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语文 、编写说明 《2017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语文)》(以下简称《纲要》)是 依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 容和要求,以及安徽省教育厅有关中考改革的相关文件,并结合我省初中语 文教学实际制定的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所用阅读材料应文质兼美,难易适度,富有文化 内涵和时代气息。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古诗文考查材料以《全日 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优秀古诗文为主,涉及课外的 材料应短小、浅显,与学生已学过的文言知识相关。口语交际能力纳入“语 文综合运用”考查的范围,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 情境中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 和综合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 面、准确地考查我省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 初中学生的毕业成绩,同时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这一考试的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侧 重考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 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查学生语文知 识和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注重考查学生的品
1 2017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语 文 一、编写说明 《2017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语文)》(以下简称《纲要》)是 依据教育部 2001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 容和要求,以及安徽省教育厅有关中考改革的相关文件,并结合我省初中语 文教学实际制定的。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所用阅读材料应文质兼美,难易适度,富有文化 内涵和时代气息。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古诗文考查材料以《全日 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优秀古诗文为主,涉及课外的 材料应短小、浅显,与学生已学过的文言知识相关。口语交际能力纳入“语 文综合运用”考查的范围,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 情境中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 和综合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 面、准确地考查我省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 初中学生的毕业成绩,同时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这一考试的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侧 重考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 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查学生语文知 识和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注重考查学生的品
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纲要》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分 别用A、B、C、D、E表示)的角度,确定语文考试要求的层次。表述如 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例如,认读常用的汉字,默写推荐背诵的优 秀古诗文的句、段、篇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例如,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从整体的角度着眼,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语言材料。 例如,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 文章的中心;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能力及方法的综合运用,考查学生对人 生、社会和自然的正确认识和表达思想的能力。例如,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 题,设计活动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能写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的文章 E.欣赏评价指对语言材料或生活现象的赏析和评说,考查学生对美 的欣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例如,在阅读中,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 力的语言;在写作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以上考试要求的五个层次是阶梯式的,即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每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都同时包含较低层次的要求。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本《纲要》从语文积累、阅读、写作和语文综合运用四个方面,提出语 文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表述如下 第一部分语文积累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A) 2.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意义。(A) 3.规范、熟练地书写常用汉字。(A) 4熟练使用《新华字典》。(D)
2 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纲要》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分 别用A、B、C、D、E表示)的角度,确定语文考试要求的层次。表述如 下: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例如,认读常用的汉字,默写推荐背诵的优 秀古诗文的句、段、篇。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例如,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C.分析综合 指从整体的角度着眼,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语言材料。 例如,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 文章的中心;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 D.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能力及方法的综合运用,考查学生对人 生、社会和自然的正确认识和表达思想的能力。例如,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 题,设计活动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能写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的文章。 E.欣赏评价 指对语言材料或生活现象的赏析和评说,考查学生对美 的欣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例如,在阅读中,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 力的语言;在写作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以上考试要求的五个层次是阶梯式的,即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每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都同时包含较低层次的要求。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本《纲要》从语文积累、阅读、写作和语文综合运用四个方面,提出语 文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表述如下: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A) 2.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意义。(A) 3.规范、熟练地书写常用汉字。(A) 4.熟练使用《新华字典》。(D)
5积累并会运用常用词语。(D) 6.借助所学知识仿写或变换简单的句子。(D) 7.准确默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的优 秀古诗文的句、段、篇。(A) 8.知道本《纲要》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常识。(B) 说明:※(A)表示考试要求的层次为A(识记),下同 第二部分阅读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C)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C)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C) 4.准确概括文中描写或说明的人物、事物的特征。(C) 5.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B) 6.区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做出判 断。(C) 7.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B) 8.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E) 9.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E) 10.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B) 11.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做出分析。(C) 12.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B) 13.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B) 14.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E) 15.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B) 16.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B) 17.概括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C) 18.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E) 第三部分写作 1.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E) 2.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C)
3 5.积累并会运用常用词语。(D) 6.借助所学知识仿写或变换简单的句子。(D) 7.准确默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的优 秀古诗文的句、段、篇。(A) 8.知道本《纲要》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常识。(B) 说明:※(A)表示考试要求的层次为A(识记),下同。 第二部分 阅 读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C)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C)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C) 4.准确概括文中描写或说明的人物、事物的特征。(C) 5.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B) 6.区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做出判 断。(C) 7.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B) 8.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E) 9.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E) 10.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B) 11.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做出分析。(C) 12.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B) 13.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B) 14.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E) 15.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B) 16.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B) 17.概括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C) 18.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E) 第三部分 写 作 1.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E) 2.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C)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D) 4.依据中心,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表达力求有创意。(D) 5.依据中心,选择恰当的常用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6.根据需要,运用常用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D) 7.根据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D) 8.写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D) 9.写简单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D) 10.写简单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D) 11.写常用应用文,做到格式正确。(D) △12.根据表达需要,进行缩写、扩写、续写、改写。(D) 13.语言通顺、得体。(D) 14.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文章,做到文从字顺。(D) 15.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D) 16.不写错别字。(A) 17.书写格式正确。(D) 18.书写规范、整洁。(D) 第四部分语文综合运用 1.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确定和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做恰当的 应对。(D) 2.根据话题,拟即席讲话或主题演讲的提纲,做到有观点、有条理、有 说服力。(D) 3.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阅读和写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D) 4.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或问题,搜集有关信息,整理分析材料,形成自 己的假设或观点。(D) △5.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D) 说明:加“△”号的不列入2017年语文学科考试范围
4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D) 4.依据中心,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表达力求有创意。(D) 5.依据中心,选择恰当的常用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D) 6.根据需要,运用常用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D) 7.根据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D) 8.写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D) 9.写简单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D) 10.写简单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D) 11.写常用应用文,做到格式正确。(D) △12.根据表达需要,进行缩写、扩写、续写、改写。(D) 13.语言通顺、得体。(D) 14.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文章,做到文从字顺。(D) 15.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D) 16.不写错别字。(A) 17.书写格式正确。(D) 18.书写规范、整洁。(D) 第四部分 语文综合运用 1.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确定和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做恰当的 应对。(D) 2.根据话题,拟即席讲话或主题演讲的提纲,做到有观点、有条理、有 说服力。(D) 3.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阅读和写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D) 4.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或问题,搜集有关信息,整理分析材料,形成自 己的假设或观点。(D) △5.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D) 说明:加“△”号的不列入 2017 年语文学科考试范围
四、例证性试题 第一部分语文积累 1.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大气,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大海大气,不拒绝点滴清澈的泉水抑或浑浊 的污水,于是,他的心胸更加广阔,拥有了 h a oh a n()与澎湃;高山 大气,不嫌弃一块石头的丑陋,一颗小草的卑微,于是,他的身姿更加伟岸, 拥有了巍峨与坚定;蓝天大气,不厌恶一片乌云的阴晦(),一只小鸟 的聒()噪,于是,他的眼界更加辽远,拥有了广mao()与无边。 【答案】浩瀚 hui guo袤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 基本含义”,考查的水平层次为“识记”。 2.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 君子好逑。(《诗经》)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③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⑦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⑧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答案】①窈窕淑女②星汉灿烂③草色入帘青 ④似曾相识燕归来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蜡炬成灰泪始干⑦山重水复疑无路⑧断肠人在天涯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准确默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 验稿)》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考查的水平层次为“识记”。 3.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后四句 【答案】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
5 四、例证性试题 第一部分 语 文 积 累 1.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大气,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大海大气,不拒绝点滴清澈的泉水抑或浑浊 的污水,于是,他的心胸更加广阔,拥有了 hàohàn( )与澎湃;高山 大气,不嫌弃一块石头的丑陋,一颗小草的卑微,于是,他的身姿更加伟岸, 拥有了巍峨与坚定;蓝天大气,不厌恶一片乌云的阴晦.( ),一只小鸟 的聒.( )噪,于是,他的眼界更加辽远,拥有了广 mào( )与无边。 【答案】浩瀚 huì guō 袤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 基本含义”, 考查的水平层次为“识记”。 2.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 6 句) ① ,君子好逑。 (《诗经》) ② ,若出其里。 (曹操 《观沧海》) ③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 《陋室铭》)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 《浣溪沙》) ⑤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 《岳阳楼记》)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 《无题》) ⑦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游山西村》) ⑧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答案】①窈窕淑女 ②星汉灿烂 ③草色入帘青 ④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蜡炬成灰泪始干 ⑦山重水复疑无路 ⑧断肠人在天涯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准确默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 验稿)》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考查的水平层次为“识记”。 3. 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后四句。 【答案】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