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卷共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 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 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 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 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 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 1.下列各选项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朝济而夕设版焉 A.无济于事B.人才济济C.直挂云帆济沧海D.赈济灾民 2.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 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略秦国, 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C.晋国己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 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D.晋国己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略秦国, 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翻译10分)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 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 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 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 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
河南省郑州市 2016-2017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卷共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 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 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 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 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 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 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 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1.下列各选项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朝济而夕设版焉 A.无济于事 B.人才济济 C.直挂云帆济沧海 D.赈济灾民 2.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 分) ( )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 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B. 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略秦国, 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 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略秦国, 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共 19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翻译 10 分)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 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 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 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 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
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 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 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 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 疏,大怒日:“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 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 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 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 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 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擢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 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 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 /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B.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 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C.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 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D.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 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 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都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 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 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 D、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 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 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 B.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 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C.罗洪先与唐顺之交情很好,唐顺之被召用了。严嵩因为与罗洪先是同乡,打 算借用边疆的人才来起用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 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 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 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 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 疏,大怒日:“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 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 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 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 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 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擢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 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 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 /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B.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 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C.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 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 D.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 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 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都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 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 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 习。 D、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 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 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 B .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 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C. 罗洪先与唐顺之交情很好,唐顺之被召用了。严嵩因为与罗洪先是同乡,打 算借用边疆的人才来起用。 D. 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 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5分) 译文: 2)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 不起也。”(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①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畬田②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 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③。 【诗人简介】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 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 为党争。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执政6年 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后宣宗即 位,牛党执政,一反此前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 军,于贬所去世。 【注】①桄榔:一种常绿乔木,叶为羽状复叶。②畲田:用火烧掉田地里的草木 然后耕田种植。③《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 筑巢在向南的树枝。 8.首联中有两个字用得精妙,请找出来,加以分析。(5分) 9.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简要分析作者在尾联如何表达思想 感情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3)风萧萧兮易水寒,。 (4)我身边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谁的电话 作者:何燕 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 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5 分) 译文: (2)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 不起也。”(5 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①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畲田②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 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③。 【诗人简介】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 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 为党争。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执政 6 年﹐ 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后宣宗即 位﹐牛党执政﹐一反此前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 军﹐于贬所去世。 【注】①桄榔:一种常绿乔木,叶为羽状复叶。②畲田:用火烧掉田地里的草木, 然后耕田种植。③《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 筑巢在向南的树枝。 8.首联中有两个字用得精妙,请找出来,加以分析。(5 分) 9. 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简要分析作者在尾联如何表达思想 感情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寻梦?撑一支长篙, 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萧萧兮易水寒, 。 (4)我身边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谁的电话 作者:何燕 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 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 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 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 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 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 有风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老葛也想大 男人一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 脸直直地僵着。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 还是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哪有?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这话 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小若成长的这 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 始忙胎教,接下来忙教这忙教那,一忙就是十六年。 “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主任看了一眼,把 电话掐了。“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做为家长,我是失败的。我儿今年连三本 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任的电话铃声 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 老葛问:“谁的电话?毛毛吗?接吧!” 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老爸,别 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 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老 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 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 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 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小若懂事,不像毛毛。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 爸去哪儿》……” 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娘的。 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 两个男人继续喝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老葛看了一眼,没接。“谁的电话?小若吗?接 吧!”主任说。老葛摇晃着接电话:“喂,喂,你说什么……我 不是,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谁的电话呢?” 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讨债的,别接!” 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 句:“喂,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 过后又发来一信息:“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 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 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 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 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 有风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老葛也想大 男人—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 脸直直地僵着。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 还是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哪有?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这话 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小若成长的这 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 始忙胎教,接下来忙教这忙教那,一忙就是十六年。 “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主任看了一眼,把 电话掐了。“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做为家长,我是失败的。我儿今年连三本 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任的电话铃声 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 老葛问:“谁的电话?毛毛吗?接吧!” 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 “老爸,别 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 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老 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 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 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 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 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小若懂事,不像毛毛。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 爸去哪儿》……” 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娘的。 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 两个男人继续喝。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老葛看了一眼,没接。“谁的电话?小若吗?接 吧!”主任说。老葛摇晃着接电话:“喂,喂,你说什么……我 不是,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谁的电话呢?” 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讨债的,别接!” 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 一句:“喂,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 过后又发来一信息:“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
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看到信息了吗?打一千一!”老葛气急 地说:“打错了!”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 备注名改成:“讨债的,别接!” 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 这些年简洁的话语:小学时“我得了第一,汇二百”,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 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没有问候, 也没容老葛说话。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 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一的月饼快递了。 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 出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1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葛活得极其不男人”,因为女儿学习开销大,而老葛为了孩子,不得不 辛苦工作,不抽烟不喝酒,活得不像别的男人那样洒脱。 B.主任的儿子毛毛虽然成绩不够优秀,不够懂事,实际上却是一个乐观向上 重亲情、有主见的青年。 小说构思精巧,描写了两个父亲中秋节喝酒的场景,通过人物对话和孩子们 打来的电话,巧妙地将两个孩子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 D.从主任两次想掐掉儿子来电的举动看,主任对儿子有些不满,儿子不听他的 话复读,却读一个职业技术学校,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 E.小说的结尾写老葛醉了,想和主任说说真心话,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因为他 能理解主任,主任的孩子学习不好,也很烦恼。这样写,言简意丰,回味无穷。 (2)小说中有明暗双线,这两条线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这样构思的好处。 (6分) (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6分) (4)有人说,小说的标题“谁的电话”应该改成“寄月饼”,你是否同意?请 简要说明理由。(8分) 第ⅠI卷表达题
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看到信息了吗?打一千一!”老葛气急 地说:“打错了!”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 备注名改成:“讨债的,别接!” 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 这些年简洁的话语:小学时“我得了第一,汇二百”,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 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没有问候, 也没容老葛说话。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 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一的月饼快递了。 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 出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 年第 1 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老葛活得极其不男人”,因为女儿学习开销大,而老葛为了孩子,不得不 辛苦工作,不抽烟不喝酒,活得不像别的男人那样洒脱。 B.主任的儿子毛毛虽然成绩不够优秀,不够懂事,实际上却是一个乐观向上、 重亲情、有主见的青年。 C.小说构思精巧,描写了两个父亲中秋节喝酒的场景,通过人物对话和孩子们 打来的电话,巧妙地将两个孩子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 D.从主任两次想掐掉儿子来电的举动看,主任对儿子有些不满,儿子不听他的 话复读,却读一个职业技术学校,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 E.小说的结尾写老葛醉了,想和主任说说真心话,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因为他 能理解主任,主任的孩子学习不好,也很烦恼。这样写,言简意丰,回味无穷。 (2)小说中有明暗双线,这两条线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这样构思的好处。 (6 分) (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6 分) (4)有人说,小说的标题“谁的电话”应该改成“寄月饼”,你是否同意?请 简要说明理由。(8 分) 第 II 卷 表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