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绘制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路线,能准确理解《灵枢·经脉》足少阴经脉循行的原文并背诵,能明 确经脉循行相关脏腑的联系,并理解手太阴经病候。 2.能区别足少阴络脉、经别、经筋的概念和各自特点。 3.能够口述或写出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标准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并能在人体标出穴位定位。 能够口述或写出非常用穴的定位和归经。 4.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具体情景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 5.能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与互惠的意义,学会与他人共事、共情,培 养责任心和感恩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足少阴经络 一、足少阴经脉 二、足少阴络脉 三、足少阴经别 四、足少阴经筋 足少阴腧穴(27穴) 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 中注,育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 【教学方式】 1.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灵枢·经脉》篇所载原文,在人体图上画出经脉循行路线,然后与教师 制作的动画循行路线进行比对、更正。 2.全班分组,2-3人/组,小组可自由组合。随机请同学演示经脉循行、辨识解剖标志、分组点穴、 小组呈现、课堂讨论。 3.教师点评与总结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病例导入讲述重点穴位的主治特点,并强调危险穴 位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以难易程度相近的5个穴位作为考题,同学随机电脑抽签进行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要求二人一组, 先对抽到穴位的定位、归经进行描述,再在他人身上指出穴位的确切位置。 (十二)第十一章手厥阴经络与腧穴(3学时) 【目的要求】 1,能绘制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能准确理解《灵枢·经脉》手厥阴经脉循行的原文并背诵,能 明确经脉循行相关脏腑的联系,并理解手太阴经病候。 2.能区别手厥阴络脉、经别、经筋的概念和各自特点。 3.能够口述或写出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标准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并能在人体标出穴位 定位。能够口述或写出非常用穴的定位和归经。 4.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具体情景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 5.能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与互惠的意义,学会与他人共事、共情,培 养责任心和感恩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手厥阴经络 一、手厥阴经脉 二、手厥阴络脉 三、手厥阴经别 四、手厥阴经筋 -10-
- 10 - 1. 能绘制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路线,能准确理解《灵枢 · 经脉》足少阴经脉循行的原文并背诵,能明 确经脉循行相关脏腑的联系,并理解手太阴经病候。 2. 能区别足少阴络脉、经别、经筋的概念和各自特点。 3. 能够口述或写出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标准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并能在人体标出穴位定位。 能够口述或写出非常用穴的定位和归经。 4. 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具体情景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 5. 能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与互惠的意义,学会与他人共事、共情,培 养责任心和感恩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足少阴经络 一、足少阴经脉 二、足少阴络脉 三、足少阴经别 四、足少阴经筋 足少阴腧穴(27 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钟 *,水泉,照海 *,复溜 *,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 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 ;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 *。 【教学方式】 1. 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灵枢 · 经脉》篇所载原文,在人体图上画出经脉循行路线,然后与教师 制作的动画循行路线进行比对、更正。 2. 全班分组,2-3 人/组,小组可自由组合。随机请同学演示经脉循行、辨识解剖标志、分组点穴、 小组呈现、课堂讨论。 3. 教师点评与总结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病例导入讲述重点穴位的主治特点,并强调危险穴 位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 以难易程度相近的 5 个穴位作为考题,同学随机电脑抽签进行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要求二人一组, 先对抽到穴位的定位、归经进行描述,再在他人身上指出穴位的确切位置。 (十二)第十一章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3 学时 ) 【目的要求】 1. 能绘制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能准确理解《灵枢 · 经脉》手厥阴经脉循行的原文并背诵,能 明确经脉循行相关脏腑的联系,并理解手太阴经病候。 2. 能区别手厥阴络脉、经别、经筋的概念和各自特点。 3. 能够口述或写出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标准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并能在人体标出穴位 定位。能够口述或写出非常用穴的定位和归经。 4. 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具体情景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 5. 能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与互惠的意义,学会与他人共事、共情,培 养责任心和感恩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手厥阴经络 一、手厥阴经脉 二、手厥阴络脉 三、手厥阴经别 四、手厥阴经筋
手厥阴腧穴(9穴) 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教学方式】 1.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灵枢·经脉》篇所载原文,在人体图上画出经脉循行路线,然后与教师 制作的动画循行路线进行比对、更正。 2.全班分组,2-3人/组,小组可自由组合。随机请同学演示经脉循行、辨识解剖标志、分组点穴、 小组呈现、课堂讨论。 3.教师点评与总结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病例导入讲述重点穴位的主治特点,并强调危险穴 位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三)第十二章手少阳经络与腧穴(5学时) 【目的要求】 1.能绘制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路线,能准确理解《灵枢·经脉》手少阳经脉循行的原文并背诵,能 明确经脉循行相关脏腑的联系,并理解手太阴经病候。 2.能区别手少阳络脉、经别、经筋的概念和各自特点。 3.能够口述或写出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标准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并能在人体标出穴位 定位。能够口述或写出非常用穴的定位和归经。 4.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具体情景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 5.能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与互惠的意义,学会与他人共事、共情,培 养责任心和感恩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手少阳经络 一、手少阳经脉 二、手少阳络脉 三、手少阳经别 四、手少阳经筋 手少阳腧穴(23穴) 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膈会, 肩醪*,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醪,丝竹空*。 【教学方式】 1.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灵枢·经脉》篇所载原文,在人体图上画出经脉循行路线,然后与教师 制作的动画循行路线进行比对、更正。 2.全班分组,2-3人/组,小组可自由组合。随机请同学演示经脉循行、辨识解剖标志、分组点穴、 小组呈现、课堂讨论。 3.教师点评与总结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病例导入讲述重点穴位的主治特点,并强调危险穴 位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四)第十三章足少阳经络与腧穴(6学时) 【目的要求】 1.能绘制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能准确理解《灵枢·经脉》足少阳经脉循行的原文并背诵,能明 确经脉循行相关脏腑的联系,并理解手太阴经病候。 2.能区别足少阳络脉、经别、经筋的概念和各自特点。 3.能够口述或写出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标准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并能在人体标出穴位定位。 -11-
- 11 - 手厥阴腧穴(9 穴) 天池 *,天泉,曲泽 *,郄门,间使 *,内关 *,大陵 *,劳宫 *,中冲 *。 【教学方式】 1. 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灵枢 · 经脉》篇所载原文,在人体图上画出经脉循行路线,然后与教师 制作的动画循行路线进行比对、更正。 2. 全班分组,2-3 人/组,小组可自由组合。随机请同学演示经脉循行、辨识解剖标志、分组点穴、 小组呈现、课堂讨论。 3. 教师点评与总结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病例导入讲述重点穴位的主治特点,并强调危险穴 位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三)第十二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5 学时 ) 【目的要求】 1. 能绘制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路线,能准确理解《灵枢 · 经脉》手少阳经脉循行的原文并背诵,能 明确经脉循行相关脏腑的联系,并理解手太阴经病候。 2. 能区别手少阳络脉、经别、经筋的概念和各自特点。 3. 能够口述或写出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标准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并能在人体标出穴位 定位。能够口述或写出非常用穴的定位和归经。 4. 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具体情景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 5. 能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与互惠的意义,学会与他人共事、共情,培 养责任心和感恩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手少阳经络 一、手少阳经脉 二、手少阳络脉 三、手少阳经别 四、手少阳经筋 手少阳腧穴(23 穴) 关冲 *,液门,中渚 *,阳池 *,外关 *,支沟 *,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 *,清冷渊,消泺,臑会, 肩髎 *,天髎,天牖,翳风 *,瘈脉,颅息,角孙,耳门 *,耳和髎,丝竹空 *。 【教学方式】 1. 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灵枢 · 经脉》篇所载原文,在人体图上画出经脉循行路线,然后与教师 制作的动画循行路线进行比对、更正。 2. 全班分组,2-3 人/组,小组可自由组合。随机请同学演示经脉循行、辨识解剖标志、分组点穴、 小组呈现、课堂讨论。 3. 教师点评与总结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病例导入讲述重点穴位的主治特点,并强调危险穴 位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四)第十三章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6 学时 ) 【目的要求】 1. 能绘制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能准确理解《灵枢 · 经脉》足少阳经脉循行的原文并背诵,能明 确经脉循行相关脏腑的联系,并理解手太阴经病候。 2. 能区别足少阳络脉、经别、经筋的概念和各自特点。 3. 能够口述或写出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标准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并能在人体标出穴位定位
能够口述或写出非常用穴的定位和归经。 4.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具体情景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 5.能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与互惠的意义,学会与他人共事、共情,培 养责任心和感恩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足少阳经络 一、足少阳经脉 二、足少阳络脉 三、足少阳经别 四、足少阳经筋 足少阳腧穴(44穴) 瞳子髎*,听会*,上关,领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 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 维道,居醪,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 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教学方式】 1.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灵枢·经脉》篇所载原文,在人体图上画出经脉循行路线,然后与教师 制作的动画循行路线进行比对、更正。 2.全班分组,2-3人/组,小组可自由组合。随机请同学演示经脉循行、辨识解剖标志、分组点穴、 小组呈现、课堂讨论。 3.教师点评与总结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病例导入讲述重点穴位的主治特点,并强调危险穴 位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五)第十四章足厥阴经络与腧穴(4学时) 【目的要求】 1.能绘制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能准确理解《灵枢·经脉》足阳明经脉循行的原文并背诵,能明 确经脉循行相关脏腑的联系,并理解足厥阴经病候。 2.能区别足厥阴络脉、经别、经筋的概念和各自特点。 3.能够口述或写出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标准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并能在人体标出穴位定位。 4.能够口述或写出非常用穴的定位和归经。 5.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具体情景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 6.能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与互惠的意义,学会与他人共事、共情,培 养责任心和感恩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足厥阴经络 一、足厥阴经脉 二、足厥阴络脉 三、足厥阴经别 四、足厥阴经筋 足厥阴腧穴(14穴)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五里,阴廉,急脉,章门*, 期门*。 【教学方式】 -12-
- 12 - 能够口述或写出非常用穴的定位和归经。 4. 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具体情景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 5. 能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与互惠的意义,学会与他人共事、共情,培 养责任心和感恩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足少阳经络 一、足少阳经脉 二、足少阳络脉 三、足少阳经别 四、足少阳经筋 足少阳腧穴(44 穴) 瞳子髎 *,听会 *,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 *,率谷 *,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 *,本神 *, 阳白 *,头临泣 *,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 *,肩井 *,渊液,辄筋,日月 *,京门 *,带脉 *,五枢, 维道,居髎,环跳 *,风市 *,中渎,膝阳关,阳陵泉 *,阳交,外丘,光明 *,阳辅,悬钟 *,丘墟 *, 足临泣 *,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 【教学方式】 1. 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灵枢 · 经脉》篇所载原文,在人体图上画出经脉循行路线,然后与教师 制作的动画循行路线进行比对、更正。 2. 全班分组,2-3 人/组,小组可自由组合。随机请同学演示经脉循行、辨识解剖标志、分组点穴、 小组呈现、课堂讨论。 3. 教师点评与总结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病例导入讲述重点穴位的主治特点,并强调危险穴 位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五)第十四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4 学时 ) 【目的要求】 1. 能绘制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能准确理解《灵枢 · 经脉》足阳明经脉循行的原文并背诵,能明 确经脉循行相关脏腑的联系,并理解足厥阴经病候。 2. 能区别足厥阴络脉、经别、经筋的概念和各自特点。 3. 能够口述或写出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标准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并能在人体标出穴位定位。 4. 能够口述或写出非常用穴的定位和归经。 5. 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具体情景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 6. 能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与互惠的意义,学会与他人共事、共情,培 养责任心和感恩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足厥阴经络 一、足厥阴经脉 二、足厥阴络脉 三、足厥阴经别 四、足厥阴经筋 足厥阴腧穴(14 穴)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蠡沟 *,中都,膝关,曲泉 *,阴包,五里,阴廉,急脉,章门 *, 期门 *。 【教学方式】
1.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灵枢·经脉》篇所载原文,在人体图上画出经脉循行路线,然后与教师 制作的动画循行路线进行比对、更正。 2.全班分组,2-3人/组,小组可自由组合。随机请同学演示经脉循行、辨识解剖标志、分组点穴、 小组呈现、课堂讨论。 3.教师点评与总结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病例导入讲述重点穴位的主治特点,并强调危险穴 位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六)第十五章奇经八脉(10学时) 【目的要求】 1,能区别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各自特点; 2.能够口述或写出督脉任脉常用腧穴的标准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并能在人体标出穴位定位, 能够口述或写出督脉任脉中非常用穴的定位和归经: 3.能准确理解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4.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具体情景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 5.能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与互惠的意义,学会与他人共事、共情,培 养责任心和感恩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督脉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三、督脉经穴(28穴) 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 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醪*,水沟*,兑端,龈交。 第二节任脉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三、任脉经穴(24穴) 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 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第三节冲脉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第四节带脉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第五节阳蹻、阴蹻脉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第六节阳维、阴维脉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第七节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 一、统领、联络作用 -13
- 13 - 1. 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灵枢 · 经脉》篇所载原文,在人体图上画出经脉循行路线,然后与教师 制作的动画循行路线进行比对、更正。 2. 全班分组,2-3 人/组,小组可自由组合。随机请同学演示经脉循行、辨识解剖标志、分组点穴、 小组呈现、课堂讨论。 3. 教师点评与总结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病例导入讲述重点穴位的主治特点,并强调危险穴 位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六)第十五章 奇经八脉 (10 学时 ) 【目的要求】 1. 能区别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各自特点 ; 2. 能够口述或写出督脉任脉常用腧穴的标准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并能在人体标出穴位定位, 能够口述或写出督脉任脉中非常用穴的定位和归经 ; 3. 能准确理解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 4. 能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具体情景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提供建议。 5. 能在与同伴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与互惠的意义,学会与他人共事、共情,培 养责任心和感恩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督脉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三、督脉经穴(28 穴) 长强 *,腰俞,腰阳关 *,命门 *,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 *,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 *, 哑门 *,风府 *,脑户,强间,后顶,百会 *,前顶,囟会,上星 *,神庭,素髎 *,水沟 *,兑端,龈交。 第二节 任脉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三、任脉经穴(24 穴) 会阴,曲骨,中极 *,关元 *,石门,气海 *,阴交,神阙 *,水分,下脘 *,建里,中脘 *,上脘,巨阙, 鸠尾,中庭,膻中 *,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 *,廉泉 *,承浆 *。 第三节 冲脉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第四节 带脉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第五节 阳蹻、阴蹻脉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第六节 阳维、阴维脉 一、循行分布 二、功能与病候 第七节 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 一、统领、联络作用
二、溢蓄、调节作用 【教学方式】 1.以教师讲述为主。 2.全班分组,2-3人/组,小组可自由组合。分组点穴、课堂讨论。 3.教师点评与总结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病例导入讲述重点穴位的主治特点,并强调危险穴 位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以难易程度相近的5个穴位作为考题,同学随机电脑抽签进行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要求二人一组, 先对抽到穴位的定位、归经进行描述,再在他人身上指出穴位的确切位置。 (十七)第十六章奇穴(6学时)】 【目的要求】 1.能区别经穴与经外奇穴的各自特点: 2.能够口述或写出常用经外奇穴的标准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并能在人体标出穴位定位。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头颈部穴(14穴) 第二节胸腹部穴(1穴) 第三节背部穴(8穴) 第四节上肢部穴(11穴)》 第五节下肢部穴(12穴)】 【教学方式】 1.全班分组,2-3人/组,小组可自由组合。随机请同学辨识解剖标志、分组点穴、小组呈现、课堂讨论。 2.教师点评与总结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病例导入讲述重点穴位的主治特点,并强调危险穴 位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八)总点穴考试(2学时) 以难易程度相近的5个穴位作为考题,同学随机电脑抽签进行最后总点穴考试,要求二人一组,先 对抽到穴位的定位、归经进行描述,再在他人身上指出穴位的确切位置。 -14
- 14 - 二、溢蓄、调节作用 【教学方式】 1. 以教师讲述为主。 2. 全班分组,2-3 人/组,小组可自由组合。分组点穴、课堂讨论。 3. 教师点评与总结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病例导入讲述重点穴位的主治特点,并强调危险穴 位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 以难易程度相近的 5 个穴位作为考题,同学随机电脑抽签进行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要求二人一组, 先对抽到穴位的定位、归经进行描述,再在他人身上指出穴位的确切位置。 (十七)第十六章 奇穴 (6 学时 ) 【目的要求】 1. 能区别经穴与经外奇穴的各自特点 ; 2. 能够口述或写出常用经外奇穴的标准定位、归经、主治和操作,并能在人体标出穴位定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头颈部穴(14 穴) 第二节 胸腹部穴(1 穴) 第三节 背部穴(8 穴) 第四节 上肢部穴(11 穴) 第五节 下肢部穴(12 穴) 【教学方式】 1. 全班分组,2-3 人/组,小组可自由组合。随机请同学辨识解剖标志、分组点穴、小组呈现、课堂讨论。 2. 教师点评与总结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病例导入讲述重点穴位的主治特点,并强调危险穴 位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十八)总点穴考试 (2 学时 ) 以难易程度相近的 5 个穴位作为考题,同学随机电脑抽签进行最后总点穴考试,要求二人一组,先 对抽到穴位的定位、归经进行描述,再在他人身上指出穴位的确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