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药理学(03.022.0.1)… 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实验(03.022.0.3)…16 Pharmacology (03.022.5.1)....... …23 药理学(03.022.5.1)… 33 基础药理学(03.023.3.2) …46 Basic pharmacology (03.023.3.3) 66 中药药理学(03.024.3.1)… 78 护理药理学(03.028.0.1)… …97 药用植物学(03.031.3.2)… 113 生药学(03.031.3.3)… 123 药用植物学实验(03.031.3.4)… …140 药用植物学见习(03.032.3.1)… 147 中药鉴定学(03.037.3.4)… 151 中药鉴定学实验(03.037.3.5) 159 高等数学(03.041.3.1)… …167 高等数学(03.0413.2)… 176 物理学(03.046.3.2)… 185 物理学(03.046.3.5) 199 无机化学(03.051.3.2)… …215 无机化学(03.051.3.3)… …223 物理化学(03.052.3.2) …232 物理化学(03.052.3.3) 239 有机化学(03.053.3.1) …249 有机化学(03.053.3.2)… …263 分析化学(03.055.3.5) …275 分析化学(03.055.3.6) …293 中药化学(03.061.3.2)… …307 中药化学实验(03.061.3.4)… …314 中药化学(03.061.3.5)… …318 中药炮制学(03.062.3.2) …327 中药炮制学实验(03.062.3.4) …342 医院药学实习(03.064.3.4)…349 中药药剂学(03.064.3.5)… 352 -1-
目 录 药理学(03.022.0.1)…………………………………………………………… 1 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实验(03.022.0.3)……………………………………… 16 Pharmacology(03.022.5.1)…………………………………………………… 23 药理学(03.022.5.1)…………………………………………………………… 33 基础药理学(03.023.3.2)……………………………………………………… 46 Basic pharmacology(03.023.3.3)……………………………………………… 66 中药药理学(03.024.3.1)……………………………………………………… 78 护理药理学(03.028.0.1)……………………………………………………… 97 药用植物学(03.031.3.2)……………………………………………………… 113 生药学(03.031.3.3)…………………………………………………………… 123 药用植物学实验(03.031.3.4)………………………………………………… 140 药用植物学见习(03.032.3.1)………………………………………………… 147 中药鉴定学(03.037.3.4)……………………………………………………… 151 中药鉴定学实验(03.037.3.5)………………………………………………… 159 高等数学(03.041.3.1)………………………………………………………… 167 高等数学(03.041.3.2)………………………………………………………… 176 物理学(03.046.3.2)…………………………………………………………… 185 物理学(03.046.3.5)…………………………………………………………… 199 无机化学(03.051.3.2)………………………………………………………… 215 无机化学(03.051.3.3)………………………………………………………… 223 物理化学(03.052.3.2)………………………………………………………… 232 物理化学(03.052.3.3)………………………………………………………… 239 有机化学(03.053.3.1)………………………………………………………… 249 有机化学(03.053.3.2)………………………………………………………… 263 分析化学(03.055.3.5)………………………………………………………… 275 分析化学(03.055.3.6)………………………………………………………… 293 中药化学(03.061.3.2)………………………………………………………… 307 中药化学实验(03.061.3.4)…………………………………………………… 314 中药化学(03.061.3.5)………………………………………………………… 318 中药炮制学(03.062.3.2)……………………………………………………… 327 中药炮制学实验(03.062.3.4)………………………………………………… 342 医院药学实习(03.064.3.4)…………………………………………………… 349 中药药剂学(03.064.3.5)……………………………………………………… 352 - 1 -
药剂学(03.064.3.6) …364 中药药剂学实验(03.064.3.7) …375 中药分析(03.068.3.3)…381 中药学(03.091.0.3)…394 中药学(03.091.3.2) …413 方药学(03.096.0.1) …432 理化基础实验(一)(03.104.3.1)…444 理化基础实验(二)(03.104.3.4) …453 中药综合性实验(03.108.3.2)… 462 药学综合实验(03.108.3.3)… 466 天然药物化学(03.120.3.3)… …476 细胞生物学(03.206.0.1) 484 生物分析学基础(03.207.0.1)… …512 合成技术(03.208.0.1)… 522 天然产物与药物化学(03.209.0.1) …551 高级生物分析学(03.210.0.1)… 558 毒理学(03.211.0.1)… 56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6.002.0.1) …583 线性代数(26.003.0.1)… …589 -2-
药剂学(03.064.3.6)…………………………………………………………… 364 中药药剂学实验(03.064.3.7)………………………………………………… 375 中药分析(03.068.3.3)………………………………………………………… 381 中药学(03.091.0.3)…………………………………………………………… 394 中药学(03.091.3.2)…………………………………………………………… 413 方药学(03.096.0.1)…………………………………………………………… 432 理化基础实验(一)(03.104.3.1) …………………………………………… 444 理化基础实验(二)(03.104.3.4) …………………………………………… 453 中药综合性实验(03.108.3.2)………………………………………………… 462 药学综合实验(03.108.3.3)…………………………………………………… 466 天然药物化学(03.120.3.3)…………………………………………………… 476 细胞生物学(03.206.0.1)……………………………………………………… 484 生物分析学基础(03.207.0.1)………………………………………………… 512 合成技术(03.208.0.1)………………………………………………………… 522 天然产物与药物化学(03.209.0.1)…………………………………………… 551 高级生物分析学(03.210.0.1)………………………………………………… 558 毒理学(03.211.0.1)…………………………………………………………… 56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6.002.0.1)……………………………………………… 583 线性代数(26.003.0.1)………………………………………………………… 589 - 2 -
《药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一般信息 课程编号:03.022.0.1 课程名称:药理学 开课学院:中药学院 课程类型:必修课 学分:4.0学分 学时:56学时 理论学时:44(自修学时8)实验学时:12 前期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授课对象:医针推中西医营养等专业本科 二、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 学。总论部分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药物的作用规律,各论部分介绍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 系统、内脏系统以及自体活性物质、激素类、抗病原微生物等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为临床合理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防治作用和防止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Basic pharmac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studi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drugs and organisms,mainly about Pharmacodynamics and Pharmacokinetics.The introduction part deals with the basic concept and mechanisms of the drugs.The specialized part introduce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s,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drugs that act on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s,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visceral System, autoallergic active compound,hormones,anti-pathogens,anti parasitic diseases,anti-carcinoma and so on Pharmacology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linical use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drugs. 三、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总体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药理学》课程的讲授及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医针推中西医营养等专业学 生学习掌握常用西药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等基本知识,使其具备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的药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临床防治疾病、合理规范用药奠定理论基础,也为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打下坚 实的现代医学基础。 (二)教学策略设计 医针推中西医营养等专业本科学生在学习《药理学》课程之前已学习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诊断学等课程,为药理学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本课程的 授课学生虽然具体专业不同,但普遍具有较好的前期知识基础和良好的思维逻辑能力,对与临床相关的 学科知识充满求知欲,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 梁,因此学生对于《药理学》这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心态,对于《药理学》课程非常重视。 《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课堂讲授与提问式、讨论式、自主式学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 PPT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采用理论讲授、录像演示及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药 理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教学过程中,对药理学关键知识点分类要求,区分代表性药物、常用药物及其他药物;对不同 -1-
《药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一般信息 课程编号:03.022.0.1 课程名称:药理学 开课学院:中药学院 课程类型:必修课 学分:4.0 学分 学时:56 学时 理论学时 : 44(自修学时 8) 实验学时 :12 前期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授课对象:医针推中西医营养等专业本科 二、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 学。总论部分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药物的作用规律,各论部分介绍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 系统、内脏系统以及自体活性物质、激素类、抗病原微生物等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为临床合理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防治作用和防止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Basic pharmac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studi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drugs and organisms,mainly about Pharmacodynam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The introduction part deals with the basic concept and mechanisms of the drugs. The specialized part introduce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drugs that act on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visceral System, autoallergic active compound, hormones, anti-pathogens, anti parasitic diseases, anti-carcinoma and so on. Pharmacology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linical use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drugs. 三、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总体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药理学》课程的讲授及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医针推中西医营养等专业学 生学习掌握常用西药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等基本知识,使其具备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的药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临床防治疾病、合理规范用药奠定理论基础,也为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打下坚 实的现代医学基础。 (二)教学策略设计 医针推中西医营养等专业本科学生在学习《药理学》课程之前已学习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诊断学等课程,为药理学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本课程的 授课学生虽然具体专业不同,但普遍具有较好的前期知识基础和良好的思维逻辑能力,对与临床相关的 学科知识充满求知欲,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 梁,因此学生对于《药理学》这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心态,对于《药理学》课程非常重视。 《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课堂讲授与提问式、讨论式、自主式学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利用 PPT 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 ;采用理论讲授、录像演示及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药 理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教学过程中,对药理学关键知识点分类要求,区分代表性药物、常用药物及其他药物 ;对不同 - 1 -
章节的药物逐层解析、分别要求,注意将关键知识点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以各章节代表药物为切入点,指导学 生掌握重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禁忌证及不良反应。教学方法上,通过多元化的授课方式 讲授药理学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如采用以“以问题为导向”、“案例式教学法”、“三明治式教学法”、“翻 转课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药理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其高 效熟知并能运用知识要点及充分理解知识难点:采用练习、分析、讨论等形式,变 “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整个药理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实现共同学习和探究,提升“教与 学”的能力。 课程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改革。形成性评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 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一部分为随堂小测验,均计入平时成绩。课程考核形式为笔试,采用闭卷方式。 其中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总之,本课程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服务临床为目标,将药理学关键知识点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 禁忌证等充分结合,并通过分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激发学生药理学学习兴趣的同 时,不仅使其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协助其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从而为将来工作中将药理学专业知 识灵活应用于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熟知并能运用药物、药理学、药动学和药效学概念。 2.深刻领会药理学的内容。 知道药理学的学习任 务。【教学内容】 1.药物是指用于防治、诊断疾病或某些特殊临床应用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制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药物对机体 的作用及作用机理(药效学),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3.学习药理学的任务。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药效学 【目的要求】 熟知并能运用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和药物作用的受体学说的知识。 【教学内容】 1.药物作用的方式和类型(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和选择 性、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 2.药物的治疗作用(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 药物作用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效应、特异质反应、药物 依赖性)。 4.量效关系(最小有效量、治疗量、最大有效量、最小中毒量、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效价强 度、效能、治疗指数等)。 5.药物作用的主要机制:特异性药物与非特异性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作用的受体学说:受体亲 -2-
章节的药物逐层解析、分别要求,注意将关键知识点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以各章节代表药物为切入点,指导学 生掌握重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禁忌证及不良反应。教学方法上,通过多元化的授课方式 讲授药理学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如采用以“以问题为导向”、“案例式教学法”、“三明治式教学法”、“翻 转课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药理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其高 效熟知并能运用知识要点及充分理解知识难点;采用练习、分析、讨论等形式,变 “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整个药理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实现共同学习和探究,提升“教与 学”的能力。 课程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改革。形成性评价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为 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一部分为随堂小测验,均计入平时成绩。课程考核形式为笔试,采用闭卷方式。 其中平时成绩占 30%,考试成绩占 70%。 总之,本课程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服务临床为目标,将药理学关键知识点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 禁忌证等充分结合,并通过分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激发学生药理学学习兴趣的同 时,不仅使其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协助其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从而为将来工作中将药理学专业知 识灵活应用于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熟知并能运用药物、药理学、药动学和药效学概念。 2.深刻领会药理学的内容。 知道药理学的学习任 务。【教学内容】 1.药物是指用于防治、诊断疾病或某些特殊临床应用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制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药物对机体 的作用及作用机理(药效学),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 3.学习药理学的任务。 【教学方式】 PPT 授课、教师讲授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目的要求】 熟知并能运用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和药物作用的受体学说的知识。 【教学内容】 1.药物作用的方式和类型(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和选择 性、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 2.药物的治疗作用(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 药物作用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效应、特异质反应、药物 依赖性)。 4.量效关系(最小有效量、治疗量、最大有效量、最小中毒量、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效价强 度、效能、治疗指数等)。 5.药物作用的主要机制 :特异性药物与非特异性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作用的受体学说 :受体亲 - 2 -
和力和内在活性、受体激动剂、部分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的概念。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药动学 【目的要求】 1.熟知并能运用药物的转运方式及药物的体内过程的知识。 2.熟知并能运用药动学一些基本概念的知识。 3.深刻领会影响体内过程的因素。 【教学内容】 药动学定义:药动学研究的是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转化、排泄)和血药浓度随时间的 变化规律。 药物转运的方式:①被动转运的概念、影响被动转运的因素(药物的浓度、分子大小、脂溶性、 极性、解离度、体液的pH值)。②主动转运(特殊转运)的概念。 吸收的定义,各种吸收途径,口服给药影响吸收的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剂型、药物的 制剂、首关效应、吸收环境等)。 分布的定义,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体内屏障、器官血流量、体液的H值、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转运体)。 3.生物转化(代谢)的主要部位(肝),转化的结果,影响转化的因素。药酶诱导药和抑制药的概 念。药酶诱导药或抑制药对药物转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4.药物排泄的主要部位一一肾,其他排泄途经,影响排泄的因素。 5.药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生物利用度、消除类型、半衰期、坪值、表观分布容积、房室模型。影 响半衰期的因素。 【教学方式】 PPT授课、教师讲授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目的要求】 知道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等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教学内容】 1.药物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剂量、剂型、生物利用度、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给药间隔时间及 疗程、反复用药、联合用药。 2.机体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年龄、性别、个体差异(高敏性)、精神因素、病理因素、遗传因素等。 3.其他因素:时间、营养、嗜好和环境。 【教学方式】 自学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目的要求】 1.熟知并能运用传出神经的分类、递质、受体及生理效应的知识。 2.深刻领会传出神经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方式。 【教学内容】 1.传出神经的分类。 -3-
和力和内在活性、受体激动剂、部分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的概念。 【教学方式】 PPT 授课、教师讲授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目的要求】 1.熟知并能运用药物的转运方式及药物的体内过程的知识。 2.熟知并能运用药动学一些基本概念的知识。 3.深刻领会影响体内过程的因素。 【教学内容】 药动学定义:药动学研究的是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转化、排泄)和血药浓度随时间的 变化规律。 药物转运的方式:①被动转运的概念、影响被动转运的因素(药物的浓度、分子大小、脂溶性、 极性、解离度、体液的 pH 值)。②主动转运(特殊转运)的概念。 吸收的定义,各种吸收途径,口服给药影响吸收的因素(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剂型、药物的 制剂、首关效应、吸收环境等)。 分布的定义,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体内屏障、器官血流量、体液的 pH 值、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转运体)。 3.生物转化(代谢)的主要部位(肝),转化的结果,影响转化的因素。药酶诱导药和抑制药的概 念。药酶诱导药或抑制药对药物转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4.药物排泄的主要部位——肾,其他排泄途经,影响排泄的因素。 5.药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生物利用度、消除类型、半衰期、坪值、表观分布容积、房室模型。影 响半衰期的因素。 【教学方式】 PPT 授课、教师讲授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目的要求】 知道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等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教学内容】 1.药物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剂量、剂型、生物利用度、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给药间隔时间及 疗程、反复用药、联合用药。 2.机体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年龄、性别、个体差异(高敏性)、精神因素、病理因素、遗传因素等。 3.其他因素 :时间、营养、嗜好和环境。 【教学方式】 自学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目的要求】 1.熟知并能运用传出神经的分类、递质、受体及生理效应的知识。 2.深刻领会传出神经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方式。 【教学内容】 1.传出神经的分类。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