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2.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系统分析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2)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图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整体的系统;(2)初步形成生态学的观点,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二,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几张有关“环境主题”的漫画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系统分析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图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 整体的系统; (2)初步形成生态学的观点,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 界观。 二.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学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几张有关“环境主题”的漫画
2.学生分析: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3.总结:这几张漫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所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与我们第5章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幻灯片展示本章章题及学习的主要内容如下所示)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新课学习1.生态系统的范围(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探讨”,构建其中“生物与非生物关系”模型。(2)通过分析模型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3)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剖析生态系统的概念。i提出问题:要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必须满足什么条件?ii讨论:教材第88页的“?
2.学生分析: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 3.总结:这几张漫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所面临的环境和资源 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与我们第 5 章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 幻灯片展示本章章题及学习的主要内容如下所示)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范围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新课学习 1.生态系统的范围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探讨”,构建其中“生物与非生物关 系”模型。 (2)通过分析模型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引出生态系统的概 念。 (3)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剖析生态系统的概念。 i 提出问题:要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ii 讨论:教材第 88 页的 “?
iii判断:一个池塘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4)播放一段时长3min的影片“生态系统的类型”,让学生了解一些主要的生态系统及其特点。2.生态系统的结构(1)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组织学生合作探讨教材第89页“资料分析”中的问题1、3、4、5、6。(将问题3中的“食物链”改为“非生物”)[引导学生复习以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第5题中“生物的营养类型”】自养型生物光能自养型生物化能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主要)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菌、硫细菌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2)引导学生逐一回答上述问题,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多媒体展示“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教师剖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重点突出它们各自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多媒体展示两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iii 判断:一个池塘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播放一段时长 3min 的影片“生态系统的类型”,让学生了解一 些主要的生态系统及其特点。 2.生态系统的结构 (1)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组织学生合作探讨教材第 89 页 “资 料分析”中的问题 1、3、4、5、6。(将问题 3 中的“食物链”改为 “非生物”) [引导学生复习以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第 5 题中“生物的营养类 型”] 自养型生物 光能自养型生物 化能自养型生物 绿色植物(主要) 光合细菌 化能合成细菌 (如硝化细菌、硫细菌等)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2)引导学生逐一回答上述问题,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多媒体展示“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教师剖析生态系统的组 成成分,重点突出它们各自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多媒体展示两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第1组:i在自然界中哪些生物属于生产者?ii在自然界中哪些生物属于消费者?iii在自然界中哪些生物属于分解者?(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整理,归纳一些常见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第2组:i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吗?ii所有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吗?iii所有微生物都属于分解者吗?(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整理,提醒学生要注意对一些易错点的掌握。(5)在理解“生态系统各成分作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构建“生态系统结构”模型,以突出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三)课堂小结与反馈练习(课后练习与学案精选例题分析)。四.课后反思(一)成功之处:回看这一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成功的。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1.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多种手段相结合,实现三维目标。(1)让学生分析“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仅引出了本章的课题,更重要的是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这一情感目标得以实施
第 1 组: i 在自然界中哪些生物属于生产者? ii 在自然界中哪些生物属于消费者? iii 在自然界中哪些生物属于分解者?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整理,归纳一些常见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 成分。) 第 2 组: i 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吗? ii 所有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吗? iii 所有微生物都属于分解者吗?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整理,提醒学生要注意对一些易错点的掌握。) (5)在理解“生态系统各成分作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构建“生 态系统结构”模型,以突出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的统一性。 (三)课堂小结与反馈练习(课后练习与学案精选例题分析)。 四.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回看这一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成功的。这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多种手段相结合,实现三维目标。 (1)让学生分析“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仅引出了本章的 课题,更重要的是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这一情感目标得以实施
(2)通过模型构建,学生既认识到了“生态系统结构”的统一性,又培养了他们运用构建模型的方式来搭建知识网络的能力。(3)通过“分析模型一一引出概念一一提出问题一一讨论一一判断”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准确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构成生态系统的条件”。(4)组织学生合作探讨教材中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不仅寻求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合作意识,培养了自己的合作能力。(5)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引导复习“生物的营养类型”;剖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归纳一些常见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整理一些易错点;进行课堂小结等,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有“画龙点晴”之功效。2.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我只是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该用时则用,不该用时则不用,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功效,没有把自己变成“影片”的播放者或解说员。(1)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几张有关“环境主题”的漫画。主要是借用课外资源尽快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播放一段时长3min的影片,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同时也可以使紧张的教学氛围得以缓和
(2)通过模型构建,学生既认识到了“生态系统结构”的统一性, 又培养了他们运用构建模型的方式来搭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3)通过“分析模型――引出概念――提出问题――讨论――判 断”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准确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构 成生态系统的条件”。 (4)组织学生合作探讨教材中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不仅寻求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提高 了自己的合作意识,培养了自己的合作能力。 (5)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引导复习 “生物的营养类型”; 剖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归纳一些常见生 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整理一些易错点;进行课堂小结等,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2.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中,我只是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该用 时则用,不该用时则不用,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的功效,没有把自己变成“影片”的播放者或解说员。 (1)首先通过“多媒体” 播放几张有关“环境主题”的漫画。主 要是借用课外资源尽快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也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播放一段时长 3min 的影片,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了解一些基本 知识,同时也可以使紧张的教学氛围得以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