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ll·太远调研】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o(25分) 钱学森在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高才生 经过日日夜夜的海上颠簸,钱学森乘坐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终于来到了大洋彼岸。 钱学森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在航空系攻读硕土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师资雄厚,可以说是名师 荟萃,有教学人员近两干人。这里集中了许许多多驰名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美国 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院士。 正常的、繁忙的学生生活开始了。开头,钱学森选修了航空系的六门课程。他发现,每一门课 程的教授都是风度不凡,讲课非常精彩。因此,都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同时,这里的教学方式又 跟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习环境相当宽松,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 主动性。这很适合钱学森的学习特点,他认真听讲,一丝不苟。不久,人们发现这位个子不高,闪 烁着一双乌黑大眼睛的潇洒英俊、才华横溢的中国学生,学业成绩异乎寻常。 钱学森的学习精神和学业成绩在班级里总是最突出的,这给麻省理工学院的许多教师留下深刻 的印象。他们普遍感到,中国学生钱学森才智过人,思想敏捷,接受事物快,回答教师的提问既准 确无误,又干净利落。特别是钱学森的数学才能,令包括数学老师在内的许多人都感到吃惊。他对 抽象概念的理解力,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都是非凡的。 投师冯卡门教授 钱学森永远铭记父亲的教诲: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最有力量的,这便是知识。为此, 钱学森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师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 立志为祖国的科技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钱学森矢志不渝的信念。冯,卡门曾对钱学森 说:“人类要发展,就一定要征服空间,揭开宇宙的秘密。这就离不开航空和火箭技术,离不开空气 动力学。而目前还很贫穷的国家和民族,要想赶上强国和富国,更需要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武装。年 轻人,你为祖国服务的思想很好。这对你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需要的
【2011·太远调研】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o (25 分) 钱学森在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高才生 经过日日夜夜的海上颠簸,钱学森乘坐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终于来到了大洋彼岸。 钱学森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在航空系攻读硕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师资雄厚,可以说是名师 荟萃,有教学人员近两千人。这里集中了许许多多驰名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美国 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院士。 正常的、繁忙的学生生活开始了。开头,钱学森选修了航空系的六门课程。他发现,每一门课 程的教授都是风度不凡,讲课非常精彩。因此,都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同时,这里的教学方式又 跟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习环境相当宽松,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 主动性。这很适合钱学森的学习特点,他认真听讲,一丝不苟。不久,人们发现这位个子不高,闪 烁着一双乌黑大眼睛的潇洒英俊、才华横溢的中国学生,学业成绩异乎寻常。 钱学森的学习精神和学业成绩在班级里总是最突出的,这给麻省理工学院的许多教师留下深刻 的印象。他们普遍感到,中国学生钱学森才智过人,思想敏捷,接受事物快,回答教师的提问既准 确无误,又干净利落。特别是钱学森的数学才能,令包括数学老师在内的许多人都感到吃惊。他对 抽象概念的理解力,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都是非凡的。 投师冯·卡门教授 钱学森永远铭记父亲的教诲: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最有力量的,这便是知识。为此, 钱学森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师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 立志为祖国的科技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钱学森矢志不渝的信念。冯,卡门曾对钱学森 说:“人类要发展,就一定要征服空间,揭开宇宙的秘密。这就离不开航空和火箭技术,离不开空气 动力学。而目前还很贫穷的国家和民族,要想赶上强国和富国,更需要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武装。年 轻人,你为祖国服务的思想很好。这对你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需要的
冯卡门向钱学森提出了几个有关力学方面的问题。出乎冯卡门教授意料的是,钱学森对这些问 题竟然对答如流,他感到,这位中国学生具有超越-般学者的智慧和极其敏锐的思维判断能力,于 是,当即表示,愿意破格录取钱学森为他的博士研究生。 冯卡门把数学看作是打开自然界秘密的得力工具和基础技能。所以,他非常注重数学功底。而 钱学森恰恰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具有潜在的数学优势和天赋,这正好是冯·卡门所乐意见到的。 他对钱学森的数学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做了这样的评述 钱学森在许多数学课题上和我一起工作。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像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 能成功地把它与准确洞察自然现象中物理图像的非凡才能结合在-起。作为-个青年学生,他帮助 我提炼了我自己的某些思想,使一些很深的命题变得豁然开朗。这种天资是我所不常遇到的,因而 他和我成了亲密的同事。 (节选自魏根发、祁淑英<钱学森>)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钱学森选修了航空系的六门课程,每一门课程的教授都是风度不凡,讲课非常精彩, 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B.钱学森的学业成绩在班级里总是最突出的,麻省理工学院的许多教师普遍感到,中国学 生才智过人,思想敏捷。 C.钱学森对冯·卡门教授提出的所有数学问题都对答如流,这让冯·卡门教授很 是意外。 D.本文通过钱学森在美国求学的经历,让我们感知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有规律 可寻的。 E.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习环境相当宽松,教学方式跟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这恰好适应了钱学森的学习特点 (2)根据全文请概括说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怎样的特点?(6分) (3)钱学森的学习优势体现在哪几方面?请分条陈述。(6分) (4)请你就对“信念”、“天赋“两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本中钱学森留学经历 谈谈你的看法。(8分)。 12.(1)(5分)BC(B项“中国学生”不对.C项“所有数学问题”不对。答对一项得2分,全对 得5 分) (2)(6分)①名师荟萃,广纳全球科学名流
冯·卡门向钱学森提出了几个有关力学方面的问题。出乎冯·卡门教授意料的是,钱学森对这些问 题竟然对答如流,他感到,这位中国学生具有超越一般学者的智慧和极其敏锐的思维判断能力,于 是,当即表示,愿意破格录取钱学森为他的博士研究生。 冯·卡门把数学看作是打开自然界秘密的得力工具和基础技能。所以,他非常注重数学功底。而 钱学森恰恰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具有潜在的数学优势和天赋,这正好是冯·卡门所乐意见到的。 他对钱学森的数学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做了这样的评述: 钱学森在许多数学课题上和我一起工作。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像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 能成功地把它与准确洞察自然现象中物理图像的非凡才能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青年学生,他帮助 我提炼了我自己的某些思想,使一些很深的命题变得豁然开朗。这种天资是我所不常遇到的,因而, 他和我成了亲密的同事。 (节选自魏根发、祁淑英<钱学森>)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钱学森选修了航空系的六门课程,每一门课程的教授都是风度不凡,讲课非常精彩, 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B.钱学森的学业成绩在班级里总是最突出的,麻省理工学院的许多教师普遍感到,中国学 生才智过人,思想敏捷。 C.钱学森对冯·卡门教授提出的所有数学问题都对答如流,这让冯·卡门教授很 是意外。 D.本文通过钱学森在美国求学的经历,让我们感知到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有规律 可寻的。 E.麻省理工学院的学习环境相当宽松,教学方式跟上海交通大学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这恰好适应了钱学森的学习特点。 (2)根据全文请概括说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怎样的特点?(6 分) (3)钱学森的学习优势体现在哪几方面?请分条陈述。(6 分) (4)请你就对“信念”、“天赋“两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本中钱学森留学经历, 谈谈你的看法。(8 分)。 12.(1)(5 分)BC(B 项“中国学生”不对.C 项“所有数学问题”不对。答对一项得 2 分,全对 得 5 分) (2)(6 分)①名师荟萃,广纳全球科学名流
②每位教授都风度不凡,讲课精彩 ③教学方式独特,学习环境宽松 ④没有民族偏见,激励学生报效祖国 ⑤师生关系平等融洽,相互尊重。 ⑥关注学生的扎实基础、潜质、想象力等。(一点1分,共6分) (3)(6分)①信念坚定,心系祖国,治学认真,一丝不苟;②才思敏捷,接受事物快:③具有 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具有潜在的数学优势和天赋:④具有敏锐的思维判断能力。(答出三点即可 每点2分) (4)(8分)参考要点: 信念方面:坚定的信念是人生奋斗的动力(信念是成才的炅魂)。①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祖国作 出贡献。②选准具体的奋斗目标,为之矢志不渝,创造佳绩。 天赋方面:天赋是成才的关键(天赋是成才的前提)①要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潜质优势。 ②客观环境要适合天赋的发展要求 (观点明确,论述合理,理由充分,酌情给分) 【2011·西安八校联考】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 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的文化老人陨落 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朝中大官,母亲是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 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豪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是通的,他更 关注的却是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等。他的很多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 就不被许多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 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 狗、玩葫芦、养鸣虫,在北京城可以算得上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 百块钱,而一袋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头一次托人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从小的心思都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判断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 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 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艰苦的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 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 即使“雕虫小技”,王世襄都“玩”出了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 《北京鸽哨》等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儿, 同样都非常精深而成一领域之专家。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
②每位教授都风度不凡,讲课精彩。 ③教学方式独特,学习环境宽松。 ④没有民族偏见,激励学生报效祖国。 ⑤师生关系平等融洽,相互尊重。 ⑥关注学生的扎实基础、潜质、想象力等。(一点 1 分,共 6 分) (3)(6 分)①信念坚定,心系祖国,治学认真,一丝不苟;②才思敏捷,接受事物快;③具有 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具有潜在的数学优势和天赋;④具有敏锐的思维判断能力。(答出三点即可, 每点 2 分) (4)(8 分)参考要点: 信念方面:坚定的信念是人生奋斗的动力(信念是成才的炅魂)。①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祖国作 出贡献。②选准具体的奋斗目标,为之矢志不渝,创造佳绩。 天赋方面:天赋是成才的关键(天赋是成才的前提)①要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潜质优势。 ②客观环境要适合天赋的发展要求。 (观点明确,论述合理,理由充分,酌情给分) 【2011·西安八校联考】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 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的文化老人陨落。 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朝中大官,母亲是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 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豪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是通的,他更 关注的却是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等。他的很多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 就不被许多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 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 狗、玩葫芦、养鸣虫,在北京城可以算得上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 一百块钱,而一袋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头一次托人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从小的心思都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判断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 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 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艰苦的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 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 即使“雕虫小技”,王世襄都“玩”出了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 《北京鸽哨》等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儿, 同样都非常精深而成一领域之专家。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
《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 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 寻找中华文明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重又缝合。1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 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査战乱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的文物贩子与 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 他得知沦陷时期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 过其父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终于没收了杨宁史的青铜器240件,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 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 王世襄毕生为国家追回国宝,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都拍卖回流到了社会。王世襄最终 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 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 不可多得的雅集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 异的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 至黄苗子专门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副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 批一—“斯是漏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袁荃猷买菜用了多年的提筐。2003年,妻子 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还说 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两个墓穴之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 编选自《马未都忆王世襄: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引用一些人的说法_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是否 定钱钟书的国学大家的地位,主要突出了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从小的心思都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 热情,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 C.王世襄一生始终秉持研究与发展文化、实现^詹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雕虫小技”, 著述颇丰,他的<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代表其成就0 D.王世襄毕生为国家追回国宝,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他对国家对中国
《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 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l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 寻找中华文明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重又缝合。l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 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的文物贩子与 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 他得知沦陷时期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 过其父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终于没收了杨宁史的青铜器240件,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 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 王世襄毕生为国家追回国宝,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都拍卖回流到了社会。王世襄最终 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 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 不可多得的雅集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 异的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 至黄苗子专门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副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 批——“斯是漏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袁荃猷买菜用了多年的提筐。2003 年,妻子 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还说, 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两个墓穴之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 编选自《马未都忆王世襄: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引用一些人的说法_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是否 定钱钟书的国学大家的地位,主要突出了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从小的心思都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 热情,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 C.王世襄一生始终秉持研究与发展文化、实现^詹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雕虫小技”, 著述颇丰,他的<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代表其成就0 D.王世襄毕生为国家追回国宝,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他对国家对中国
文化的热爱,也表现他性情豁达 E.这篇人物传记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说明,展示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记叙颇为生动, 而评介性文字里又渗透着作者的敬佩之情0 (2)从全文看,文章表现了王世襄的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王世襄的名言:“一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而他对自己的判断又是: “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6分) (4)这篇传记标题“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王世襄先生生平,又道出事理,颇 有深意。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 的看法。(8分) 12.(25分)(1)D3分,A2分 81分(共5分) (2)①研究民俗方面,是杂家也是通家,特别关注的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停留在“玩”的层面, 还进行艰苦深入的研究,使之有助于文化发展:②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而费尽心力 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③为人处世方面,生活简朴,自甘淡泊,待人热情,重视亲情。(1点2 (3)不矛盾①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 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热情与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②后一句是王世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 之言:③表明自己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学问”,乐此不疲,很有收获。(1点2分,共6分) (4)观点一:学问与乐趣。①“知之不如好知之,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兴趣是做学问的动力, 在做学问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发现、创新乐趣;②在研究 学问中,由“乐”而产生的强大动力,可以化苦为甘,研究学问不再是枯燥的行为,而成为 有意义的探索过程:③一个人学问成就的大小,往往与他在其中感受到的乐趣成正比。(学生结合自
文化的热爱,也表现他性情豁达。 E.这篇人物传记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说明,展示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记叙颇为生动, 而评介性文字里又渗透着作者的敬佩之情0 (2)从全文看,文章表现了王世襄的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王世襄的名言:“一个人如连玩都玩不好,还可能把工作干好吗?”而他对自己的判断又是: “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这篇传记标题“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王世襄先生生平,又道出事理,颇 有深意。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 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5分)(1)D3分,A2分, 81分(共5分) (2)①研究民俗方面,是杂家也是通家,特别关注的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停留在“玩”的层面, 还进行艰苦深入的研究,使之有助于文化发展;②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而费尽心力, 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③为人处世方面,生活简朴,自甘淡泊,待人热情,重视亲情。(1点2 分,共6分) (3)不矛盾①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 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热情与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②后一句是王世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 之言;③表明自己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学问”,乐此不疲,很有收获。(1点2 分,共6分) (4)观点一:学问与乐趣。①“知之不如好知之,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兴趣是做学问的动力, 在做学问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发现、创新乐趣;②在研究 学问中,由“乐”而产生的强大动力,可以化苦为甘,研究学问不再是枯燥的行为,而成为 有意义的探索过程;③一个人学问成就的大小,往往与他在其中感受到的乐趣成正比。(学生结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