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春大学旅游学院TheTourismCollegeof Changchun University《园林植物学》课程教案执笔人:谷颐2018年4月
1
学科基础必2018-2019学课程类型授课时间修课程年第一学期2018级考试授课对象考核方式风景园林绪论一、植物的多样性二、植物学发展与分支学科三、植物学的学习目的和方法四、我国的植物资源绪论章节标题一、教学内容绪论一、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基本特征及植物界的划分(一)植物的多样性地球上的生命诞生至今,经历了近35亿年漫长的发展和进化过程,形成了约200万种现存生物,其中属于植物界的就有50万种。它们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1、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的多样性无论高山、高原、平原、丘陵、大陆、荒漠、河海,还是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都有不同的植物种类生长繁衍。如雪莲分布在海拔3000米的雪线上。2、植物形态结构的多样性有的植物形体微小,是由单细胞组成的简单生物体:如细菌:有的由一定数量的细胞松散联系,形成群体;有的植物细胞之间联系紧密,形成多细胞群体,在内部维管系统逐渐完善,形成了进化程度较高的一系列由低等到高等的植物类群,其中最高级的种子植物,还能产生种子繁殖后代。如巨杉,株高140米,胸茎12米;大花草花的直径为1米。3、植物营养方式的多样性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绿色植物或自养植物;但也有部分植物,其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自制养料,而是寄生其它植物体上吸取现成的营养物质而生活,如菀丝子,称为寄生植物;2
2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必 修课程 授课时间 2018-2019 学 年第一学期 授课对象 2018 级 风景园林 考核方式 考试 绪论 一、植物的多样性 二、植物学发展与分支学科 三、植物学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四、我国的植物资源 章节标题 绪论 一、教学内容 绪 论 一、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基本特征及植物界的划分 (一)植 物 的 多 样 性 地球上的生命诞生至今,经历了近 35 亿年漫长的发展和进化过程,形成了 约 200 万种现存生物,其中属于植物界的就有 50 万种。它们从各个方面体现出 植物的多样性。 1、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的多样性 无论高山、高原、平原、丘陵、大陆、荒漠、河海,还是热带、亚热带、 温带、寒温带等都有不同的植物种类生长繁衍。如雪莲分布在海拔 3000 米 的雪线上。 2、植物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有的植物形体微小,是由单细胞组成的简单生物体;如细菌;有的由一定数 量的细胞松散联系,形成群体;有的植物细胞之间联系紧密,形成多细胞群体, 在内部维管系统逐渐完善,形成了进化程度较高的一系列由低等到高等的植物 类群,其中最高级的种子植物,还能产生种子繁殖后代。如巨杉,株高 140 米, 胸茎 12 米;大花草花的直径为 1 米。 3、植物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制养料,它们被称 为绿色植物或自养植物;但也有部分植物,其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自制养料, 而是寄生其它植物体上吸取现成的营养物质而生活,如菟丝子,称为寄生植物;
还有些植物如水晶兰和许多菌类,它们生长在腐朽的有机体上,通过对有机体分解而摄取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称为腐生植物。4、植物生活周期的多样性有的细菌仅生活20一30min,即可分裂而产生新个体。一年生和二年生的种子植物分别经过一年或跨越两个生长季而完成生命周期。其中木本植物的树龄可达数百年或上千年。(二)植物的基本特征与植物界的划分1、植物的基本特征植物虽然多种多样,绝大多数植物仍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例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初生壁主要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构成,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态;绿色植物借助太阳能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进行自养生活等。2、植物界的划分18世纪瑞典的林奈(CarolusLinnaeus)将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这种两界系统至今仍被沿用。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植物界的划分范围提出了不同见解。如1866年德国的海克尔(E.H.HaeckeI)提出三界系统;1938年美国的柯柏兰(H.E.Copelend)提出了四界系统;尔后又有五届系统、六届系统等。二、植物学的发展与分科植物学的发展是随着人类利用植物进行生产实践活动的深入而逐渐发展来的。我国研究植物历史悠久,早在殷代就开始种麦、栗、黍、稻。周代的《诗经》、晋代的《南方草本状》、明代的《本草纲目》及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等著作都不同程度对植物有所描述和总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植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层次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挖掘更多的资源植物,了解及开发其经济价值,这就促使对植物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现在植物学已从植物形态、分类、解剖、生理、生态、分布以及遗传和进化等方面开展研究,旨在揭露在人和自然环境影响下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规律,使能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控制和改造,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1、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在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中的建成过程和形成规律。广义概念还包括研究植物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及其规律的植物解部学,研究高等植物胚胎形成和发育规律的植物胚胎学,以及研究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代谢功能、遗传变异等内容的植物细胞学。2、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对环境条件的反应等。3、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遗传变异规律以及人工选择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3、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三、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学习植物的目的在于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掌握植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分布的规律,从而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充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引种、驯化,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学好植物学,首先是课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复习;其次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上好实验课,使理论与实际观察紧密结合二、教学目标及要求了解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学习园林植物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植物的多样性和我国的3
3 还有些植物如水晶兰和许多菌类,它们生长在腐朽的有机体上,通过对有机体 分解而摄取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称为腐生植物。 4、植物生活周期的多样性 有的细菌仅生活 20-30min ,即可分裂而产生新个体。一年生和二年生的种子 植物分别经过一年或跨越两个生长季而完成生命周期。其中木本植物的树龄可 达数百年或上千年。 (二) 植 物 的 基 本 特 征 与 植 物 界 的 划 分 1、植物的基本特征 植物虽然多种多样,绝大多数植物仍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例如,植物细 胞有细胞壁,初生壁主要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构成,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态;绿色 植物借助太阳能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进行自养生活等。 2、植物界的划分 18 世纪瑞典的林奈(Carolus Linnaeus)将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这种两界 系统至今仍被沿用。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植物界的划分范 围提出了不同见解。如 1866 年德国的海克尔(E.H.Haecke l)提出三界系统;1938 年美国的柯柏兰(H.E.Copelend)提出了四界系统;尔后又有五届系统、六届系统 等。 二、植 物 学 的 发 展 与 分 科 植物学的发展是随着人类利用植物进行生产实践活动的深入而逐渐发展来 的。我国研究植物历史悠久,早在殷代就开始种麦、粟、黍、稻。周代的《诗经》、 晋代的《南方草本状》、明代的《本草纲目》及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等著作 都不同程度对植物有所描述和总结。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植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层次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 挖掘更多的资源植物,了解及开发其经济价值,这就促使对植物的研究更加深入 和广泛。现在植物学已从植物形态、分类、解剖、生理、生态、分布以及遗传和 进化等方面开展研究,旨在揭露在人和自然环境影响下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 活动的规律,使能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控制和改造,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 1、植物形态学: 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在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中的建成过程 和形成规律。广义概念还包括研究植物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及其规律的植 物解剖学,研究高等植物胚胎形成和发育规律的植物胚胎学,以及研究植物 细胞的形态结构、代谢功能、遗传变异等内容的植物细胞学。 2、植物生理学 :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 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对环境条件的反应等。 3、植物遗传学: 研究植物遗传变异规律以及人工选择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3、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三、学 习 植 物 学 的 目 的 和 方 法 学习植物的目的在于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掌握植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 分布的规律,从而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充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提高农作物 的产量和品质,引种、驯化,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学好植物学,首先是课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复习;其次是理论联系实际, 认真上好实验课,使理论与实际观察紧密结合。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了解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学习园林植物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植物的多样性和我国的
植物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植物的多样性和我国的植物资源四、教学过程设计1.课程导入2. 内容讲授3.巩固练习4.归纳小结5.作业布置五、相关资源六、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
4 植物资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植物的多样性和我国的植物资源 四、教学过程设计 1.课程导入 2.内容讲授 3.巩固练习 4.归纳小结 5.作业布置 五、相关资源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