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4.3群落的结构课时数1授课班级高二生物A班授课时间2020.9.241.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2.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教学目标3.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学案、课件、《创新设计》完成学案《群落的结构》预习要求教学过程旁注【导入新课】PPT观察一个池塘,让学生说出有哪些种群?【新课研学】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阅读P71)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群(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群落的范群落的围和边界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阅读P72-73)1.群落的物种组成(1)作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海拔高度越高,群落丰富度越低。16
16 教学内容 4.3 群落的结构 课时数 1 授课班级 高二生物 A 班 授课时间 2020.9.24 教学目标 1.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 2.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3.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 布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 教学准备 学案、课件、《创新设计》 预习要求 完成学案《群落的结构》 教学过程 旁注 【导入新课】 PPT 观察一个池塘,让学生说出有哪些种群? 【新课研学】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阅读 P71) 1.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研究的问题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阅读 P72-73) 1.群落的物种组成 (1)作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海 拔高度越高,群落丰富度越低
北京師范大学盐城附属学校2.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2)竞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三、群落的空间结构(阅读P74-75)乔木层灌木层一草本层A图B图1.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2.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①植物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典例分析】1.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一200~3800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营原B厂高原草甸针叶林>乔木层一灌木层蘭叶林草本层绿藻/-200~3800m的海拔高度内,三个C褐藻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红菜A在一200~3800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17
17 2.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 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 空间等 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 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 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阅读 P74-75) 1.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 图:垂直结构, B 图:水平结构。 2.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 图:①植物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 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 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典例分析】 1.如图 A、B、C 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 的海拔高度内,山坡 A、森林 B、 海洋 C 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在-200~3800 m 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 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2.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0三=30+EX20福1010+teiae00.11.0.10100光强百分比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但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4.3群落的结构捕食寄生板种间关系书互利共生设计竞争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作业设计《创新设计》对应训练,本节课”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是重难点,二者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不同分布属于种群层次,不能构成垂直结构。而矮小的野草丛有垂直和水平结构的存在。教师应该通过较多的实例让学教生加以理解和应用。后记18
18 B.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B、C 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 构。 D.影响 B 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2.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 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但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板 书 设 计 4.3 群落的结构 作业设计 《创新设计》对应训练。 教 后 记 本节课”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是重难点,二者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 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不同分布属于种群层次,不能构成垂直结 构。而矮小的野草丛有垂直和水平结构的存在。教师应该通过较多的实例让学 生加以理解和应用
北京師范大学盐城附属学校LIATEDTOBNI19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