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 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150分钟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个人认为,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它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 本精神,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是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一种文化。这与 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从中国远古的神话看起。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 很多的主要人物都是天上的神灵,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是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他们在天 上俯视着人间,他们为人间恩赐幸福,有时也为人间带来灾难。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就不 是这样的。我们的大禹治水,我们的女娲补天,我们的后羿射日.这些神话里的主角都是凡 间的人,都是人间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是某些氏族首领的代 衷。因为他们造福于民,或者为民除害,所以他们的人格就升格为神格,这样才构成了中华 的神话谱系。在先秦时代,虽然诸子百家争鸣得很厉害。各种思想流派都提出了不同的观念 但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就是当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思考社会还是思考自 然,他们的出发点在人,他们最后的落脚点也在人,这是一种人本文化、人本思想 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代影响最大、后来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主流的两派,可能就是儒家和 道家。这两派虽然互相论争,看上去好像水火不相容,但是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非常重视人。 所不同的是,道蒙所重视的是个体的生命价值,而儒家所重视的是群体的利益.儒家是在重 视个体的基础上更重视群体,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利益。所 以在价值观方面,儒家与道家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中国的古人,我们中华民族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 2011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150 分钟 150 分 )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个人认为,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它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 本精神,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是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一种文化。这与 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从中国远古的神话看起。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 很多的主要人物都是天上的神灵,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是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他们在天 上俯视着人间,他们为人间恩赐幸福,有时也为人间带来灾难。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就不 是这样的。我们的大禹治水,我们的女娲补天,我们的后羿射日.这些神话里的主角都是凡 间的人,都是人间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是某些氏族首领的代 衷。因为他们造福于民,或者为民除害,所以他们的人格就升格为神格,这样才构成了中华 的神话谱系。在先秦时代,虽然诸子百家争鸣得很厉害。各种思想流派都提出了不同的观念, 但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就是当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思考社会还是思考自 然,他们的出发点在人,他们最后的落脚点也在人,这是一种人本文化、人本思想。 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代影响最大、后来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主流的两派,可能就是儒家和 道家。这两派虽然互相论争,看上去好像水火不相容,但是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非常重视人。 所不同的是,道蒙所重视的是个体的生命价值,而儒家所重视的是群体的利益.儒家是在重 视个体的基础上更重视群体,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利益。所 以在价值观方面,儒家与道家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中国的古人,我们中华民族的
先民,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是非常优越,所以他们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热带森林里简易地 谋生,非常容易地维持生命。我们在黄河流域,在这个水深土厚、气候也不是很温暖的地方 而且有滔滔的大河需要治理,不治的话就会有水患。所以对中华民族来说,如果太强调个体 生命而忽视群体利益的话,就不利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繁衍。因此,以儒家的孔孟之道 为代表的这种伦理观念、道德理想,就历史地被选择为我们这个文化的核心精神。也就是说 道家只是一种补充,儒家才是核心。这不是由于儒家特别善于宣传,善于著书立说,或是某 个杰出的儒者努力奋斗的结果,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选自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 1.下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 的以人为本的文化 B.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神话中的人物行为体现了中华义化精神,是 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C.中华文化是一种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在起源上、价值判断的出发点上都完全不同 的特有的民族文化 D.先秦诸子百家在思考社会和自然的时候,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体现着中 华文化的人本精神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的神话谱系是由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由人格升 为神格而形成们。 B.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在于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民族文化,其出 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 C.儒家也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只是在此基础上更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利益 D.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孔孟之道,是适应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产生,又适应了中华 民族生存而发展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来看,注重群体利益是出于一种民族生存的选择。 B.道家所重视的个体生命价值与儒家所重视的群体利益在中华文化中是互补的。相辅 相成的 C.儒家文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中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这是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选择的 结果 D.因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儒家文化,所以儒家思想的演变,就是中华民族文 化的演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民,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是非常优越,所以他们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热带森林里简易地 谋生,非常容易地维持生命。我们在黄河流域,在这个水深土厚、气候也不是很温暖的地方 而且有滔滔的大河需要治理,不治的话就会有水患。所以对中华民族来说,如果太强调个体 生命而忽视群体利益的话,就不利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繁衍。因此,以儒家的孔孟之道 为代表的这种伦理观念、道德理想,就历史地被选择为我们这个文化的核心精神。也就是说, 道家只是一种补充,儒家才是核心。这不是由于儒家特别善于宣传,善于著书立说,或是某 个杰出的儒者努力奋斗的结果,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选自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 1.下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 的以人为本的文化。 B.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神话中的人物行为体现了中华义化精神,是 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C.中华文化是一种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在起源上、价值判断的出发点上都完全不同 的特有的民族文化 D.先秦诸子百家在思考社会和自然的时候,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体现着中 华文化的人本精神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华文化的神话谱系是由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由人格升 为神格而形成们。 B.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在于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民族文化,其出 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 C.儒家也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只是在此基础上更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利益。 D.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孔孟之道,是适应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产生,又适应了中华 民族生存而发展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来看,注重群体利益是出于一种民族生存的选择。 B.道家所重视的个体生命价值与儒家所重视的群体利益在中华文化中是互补的。相辅 相成的。 C.儒家文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中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这是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选择的 结果。 D.因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儒家文化,所以儒家思想的演变,就是中华民族文 化的演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周节妇传 宋濂 周节妇,姓赵氏,名淑。父孟德,有文学,生二女。节妇长且贤。尤爱之,授《论语》 《孝经》、《列女传》,皆能通其义。年十八,求宜婿者,得同邑周本恭,归焉。始归而姑卒 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继死。兄公子宗显尚幼,节妇相夫饬丧,治葬咸尽礼,育宗显如 子。归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始生时,天下大乱,夫婴疾甚,恐不起 顾节妇曰:今兵革四兴,嗣子单弱如此,我死尔能自保乎?节妇啮指流血,泣曰:“天在斯 吾有不能保孤儿者,天实诛之!”夫卒,节妇年二十九,号泣,泣间,含食哺诸儿,不暂出户 明年,国朝与伪昊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 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 足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 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市诗书,教 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及长,遣从名师 游,所友善土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己子,羞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诸子逊 悌,皆有土行。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 (选自《宋濂散文选》,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得同邑周本恭,归焉 归:女子出嫁。 B.节妇相夫饬丧 相:辅助 C.市诗书,教诸子 市:街市 D.或怠睡首俯 睡:打瞌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节妇善待兄公之子和困苦不改其节的一组是(3分)( A.①育宗显如子 ②不暂出户限
周节妇传 宋濂 周节妇,姓赵氏,名淑。父孟德,有文学,生二女。节妇长且贤。尤爱之,授《论语》、 《孝经》、《列女传》,皆能通其义。年十八,求宜婿者,得同邑周本恭,归.焉。始归而姑卒, 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继死。兄公子宗显尚幼,节妇相.夫饬丧,治葬咸尽礼,育宗显如 子。归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始生时,天下大乱,夫婴疾甚,恐不起, 顾节妇曰:“今兵革四兴,嗣子单弱如此,我死尔能自保乎?”节妇啮指流血,泣曰:“天在斯, 吾有不能保孤儿者,天实诛之!”夫卒,节妇年二十九,号泣,泣间,含食哺诸儿,不暂出户 限。 明年,国朝与伪吴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 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 足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 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市.诗书,教 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及长,遣从名师 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己子,羞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诸子逊 悌,皆有士行。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 (选自《宋濂散文选》,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得同邑周本恭,归.焉 归:女子出嫁。 B.节妇相.夫饬丧 相:辅助。 C.市.诗书,教诸子 市:街市。 D.或怠睡.首俯 睡:打瞌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节妇善待兄公之子和困苦不改其节的一组是(3 分)( ) A.①育宗显如子 ②不暂出户限
B.①含食哺诸儿 ②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 C.①为之婚娶,先于己子 ②剪鬓发示之 D.①及长,遣从名师游 ②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周节妇符合礼法的品行是从公婆和丈夫的哥哥嫂子去世后,在办理丧事及养育宗显 等事情中逐步显现出来的 B.周节妇的丈夫在病重时担心孩子孤弱,生活难以维持,恐怕妻子改嫁,而节妇咬指 出血,发誓一定要保全孩子。 C.战乱中,节妇和孩子们到处逃走躲避,尽管忍饥挨饿,吃树皮野菜,也带着自家田 地簿册,足见节妇虑事周全。 D.在对待个人声誉上,节妇对知州的好意极力推辞;在教诲孩子读书上,是稍有懈怠 就打板子呵斥,毫不宽恕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4分) (2)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6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8.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 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 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B.①含食哺诸儿 ②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 C.①为之婚娶,先于己子 ②剪鬓发示之 D.①及长,遣从名师游 ②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周节妇符合礼法的品行是从公婆和丈夫的哥哥嫂子去世后,在办理丧事及养育宗显 等事情中逐步显现出来的。 B.周节妇的丈夫在病重时担心孩子孤弱,生活难以维持,恐怕妻子改嫁,而节妇咬指 出血,发誓一定要保全孩子。 C.战乱中,节妇和孩子们到处逃走躲避,尽管忍饥挨饿,吃树皮野菜,也带着自家田 地簿册,足见节妇虑事周全。 D.在对待个人声誉上,节妇对知州的好意极力推辞;在教诲孩子读书上,是稍有懈怠 就打板子呵斥,毫不宽恕。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4 分) 译文: (2)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6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8.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 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 分) 9.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 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6分)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 之无穷 受上赏 ,受中赏 受下赏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 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需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得克 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 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 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 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 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 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 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 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 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刮,就先给了我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 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 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 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6 分) (1)————————————,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 之无穷。 (2) ,受上赏; ,受中赏; ,受下赏。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1-14 题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 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 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需穿越 11 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得克 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 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 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 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 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 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 10 美元。”就 是怀揣着仅仅的 10 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 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 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 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 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 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