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1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 【2011·朝阳期末考】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6~9题。 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 耳,王者不贵。”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 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及汤 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欤?是故 《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 凶从之。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 汤、周文王是也。夫上见其源,下通其流,至圣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 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非夫孤寡者, 人之困贱下位也,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欤?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 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颜 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 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 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取材于《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斶:读chu。颜斶,齐国隐士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贵士之力也贵:以..贵 B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亟:多次 C.寡人自取病耳病:缺点 D.言要道已备矣备:详尽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东西南北,莫敢不服B.何不吉之有哉 第-1-页共57页
第- 1 -页 共57页 【语文】2011 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 【2011·朝阳期末考】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 6~9 题。 齐宣王 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 耳,王者不贵。”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 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 力也。及汤 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欤?是故 《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 凶从之。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 汤、周文王是也。夫上见其源,下通其流,至圣明 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 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非夫孤寡者, 人之困贱下位也,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欤?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 公 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颜 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 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 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取材于《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斶:读 chù。颜斶,齐国隐士。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贵士之力也 贵:以……为贵 B.是以君王无羞亟问 亟:多次 C.寡人自取病耳 病:缺点 D.言要道已备矣 备:详尽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东西南北,莫敢不服 B. 何不吉之有哉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C.君子焉可侮哉D.制则破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金就砺则利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 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受齐王的奴役 B倨慢骄奢,则凶从之 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 C.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 因此侯王自称孤、寡,这大概就是贱必定是贵之根本的道理吧 D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颜斶对齐宣王言王道兴衰,归因于统治者“得士”和“失士”之策略。 B颜斶认为,先圣能够成道德而扬功名者,必是崇实际而不求虚名者。 C.尧舜禹禅位、成王重用周公,以史为证,阐明了“士贵于王”的道理。 D颜斶以璞自比,表明自己虽不愿失却本性,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 6C(病:不愉快) 7B(A代词,没有谁。B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助词,的。C代词,怎么。D副词,就) 8A(“甘受齐王的奴役”应为“甘心为齐王服务”) 9D(“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与文意不符)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 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颜斶(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 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这样)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 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宣王生气地变 了脸色说:“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不尊贵。”宣王不说 话,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说:“大王拥有千乘大国的土地,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心为大 王服务,四方诸侯没有谁敢不服从(大王)。现在士人中那些高尚的人,也就被称作匹 第-2-页共57页
第- 2 -页 共57页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C. 君子焉可侮哉 D. 制则破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金就砺则利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 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受齐王的奴役 B.倨慢骄奢,则凶从之 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 C.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 因此侯王自称孤、寡,这大概就是贱必定是贵之根本的道理吧 D.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颜斶对齐宣王言王道兴衰,归因于统治者“得士”和“失士”之策略。 B.颜斶认为,先圣能够成道德而扬功名者,必是崇实际而不求虚名者。 C.尧舜禹禅位、成王重用周公,以史为证,阐明了“士贵于王”的道理。 D.颜斶以璞自比,表明自己虽不愿失却本性,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 6.C(病:不愉快) 7.B(A 代词,没有谁。B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助词,的。C 代词,怎么。D 副词,就) 8.A(“甘受齐王的奴役”应为“甘心为齐王服务”) 9.D(“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与文意不符)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齐宣王 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 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颜斶(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 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这样)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 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宣王生气地变 了脸色说:“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不尊贵。”宣王不说 话,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说:“大王拥有千乘大国的土地,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心为大 王服务,四方诸侯没有谁敢不服从(大王)。现在士人中那些高尚的人,也就被称作匹
夫,(以)平民(身份)居住在乡间(而已)。士人这样下贱呀,也真是够可以了。 颜斶回答说:“不对。我听说上古大禹之时,诸侯国有上万个。什么原因呢?(他们治 国)贤能的原因,是得力于重用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尚存)三千。到了现在, 面向南方称王的,才二十四位(诸侯)。由此看来,(难道)不是(由于)政策的得失(造 成的)吗?因此《易传》不是说吗:‘在统治地位,(却)没有那种实际的(才德),喜 欢(追求)那种虚名的(人),必然用傲慢奢侈(的举动)行事。傲慢奢侈,那么灾祸 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耻,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愧疚 以此成就他的道德,在后世扬名立功的,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 (若能)向上看清事物的本源,向下通晓事物的流变,至圣者懂得(该)学些什么,(那 还会)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呢?老子说:‘虽然贵,一定以贱为根本;虽然高,一定以 下为基础。因此诸侯君主自称为孤、寡,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懂得)贱一定是(贵的) 根本(的道理)吧。’(他们)并不是那种孤寡的人,(孤寡是指)生活困窘、地位卑微, 诸侯君主(却)用(这些称呼)自称,难道不是(谦居于)别人之下,把士人看得很尊 贵(的做法)吗?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世代代称(他们 是)贤明的君主,这是因为(他们)明白士人是可贵的。” 宣王说:“唉呀!君子怎么能侮慢呢,我是自找不痛快呀!到现在(我才)听到了君子 的高论。希望您收下(我)做学生。”颜斶辞谢,(要)离开,说:“玉生在山中,(一经) 雕琢就破坏(本色)了,不是(经过雕琢就)不宝贵了,但是那璞玉(就)不(再有本 真的)完美了。士人生在偏僻乡野,(一经)推举选拔就享有禄位了,不是(享有禄位 就)不尊贵显达了,但是(他的)身体和精神(就)不(再)完整独立。发号施令的是 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阐述主要的意见已经很详尽了,希望您能允 许我回去。”于是(颜斶)行再拜礼辞谢离去。 人不用学习而有的能力,是本能;不用思考而知道的事情,是自身的意识。小孩子没有 不知道爱自己的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自己的兄长的。爱父母,是仁 尊敬兄长,是义。(有了仁义,)无需别的,也能通达天下的道理。 【20l1·朝阳期末考】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 第-3-页共57页
第- 3 -页 共57页 夫,(以)平民(身份)居住在乡间(而已)。士人这样下贱呀,也真是够可以了。” 颜斶回答说:“不对。我听说上古大禹之时,诸侯国有上万个。什么原因呢?(他们治 国)贤能的原因,是得力于重用士人。到了商汤 时代,诸侯(尚存)三千。到了现在, 面向南方称王的,才二十四位(诸侯)。由此看来,(难道)不是(由于)政策的得失(造 成的)吗?因此《易传》不是说吗:‘在统治地位,(却)没有那种实际的(才德),喜 欢(追求)那种虚名的(人),必然用傲慢奢侈(的举动)行事。傲慢奢侈,那么灾祸 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耻,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愧疚。 以此成就他的道德,在后世扬名立功的,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 (若能)向上看清事物的本源,向下通晓事物的流变,至圣者懂得(该)学些什么,(那 还会)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呢?老子说:‘虽然贵,一定以贱为根本;虽然高,一定以 下为基础。因此诸侯君主自称为孤、寡,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懂得)贱一定是(贵的) 根本(的道理)吧。’(他们)并不是那种孤寡的人,(孤寡是指)生活困窘、地位卑微, 诸侯君主(却)用(这些称呼)自称,难道不是(谦居于)别人之下,把士人看得很尊 贵(的做法)吗?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 ,世世代代称(他们 是)贤明的君主,这是因为(他们)明白士人是可贵的。” 宣王说:“唉呀!君子怎么能侮慢呢,我是自找不痛快呀!到现在(我才)听到了君子 的高论。希望您收下(我)做学生。”颜斶辞谢,(要)离开,说:“玉生在山中,(一经) 雕琢就破坏(本色)了,不是(经过雕琢就)不宝贵了,但是那璞玉(就)不(再有本 真的)完美了。士人生在偏僻乡野,(一经)推举选拔就享有禄位了,不是(享有禄位 就)不尊贵显达了,但是(他的)身体和精神(就)不(再)完整独立。发号施令的是 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阐述主要的意见已经很详尽了,希望您能允 许我回去。”于是(颜斶)行再拜礼辞谢离去。 人不用学习而有的能力,是本能;不用思考而知道的事情,是自身的意识。小孩子没有 不知道爱自己的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自己的兄长的。爱父母,是仁; 尊敬兄长,是义。(有了仁义,)无需别的,也能通达天下的道理。 【2011·朝阳期末考】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 分) 人 之 所 不 学 而 能 者 其 良 能 也 所 不 虑 而 知 者 其 良 知 也 孩 提 之 童
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 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取材于《孟子尽心上》) 10.(5分)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 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评分参考】①答对2处得1分。②答错2处扣1分。③“∥”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 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 【2011·巢湖一检】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 英宗嗣位,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请于二 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 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 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奷利 富量远近,定征科,岀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复有言富苛虐者,帝命 核举主,将坐之。既知举富者,少师杨溥也,意乃解。富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 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舂,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 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 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 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日:“厚恕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 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教。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帝曰∷“此必彪为 富抑,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宜早雪之。”果无验,乃令致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 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岀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 第-4-页共57页
第- 4 -页 共57页 无 不 知 爱 其 亲 者 及 其 长 也 无 不 知 敬 其 兄 也 亲 亲 仁 也 敬 长 义 也 无 他 达 之 天 下 也。 (取材于《孟子·尽心上》) 10.(5 分)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 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评分参考】①答对 2 处得 1 分。②答错 2 处扣 1 分。③“∥”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 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 【2011·巢湖一检】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 英宗嗣位,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请于二 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 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①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 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 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复有言富苛虐者,帝命 核举主,将坐之。既知举富者,少师杨溥也,意乃解。富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 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 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 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 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日:“厚恕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 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教。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帝曰::“此必彪为 富抑,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宜早雪之。”果无验,乃令致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 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
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 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病疽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注]①蠲:juan,免除,除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至河南,岁饥 饥:饥荒 B.权势莫能挠 挠:阻挠 C.果无验,乃令致仕 验;检验 D.帝慰留之,为黜毓 慰:抚慰 5.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年富为民办实事的一组是(3分) ①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 ②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 ③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 ④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 ⑤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富在陕西管理粮食储备时曾上书,他管辖的地区费用大,收入步支出多,可裁减闲散多 余兵员,淘汰劣等军马,奏章被采纳。 B.河南闹饥荒,众多的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对年富十分信 任,委任他安抚,百姓终得到安定 C.年富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曾经因为廉洁正直得罪了一些官员,他们就罗织罪名诋毁、诬陷年 富,山西参政林厚就是其中之一 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授职, 年富上任后严格支出收入,控制犯罪。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3分) (2)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速下诏狱。(4分) (3)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3分) 4C项。“验”是“证信”“凭据”“证据”的意思。【评分提示】3分。 5B项。③是说年富遭到有钱有势人家的愤恨。⑤是说年富在户部任尚书时勤敏于政事。【评分 提示】3分。 6D项。“强烈阻止”不对,文中说“巧阻”,是委婉巧妙地阻止。“控制犯罪”不对,纯属无中 生有,文中只是说年富不让一些官吏欺瞒他。【评分提示】3分。 7.(1)年龄刚刚超过二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2)不久,石彪因为从前 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3)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 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评分提示】(1)实词占2分,句意通顺占1分。(2) 实虚词、句式理解占3分,句意通顺占1分。(3)实词、固定句式占2分,句意通顺占1分。 【附参考译文】 年富,字大有,是怀远县人。本来姓严,错成“年"。他凭借会试中副榜授官德平县训导。年龄 刚刚超过二十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明朝英宗皇帝继位,年富上书说:" 第-5-页共57页
第- 5 -页 共57页 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 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病疽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注]①蠲:juān,免除,除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富至河南,岁饥 饥:饥荒 B.权势莫能挠 挠;阻挠 C.果无验,乃令致仕 验;检验 D.帝慰留之,为黜毓 慰:抚慰 5.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年富为民办实事的一组是(3 分) ①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 ②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 ③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 ④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 ⑤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年富在陕西管理粮食储备时曾上书,他管辖的地区费用大,收入步支出多,可裁减闲散多 余兵员,淘汰劣等军马,奏章被采纳。 B.河南闹饥荒,众多的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对年富十分信 任,委任他安抚,百姓终得到安定。 C.年富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曾经因为廉洁正直得罪了一些官员,他们就罗织罪名诋毁、诬陷年 富,山西参政林厚就是其中之一。 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授职, 年富上任后严格支出收入,控制犯罪。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3 分) (2)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速下诏狱。(4 分) (3)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3 分) 4.C 项。“验”是“证信”“凭据”“证据”的意思。【评分提示】3 分。 5.B 项。 ③是说年富遭到有钱有势人家的愤恨。⑤是说年富在户部任尚书时勤敏于政事。【评分 提示】3 分。 6.D 项。“强烈阻止”不对,文中说“巧阻”,是委婉巧妙地阻止。“控制犯罪”不对,纯属无中 生有,文中只是说年富不让一些官吏欺瞒他。【评分提示】3 分。 7.(1)年龄刚刚超过二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2)不久,石彪因为从前 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3)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 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评分提示】(1)实词占 2 分,句意通顺占 1 分。(2) 实虚词、句式理解占 3 分,句意通顺占 1 分。(3)实词、固定句式占 2 分,句意通顺占 1 分。 【附参考译文】 年富,字大有,是怀远县人。本来姓严,错成“年”。他凭借会试中副榜授官德平县训导。年龄 刚刚超过二十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明朝英宗皇帝继位,年富上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