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陈州粜米》中的包公形象和对人民反抗精神的歌颂。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墙头马上》的喜剧特点 2、《汉宫秋》的艺术特点。 3、《李逵负荆》的艺术特点。 4、《赵氏孤儿》的戏剧冲突 5、《倩女离魂》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墙头马上》的喜剧特点 2、《汉宫秋》的艺术特点 3、《李逵负荆》的艺术特点。 4、《赵氏孤儿》的戏剧冲突。 5、《倩女离魂》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第五章南戏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以及早期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与“四 大南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重点掌握《琵琶记》思想内容的复杂性以及艺 术特点,能够分析赵五娘、蔡伯喈形象。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南戏的产生与发展。 2、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 3、早期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与“四大南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高明《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复杂性、赵五娘、蔡伯喈形象以及艺术特点。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 3、早期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4、“四大南戏”的艺术特色。 6
6 6、《陈州粜米》中的包公形象和对人民反抗精神的歌颂。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墙头马上》的喜剧特点。 2、《汉宫秋》的艺术特点。 3、《李逵负荆》的艺术特点。 4、《赵氏孤儿》的戏剧冲突。 5、《倩女离魂》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墙头马上》的喜剧特点。 2、《汉宫秋》的艺术特点。 3、《李逵负荆》的艺术特点。 4、《赵氏孤儿》的戏剧冲突。 5、《倩女离魂》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第五章 南戏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以及早期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与“四 大南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重点掌握《琵琶记》思想内容的复杂性以及艺 术特点,能够分析赵五娘、蔡伯喈形象。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南戏的产生与发展。 2、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 3、早期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与“四大南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高明《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复杂性、赵五娘、蔡伯喈形象以及艺术特点。 三、课堂讨论选题 1、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 3、早期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4、“四大南戏”的艺术特色
4、《琵琶记》的艺术特点 5、分析赵五娘、蔡伯喈形象。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名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四大南戏”。 2、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 3、《琵琶记》的艺术特点 分析赵五娘、蔡伯喈形象 5、熟读《琵琶记》。 第六章元代散曲 学习目的要求 学习本章,首先了解散曲的兴起和体制特点以及散曲与词的差别,重点把握 马致远、白朴等人散曲创作的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张可久散曲典雅清丽的特点 以及乔吉散曲的特点,对其他著名散曲作家的作品也应该有所了解。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散曲的兴起和体制特点。 2、散曲与词的差别 3、马致远、白朴等人散曲创作的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 4、张养浩散曲特点及其《潼关怀古》。 5、张可久散曲的内容和典雅清丽的特点。 乔吉散曲特点。 7、刘时中的【正宫·端正好】《上高司监》。 8、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课堂讨论选题 1、散曲的体制特点 2、马致远、白朴等人散曲创作的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 3、张可久散曲的内容和典雅清丽的特点 4、乔吉散曲特点
7 4、《琵琶记》的艺术特点。 5、分析赵五娘、蔡伯喈形象。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名词:《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四大南戏”。 2、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 3、《琵琶记》的艺术特点。 4、分析赵五娘、蔡伯喈形象。 5、熟读《琵琶记》。 第六章 元代散曲 一、学习目的要求 学习本章,首先了解散曲的兴起和体制特点以及散曲与词的差别,重点把握 马致远、白朴等人散曲创作的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张可久散曲典雅清丽的特点 以及乔吉散曲的特点,对其他著名散曲作家的作品也应该有所了解。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散曲的兴起和体制特点。 2、散曲与词的差别。 3、马致远、白朴等人散曲创作的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 4、张养浩散曲特点及其《潼关怀古》。 5、张可久散曲的内容和典雅清丽的特点。 6、乔吉散曲特点。 7、刘时中的【正宫·端正好】《上高司监》。 8、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三、课堂讨论选题 1、散曲的体制特点。 2、马致远、白朴等人散曲创作的思想倾向与艺术风格。 3、张可久散曲的内容和典雅清丽的特点。 4、乔吉散曲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