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i)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象,借代驼队。整个诗句 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的边塞风光
(06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象,借代驼队。 整个诗句 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的边塞风光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正官]叨叨令无名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 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依①家 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 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自云意象则给人 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正官]叨叨令 无名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 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 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 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 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 流水 白云
(06广东卷)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③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 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答案】:(1)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06广东卷)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 “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 【答案】:(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005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5-17题。(8分) 越调]小桃红西村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 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15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元宵 的盛况。(1分)
[2005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5--17题。(8分) [越调]小桃红 西村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 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15.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__________ 元宵 的盛况。(1分)
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