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生态与环境科学 2019 表8“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特征、人体暴露与健康风险”研究前沿中核心论文的Tp产出国家和机构 排名国家 论文比例排名 机构 国家 美国 568%1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 美国 5 德国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加拿大 2335666 加拿大 136% 波鸿鲁尔大学 德国 法国 136%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美国 9.1% 丹麦 11.49%2 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美国 444 9.1% 9.1%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 9.1% 瑞典 586654442 9.1%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英国 6.8% 英国 9.1% Benbrook咨询公司 美国 68% 挪威 4.5% 77777 布朗大学 美国 6.8% 韩国 2 4.5% 密歇根大学 美国 68% 西班牙 4.5% 明尼苏达大学 美国 6.8% 从施引论文的来源国家和机构来看(表9),美国是施引论文的最主要 来源国,贡献了872篇论文,占施引论文总数的393%;中国贡献了353篇施 引论文,占159%,排第2位;西班牙有160篇施引论文,占7.2%。施引论 文的10家TOP来源机构中,美国占6家,排在前3位的都是美国机构,包括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9篇)、哈佛大学(107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 院(78篇)。我国核心论文数排第6位但施引论文数排第2位,显示出在该 前沿积极追赶的态势。 美国贡献了 中国贡献了 西班牙贡献了 872 篇施引论文 353篇施论文 160 篇施引论文
17 研究前沿 生态与环境科学 2019 从施引论文的来源国家和机构来看(表 9),美国是施引论文的最主要 来源国,贡献了 872 篇论文,占施引论文总数的 39.3%;中国贡献了 353 篇施 引论文,占 15.9%,排第 2 位;西班牙有 160 篇施引论文,占 7.2%。施引论 文的 10 家 TOP 来源机构中,美国占 6 家,排在前 3 位的都是美国机构,包括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9 篇)、哈佛大学(107 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 院(78 篇)。我国核心论文数排第 6 位但施引论文数排第 2 位,显示出在该 前沿积极追赶的态势。 872 1 2 3 美国贡献了 篇施引论文 西班牙贡献了 篇施引论文 中国贡献了 353 篇施引论文 160 表 8 “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特征、人体暴露与健康风险”研究前沿中核心论文的 Top 产出国家和机构 排名 国家 核心 论文 比例 排名 机构 国家 核心 论文 比例 1 美国 25 56.8% 1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 美国 5 11.4% 2 德国 8 18.2% 2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加拿大 4 9.1% 3 加拿大 6 13.6% 2 波鸿鲁尔大学 德国 4 9.1% 3 法国 6 13.6% 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美国 4 9.1% 5 丹麦 5 11.4% 2 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 美国 4 9.1% 6 中国 4 9.1% 2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美国 4 9.1% 6 瑞典 4 9.1% 7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英国 3 6.8% 6 英国 4 9.1% 7 Benbrook 咨询公司 美国 3 6.8% 9 挪威 2 4.5% 7 布朗大学 美国 3 6.8% 9 韩国 2 4.5% 7 密歇根大学 美国 3 6.8% 9 西班牙 2 4.5% 7 明尼苏达大学 美国 3 6.8%
2019 研究前沿 生态与环境科学 表9“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特征、人体暴露与健康风险”研究前沿中施引论文Top产出国家和机构 排名国家 比例排名 机构 施引 比例 美国 872393%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美国 4.9%6 中国 353159%2 哈佛大学 美国 4.8% 西班牙 160 7.2%3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美国 78 3.5% 德国 1376.2%4 密歇根大学 美国 3.1 法国 13059%5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法国 6 3.0 加拿大 275.7%5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 玉 3.0 英国 1125.0%7 哥本哈根大学 丹麦59 丹麦 4.6%8 C|BER公司 西班牙 2.6% 韩国 中国科学院 中国 562.5% 意大利 37%10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美国 2.3% 1.3重点热点前沿—“磷排放及蓝藻水华的污染和健康风险 水华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 的特征之一。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排放的大量含磷、氮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 在特殊环境和气象条件下可导致蓝藻的爆发性生长,形成蓝藻水华,使水体 呈现蓝色或绿色。蓝藻水华产生的毒素可危害饮用水安全和水生动植物安全, 导致严重的生态灾害,并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和经济损失,是目前全世界关 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主要的蓝藻种类包括微囊藻、鱼腥藻和束丝藻 等。蓝藻水华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其发生机理与成因、生态与健康风险、监 控预警技术、控制策略与方法等 该热点前沿的核心论文有38篇,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1)全球或区 域性的营养物质负荷及其他因素对蓝藻水华爆发的影响,特别是磷元素的生 38篇 产、消费、输送、储存、环境循环及影响。(2)不同蓝藻菌种的物种多样性 友热点前沿的核心 生长代谢、遗传及毒素产生等生态学研究,特别是对微囊藻的生态学硏究。(3) 论文有38篇 有毒蓝藻的健康风险硏究,特别是微囊藻毒素的毒理学、流行病学及检测硏究 (4)以控制磷为重点、针对具体区域如伊利湖的蓝藻水华综合控制策略研究
18 研究前沿 2019 生态与环境科学 1.3 重点热点前沿—— “磷排放及蓝藻水华的污染和健康风险” 水华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 的特征之一。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排放的大量含磷、氮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 在特殊环境和气象条件下可导致蓝藻的爆发性生长,形成蓝藻水华,使水体 呈现蓝色或绿色。蓝藻水华产生的毒素可危害饮用水安全和水生动植物安全, 导致严重的生态灾害,并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和经济损失,是目前全世界关 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主要的蓝藻种类包括微囊藻、鱼腥藻和束丝藻 等。蓝藻水华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其发生机理与成因、生态与健康风险、监 控预警技术、控制策略与方法等。 该热点前沿的核心论文有 38 篇,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1)全球或区 域性的营养物质负荷及其他因素对蓝藻水华爆发的影响,特别是磷元素的生 产、消费、输送、储存、环境循环及影响。(2)不同蓝藻菌种的物种多样性、 生长代谢、遗传及毒素产生等生态学研究,特别是对微囊藻的生态学研究。(3) 有毒蓝藻的健康风险研究,特别是微囊藻毒素的毒理学、流行病学及检测研究。 (4)以控制磷为重点、针对具体区域如伊利湖的蓝藻水华综合控制策略研究。 该热点前沿的核心 论文有 38 篇 38 篇 表 9 “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特征、人体暴露与健康风险”研究前沿中施引论文 Top 产出国家和机构 排名 国家 施引 论文 比例 排名 机构 国家 施引 论文 比例 1 美国 872 39.3% 1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美国 109 4.9% 2 中国 353 15.9% 2 哈佛大学 美国 107 4.8% 3 西班牙 160 7.2% 3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美国 78 3.5% 4 德国 137 6.2% 4 密歇根大学 美国 69 3.1% 5 法国 130 5.9% 5 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 法国 66 3.0% 6 加拿大 127 5.7% 5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 美国 66 3.0% 7 英国 112 5.0% 7 哥本哈根大学 丹麦 59 2.7% 8 丹麦 101 4.6% 8 CIBER 公司 西班牙 57 2.6% 9 韩国 87 3.9% 9 中国科学院 中国 56 2.5% 10 意大利 81 3.7% 10 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 美国 50 2.3%
研究前沿 生态与环境科学 2019 统计分析38篇核心论文产出的国家和机构(表10),美国是最重要的核 心论文产出国,有29篇核心论文,占论文总数的763%中国和英国各有 篇核心论文,占论文总数的21.1%,并列第2位。核心论文的主要产出机构也 来自美国,12家Top机构中,10家来自美国。美国海德堡大学和阿肯色大学 的核心论文分别有8篇和7篇,排第1和2位。中国科学院、英国自然环境 研究理事会和另外4家美国机构并列第7名 美国贡献了 中国贡献了 英国贡献了 29篇核心论文 8 篇核心论文 8 篇核心论文 表10“磷排放及蓝藻水华的污染和健康风险”研究前沿中核心论文的Top产出国家和机构 排名 核 论文比例|排名 机构 国家核心比例 76.3%1 海德堡大学 英国 中 9887 21.19%2 阿肯色大学 184% 21.10 3 俄亥俄州立大学 6158% 加拿大 184%3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6 158% 5澳大利亚 4105%5 俄勒冈州立大学 美国 5 3.2% 荷 4105%5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5 132% 新西兰 中国科学院 中国 10.5% 奥地利 5.3%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 国 105% 77777 卡内基科学研究所 410.5% 田纳西大学 105% 怀特州立大学 10.5% 美国农业部 410.5%
19 研究前沿 生态与环境科学 2019 2 统计分析 38 篇核心论文产出的国家和机构(表 10),美国是最重要的核 心论文产出国,有 29 篇核心论文,占论文总数的 76.3%。中国和英国各有 8 篇核心论文,占论文总数的 21.1%,并列第 2 位。核心论文的主要产出机构也 来自美国,12 家 Top 机构中,10 家来自美国。美国海德堡大学和阿肯色大学 的核心论文分别有 8 篇和 7 篇,排第 1 和 2 位。中国科学院、英国自然环境 研究理事会和另外 4 家美国机构并列第 7 名。 2 美国贡献了 篇核心论文 英国贡献了 篇核心论文 中国贡献了 29 8 篇核心论文 8 1 表 10 “磷排放及蓝藻水华的污染和健康风险”研究前沿中核心论文的 Top 产出国家和机构 排名 国家 核心 论文 比例 排名 机构 国家 核心 论文 比例 1 美国 29 76.3% 1 海德堡大学 美国 8 21.1% 2 英国 8 21.1% 2 阿肯色大学 美国 7 18.4% 2 中国 8 21.1% 3 俄亥俄州立大学 美国 6 15.8% 4 加拿大 7 18.4% 3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美国 6 15.8% 5 澳大利亚 4 10.5% 5 俄勒冈州立大学 美国 5 13.2% 5 荷兰 4 10.5% 5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美国 5 13.2% 7 新西兰 2 5.3% 7 中国科学院 中国 4 10.5% 7 奥地利 2 5.3% 7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 英国 4 10.5% 7 卡内基科学研究所 美国 4 10.5% 7 田纳西大学 美国 4 10.5% 7 怀特州立大学 美国 4 10.5% 7 美国农业部 美国 4 10.5%
2019 研究前沿 生态与环境科学 从施引论文的来源国家和机构来看(表11),美国贡献了879篇施引论 文,仍是施引论文的最大来源国,其施引论文占论文总数的43.1%;中国学者 参与了419篇施引论文,占20.5%,排第2位;加拿大有257篇施引论文,占 12.6%,排第3位。施引论文来源机构中,除了排名第一的中国科学院(151篇) 和排名第8的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54篇),其他8所机构均来自美国。 其中,美国农业部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论文数分别为108篇和81篇,排第2 和3位 数据显示,美国在该前沿的研究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呈追赶态势。 美国贡献了 中国贡献了 加拿大贡献了 879篇施引论文 419篇施引论文 257 篇施引论文 表1 11\“磷排放及蓝藻水华的污染和健康风险”研究前沿中施引论文的Top产出国家和机构 排名国家 比例排名 机构 国家 论文 比例 879 43.1% 中国科学院 中国151 74% 中国 419205%2 美国农业部 美国 10 加拿大 257 12.6%3 俄亥俄州立大学 8 4.0% 英国 152 7.5% 密歇根大学 美国74 3.6% 德国 5.4% 美国地质调查局 美国71 3.5% 6澳大利亚89 4.4% 6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国 巴西 明尼苏达大学 美国 7899 3.8%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英国 2.6% 法国 3.4% 密歇根州立大学 美国 2.3% 波兰 69 34%10 美国环保局 美国 2.2%
20 研究前沿 2019 生态与环境科学 从施引论文的来源国家和机构来看(表 11),美国贡献了 879 篇施引论 文,仍是施引论文的最大来源国,其施引论文占论文总数的 43.1%;中国学者 参与了 419 篇施引论文,占 20.5%,排第 2 位;加拿大有 257 篇施引论文,占 12.6%,排第 3 位。施引论文来源机构中,除了排名第一的中国科学院(151 篇) 和排名第 8 的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54 篇),其他 8 所机构均来自美国。 其中,美国农业部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论文数分别为 108 篇和 81 篇,排第 2 和 3 位。 数据显示,美国在该前沿的研究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呈追赶态势。 1 2 3 美国贡献了 篇施引论文 加拿大贡献了 篇施引论文 中国贡献了 879 419 篇施引论文 257 表 11 “磷排放及蓝藻水华的污染和健康风险”研究前沿中施引论文的 Top 产出国家和机构 排名 国家 施引 论文 比例 排名 机构 国家 施引 论文 比例 1 美国 879 43.1% 1 中国科学院 中国 151 7.4% 2 中国 419 20.5% 2 美国农业部 美国 108 5.3% 3 加拿大 257 12.6% 3 俄亥俄州立大学 美国 81 4.0% 4 英国 152 7.5% 4 密歇根大学 美国 74 3.6% 5 德国 111 5.4% 5 美国地质调查局 美国 71 3.5% 6 澳大利亚 89 4.4% 6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美国 68 3.3% 7 巴西 87 4.3% 7 明尼苏达大学 美国 64 3.1% 8 荷兰 77 3.8% 8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 英国 54 2.6% 9 法国 69 3.4% 9 密歇根州立大学 美国 46 2.3% 9 波兰 69 3.4% 10 美国环保局 美国 44 2.2%
研究前沿 生态与环境科学 2019 2.新兴前沿及重点新兴前沿解读 21新兴前沿概述 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有1个方向入选新兴前沿,即“环境污染物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表12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的1个新兴前沿 序号 新兴前沿 核心论文 频次 平均出版年 不境污染物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81 2017.6 2.2重点新兴前沿—“环境污染物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人体和动物肠道中存在着种类和数量庞大的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并与肠 微生物菌群。肠道微生物菌群已被证实对人类和道微生物菌群相互作用。暴露于不同环境污染物 动物的生理健康非常重要。他们参与许多生理功会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导致能量代谢紊 能的调节,如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和氨基酸,乱、影响营养吸收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对人体和 在能量代谢和储存、免疫系统调节、生长和神经动物健康产生多种潜在的不利影响,甚至导致中 发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疾病的发生毒症状的产生。 与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的改变相关。肠道微生物 菌群已经成为近年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该新兴研究前沿的主要内容为研究常见农药 如除草剂阿特拉津、杀菌剂抑霉唑等对模式生物 肠道微生物菌群对药物、饮食甚至环境污染小鼠和斑马鱼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改变及其对生物 物都非常敏感。近期的科学硏究发现,环境污染体代谢、免疫等功能的影响
21 研究前沿 生态与环境科学 2019 2. 新兴前沿及重点新兴前沿解读 2.1 新兴前沿概述 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有 1 个方向入选新兴前沿,即“环境污染物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2.2 重点新兴前沿——“环境污染物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表 12 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的 1 个新兴前沿 序号 新兴前沿 核心 论文 被引 频次 核心论文 平均出版年 1 环境污染物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5 81 2017.6 人体和动物肠道中存在着种类和数量庞大的 微生物菌群。肠道微生物菌群已被证实对人类和 动物的生理健康非常重要。他们参与许多生理功 能的调节,如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和氨基酸, 在能量代谢和储存、免疫系统调节、生长和神经 发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疾病的发生 与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的改变相关。肠道微生物 菌群已经成为近年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肠道微生物菌群对药物、饮食甚至环境污染 物都非常敏感。近期的科学研究发现,环境污染 物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并与肠 道微生物菌群相互作用。暴露于不同环境污染物 会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导致能量代谢紊 乱、影响营养吸收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对人体和 动物健康产生多种潜在的不利影响,甚至导致中 毒症状的产生。 该新兴研究前沿的主要内容为研究常见农药 如除草剂阿特拉津、杀菌剂抑霉唑等对模式生物 小鼠和斑马鱼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改变及其对生物 体代谢、免疫等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