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文言文段阅读 第一部分六年高考题荟萃 2010年高考题 (10年全国卷I)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 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 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 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 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 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 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袆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 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 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 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 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 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 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 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 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
第四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文言文段阅读 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题荟萃 2010 年高考题 (10 年全国卷Ⅰ)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 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 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 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 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 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 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 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 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 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 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 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 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 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 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1②2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 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 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 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 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译文 8、答案:B 解析:宠:以……为宠,把…作为宠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答案:B 解析:②是一个比喻:④是编修《元史》,文采好:⑤劝说梁王归顺的话。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答案】D 【解析】他先是晓谕梁王,迅速归顺,不然朝廷的征讨很快到来,又对梁王说朝廷怜惜 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 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 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 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 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 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答案:B 解析:宠:以……为宠,把……作为宠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9、答案:B 解析:②是一个比喻;④是编修《元史》,文采好;⑤劝说梁王归顺的话。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0、【答案】D 【解析】他先是晓谕梁王,迅速归顺,不然朝廷的征讨很快到来,又对梁王说朝廷怜惜 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1、【答案】 (1)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祎。 (2)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你们(元朝)就像火 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 【解析】(1)注意“会”“遗”“必”“胁王以危言(状语后置)”的翻译。(2)注意“既” “讫”“实”“馀烬”“敢与日月争明”的翻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 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 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年全国卷Ⅱ)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 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 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 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 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 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 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 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 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場,身复战没, 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 满以射,箸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 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 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 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十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11、【答案】 (1)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祎。 (2)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你们(元朝)就像火 把将要烧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 【解析】(1)注意“会”“遗”“必”“胁王以危言(状语后置)”的翻译。(2)注意“既” “讫”“实”“馀烬”“敢与日月争明”的翻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 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 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0 年全国卷Ⅱ) 三、(9 分 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 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 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 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 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 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 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 “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 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 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 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 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 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 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 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寻知代州。移深州: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①保裔选精锐赴之 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 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 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 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 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 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把(选择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译文 答案: 8、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 到”,故选A。 9、解析:本题考査筛选文中的信息。①说康保裔筛选精兵岀征,②说身边人劝康保裔 逃跑,⑥是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故选D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①保裔选精锐赴之 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 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 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 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 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 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11.把(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译文: 答案: 8、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 到”,故选 A。 9、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说康保裔筛选精兵出征,②说身边人劝康保裔 逃跑,⑥是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故选 D
10、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 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故选D 11、(1)解析:本题考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 “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故译为: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 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 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故译为: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 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10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 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 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纟 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 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 车站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2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 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 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底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 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 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 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 又长于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 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 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 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 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
10、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 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故选 D。 11、(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 “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故译为: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 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 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故译为: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 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10 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 1 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 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 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 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 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 车站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 2 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 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 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 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 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 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 又长于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 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 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 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 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