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
明代初期,诗坛上活跃的诗人是高启、杨基、张羽、徐贲、袁凯等人。(前四人被称作吴中四杰”)其作品主要表现时代创伤、诗人的愁苦郁闷心态以及对历史、人生的反思,格调凝重悲。散文创作上,以宋濂、刘基为代表,善以传记、寓言的方式抒发其愤世嫉俗之感,有一定的社会内容;文章情调激越,叙事与刻画人物较为精审生动
❖ 明代初期,诗坛上活跃的诗人是高启、杨基、 张羽、徐贲、袁凯等人。(前四人被称作 “吴中四杰”)其作品主要表现时代创伤、 诗人的愁苦郁闷心态以及对历史、人生的反 思,格调凝重悲怆。 ❖ 散文创作上,以宋濂、刘基为代表,善以传 记、寓言的方式抒发其愤世嫉俗之感,有一 定的社会内容;文章情调激越,叙事与刻画 人物较为精审生动
永乐至成化年间(1403一1487),文学发展进入低潮,“台阁体”统治文坛,内容大多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作,而形式上讲究雍容典雅,缺乏生气。成化至弘治年间(1487一1505),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兴起,主张学习汉唐诗歌,注重表现个人的真情实感,讲究创作的法度声调,对“台阁体”诗风形成较大冲击对后来的“前七子”产生直接影响
❖ 永乐至成化年间(1403-1487),文学发 展进入低潮,“台阁体”统治文坛,内容大 多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作,而形式上讲 究雍容典雅,缺乏生气。 ❖ 成化至弘治年间(1487-1505),以李东 阳为首的“茶陵派”兴起,主张学习汉唐诗 歌,注重表现个人的真情实感,讲究创作的 法度声调,对“台阁体”诗风形成较大冲击, 对后来的“前七子”产生直接影响
第一节明初诗歌与散文诗歌·高启的诗歌创作::高启(1336一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cha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有志于功名。张士诚据苏州时,为其参政饶介所赏识,结交甚广,然终未任。后对政治完全失望,乃隐居乡单。明初应召赴南京参与修撰《元史》,后任翰林院编修。不久授户部侍郎,他坚辞不受,仍归田里。朱元璋认为他不肯合作,洪武七年,借苏州知府魏观改修府治案,将他牵连斩决,年仅三十九岁。博学多才,是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为诗兼师各家之长,清新俊逸,自具灵性
第一节 明初诗歌与散文 ❖ 一、诗歌 ❖ 高启的诗歌创作: ❖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cha) 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少有志于功名。张士诚 据苏州时,为其参政饶介所赏识,结交甚广,然终未 仕。后对政治完全失望,乃隐居乡里。明初应召赴南 京参与修撰《元史》,后任翰林院编修。不久授户部 侍郎,他坚辞不受,仍归田里。朱元璋认为他不肯合 作,洪武七年,借苏州知府魏观改修府治案,将他牵 连斩决,年仅三十九岁。 ❖ 博学多才,是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为诗兼师各家之 长,清新俊逸,自具灵性
高启的思想兼有儒、释、道的成分,而道家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意识则往往占有上风。22岁时写的《青丘子歌》直接地表达了自已的生活志趣,散发着较为浓烈的个性化气息:青丘子,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何年降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厌远游,荷锄懒耕。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青丘子系高启号,诗中所描绘的这位孤傲清高的“青丘子”,显然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化身
❖ 高启的思想兼有儒、释、道的成分,而道家淡 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意识则往往占有上风。22 岁时写的《青丘子歌》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生 活志趣,散发着较为浓烈的个性化气息: 青丘子,臞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蹑屩厌远 游,荷锄懒躬耕。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 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 青丘子系高启号,诗中所描绘的这位孤傲清高 的“青丘子”,显然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