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的补充兵,本来选自民间百姓人家的子弟,随时侍奉在太子身边。现在(因为) 死亡或残疾,全部补充兵源会成为打扰百姓的一件事。请求从二十五个驻军卫所内,用一个卫所的 兵士补充选调,不要再牵累老百姓了。”(年富)上书中所议事情多数被实施执行 年富升任陕西左参政,不久任命他负责管理粮食储备。又怡逢计算毎年用粮情况,用来筹划军 费,年富(上奏章)说:“我所管辖的地区毎年收二次税共一百八十九万石,屯积粮食收入七十多万 石。这期间水灾、旱灾(人口)流动、转移,免除拖欠、亏欠(的赋税),大概三份要减去一份,可 每年的费用就达到一百八十余万石,收入少支出多。请求裁减闲散多余的士卒,淘汰劣等马匹,杜 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皇帝同意了他的奏折。边疆的兵士马匹,(钱粮等)按需要而供给的数量 浩大繁多。军民因远途运输而疲乏,强橫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做违法的事情牟取利益。 年富计算路途远近,核定征收赋税,支岀或收入(一律)谨慎地探求考核,过去的弊端得以革除, 老百姓的困苦得到大大缓解。(年富)升任河南右布政使。年富到河南,那年闹饥荒,流离失所的百 姓有二十多万,(不法者)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委任年富安抚流亡百姓,(河南流亡的百姓) 都安定了。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春天,凭借右副都御史身份出任大同巡抚,管理军政事务。 当时经历丧乱战败,法律松弛,弊端尤其严重。年富一心-一意抚慰体恤民众,上奏请求免除了秋赋 撤除几个州县的税课局,停止让太原的民众从大同转运出粮饷 年富遇到大事,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权势不能阻挠(使他屈服),声名震动关中。这时,年富的 威望名声远扬于天下,可是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家更加憎恨(他),互相收集年富的罪名。山西参政林 厚竭力诋毁年富,皇帝说:“林厚怨恨年富、诬陷年富啊,我正交付年富边防事务。免除林厚官职 天顺元年朝廷革除巡抚官职,年富也被罢官回家。不久,石彪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 富被逑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皇帝征询李贤,李贤称赞年富能够祛除弊(端)政。皇帝说 这一定是石彪被年富遏制,不能够满足他的私欲罢了。”李贤说:"果真如圣上所说,应该尽早洗 刷年富的罪名。”果然没有证据(说明年富有罪),就下令让年富辞官退休回家 第-6-页共57页
第- 6 -页 共57页 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的补充兵,本来选自民间百姓人家的子弟,随时侍奉在太子身边。现在(因为) 死亡或残疾,全部补充兵源会成为打扰百姓的一件事。请求从二十五个驻军卫所内,用一个卫所的 兵士补充选调,不要再牵累老百姓了。”(年富)上书中所议事情多数被实施执行。 年富升任陕西左参政,不久任命他负责管理粮食储备。又恰逢计算每年用粮情况,用来筹划军 费,年富(上奏章)说:“我所管辖的地区每年收二次税共一百八十九万石,屯积粮食收入七十多万 石。这期间水灾、旱灾(人口)流动、转移,免除拖欠、亏欠(的赋税),大概三份要减去一份,可 每年的费用就达到一百八十余万石,收入少支出多。请求裁减闲散多余的士卒,淘汰劣等马匹,杜 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皇帝同意了他的奏折。边疆的兵士马匹,(钱粮等)按需要而供给的数量 浩大繁多。军民因远途运输而疲乏,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做违法的事情牟取利益。 年富计算路途远近,核定征收赋税,支出或收入(一律)谨慎地探求考核,过去的弊端得以革除, 老百姓的困苦得到大大缓解。(年富)升任河南右布政使。年富到河南,那年闹饥荒,流离失所的百 姓有二十多万,(不法者)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委任年富安抚流亡百姓,(河南流亡的百姓) 都安定了。景泰二年(公元 1451 年)春天,凭借右副都御史身份出任大同巡抚,管理军政事务。 当时经历丧乱战败,法律松弛,弊端尤其严重。年富一心一意抚慰体恤民众,上奏请求免除了秋赋, 撤除几个州县的税课局,停止让太原的民众从大同转运出粮饷。 年富遇到大事,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权势不能阻挠(使他屈服),声名震动关中。这时,年富的 威望名声远扬于天下,可是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家更加憎恨(他),互相收集年富的罪名。山西参政林 厚竭力诋毁年富,皇帝说:“林厚怨恨年富、诬陷年富啊,我正交付年富边防事务。”免除林厚官职。 天顺元年朝廷革除巡抚官职,年富也被罢官回家。不久,石彪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 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皇帝征询李贤,李贤称赞年富能够祛除弊(端)政。皇帝说: “这一定是石彪被年富遏制,不能够满足他的私欲罢了。”李贤说:“果真如圣上所说,应该尽早洗 刷年富的罪名。”果然没有证据(说明年富有罪),就下令让年富辞官退休回家
天顺四年的春天,户部少尚书(一职的人选),李贤推举年富。皇帝身边一些大臣委婉地阻止 让年富任户部尚书。皇帝对李贤说:“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 贤能的原因。”特意召年富任命他担任尚书官职。年富斟酌赢利和亏欠,严格地支出、收入,亲身参 加计算,一些官吏不能欺瞒他。因此,户部事情得到了很好的办理。年富为官清廉正派刚强正直, 至始至终不改变,与王翱一同被当时的人们称作是有名的大臣。明宪宗立为皇帝,年富请求罢黜左 布政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说年富侵夺官职。年富全力争辩说:“举荐贤良人才是为了国家,没有个 人的私心。”于是请求辞官告老还乡。皇帝抚慰并挽留年富,作出了罢黜李毓。不久,年富生疽病(毒 疮)死亡。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2011·佛山顺德期末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丁前溪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 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莖豆饲畜,给食周至。 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 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 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 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 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 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数年无耗 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城,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 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 里温暖。杨义之,而內顾増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日:顾不敢 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日:“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 第-7一页共57页
第- 7 -页 共57页 天顺四年的春天,户部缺少尚书(一职的人选),李贤推举年富。皇帝身边一些大臣委婉地阻止 让年富任户部尚书。皇帝对李贤说:“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 贤能的原因。”特意召年富任命他担任尚书官职。年富斟酌赢利和亏欠,严格地支出、收入,亲身参 加计算,一些官吏不能欺瞒他。因此,户部事情得到了很好的办理。年富为官清廉正派刚强正直, 至始至终不改变,与王翱一同被当时的人们称作是有名的大臣。明宪宗立为皇帝,年富请求罢黜左 布政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说年富侵夺官职。年富全力争辩说:“举荐贤良人才是为了国家,没有个 人的私心。”于是请求辞官告老还乡。皇帝抚慰并挽留年富,作出了罢黜李毓。不久,年富生疽病(毒 疮)死亡。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2011·佛山顺德期末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丁前溪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 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 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 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 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 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 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 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数年无耗。 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城,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 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 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 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
留,当助资斧。”走怦①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 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君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堆 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 有焉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走怦:派人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行台按访之 按:考察 B.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 业:以……为业 C.数年无耗 耗:损耗 D.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 诣:拜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俄出仍以反客 B.问:“主人何业? 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 C.丁赞叹而别。 踩履而出,揖客入 D.慕郭解之为人 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 7.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省略最多的一句是()(3分) A.避身逆旅B.止宿其家 C.居之温室 D.明日为制冠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城人丁前溪受古代侠客郭解的影响,好仗义疏财,抱打不平,不愿参与政治,知道御史行 台要拜访自己,就逃跑了 B.旅馆女主人家里经济不宽松却很是好客,在丁前溪前来避雨时即使素昧平生也能热情招待,为 了喂马甚至不惜拆下自家屋顶的茅草作为饲料 C.几年之后,杨某因荒年无法度日前来求救,丁前溪知恩图报,热情款待曾经一度忘记的杨某 还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送了不少吃穿用品接济对方 D.“一饭之德”得涌泉相报。在丁前溪的帮助下,杨某一家即使舍弃经营旅馆的旧业也能过上好 日子,诠释了“好心有好报”的人生道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异史氏日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 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3分) 第-8-页共57页
第- 8 -页 共57页 留,当助资斧。”走怦 ① 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 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君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堆 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 有焉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走怦:派人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御史行台按.访之 按:考察 B.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 业:以……为业 C.数年无耗. 耗:损耗 D.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 诣:拜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 分) A.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俄出仍以.反客 B.问:“主人何.业?” 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 C.丁赞叹而.别。 踩履而.出,揖客入 D.慕郭解之.为人 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 7.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省略最多的一句是 ( ) (3 分) A.避身逆旅 B.止宿其家 C.居之温室 D.明日为制冠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诸城人丁前溪受古代侠客郭解的影响,好仗义疏财,抱打不平,不愿参与政治,知道御史行 台要拜访自己,就逃跑了。 B.旅馆女主人家里经济不宽松却很是好客,在丁前溪前来避雨时即使素昧平生也能热情招待,为 了喂马甚至不惜拆下自家屋顶的茅草作为饲料。 C.几年之后,杨某因荒年无法度日前来求救,丁前溪知恩图报,热情款待曾经一度忘记的杨某, 还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送了不少吃穿用品接济对方。 D.“一饭之德”得涌泉相报。在丁前溪的帮助下,杨某一家即使舍弃经营旅馆的旧业也能过上好 日子,诠释了“好心有好报”的人生道理。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 )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 分) 异 史 氏 日 贫 而 好 客 饮 博 浮 荡 者 优 为 之 异 者 独 其 妻 耳 受 之 施 而 不 报岂 人 也 哉 然 一 饭 之 德 不 忘 丁 其 有 焉。 (2 ) 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 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宣告之,暇幸见顾。(3分) 5.选C(耗:消息) 6.选C(皆为连词,表修饰,可不译。A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把、拿:B代词, 什么/副词,怎么:D助词,的/4弋词,这件事) 7.选B(“(少年)止(之)宿(于)其家”;A“(丁)避身(于)逆旅”C(丁)居之(于)温室:D明日(丁) 为(之)制冠服) 8.选D(杨某旧业是“日设博场以谋升斗”,即开赌场) 9.断句和翻译。(10分) (1)断句。(4分)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 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评分标准:每错、漏断两处扣1分) (2)翻译。(6分) ①丁前溪更加感到惊异,认为这样做的意图是想得到自己的钱财。(3分) (评分标准:“异”1分,“直”1分,意思对1分。) ②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3分) (评分标准:“我诸城丁某”译成判断句和“见”“顾”各1分) 参考译文: 丁前溪,是山东诸城人。家中富有钱粮,好仗义疏财,抱打不平,最钦佩古代侠客郭解的为人 御史行台考察后,要拜访他。丁前溪逃跑了,到安丘时遇上下雨,他就在一家旅舍避雨。雨一直到 中午仍下个不停。这时,有个少年过来,用丰盛的饭菜招待他。不久天黑了,(年轻人)挽留丁前溪在 他家住宿,拿饲料草喂养他的马匹,照顾得非常周到。问那少年的姓名,少年回答说:“主人姓杨 我是他的内侄(妻子弟兄的儿子)。主人喜好交游,适逢他出门在外,家中只有他家娘子在。家贫不能 给你丰厚的招待,希望你能见谅。”丁前溪问:“你家主人从事什么行业?”得知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 只是每天靠开设赌场谋得少量的糊口用品。第二天阴雨仍旧连绵不止,但旅馆供给的饭食照样无丝 毫怠慢。到晚上铡草喂马时,喂牲口的草料湿漉漉的,看起来很是长短不齐。丁前溪对此感到奇怪。 年轻人说:“实话告诉您,家中贫困没有什么拿来喂养牲畜,这是刚才娘子让拆掉的屋上的茅草啊。” 丁前溪越发感到奇异,认为这样做的意图是想得到自己的钱财。第二天,丁前溪付钱,年轻人不接 受,丁前溪硬要给钱,年轻人拿进去。一会儿,年轻人仍然将钱归还给丁前溪,并说:“娘子说了, 我们并非以此为业来谋取生活。主人出门在外,曾经几天都不带一文钱,您来到我家,怎么就能向 您索要报酬呢?”丁赞叹着告别。临别时嘱托年轻人说 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 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之后几年没有消息。 这年碰上大饥荒,杨家穷困到极点。实在没有什么作为生计,他的妻子顺口劝他去拜访丁前溪, 杨某听从了她妻子的话。到了诸城,向守门人通报了姓名,丁前溪模模糊糊不记得此人,杨某一母 说起之前的事后丁前溪才记起来。丁前溪听后,慌得趿拉着鞋子就跑出来迎客。见杨某衣着破烂, 鞋子露着脚后跟,作揖行礼请客人进屋,一见他衣服破烂,鞋子露着脚后跟,将他安排在暖和的房 间,又置办酒宴款待他,礼仪隆重,非同寻常。第二天又替他做帽子、衣服,里里外外都很保暖。 杨氏觉得丁很讲义气,可是心里顾念着妻子,心里不能不对丁前溪有些埋怨。停留了几天,丁前溪 始终不说赠别的话。杨氏内心非常急迫,告诉丁说:“考虑再三,不能再瞒你了。我来时,家中 米不到一升。现在承蒙您赤诚相待,我本来很高兴,可是我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啊?”丁前溪说:“这 无须你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缠。”丁前溪就 第-9-页共57页
第- 9 -页 共57页 ② 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宣告之,暇幸见顾。(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选 C (耗:消息) 6.选 C (皆为连词,表修饰,可不译。A 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把、拿;B 代词, 什么 / 副词,怎么;D 助词,的/4 弋词,这件事) 7.选 B (“(少年)止(之)宿(于)其家”; A“(丁)避身(于)逆旅”;C (丁)居之(于)温室; D 明日(丁) 为(之)制冠服) 8.选 D (杨某旧业是“日设博场以谋升斗”,即开赌场)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断句。(4 分)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 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评分标准:每错、漏断两处扣 1 分) (2)翻译。(6 分) ①丁前溪更加感到惊异,认为这样做的意图是想得到自己的钱财。(3 分) (评分标准:“异”1 分,“直”1 分,意思对 1 分。) ②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3 分) (评分标准:“我诸城丁某”译成判断句和“见”“顾”各 1 分) 参考译文: 丁前溪,是山东诸城人。家中富有钱粮,好仗义疏财,抱打不平,最钦佩古代侠客郭解的为人。 御史行台考察后,要拜访他。丁前溪逃跑了,到安丘时遇上下雨,他就在一家旅舍避雨。雨一直到 中午仍下个不停。这时,有个少年过来,用丰盛的饭菜招待他。不久天黑了,(年轻人)挽留丁前溪在 他家住宿,拿饲料草喂养他的马匹,照顾得非常周到。问那少年的姓名,少年回答说:“主人姓杨, 我是他的内侄(妻子弟兄的儿子)。主人喜好交游,适逢他出门在外,家中只有他家娘子在。家贫不能 给你丰厚的招待,希望你能见谅。”丁前溪问:“你家主人从事什么行业?”得知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 只是每天靠开设赌场谋得少量的糊口用品。第二天阴雨仍旧连绵不止,但旅馆供给的饭食照样无丝 毫怠慢。到晚上铡草喂马时,喂牲口的草料湿漉漉的,看起来很是长短不齐。丁前溪对此感到奇怪。 年轻人说:“实话告诉您,家中贫困没有什么拿来喂养牲畜,这是刚才娘子让拆掉的屋上的茅草啊。” 丁前溪越发感到奇异,认为这样做的意图是想得到自己的钱财。第二天,丁前溪付钱,年轻人不接 受,丁前溪硬要给钱,年轻人拿进去。一会儿,年轻人仍然将钱归还给丁前溪,并说: “娘子说了, 我们并非以此为业来谋取生活。主人出门在外,曾经几天都不带一文钱,您来到我家,怎么就能向 您索要报酬呢?”丁赞叹着告别。临别时嘱托年轻人说: “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 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之后几年没有消息。 这年碰上大饥荒,杨家穷困到极点。实在没有什么作为生计,他的妻子顺口劝他去拜访丁前溪, 杨某听从了她妻子的话。到了诸城,向守门人通报了姓名,丁前溪模模糊糊不记得此人,杨某一母 说起之前的事后丁前溪才记起来。丁前溪听后,慌得趿拉着鞋子就跑出来迎客。见杨某衣着破烂, 鞋子露着脚后跟,作揖行礼请客人进屋,一见他衣服破烂,鞋子露着脚后跟,将他安排在暖和的房 间,又置办酒宴款待他,礼仪隆重,非同寻常。第二天又替他做帽子、衣服,里里外外都很保暖。 杨氏觉得丁很讲义气,可是心里顾念着妻子,心里不能不对丁前溪有些埋怨。停留了几天,丁前溪 始终不说赠别的话。杨氏内心非常急迫,告诉丁说: “考虑再三,不能再瞒你了。我来时,家中 米不到一升。现在承蒙您赤诚相待,我本来很高兴,可是我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啊?”丁前溪说:“这 无须你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缠。”丁前溪就
派人去召集赌徒们来赌博,让杨氏不出力而向赢方抽头为利,一夜就得到百两银子。丁前溪这才送 杨某回家 杨某进家门一看,合家衣着焕然一新,妻子身边还有个丫鬟伺候。杨某吃惊地问妻子,妻子说 你走后,第二天就有人赶着马车送来了布匹粮食,说是丁客人让送的;还带来个丫鬟,供我使唤。” 杨某激动不已。从此,杨家过上了小康生活,再也用不着设赌场赚钱度日了。 回家见到妻子,妻子衣服鞋子光鲜齐整,一个小婢女在侍候她。杨某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妻子说:“从您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马和仆人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了满满一屋,说是丁氏客 赠与的。又送来一个婢女,给我使唤。”杨氏感动不已。从此他家过上小康生活,再不屑于从事以前 开博场的职业了 异史氏说,家贫却好客,饮酒博戏、性情放荡的人做这样的事情大有人在。让人惊异的,只是 杨氏的妻子罢了。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去回报,难道还算得上人吗?然而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即使是很 小的恩德,也不忘记的,丁前溪就具有这种品德啊。 【2011·海淀一模】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 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 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言:“君不虛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 不为患。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 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 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 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 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忠数责论次°无功, 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萧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官曰:“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 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会其子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 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 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取材于《新唐书》) 注释:①论次:编写。②偃蹇:困顿艰难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课功殿,明赏罚课:考核 B.擢太子率更令 擢:提拔 C.楚客等恶其言切 切:恳切 朝有论著辄豫 豫:通“与”,参与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第-10-页共57页
第- 10 -页 共57页 派人去召集赌徒们来赌博,让杨氏不出力而向赢方抽头为利,一夜就得到百两银子。丁前溪这才送 杨某回家。 杨某进家门一看,合家衣着焕然一新,妻子身边还有个丫鬟伺候。杨某吃惊地问妻子,妻子说: “你走后,第二天就有人赶着马车送来了布匹粮食,说是丁客人让送的;还带来个丫鬟,供我使唤。” 杨某激动不已。从此,杨家过上了小康生活,再也用不着设赌场赚钱度日了。 回家见到妻子,妻子衣服鞋子光鲜齐整,一个小婢女在侍候她。杨某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妻子说:“从您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马和仆人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了满满一屋,说是丁氏客 赠与的。又送来一个婢女,给我使唤。”杨氏感动不已。从此他家过上小康生活,再不屑于从事以前 开博场的职业了。 异史氏说,家贫却好客,饮酒博戏、性情放荡的人做这样的事情大有人在。让人惊异的,只是 杨氏的妻子罢了。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去回报,难道还算得上人吗?然而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即使是很 小的恩德,也不忘记的,丁前溪就具有这种品德啊。 【2011·海淀一模】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 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 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 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 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 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 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 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忠数责论次①无功, 又仕偃蹇②,乃.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萧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官曰:“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 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会其子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 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 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取材于《新唐书》) 注释:①论次:编写。②偃蹇:困顿艰难。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宜课.功殿,明赏罚 课:考核 B.擢.太子率更令 擢:提拔 C.楚客等恶其言切. 切:恳切 D.朝有论著辄豫. 豫:通“与”,参与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