄嘴唇边几根浅黄胡须像极了春天破 土而出的草芽。小子飞快地上马、出车,攻势迅疾凶猛,顷刻工夫,车马杀气腾 腾地压到河界上。老头儿也不慢,每当对方“啪”的一声棋子落桌,他的棋子就 轻轻巧巧地跟上,要么巧妙地避其锋芒,要么死死地封住去路。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 “你是学生伢?”老头儿问了一句,小子“嗯”了一声。“咋不去念书?”老头 儿又问。“杀棋就杀棋。”小子没好气地回一句。老头儿又迟疑了一下,杀棋就 杀棋,这分明是他自己平时跟别人说的话,走棋时他从不让别人问长问短。 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老头儿偶尔瞟一眼小子,真的再也没说一句 话。老头儿用连环炮配合一匹马在对方阵营内形成掎角之势,只等家里的士角炮 打掉对方一个士,即可置对方于死地。然而,他像一个武林高手任凭对方刀光剑 影在面前上下飞舞,却只是左避右让,就是不出手。 小城人都不知这个老头儿的来路,只知道他偶尔也做些收破烂的营生,那是一连 几天无人跟他对弈的时候。他刚刚在这里摆棋摊时,生意还不错,跟他对弈的人 也不少,观战的人也多,后来因为棋艺悬殊,棋摊就逐渐冷落了。他也试图输过
棋,因为他演技不髙明,让赢棋子的人觉得憋屈,备受侮辱似的,久了就很少有 人上他的棋摊。 小子的额角上己经冒出粗大的汗珠,他把另一门炮调到自家河界中位,打算用双 炮连环射击,从对方中位撕开一道口子。这时,老头儿只要撤回一车保住护驾马, 小子即使硬拼也将无济于事,然而,老头儿回撤的车偏偏别住了马腿,让小子将 了军。老头儿抓耳挠腮无比遗憾地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用衣袖揩 一把脸上的汗,说你可以出帅。老头儿说你赢了,我的帅动不了,如果要动帅, 就算我输,我从不动帅。小子这才看见老头儿的“帅”被一根螺纹钉固定在桌子 上 小子拿着五块钱朝学校方向走去,邮局斜对面是一所重点高中。老头儿一边把桌 子折叠起来一边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志得意满地把 五块钱在空中扬了扬,头也不回,一溜儿小跑地去了学校。 “我陪你杀一局。”五年后一个寒假,小伙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 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一眼就认岀小伙子,尽管他头发理短了,皮肤白净了。 “五块钱一局,你先请。” 那年差点儿我就逃学了。”小伙子一边说一边又“啪”的一声架起当头炮。 “杀棋就杀棋。”老头儿说。 (选自《安徽文学》2018 年第5期,有删改)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细节描写表现了因棋局上明显处于 下风和怕别人追问逃学,学生内心的紧张不安和焦虑心理。 B.“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动作描写表现了学生棋局扭转后并打算回 到学校时的如释重负、轻松得意的心理。 C.老头儿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主要突出了老人因不慎输 棋而无比痛悔、心犹不甘的形象。 D.五年后一个寒假,小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下棋,表明小子在老 人的帮助和生活的磨炼中更加成熟,并懂得感恩了。 13.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6分)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 14.试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文学批评的平常心 李美皆 当文学创作可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技术分析,文学批评可以进行火候时长的测量 控制的时候,其实文学创作和批评已经被消解了。所以,面对技术当道的评论话 语,我不能不发问:当我们在谈论文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文学首先是感性的、通往心灵的东西,一部作品出现了,它或多或少打动了你内 心的某个点,你对它有感觉,你对它有话说,才能形成批评。没有这一基本前提 批评家的技术再精湛,都是不适用因而无效的。文学批评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情,并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讲:首先具备读者的审美水准,再来着眼复杂深奥的批 评。如果没有前者却强行切入后者,那就好比还不会走就想跑。真不能想当然地 断定批评家都具备了一个合格读者的水准,有的或许懂文学,但转头去写评论又
棋,因为他演技不高明,让赢棋子的人觉得憋屈,备受侮辱似的,久了就很少有 人上他的棋摊。 小子的额角上已经冒出粗大的汗珠,他把另一门炮调到自家河界中位,打算用双 炮连环射击,从对方中位撕开一道口子。这时,老头儿只要撤回一车保住护驾马, 小子即使硬拼也将无济于事,然而,老头儿回撤的车偏偏别住了马腿,让小子将 了军。老头儿抓耳挠腮无比遗憾地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用衣袖揩 一把脸上的汗,说你可以出帅。老头儿说你赢了,我的帅动不了,如果要动帅, 就算我输,我从不动帅。小子这才看见老头儿的“帅”被一根螺纹钉固定在桌子 上。 小子拿着五块钱朝学校方向走去,邮局斜对面是一所重点高中。老头儿一边把桌 子折叠起来一边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志得意满地把 五块钱在空中扬了扬,头也不回,一溜儿小跑地去了学校。 “我陪你杀一局。”五年后一个寒假,小伙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 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一眼就认出小伙子,尽管他头发理短了,皮肤白净了。 “五块钱一局,你先请。” “那年差点儿我就逃学了。”小伙子一边说一边又“啪”的一声架起当头炮。 “杀棋就杀棋。”老头儿说。 (选自《安徽文学》2018 年第 5 期,有删改)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细节描写表现了因棋局上明显处于 下风和怕别人追问逃学,学生内心的紧张不安和焦虑心理。 B.“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动作描写表现了学生棋局扭转后并打算回 到学校时的如释重负、轻松得意的心理。 C.老头儿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主要突出了老人因不慎输 棋而无比痛悔、心犹不甘的形象。 D.五年后一个寒假,小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下棋,表明小子在老 人的帮助和生活的磨炼中更加成熟,并懂得感恩了。 13.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6 分)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 14.试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文学批评的平常心 李美皆 当文学创作可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技术分析,文学批评可以进行火候时长的测量 控制的时候,其实文学创作和批评已经被消解了。所以,面对技术当道的评论话 语,我不能不发问:当我们在谈论文学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文学首先是感性的、通往心灵的东西,一部作品出现了,它或多或少打动了你内 心的某个点,你对它有感觉,你对它有话说,才能形成批评。没有这一基本前提, 批评家的技术再精湛,都是不适用因而无效的。文学批评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情,并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讲:首先具备读者的审美水准,再来着眼复杂深奥的批 评。如果没有前者却强行切入后者,那就好比还不会走就想跑。真不能想当然地 断定批评家都具备了一个合格读者的水准,有的或许懂文学,但转头去写评论又
是另一回事,好像一个死魂灵附体,所操持的话语体系令其离文学骤然远去。这 样的批评和批评家是没有灵魂且毫无魅力的,甚至蹩脚或自欺欺人,很难与作品 和作家形成声气相通或彼此激发的良性互动。文学创作是灵动的,文学批评也不 该是一张死硬的驴皮。评论家自身懂得人心和人性、具备文学的审美和评判能力, 是真正好的批评产生的前提 我不认为文学批评对于文学创作有那么重要的作用。这两个行当,其实经常是你 说你的、我干我的,批评远远当不了创作的家。有时甚至是鸡同鸭讲,那就不如 不讲。有哪个作家是看着批评的风向标去写作的呢?那他可能不是一个好作家。 中国文学的髙峰,都不是由于批评的先遣而出现的。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 甚至还不明确小说是个什么东西。由于审美趣味和能力的差异,批评家对于作家 作品误判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当下批评主要的误判不是批判错了,而是表扬错了。 有人担心批评家批判错了挫伤了作家积极性的严重后果,但我认为更需要担心的 是表扬错了的严重后果。即便真是批判错了,也大可不必恐慌,想想看,既然再 怎么拔高的赞美都不会使作家愤怒,就说明他们抗赞美的能力是很强的,心态是 不错的,内心是坚强的,那么,略微有点假以辞色的批判,也不至于使他们瞬间 脆弱下来以至于一蹶不振吧?拿出五分之一抗赞美的能力来抗批判,绰绰有余 了。既然错误的赞美不会使作家愤怒,错误的批判理应不至于使他们不快。 文学批评与创作一样,也在经历着大浪淘沙的考验,不必担心,是金子,终究会 留下来的。关于如何批评以及如何引导批评,太多急于找出真理的探讨反而可能 导致迷失“本心”,我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不必焦虑 (选自2017年5月10号《文艺报》) 1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文中所说的“技术当道的评论话语”,包括“文学创作可以进行定量和定性 的技术分析,文学批评可以进行火候时长的测量控制”,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B.作者认为,文学是感性的、通往心灵的东西,所以,批评家没有被作品所打 动并产生感觉这一基本前提,那么,其技术再精湛,都不能形成真正的批评。 C.作者以曹雪芹写《红楼梦》为例,表明对文学一无所知的人也能进行文学创 作,而且文学创作不会因为文学批评而有任何改变 D.在作者看来,文学批评即便真是批判错了,也不会使作家受到很大的影响; 我们更需要担心的是表扬错了产生的严重后果 6.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好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具备的素质。(3分)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 材料 近年来,近百部古装剧涌进荧屏,中国灿烂的历史成为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资源库。然而与此成反比的,却是精品剧难见,而华丽空洞的视听垃圾居多。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历史文化,传播历史文化,古装剧 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但是,既然选择了拍摄古装剧,就应该好好研究历史,认真 推敲时代,让古装剧能真正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让观众了解历史、认识历史 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千万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代的服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这 样的“古装剧”就没有“古代模样”,只有“滑稽模样”罢了。 拍摄古装剧是为了传承古代文化,启迪今日征程,丰富公众精神生活。拍摄古装 剧不能背离“古代模样”,只有回归古代“初心”,才能嬴得今人“爱心
是另一回事,好像一个死魂灵附体,所操持的话语体系令其离文学骤然远去。这 样的批评和批评家是没有灵魂且毫无魅力的,甚至蹩脚或自欺欺人,很难与作品 和作家形成声气相通或彼此激发的良性互动。文学创作是灵动的,文学批评也不 该是一张死硬的驴皮。评论家自身懂得人心和人性、具备文学的审美和评判能力, 是真正好的批评产生的前提。 我不认为文学批评对于文学创作有那么重要的作用。这两个行当,其实经常是你 说你的、我干我的,批评远远当不了创作的家。有时甚至是鸡同鸭讲,那就不如 不讲。有哪个作家是看着批评的风向标去写作的呢?那他可能不是一个好作家。 中国文学的高峰,都不是由于批评的先遣而出现的。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 甚至还不明确小说是个什么东西。由于审美趣味和能力的差异,批评家对于作家 作品误判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当下批评主要的误判不是批判错了,而是表扬错了。 有人担心批评家批判错了挫伤了作家积极性的严重后果,但我认为更需要担心的 是表扬错了的严重后果。即便真是批判错了,也大可不必恐慌,想想看,既然再 怎么拔高的赞美都不会使作家愤怒,就说明他们抗赞美的能力是很强的,心态是 不错的,内心是坚强的,那么,略微有点假以辞色的批判,也不至于使他们瞬间 脆弱下来以至于一蹶不振吧?拿出五分之一抗赞美的能力来抗批判,绰绰有余 了。既然错误的赞美不会使作家愤怒,错误的批判理应不至于使他们不快。 文学批评与创作一样,也在经历着大浪淘沙的考验,不必担心,是金子,终究会 留下来的。关于如何批评以及如何引导批评,太多急于找出真理的探讨反而可能 导致迷失“本心”,我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不必焦虑。 (选自 2017 年 5 月 10 号《文艺报》) 1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所说的“技术当道的评论话语”,包括“文学创作可以进行定量和定性 的技术分析,文学批评可以进行火候时长的测量控制”,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B.作者认为,文学是感性的、通往心灵的东西,所以,批评家没有被作品所打 动并产生感觉这一基本前提,那么,其技术再精湛,都不能形成真正的批评。 C.作者以曹雪芹写《红楼梦》为例,表明对文学一无所知的人也能进行文学创 作,而且文学创作不会因为文学批评而有任何改变。 D.在作者看来,文学批评即便真是批判错了,也不会使作家受到很大的影响; 我们更需要担心的是表扬错了产生的严重后果。 16.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好的文学批评家应该具备的素质。(3 分)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6 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20题。 材料一: 近年来,近百部古装剧涌进荧屏,中国灿烂的历史成为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资源库。然而与此成反比的,却是精品剧难见,而华丽空洞的视听垃圾居多。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历史文化,传播历史文化,古装剧 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但是,既然选择了拍摄古装剧,就应该好好研究历史,认真 推敲时代,让古装剧能真正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让观众了解历史、认识历史、 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千万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代的服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这 样的“古装剧”就没有“古代模样”,只有“滑稽模样”罢了。 拍摄古装剧是为了传承古代文化,启迪今日征程,丰富公众精神生活。拍摄古装 剧不能背离“古代模样”,只有回归古代“初心”,才能赢得今人“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