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一一罗贯中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关于章回体·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传统形式,是在说话艺术基础上形成的。·其形式特点: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整体。·开山之作是《三国演义》
• 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 的传统形式,是在说话艺术 基础上形成的。 • 其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分回标目; 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 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 一整体。 • 开山之作是《三国演义》。 关于章回体
关于“演义”“演义”一词,始见于《后汉书·周党传》:“党等父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文选》卷十潘安仁西征赋》:“晋演义以献《T说、李善注:《小雅》演义百:演,广、远也。即推演、详述道理
• 1、“演义”一词,始见于 《后汉书·周党传》:“党 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 君。”《文选》卷十潘安仁 《西征赋》:“晋演义以献 说。”李善注:“《小雅》 曰:演,广、远也。”演义 即推演、详述道理。 关于“演义
·2、唐以后用于书名者有苏鹦的《苏氏演义》、梁寅的《诗演义》等3、宋元时期普遍称盛行的“讲史”为“演史
• 2、唐以后用于书名者有苏鹗的《苏氏演 义》、梁寅的《诗演义》等。 • 3、宋元时期普遍称盛行的“讲史”为“演 史
4、至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始用演义之名称历史小说。该书卷首蒋大器《序》曾作这样的解释:“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后来也一般这样解释“演义”一词的。如雉衡山人(杨尔曾)《东西两晋演义序》说:“一代肇兴,必有一代之史,而有信史,有野史,好事者丛取而演之,以通俗谕人,名日演义。盖自罗贯中《水浒传》、《三国传》始也
• 4、至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始用演 义之名称历史小说。该书卷首蒋大器《序》 曾作这样的解释:“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 得而知之,若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后来 也一般这样解释“演义”一词的。如雉衡山 人 (杨尔曾)《东西两晋演义序》说:“一代 肇兴,必有一代之史,而有信史,有野史, 好事者丛取而演之,以通俗谕人,名曰演 义。盖自罗贯中《水浒传》、《三国传》始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