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I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的哲学如一条_▲的大河,汹涌而曲折地奔流着。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涌现 出一大批独具个性的哲学家,他们不仅提出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而且用简洁有力的文字 诗一般的语言进行极具个性的艺术化▲_,至今都让人▲_。 A.波澜壮阔解释拍案叫绝 B.波涛汹涌解释叹为观止 C.波澜壮阔诠释叹为观止 D.波涛汹涌诠释拍案叫绝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_▲_, ▲_,▲:▲,▲。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 ①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 标准 ③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④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 ⑤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 ⑥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A.①③④②⑤⑥B.①⑤②③⑥④C.②①④⑤③⑥D.②③④①⑤⑥ 3.下列广告用语,在使用语境中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弘扬传统美德,爱心温暖千家。(慈善公益广告) B.纵使天涯海角,追寻油迹知晓。(X汽车广告) C.一呼天下皆应,天涯若比近邻。(XX手机广告) D.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公园公益广告) 4.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光懂得收藏素材还不行,那只是物理性的采集,你必须识别素材,你要与素材之间发生 深刻的反应,就像化学实验室发生的那种“热反应”,如此,你才算是完成了个性化的“占有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中国的哲学如一条 ▲ 的大河,汹涌而曲折地奔流着。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涌现 出一大批独具个性的哲学家,他们不仅提出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而且用简洁有力的文字、 诗一般的语言进行极具个性的艺术化 ▲ ,至今都让人 ▲ 。 A.波澜壮阔 解释 拍案叫绝 B.波涛汹涌 解释 叹为观止 C.波澜壮阔 诠释 叹为观止 D.波涛汹涌 诠释 拍案叫绝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 , ▲ , ▲ , ▲ ; ▲ , ▲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 ①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 标准 ③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④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 ⑤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 ⑥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⑤②③⑥④ C.②①④⑤③⑥ D.②③④①⑤⑥ 3.下列广告用语,在使用语境中不得体 ...的一项是(3 分) A.弘扬传统美德,爱心温暖千家。(慈善公益广告) B.纵使天涯海角,追寻油迹知晓。(XX 汽车广告) C.一呼天下皆应,天涯若比近邻。(XX 手机广告) D.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公园公益广告) 4.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 ...的一项是(3 分) 光懂得收藏素材还不行,那只是物理性的采集,你必须识别素材,你要与素材之间发生 深刻的反应,就像化学实验室发生的那种“热反应”,如此,你才算是完成了个性化的“占有
A.物理性的采集指写作者对素材进行有效合理运用。 B.热反应是指写作者对素材应加以理解并灵活运用。 C.个性化“占有”指写作者对素材要有独特的理解 D.写作不仅要收藏素材,更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回君传 袁中道 回君者,邑人,于予为表兄弟,深目大鼻,繁须髦,大类俳场上所演回回状。予友丘长 孺见而呼之谓“回”,邑人遂“回”之焉。回聪慧,耽娱乐,嗜酒。家有庐舍田亩,荡尽,遂 赤贫。善博戏,时与人赌,得钱即与市酒。邑人皆恶之。 予少年好嬉游,绝喜与饮。邑人以之规予曰:“吾辈亦可共饮,乃与无赖人饮,何也? 予曰:“君辈乌足与饮!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 而意别有营。回则不然,方其欲酒之时,而酒忽至,耳目一,心志专,自酒以外,更无所知。 与之饮,大能助人欢畅。予是以日愿与之饮也。”人又曰:“此荡子,不顾家,乌足取!”予曰: “回为一身荡去田产。君有田千顷,终日焦劳,未及四十,须鬃已白。回不顾家,君不顾身。 身与家孰亲?回宜笑子,乃反笑回耶?”其人无以应 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饮,即向人家住,不归。每十日送柴米归,至门大呼曰:“柴米 在此!”即去。其妻出取,已去百步外矣。腰系一丝囊,常虚无一文。时予问回曰:“虚矣, 何以为计?”回笑曰:“即至矣。”既实,予又谓曰:“末可用尽。”回又笑曰:“若不用尽,必 不来。”予曰:“何以知之?”曰:“我自二十后,无立业田,又不为商贾,然此囊随尽随有, 虽邑中遭水旱,人多饥焉,而予独如故。予自知天必不绝我,故终不忧。”予曰:“善。” 回丧其子,予往慰之。回方醉人家,招之来,笑谓予曰:“绝嗣之忧,宁至我乎?”相牵 入酒家,痛饮达旦。嗟乎!予几年前性刚命蹇,其牢骚不平之气,尽寄之酒,偕回及豪少年 十余人,结为酒社。大会时,各置一巨瓯,校其饮最多者,推以为长。予饮较多,已大酣 恍惚中见二十饮人,皆罗拜堂下,相与大叫,笑声如雷。是夜,城中居民皆不得眠。今予复 以失意,就食京华,所遇皆贵人,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戾。且予近益厌繁华,喜静定,枯 坐一室,或有二三日不饮时。量日以退,兴日以索。近又戒杀,将来酒皆须戒之,岂能如曩 日之豪饮乎?而小弟有书来,乃云余二十少年皆散去,独回家日贫,好饮日益甚。予乃叹曰: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A.物理性的采集指写作者对素材进行有效合理运用。 B.热反应是指写作者对素材应加以理解并灵活运用。 C.个性化“占有”指写作者对素材要有独特的理解。 D.写作不仅要收藏素材,更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回君传 袁中道 回君者,邑人,于予为表兄弟,深目大鼻,繁须髦,大类俳场上所演回回状。予友丘长 孺见而呼之谓“回”,邑人遂“回”之焉。回聪慧,耽.娱乐,嗜酒。家有庐舍田亩,荡尽,遂 赤贫。善博戏,时与人赌,得钱即与市酒。邑人皆恶之。 予少年好嬉游,绝喜与饮。邑人以之规.予曰:“吾辈亦可共饮,乃与无赖人饮,何也?” 予曰:“君辈乌足与饮!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 而意别有营。回则不然,方其欲酒之时,而酒忽至,耳目一,心志专,自酒以外,更无所知。 与之饮,大能助人欢畅。予是以日愿与之饮也。”人又曰:“此荡子,不顾家,乌足取!”予曰: “回为一身荡去田产。君有田千顷,终日焦劳,未及四十,须鬃已白。回不顾家,君不顾身。 身与家孰亲?回宜笑子,乃反笑回耶?”其人无以应。 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饮,即向人家住,不归。每十日送柴米归,至门大呼曰:“柴米 在此!”即去。其妻出取,已去百步外矣。腰系一丝囊,常虚无一文。时予问回曰:“虚矣, 何以为计?”回笑曰:“即至矣。”既实,予又谓曰:“末可用尽。”回又笑曰:“若不用尽,必 不来。”予曰:“何以知之?”曰:“我自二十后,无立业田,又不为商贾,然此囊随尽随有, 虽邑中遭水旱,人多饥焉,而予独如故。予自知天必不绝我,故终不忧。”予曰:“善。” 回丧其子,予往慰之。回方醉人家,招之来,笑谓予曰:“绝嗣之忧,宁至我乎?”相牵 入酒家,痛饮达旦。嗟乎!予几年前性刚命蹇.,其牢骚不平之气,尽寄之酒,偕回及豪少年 二十余人,结为酒社。大会时,各置一巨瓯,校其饮最多者,推以为长。予饮较多,已大酣, 恍惚中见二十饮人,皆罗拜堂下,相与大叫,笑声如雷。是夜,城中居民皆不得眠。今予复 以失意,就食京华,所遇皆贵人,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戾.。且予近益厌繁华,喜静定,枯 坐一室,或有二三日不饮时。量日以退,兴日以索。近又戒杀,将来酒皆须戒之,岂能如曩 日之豪饮乎?而小弟有书来,乃云余二十少年皆散去,独回家日贫,好饮日益甚。予乃叹曰: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袁小修小品》,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聪慧,耽娱乐 耽:沉溺 B.邑人以之规予曰 规:约束 C.予几年前性刚命蹇 蹇:不顺 D.以取罪戾 戾:违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君是作者的表兄弟,深目大鼻,浓胡须,像滑稽剧中的回族人,所以别人给他取 “ B.作者少年时喜欢跟回君交往喝酒,认为回君喝酒专心,和回君一起喝酒,能够让自己 内心舒畅 C.回君虽然有妻有子,但经常在外喝酒不归,连家庭的生活也不顾。作者对他的生活表 示欣赏。 D.作者认为回君具有颜回的品格,通过为回君作传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受羁绊、命运不顺 的感慨。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6 分) (2)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4分) 8.请简要概括回君的形象特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 杜甫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选自《袁小修小品》,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回聪慧,耽.娱乐 耽:沉溺 B.邑人以之规.予曰 规:约束 C.予几年前性刚命蹇. 蹇:不顺 D.以取罪戾. 戾:违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回君是作者的表兄弟,深目大鼻,浓胡须,像滑稽剧中的回族人,所以别人给他取名 “回”。 B.作者少年时喜欢跟回君交往喝酒,认为回君喝酒专心,和回君一起喝酒,能够让自己 内心舒畅。 C.回君虽然有妻有子,但经常在外喝酒不归,连家庭的生活也不顾。作者对他的生活表 示欣赏。 D.作者认为回君具有颜回的品格,通过为回君作传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受羁绊、命运不顺 的感慨。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6 分) ⑵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4 分) 8.请简要概括回君的形象特点。(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9~10 题。 严公①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 杜 甫 竹里行厨②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③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④何有罄交欢
【注】①严公: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老友。②行厨:传送酒食。③征求:征召访求,严武数 度劝杜甫到自己幕府中任职。④老农:杜甫自称 9.全诗围绕“枉驾”也就是“屈尊拜访”之意展开,试作简析。(5分) 10.简要概括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情感。(6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淇则有岸, 。(《诗经·卫风·氓》)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5)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6)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大账簿 丰子恺 我幼年时,有一次坐了船到乡间去扫墓。正靠在船窗口出神,手中拿着的不倒翁一刹那 间形影俱杳。我看看自己的空手,又看看窗下的层出不穷的波浪,再向船后面的茫茫白水怅 望了一会,心中黯然地起了疑惑与悲哀。我疑惑不倒翁此去的下落与结果究竟如何,又悲哀 这永远不可知的命运。它也许随了波浪流去,搁住在岸滩上,落入于某村童的手中;也许被 鱼网打去,从此做了渔船上的不倒翁:又或永远沉沦在幽暗的河底,岁久化为泥土,世间从 此不再见这个不倒翁。我晓得这不倒翁现在一定有个下落,将来也一定有个结果,然而谁能 知道这不可知的命运呢?终于我想:将来我长大起来,总有一天能知道这究竟,能解除这疑 惑与悲哀。 后来我果然长大起来。然而疑惑与悲哀,反而随了年纪的长大而增多增深了。我赴郊外 散步,偶然折取一根树枝,当手杖用了一会,后来抛弃在田间的时候,总要对它回顾好几 我不知几时得再见它?它此后的结果不知究竟如何?我永远不得再见它了!它的后事永远
注 ①严公: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老友。②行厨:传送酒食。③征求:征召访求,严武数 度劝杜甫到自己幕府中任职。④老农:杜甫自称。 9.全诗围绕“枉驾”也就是“屈尊拜访”之意展开,试作简析。(5 分) 答: 10.简要概括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情感。(6 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2) ,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淇则有岸, 。(《诗经·卫风·氓》) (4)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5)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6)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7)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8) ,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题。 大账簿 丰子恺 我幼年时,有一次坐了船到乡间去扫墓。正靠在船窗口出神,手中拿着的不倒翁一刹那 间形影俱杳。我看看自己的空手,又看看窗下的层出不穷的波浪,再向船后面的茫茫白水怅 望了一会,心中黯然地起了疑惑与悲哀。我疑惑不倒翁此去的下落与结果究竟如何,又悲哀 这永远不可知的命运。它也许随了波浪流去,搁住在岸滩上,落入于某村童的手中;也许被 鱼网打去,从此做了渔船上的不倒翁;又或永远沉沦在幽暗的河底,岁久化为泥土,世间从 此不再见这个不倒翁。我晓得这不倒翁现在一定有个下落,将来也一定有个结果,然而谁能 知道这不可知的命运呢?终于我想:将来我长大起来,总有一天能知道这究竟,能解除这疑 惑与悲哀。 后来我果然长大起来。然而疑惑与悲哀,反而随了年纪的长大而增多增深了。我赴郊外 散步,偶然折取一根树枝,当手杖用了一会,后来抛弃在田间的时候,总要对它回顾好几次: “我不知几时得再见它?它此后的结果不知究竟如何?我永远不得再见它了!它的后事永远
不可知了!”有时已经走了几步,又回转身去,重新拾起,郑重地道个诀别,然后硬着头皮抛 弃它,再向前走。明明晓得这些是惜不胜借的琐事,然而悲哀与疑惑确实地充塞在我的心头。 吃饭的时候,一颗饭粒从碗中翻落在我的衣襟上。我顾视这颗饭粒,又惹起一大篇的疑 惑与悲哀来:不知哪一天哪一个农夫在哪一处田里种下一批稻,就中有一株稻穗上结着这粒 谷。这粒谷又不知经过了谁的刈、谁的磨、谁的春、谁的粜,而到了我们家,而落在我的衣 襟。这种疑问都可以有确实的答案,然而除了这颗饭粒自己,世间没有一个人能回答。 袋里摸出一把铜板,分明个个有复杂而悠长的历史。它们之中,有的曾为街头的乞丐哀 愿的目的物;有的曾为劳动者血汗的代价:有的曾经参与在盗贼的赃物中:有的曾经安眠在 富翁的大腹边。这些铜板倘会说话,我一定要尊它们为上客,恭听它们历述其漫游的故事。 但它们都像死也不肯招供的犯人,心中分明秘藏着是非曲直,然而不肯泄漏它们的秘密。 现在我已行年三十,那种疑惑与悲哀在我胸中,分量日渐增多,但刺激日渐淡薄了。因 为我参考大众的态度,看他们似乎全然不想起这类的事,饭吃在肚里,钱进入袋里,就天下 太平,梦也不做一个。这在生活上的确大有实益,我就拼命以大众为师,学习他们的幸福。 学到现在,只是那种疑惑与悲哀的刺激淡薄了一点,然其分量仍是日渐増多。我每逢辞去 个旅馆,无论其房间何等坏,临去时总要低徊一下,想起“我有否再住这房间的一日?”又 慨叹“这是永远的诀别了!”。每逢下火车,无论这旅行何等劳苦,临走时总要发生一种特殊 的感想:“我有否再和这人同座的一日?恐怕是对他永诀了!”但这等感想的出现非常短促而 又模糊,像飞鸟的黑影在池上掠过一般。我究竟已有了学习的工夫了。然而一旦不见了老师, 而离群索居的时候,我的故态依然。现在正是:春风送进一片白桃花的瓣来,落在我的稿纸 上。这分明是从桃树上吹下来的,然而有谁知道它生在哪一枝头的哪一朵花上呢?窗前白雪 般的无数花瓣,分明各有其故枝与故萼,谁能一一调查其出处,使它们重归呢? 我仿佛看见一册极大的大账簿,簿中详细记载着宇宙间世界上一切物类事变的过去、现 在、未来。于是我从来的疑惑与悲哀,都可解除了。不倒翁的下落,手杖的结果,一一都有 记录:饭粒与铜板的来历,一一都可查究:旅馆与火车对我的因缘,早已注定在项下;片片 白桃花瓣的故萼,都确凿可考。连我所屡次叹为永不可知的沙堆的沙粒的数目,也确实地记 载着,下面又注明哪几粒沙是我昨天曾经用手掬起看过的。 凡我在三十年中所见、所闻、所为的一切事物,都有极详细的记载与考证;其所占的地 位只有书页的一角,全书的无穷大分之一。我确信宇宙间一定有这册大账薄,于是我的疑惑 与悲哀全部解除了。 九二九年清明过了写于石湾
不可知了!”有时已经走了几步,又回转身去,重新拾起,郑重地道个诀别,然后硬着头皮抛 弃它,再向前走。明明晓得这些是惜不胜惜的琐事,然而悲哀与疑惑确实地充塞在我的心头。 吃饭的时候,一颗饭粒从碗中翻落在我的衣襟上。我顾视这颗饭粒,又惹起一大篇的疑 惑与悲哀来:不知哪一天哪一个农夫在哪一处田里种下一批稻,就中有一株稻穗上结着这粒 谷。这粒谷又不知经过了谁的刈、谁的磨、谁的舂、谁的粜,而到了我们家,而落在我的衣 襟。这种疑问都可以有确实的答案,然而除了这颗饭粒自己,世间没有一个人能回答。 袋里摸出一把铜板,分明个个有复杂而悠长的历史。它们之中,有的曾为街头的乞丐哀 愿的目的物;有的曾为劳动者血汗的代价;有的曾经参与在盗贼的赃物中;有的曾经安眠在 富翁的大腹边。这些铜板倘会说话,我一定要尊它们为上客,恭听它们历述其漫游的故事。 但它们都像死也不肯招供的犯人,心中分明秘藏着是非曲直,然而不肯泄漏它们的秘密。 现在我已行年三十,那种疑惑与悲哀在我胸中,分量日渐增多,但刺激日渐淡薄了。因 为我参考大众的态度,看他们似乎全然不想起这类的事,饭吃在肚里,钱进入袋里,就天下 太平,梦也不做一个。这在生活上的确大有实益,我就拼命以大众为师,学习他们的幸福。 学到现在,只是那种疑惑与悲哀的刺激淡薄了一点,然其分量仍是日渐增多。我每逢辞去一 个旅馆,无论其房间何等坏,临去时总要低徊一下,想起“我有否再住这房间的一日?”又 慨叹“这是永远的诀别了!”。每逢下火车,无论这旅行何等劳苦,临走时总要发生一种特殊 的感想:“我有否再和这人同座的一日?恐怕是对他永诀了!”但这等感想的出现非常短促而 又模糊,像飞鸟的黑影在池上掠过一般。我究竟已有了学习的工夫了。然而一旦不见了老师, 而离群索居的时候,我的故态依然。现在正是:春风送进一片白桃花的瓣来,落在我的稿纸 上。这分明是从桃树上吹下来的,然而有谁知道它生在哪一枝头的哪一朵花上呢?窗前白雪 一般的无数花瓣,分明各有其故枝与故萼,谁能一一调查其出处,使它们重归呢? 我仿佛看见一册极大的大账簿,簿中详细记载着宇宙间世界上一切物类事变的过去、现 在、未来。于是我从来的疑惑与悲哀,都可解除了。不倒翁的下落,手杖的结果,一一都有 记录;饭粒与铜板的来历,一一都可查究;旅馆与火车对我的因缘,早已注定在项下;片片 白桃花瓣的故萼,都确凿可考。连我所屡次叹为永不可知的沙堆的沙粒的数目,也确实地记 载着,下面又注明哪几粒沙是我昨天曾经用手掬起看过的。 凡我在三十年中所见、所闻、所为的一切事物,都有极详细的记载与考证;其所占的地 位只有书页的一角,全书的无穷大分之一。我确信宇宙间一定有这册大账薄,于是我的疑惑 与悲哀全部解除了。 一九二九年清明过了写于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