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启这首诗作于洪武二年,当时作者正在南京编修《元史》。古人咏金陵多吊古伤今的哀婉情调,而本诗以豪放、雄健的笔调,描绘钟山、大江的雄伟壮丽,在抒发怀古感今之情的同时,激荡着对国家重新统一的喜悦祖国的统一,增添了河山雄伟壮丽的美;而“江山相雄”的美,也衬托出对祖国统一“不用长江限南北”的喜
❖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 高启这首诗作于洪武二年,当时作者正在南 京编修《元史》。古人咏金陵多吊古伤今的 哀婉情调,而本诗以豪放、雄健的笔调,描 绘钟山、大江的雄伟壮丽,在抒发怀古感今 之情的同时,激荡着对国家重新统一的喜悦。 祖国的统一,增添了河山雄伟壮丽的美;而 “江山相雄”的美,也衬托出对祖国统一 “不用长江限南北”的喜
全诗可分为三层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痿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第一层八句写景,紧扣“江”山”二字,总写金陵的地理形势,以奔放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南京山川形胜的壮美
❖全诗可分为三层: ❖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 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 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 第一层八句写景,紧扣“江”山”二字,总 写金陵的地理形势,以奔放雄浑的笔触,描 绘了南京山川形胜的壮美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干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第二层怀古,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割据、战乱的不满,说明只是企图凭借长江天险苟安江左,割据一方只能失败
❖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 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 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 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 第二层怀古,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 人对历史上割据、战乱的不满,说明只是企 图凭借长江天险苟安江左,割据一方只能失 败
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第三层抒怀,从历史的沉思中转笔描写现实,抒发诗人对祖国山河获得统一的喜悦心情和反对分裂割据的思想感情
❖ 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 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 南北。 ❖ 第三层抒怀,从历史的沉思中转笔描写现 实,抒发诗人对祖国山河获得统一的喜悦 心情和反对分裂割据的思想感情
写景、怀古、抒情结合,层次分明。既各自独立,又有着内在的联系,结构跌宕有致第一层以暗写明王朝的定都金陵为第三层伏笔。第二层以历史上的分裂割据,衬托第三层所写的统一局面。在语言运用上,无论是名词、数词、形容词多用表示巨大而有力度的词语。如“大”“万”、“巨’,、“长’’、“雄“壮”等等,加强了本诗的豪放气度抒情写景,豪放激岩,悲壮沉雄。既波澜起伏,又一气呵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每四句一转韵,平厌间错,读来情韵相生声调铿
❖ 写景、怀古、抒情结合,层次分明。既各自 独立,又有着内在的联系,结构跌宕有致。 第一层以暗写明王朝的定都金陵为第三层伏 笔。第二层以历史上的分裂割据,衬托第三 层所写的统一局面。 ❖ 在语言运用上,无论是名词、数词、形容词, 多用表示巨大而有力度的词语。如“大”、 “万”、“巨’’、“长’’、“雄”、 “壮”等等,加强了本诗的豪放气度。 ❖ 抒情写景,豪放激宕,悲壮沉雄。既波澜起 伏,又一气呵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每四句一转韵,平仄间错,读来情韵相生, 声调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