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60503 课程名称:国际法学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Law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法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二、课程简介 1、中文简介 国际法主要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法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分论两 部分。总论部分阐述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国际法的性质与基础、国际法的基本 原则、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的渊源等。分论部分阐述国际关系各个领域中的国际法 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包括领土法、海洋法、空间法、国际法上的个人、国际组织法、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条约法、国际争端法和战争法等。。 2、英文简介 International law is the law that mainly governs relations between states. The subject is composed of general section and individual section-The general section expounds the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problem.including the nature and basis of International Law.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Law.the sub ject of International Law.the source of International Law.The individual sections expounds principles and regul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area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cluding territory law.sea law.space law.popul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law.the law of diplomatic and consular.the law of treaties.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s and the law of armed conflic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国际法学是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应学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它是法学本科
1 《国际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60503 课程名称:国际法学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Law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 法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二、课程简介 1、中文简介 国际法主要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法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分论两 部分。总论部分阐述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国际法的性质与基础、国际法的基本 原则、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的渊源等。分论部分阐述国际关系各个领域中的国际法 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包括领土法、海洋法、空间法、国际法上的个人、国际组织法、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条约法、国际争端法和战争法等。。 2、英文简介 International law is the law that mainly governs relations between states。 The subject is composed of general section and individual section。The general section expounds the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problem.including the nature and basis of International Law.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Law.the subject of International Law.the source of International Law。The individual sections expounds principles and regulations of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area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cluding territory law.sea law.space law.popul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law.the law of diplomatic and consular.the law of treaties.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s and the law of armed conflic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国际法学是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应学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它是法学本科
生今后学习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的基础。 2、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大量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理论 及原理,并能对当今的国际社会的各类事件从国际法的角度予以分析和评判,增强国 家主权观念,学会运用国际法知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促进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国际法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国际法的概念与特征 2.重点掌握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3.重点掌握因际法的主体 4,重点罩握国际法的渊游 5.了解国际法的编纂 6。理解国际法的法律性质与效力根据 7.重点掌握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8.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9.重点举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际法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法的概念 1.国际法的概念 2.国际法的特征 是国家之间的法,而不是国家之上的法 3.国际法与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法学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际法的贡献 1.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法观点 2.列宁的国际法立场 第三节国际法的发展 1,古代固际法 2.近代国际法 为西方殖民扩张、侵略服务的特点 3.现代国际法 是合作的国际法 第四节国际法的主体
2 生今后学习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的基础。 2、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大量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理论 及原理,并能对当今的国际社会的各类事件从国际法的角度予以分析和评判,增强国 家主权观念,学会运用国际法知识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促进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国际法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国际法的概念与特征 2.重点掌握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3.重点掌握国际法的主体 4.重点掌握国际法的渊源 5.了解国际法的编纂 6.理解国际法的法律性质与效力根据 7.重点掌握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8.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9.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际法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 1.国际法的概念 2.国际法的特征 是国家之间的法,而不是国家之上的法 3.国际法与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法学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际法的贡献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法观点 2. 列宁的国际法立场 第三节 国际法的发展 1.古代国际法 2.近代国际法 为西方殖民扩张、侵略服务的特点 3.现代国际法 是合作的国际法 第四节 国际法的主体
1.国际法主体的概念 2.现代国际法主体的类型 个人还不是国际法的主体 第五节国际法的渊源 1.国际法渊源的概念 2.国际法的渊源 第五节国际法的编纂 1.国际法编纂简史 2.编篆的概念和意义 3.联合田主持下的国际法编篆工作、国际法委员会 第六节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与学派 1.自然法学派 2.实在法学派 第七节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1.有关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的理论 1.国内法在国内的实施 2.中国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 第八节国际法基本原则 1,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2.《固际法原则宜言》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对国际法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三)课后练习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 第二章国际法上的国家 (一)目的与要求 1.国家的概念、类型与国家的基本权利 2.重点掌握国家豁免权 3.理解国家和政府的承认的区别及其效果 4.重点掌握国家继承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家概说
3 1.国际法主体的概念 2.现代国际法主体的类型 个人还不是国际法的主体 第五节 国际法的渊源 1.国际法渊源的概念 2.国际法的渊源 第五节 国际法的编纂 1.国际法编纂简史 2.编篆的概念和意义 3.联合国主持下的国际法编篆工作、国际法委员会 第六节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与学派 1. 自然法学派 2. 实在法学派 第七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1.有关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的理论 1.国内法在国内的实施 2.中国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 第八节 国际法基本原则 1.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2.《国际法原则宣言》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对国际法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三)课后练习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 第二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 (一)目的与要求 1.国家的概念、类型与国家的基本权利 2.重点掌握国家豁免权 3.理解国家和政府的承认的区别及其效果 4.重点掌握国家继承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家概说
1.国家的概念 2.国家的类型 附庸国和被保护国是过去西方殖民扩展时期存在的国家类型 3.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国家格免权 第二节国家和政府的承认 1,国家承认的概念和性质 构成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西方干涉、控制新独立国家,已被摒弃 2. 国家产生的情势、承认的条件 国家负有不承认通过违反国际法而建立的新国家的义务 3.国家承认的方式、范围和效果 4.政府和其他实体的承认 第三节国家继承和政府继承 1.国际继承的概念 2,国家继承的方面和规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继承问题 (三)课后练习 分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继承问题相关的几个案例:湖广铁路债券案、两 航公司案、光华衰案,了解西方在上述案件处理中为针对中国而故意颠倒是非、 违反国际法的相关情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 第三章国际法上的居民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国籍的取得方式 2。了解国籍冲突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重点掌握对外国人待遇中的国民待遇原则与最惠国待遇原则 4.重点掌握外交保护的条件 5.重点掌握引渡的规则 6.理解庇护的法律依据与原则 7,了解难民地位的取得条件及待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籍制度
4 1.国家的概念 2.国家的类型 附庸国和被保护国是过去西方殖民扩展时期存在的国家类型 3.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国家豁免权 第二节 国家和政府的承认 1. 国家承认的概念和性质 构成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西方干涉、控制新独立国家,已被摒弃 2. 国家产生的情势、承认的条件 国家负有不承认通过违反国际法而建立的新国家的义务 3.国家承认的方式、范围和效果 4.政府和其他实体的承认 第三节 国家继承和政府继承 1.国际继承的概念 2.国家继承的方面和规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继承问题 (三)课后练习 分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继承问题相关的几个案例:湖广铁路债券案、两 航公司案、光华寮案,了解西方在上述案件处理中为针对中国而故意颠倒是非、 违反国际法的相关情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 第三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国籍的取得方式 2.了解国籍冲突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重点掌握对外国人待遇中的国民待遇原则与最惠国待遇原则 4.重点掌握外交保护的条件 5.重点掌握引渡的规则 6.理解庇护的法律依据与原则 7.了解难民地位的取得条件及待遇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籍制度
1.国籍法的概念和意义 2.关于国籍的立法 3.国籍的取得和丧失原则 4.国籍冲突的解决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国籍的规定 第二节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1.概说 2.对外国人的管辖 外国人应受所在地国的属地管辖 3.对外国人入境、居留和出境的管理 一国在对外国人的管理上享有主权 4.对外国人的待遇 国民待遇原则不适用于政治权利的享有及从事某些职业的权利 5.外交保护 6.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引渡和庇护制度 1.引渡制度 2.庇护 外交庇护是违反国际法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引渡和庇护的法律依据和原则 第四节难民的国际保护 1.概说 2.难民的概念 3.难民的法律地位 4.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难民的立场与实践 (三)课后练习 引渡和庇护的理论及中国的实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 第四章国家领土 (·)目的与要求 1.理解国家领土的概念 2.重点掌握国家领土变更的方式 3.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争端
5 1.国籍法的概念和意义 2.关于国籍的立法 3.国籍的取得和丧失原则 4.国籍冲突的解决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国籍的规定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1.概说 2.对外国人的管辖 外国人应受所在地国的属地管辖 3.对外国人入境、居留和出境的管理 一国在对外国人的管理上享有主权 4.对外国人的待遇 国民待遇原则不适用于政治权利的享有及从事某些职业的权利 5.外交保护 6.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引渡和庇护制度 1.引渡制度 2.庇护 外交庇护是违反国际法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引渡和庇护的法律依据和原则 第四节 难民的国际保护 1.概说 2.难民的概念 3.难民的法律地位 4.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难民的立场与实践 (三)课后练习 引渡和庇护的理论及中国的实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讨论。 第四章 国家领土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国家领土的概念 2.重点掌握国家领土变更的方式 3.了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