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气氛(fen)感慨(kai)吮吸(yin)春风拂面(f) B.发酵(jo)缄默jn)鸟瞰(kan)恪尽职守(ke) C.窈窕(yao)弦歌(xin)摇曳(ye)随声附和(he) D.踌躇(chou)造诣(zh)苗圃(p)脍炙人口(kuai)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A.吮-shn,属于形近宇误读;∂.和-he,是多音字;D.诣-yⅰ,属于 形近字误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粗犷家具城沧海一栗戛然而止 B.脉搏名信片再接再厉脱颖而出 C.寒暄口头禅克不容缓左右逢源 D.追溯座右铭世外桃源金榜题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A.沧海一栗——沧海一粟;B.名信片——明信片;∂.克不容缓——刻不容缓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B.暑假即将来临,许多资质不全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C.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煕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D.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夸夸其谈,赢得了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无动于衷”的意思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 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用在此处与前面的“在心里”重复:B.“雨后春笋”一般用来形容新事物、 进步事物,用在此处不妥;D.“夸夸其谈”是贬义词,用来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与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色彩相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进攻技术单一,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 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 C.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D.5月24日,大约有260多名干部职工在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们的报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由于”或“使”;C.搭配不当,“看到” 不能和“悦耳的鸟鸣”搭配;D.语意矛盾,“大约”和“多”应删去一个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草房子》中秦大奶奶对土地的热爱,执着而动人 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最终出师未捷,陨落在五丈原 C.《简·爱》讴歌了女性对独立平等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2017 年山东省济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来 A.气氛.(fēn) 感慨.(kǎi) 吮.吸(yǔn) 春风拂.面(fú) B.发酵.(jiào) 缄.默(jiān) 鸟瞰.(kàn) 恪.尽职守(kè) C.窈.窕(yǎo) 弦.歌(xián) 摇曳.(yè) 随声附和.(hé) D.踌.躇(chóu) 造诣.(zhǐ) 苗圃.(pǔ) 脍炙.人口(kuài)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A.吮—shǔn,属于形近字误读;C.和—hè,是多音字;D.诣—yì,属于 形近字误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 ( )(3 分) A.粗犷 家具城 沧海一栗 戛然而止 B.脉搏 名信片 再接再厉 脱颖而出 C.寒暄 口头禅 克不容缓 左右逢源 D.追溯 座右铭 世外桃源 金榜题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A.沧海一栗——沧海一粟;B.名信片——明信片;C.克不容缓——刻不容缓。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 )(3 分) A.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 B.暑假即将来临,许多资质不全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 ....般冒出来。 C.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 ....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D.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夸夸其谈 ....,赢得了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无动于衷”的意思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 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用在此处与前面的“在心里”重复;B.“雨后春笋”一般用来形容新事物、 进步事物,用在此处不妥;D.“夸夸其谈”是贬义词,用来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与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色彩相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3 分) A.由于进攻技术单一,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 B.81 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 C.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 D.5 月 24 日,大约有 2 6 0 多名干部职工在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们的报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由于”或“使”;C.搭配不当,“看到” 不能和“悦耳的鸟鸣”搭配;D.语意矛盾,“大约”和“多”应删去一个。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草房子》中秦大奶奶对土地的热爱,执着而动人。 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最终出师未捷,陨落在五丈原。 C.《简·爱》讴歌了女性对独立平等的追求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D.《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一连八十多天出海,每次都划着空船回家,他变得悲观、沮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解答本题,要求考生熟悉作品情节,把握人物性格。《老人与海》中,圣地 亚哥一连八十四天出海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没有变得悲观、沮丧,在第八十五天他决定独自岀海捕鱼, 终于钓到一条大马林鱼,通过与大鱼的殊死搏斗,他终于战胜了大鱼。《老人与海》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对人 的力量与意志的赞美,对人的命运的关注,显示了人类战胜自然的巨大威力与坚强意志。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矅,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棧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夭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去国怀乡 去:到,往 B.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D.吾谁与归归:归依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去国怀乡”中“去”是“离开”的意思。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渔人甚异之 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扶苏以数谏故 D感极而悲者矣环而攻之而不胜 【答案】0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虛词。A.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代渔人见到的景象;B.连词,就/连词,如 果;C.介词,因为/介词,因为: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主 旨,故D项错误。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6分,每小题2分)
D.《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一连八十多天出海,每次都划着空船回家,他变得悲观、沮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解答本题,要求考生熟悉作品情节,把握人物性格。《老人与海》中,圣地 亚哥一连八十四天出海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没有变得悲观、沮丧,在第八十五天他决定独自出海捕鱼, 终于钓到一条大马林鱼,通过与大鱼的殊死搏斗,他终于战胜了大鱼。《老人与海》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对人 的力量与意志的赞美,对人的命运的关注,显示了人类战胜自然的巨大威力与坚强意志。 二、(25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8 题。(共 6 分,每小题 2 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去.国怀乡 去:到,往 B.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D.吾谁与归. 归:归依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去国怀乡”中“去”是“离开”的意思。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扶苏以.数谏故 D.感极而.悲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代渔人见到的景象;B.连词,就/连词,如 果;C.介词,因为/介词,因为;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主 旨,故 D 项错误。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9~1 1 题。(共 6 分,每小题 2 分)
景公登射,晏子修礼而侍。公曰:“选射之礼,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 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 维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吾未之闻也。” 景公曰:“善。”乃饰射°,更席,认为上客,终甚问礼。 (选自《妥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登射:指走上射箭的位置。古代有通过射箭选拔人才的制度,射箭时有套礼仪,所以下文 说“选射之礼”。②修:依照。③饰射:整治射礼。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断一处)(2分) 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 【答案】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技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根据注解、标点弄懂文意,把握句 子内部的自然停顿;②掌握文言文的词语特点;③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④一些表示议论、推断 反问语气的句子中,如果前面有“夫”“盖”“其”等词时,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⑤偏正短语和介宾短语 一般不停顿,否则会影响文章大意。本题中是并列的两句话,说明的是同一个问题:有勇力的人多了,会 杀害他们的君长,破坏(分封制下的〕长幼尊卑秩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为上客,终日问礼 【答案】将晏子奉为上宾,整日向他请教礼仪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根据句 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11.景公“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却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 从“景公曰: 善。’乃饰射”可见景公 的品质。(2分) 【答案】修礼善于纳谏(或“接受正确意见”)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重要信息。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晏子认为“有勇力的人多了,会杀害他们的君长, 破坏(分封制下的)长幼尊卑秩序。但他们不敢这样做,是因为有礼的约柬。礼,是用来驾驭百姓的,就 像轡头是用来驾驭马的。没有礼而能够治理好国家的,还没有听说过”,因此他主张修礼,维护现有社会秩 序。齐景公在听了妥子的话之后,充分认识到“礼”的社会和政治功能,改变了对“礼”的看法,表现了 他闻过能改,善于纳谏的品质。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6分,每小题3分) 入直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注释】①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③ 玉堂:指翰林院 12.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 ”“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 ”是点睛之笔, 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 的心情。(3分 【答案】坐赐荼清不寐心绪起伏,难以入眠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要从诗歌中所写的事物、景象或直抒胸臆的慨叹出发,通过分 析事物、景象的特征,或找出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诗中第二、三句“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都是直叙其事,“清不寐”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在受到皇帝召见后心绪起伏,难以入眠的 激动心情, 13.请描述“月钩初上紫薇花”一句展现的画面。(3分)
景公登射①,晏子修②礼而侍。公曰:“选射之礼,寡人厌之矣。吾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 晏子对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 维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吾未之闻也。” 景公曰:“善。”乃饰射④,更席,认为上客,终甚问礼。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登射:指走上射箭的位置。古代有通过射箭选拔人才的制度,射箭时有套礼仪,所以下文 说“选射之礼”。②修:依照。③饰射:整治射礼。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断一处 ....)(2 分) 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 【答案】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文断句技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根据注解、标点弄懂文意,把握句 子内部的自然停顿;②掌握文言文的词语 特点;③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④一些表示议论、推断、 反问语气的句子中,如果前面有“夫”“盖”“其”等词时,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⑤偏正短语和介宾短语 一般不停顿,否则会影响文章大意。本题中是并列的两句话,说明的是同一个问题:有勇力的人多了,会 杀害他们的君长,破坏(分封制下的)长幼尊卑秩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以为上客,终日问礼。 【答案】将晏子奉为上宾,整日向他请教礼仪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 翻译。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根据句 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11.景公“欲得天下勇士,与之图国”,晏子却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 ;从“景公曰: ‘善。’乃饰射”可见景公 的品质。(2 分) 【答案】修礼 善于纳谏(或“接受正确意见”)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重要信息。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晏子认为“有勇力的人多了,会杀害他们的君长, 破坏(分封制下的)长幼尊卑秩序。但他们不敢这样做,是因为有礼的约束。礼,是用来驾驭百姓的,就 像辔头是用来驾驭马的。没有礼而能够治理好国家的,还没有听说过”,因此他主张修礼,维护现有社会秩 序。齐景公在听了晏子的话之后,充分认识到“礼”的社会和政治功能,改变了对“礼”的看法,表现了 他闻过能改,善于纳谏的品质。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2—13 题。(共 6 分,每小题 3 分) 入 直①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②坐赐茶。 归到玉堂③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注释】①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③ 玉堂:指翰林院。 12.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 ”“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 ”是点睛之笔, 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 的心情。(3 分) 【答案】坐赐茶 清不寐 心绪起伏,难以入眠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要从诗歌中所写的事物、景象或直抒胸臆的慨叹出发,通过分 析事物、景象的特征,或找出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诗中第二、三句“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都是直叙其事,“清不寐”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在受到皇帝召见后心绪起伏,难以入眠的 激动心情。 13.请描述“月钩初上紫薇花”一句展现的画面。(3 分)
【答案】(诗人心潮起伏难以入眠〕透过纱窗,看到弯弯的新月爬上半空,正照在庭院那丛紫薇花上,给 紫薇花披上一层如梦般的轻纱。 【解析】本题考查描述画面。解答本题,应具体描写诗句中所写的事物、景象,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末句写深夜退回玉堂后所见,并暗用紫薇省典故,写得含蓄而有味。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7分,每小题1分)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子罕》) (2)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6)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7)杜甫在《春望》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恨别之情的诗句是 【答案】(1)不舍昼夜(2)干树万树梨花开(3)气蒸云梦泽(4)长烟落日孤城闭(5)黄梅时节家家雨 6)谁言天地宽(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默写。(1)~(6)为直接型默写,要求考生对课内要求背诵的诗文做到句句掌握, 字字掌握;(⑦)为理解型默写,要求考生在背诵默写诗文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其内容的解读和赏析。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共12分) (一)月之精灵—蟾蜍 ①在我国古代,蟾蜍很早就跟月亮联系在一起。汉代的月神画像砖中,通常都趴着一只蟾蜍。就连发 明地动仪的张衡在著述中都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妲娥窃辶以奔月……娀逹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两汉有关月亮的众多图画和文献,也都描述了这一神话,难怪古人把蟾蜍称为“月之精灵” ②不论是神话传说中的蟾蜍,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蜍,都确确实实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③现实生活中的蟾蜍,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又俗称“癞蛤蟆”。 ④蟾蜍虽然容颜丑陋,却是自然界中的生存高手。它常常在早晨、黄昏或暴雨过后,出现在道旁或草 地上。蟾蜍的皮肤柔软、潮湿、黏滑,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而且它的皮肤较厚,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 蒸发和散失的作用,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而不到水里去。每当冬季到来,蟾蜍便潜入烂泥,用发达的后 肢掘土,在洞穴内冬眠。三月初,当北方大地乍暖还寒,温度回升到10℃左右,它便从冬眠中苏酲。蟾蜍 般在清明前后产卵,一只雌蟾每次产卵3000~5000枚。 ⑤蟾蜍行动笨拙蹒跚,不善游泳。由于后肢较短,只能做小距离的、一般不超过20厘米的跳动。如被 人们用脚碰一下,它会立即装死,躺着一动不动。 ⑥蟾蜍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常见的蟾蜍,只不过拳头大小。可是南美热带地区,却生活着世界上最 大的蟾蜍,个体长约25厘米,为蟾中之王,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1/10。 ⑦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泂穴中不 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岀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据科学家们观察硏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蟾蜍 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 ⑧蟾蜍还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动物。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有蟾蜍的性味、归经 和主治等方面内容。蟾蜍全身是宝,蟾酥、干蟾皮、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对 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痈疽等有较好的疗效。 ⑨尽管许多人对螗蜍的外形没啥妤印象,然而」 。蟾蜍挺着大肚子,一次产卵 数千枚,早在石器时代就被视为孕育生命、子孙昌盛的图腾。蟾蜍日伏夜出,与月亮同步出现,而月亮又
【答案】(诗人心潮起伏难以入眠)透过纱窗,看到弯弯的新月爬上半空,正照在庭院那丛紫薇花上,给 紫薇花披上一层如梦般的轻纱。 【解析】本题考查描述画面。解答本题,应具体描写诗句中所写的事物、景象,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末句写深夜退回玉堂后所见,并暗用紫薇省典故,写得含蓄而有味。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 7 分,每小题 1 分)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子罕》) (2)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6)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7)杜甫在《春望》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恨别之情的诗句是 , 。 【答案】(1)不舍昼夜 (2)干树万树梨花开 (3)气蒸云梦泽 (4)长烟落日孤城闭 (5)黄梅时节家家雨 (6)谁言天地宽 (7)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默写。(1)~(6)为直接型默写,要求考生对课内要求背诵的诗文做到句句掌握, 字字掌握;(7)为理解型默写,要求考生在背诵默写诗文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其内容的解读和赏析。 三、(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共 1 2 分) (一)月之精灵——蟾蜍 ①在我国古代,蟾蜍很早就跟月亮联系在一起。汉代的月神画像砖中,通常都趴着一只蟾蜍。就连发 明地动仪的张衡在著述中都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之以奔月……妲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两汉有关月亮的众多图画和文献,也都描述了这一神话,难怪古人把蟾蜍称为“月之精灵”。 ②不论是神话传说中的蟾蜍,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蜍,都确确实实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③现实生活中的蟾蜍,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又俗称“癞蛤蟆”。 ④蟾蜍虽然容颜丑陋,却是自然界中的生存高手。它常常在早晨、黄昏或暴雨过后,出现在道旁或草 地上。蟾蜍的皮肤柔软、潮湿、黏滑,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而且它的皮肤较厚,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 蒸发和散失的作用,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而不到水里去。每当冬季到来,蟾蜍便潜入烂泥,用发达的后 肢掘土,在洞穴内冬眠。三月初,当北方大地乍暖还寒,温度回升到 10℃左右,它便从冬眠中苏醒。蟾蜍 一般在清明前后产卵,一只雌蟾每次产卵 3000~5000 枚。 ⑤蟾蜍行动笨拙蹒跚,不善游泳。由于后肢较短,只能做小距离的、一般不超过 20 厘米的跳动。如被 人们用脚碰一下,它会立即装死,躺着一动不动。 ⑥蟾蜍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常见的蟾蜍,只不过拳头大小。可是南美热带地区,却生活着世界上最 大的蟾蜍,个体长约 2 5 厘米,为蟾中之王,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 1/10。 ⑦蟾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 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据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蟾蜍 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蛙多好几倍。 ⑧蟾蜍还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动物。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有蟾蜍的性味、归经 和主治等方面内容。蟾蜍全身是宝,蟾酥、干蟾皮、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对 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痈疽等有较好的疗效。 ⑨尽管许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 。蟾蜍挺着大肚子,一次产卵 数千枚,早在石器时代就被视为孕育生命、子孙昌盛的图腾。蟾蜍日伏夜出,与月亮同步出现,而月亮又
与女子、婚姻、繁衍密切相关,所以蟾蜍成了月亮的形象大使。历代文人都常用“蟾宫”指代月亮。民间 还用“蟾官折桂”来指代应考得中,甚至有人把砚台雕刻成蟾蜍形象,以求吉利。唐宋之后,月宫里的蟾 蜍逐渐被人冷落,而口吐铜钱的“金蟾”却在民间日渐红火,形成了“家有金蟾,财源绵绵”的说法。民 间画家在年画中也多以“金蟾”为题村,创作了“刘海戏金蟾”等作品,寓意财源广进,大富大贵。 ⑩“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昋。”蟾蜍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散 发着无穷的魅力 15.文章以“月之精灵一一蟾蜍”为题目,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题目点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蟾蜍,同时把“蟾蜍”比作“月之精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作用。通常来讲,文章题目的作用主要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作 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全文 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兴趣。本文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外形、种类、动作、 价值等方面介绍了蟾蜍,二是阐述了蟾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两部分内容都围绕说明主体“蟾蜍”展 开。另外用“月之精灵”来修饰“蟾蜍”,看似很不搭,却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6.阅读全文,在第⑨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概括下文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3分) 尽管许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唅好印象,然而」 【答案】示例:在中国文化中它却有着许多美好的寓意(或“蟾蜍却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补写。第⑨段中“尽管很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是承接 上文的句子,因此横线处应当补写与下文紧密相连的句子。第⑨段主要介绍了蟾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蟾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美好寓意),围绕这个话题补写即可。 17.文章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任选其中一种,简要分析表达作用。(3分) 【答案】示例一:列数字。“个体长约25厘米”使我们对“最大的蟾蜍”有了量化和具体化的认识,使 说明更加直观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二:作比较。“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1/10”是将“小型的非洲蟾蜍”和“最大的蟾蜍”的体 型作比较,从而突出“最大的蟾蜍”的体型之大,使说明更加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作引用、分类别、摹状貌。解答本题,可根据文章中的具体句子分析其运用的说明方法。例如,文中“个 体长约25厘米”是列数字的标志性特征,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很容易了解到“最大的蟾蜍”的体型,使我 们对该种类蟾蜍有了具体而形象的了解 18.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 昆虫、蜗牛等小动物。 【答案】“平时”反映了蟾蜍的生活习性,是一般状况,并不排除其他状况的存在。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主要有:苘洁性、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条理性、逻辑性、趣味性。这些特点往往是通过重点词语、句子来体现的,文章第⑦段介绍了蟾蜍的生活 习性,是一般性的,并不能将所有的状况一一罗列,这里的“平时”一词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 准确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8分) (二)冬箱暖阳 ①上午,我坐在客厅的日影里,剥平包莱,一片一片撕碎,放到洗菜盆里……做这些零碎琐屑的事 屋子都是安宁……因为专心,无杂念,情绪也随之平和。宛如一些美好的时光,因为短暂,让人贪恋。 把平包莱撕完,日影移走——大概因小区前面起了三四十层的高楼,冬天的日光贵重,但凡投罩下来,必 然暖融融的,所以美好
与女子、婚姻、繁衍密切相关,所以蟾蜍成了月亮的形象大使。历代文人都常用“蟾宫”指代月亮。民间 还用“蟾官折桂”来指代应考得中,甚至有人把砚台雕刻成蟾蜍形象,以求吉利。唐宋之后,月宫里的蟾 蜍逐渐被人冷落,而口吐铜钱的“金蟾”却在民间日渐红火,形成了“家有金蟾,财源绵绵”的说法。民 间画家在年画中也多以“金蟾”为题材,创作了“刘海戏金蟾”等作品,寓意财源广进,大富大贵。 ⑩“鲛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蟾蜍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散 发着无穷的魅力。 15.文章以“月之精灵——蟾蜍”为题目,有什么作用?(3 分) 【答案】题目点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蟾蜍,同时把“蟾蜍”比作“月之精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作用。通常来讲,文章题目的作用主要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作 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全文 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兴趣。本文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外形、种类、动作、 价值等方面介绍了蟾蜍,二是阐述了蟾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两部分内容都围绕说明主体“蟾蜍”展 开。另外用“月之精灵”来修饰“蟾蜍”,看似很不搭,却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6.阅读全文,在第⑨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概括下文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3 分) 尽管许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 。 【答案】示例:在中国文化中它却有着许多美好的寓意(或“蟾蜍却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补写。第⑨段中“尽管很多人对蟾蜍的外形没啥好印象”是承接 上文的句子,因此横线处应当补写与下文紧密相连的句子。第⑨段主要介绍了蟾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蟾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美好寓意),围绕这个话题补写即可。 17.文章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任选其中一种 ....,简要分析表达作用。(3 分) 【答案】示例一:列数字。“个体长约 25 厘米”使我们对“最大的蟾蜍”有了量化和具体化的认识,使 说明更加直观生动,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二:作比较。“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 1/10”是将“小型的非洲蟾蜍”和“最大的蟾蜍”的体 型作比较,从而突出“最大的蟾蜍”的体型之大,使说明更加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作引用、分类别、摹状貌。解答本题,可根据文章中的具体句子分析其运用的说明方法。例如,文中“个 体长约 25 厘米”是列数字的标志性特征,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很容易了解到“最大的蟾蜍”的体型,使我 们对该种类蟾蜍有了具体而形象的了解。 18.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 分) 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 昆虫、蜗牛等小动物。 【答案】“平时”反映了蟾蜍的生活习性,是一般状况,并不排除其他状况的存在。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主要有:简洁性、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 条理性、逻辑性、趣味性。这些特点往往是通过重点词语、句子来体现的,文章第⑦段介绍了蟾蜍的生活 习性,是一般性的,并不能将所有的状况一一罗列,这里的“平时”一词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 准确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共 18 分) (二)冬霜暖阳 ①上午,我坐在客厅的日影里,剥平包菜,一片一片撕碎,放到洗菜盆里……做这些零碎琐屑的事, 一屋子都是安宁……因为专心,无杂念,情绪也随之平和。宛如一些美好的时光,因为短暂,让人贪恋。 把平包菜撕完,日影移走——大概因小区前面起了三四十层的高楼,冬天的日光贵重,但凡投罩下来,必 然暖融融的,所以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