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潮阳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 语文试题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 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 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基础(24分)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口囗口囗,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1分) (2)问君何能尔?口囗口口口。(陶潜《饮酒》)(1分) (3)口囗口囗囗囗囗,口□口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分) (4)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会遇到如李白《行路难》中描写 “口囗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一样的艰难险阻,但我们依然要乐 观面对,坚毅前行。(2分) (5)把杜甫的《望岳》默写完整。(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让你瞧瞧我们基督徒的精神,你虽然没有向我开口,我自动 rgo sh()了你的 死罪。 (2)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语文试题第 1 页(共 8 页) 2017年潮阳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 语 文 试 题 说明:1.全卷共 8 页,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 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 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4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 ,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1 分) (2)问君何能尔 ? 。(陶潜《饮酒》)(1 分) (3) , ,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 分) ( 4 ) 人 生 道 路 不 可 能 一 帆 风 顺 , 有 时 会 遇 到 如 李 白 《 行 路 难 》 中 描 写 “ , ”一样的艰难险阻,但我们依然要乐 观面对,坚毅前行。(2 分) (5)把杜甫的《望岳》默写完整。(4 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 ,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让你瞧瞧我们基督徒的精神, 你虽然没有向我开口,我自动 ráo shù( )了你的 死罪。 (2)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
千态万状, wei miao wei xiao( (3)ndo xiu cheng )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 (4)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yun nia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2017年3月23日,世预赛国足1-0战胜韩国,“恐韩症”终于成为历史。令14亿国 人扬眉吐气的是,国足这场球不仅赢了,而且赢的漂亮 B.近期,汕头地区出现了共享单车服务,这为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很多未成年 人骑着共享单车窜来窜去,造成了安全隐患,也令人忧心忡忡。 C.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国人要读经典,从古典诗词和名著中汲取养分,而且要反复阅读, 因为每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问鼎世界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 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4.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信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原有的支付方式。(把“兴起”和“发展”位置互换。) B.为了防止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对学生加强了安全教育。(去掉“不”字) C.他不但是称职的老师,而且是优秀的运动员,深受大家的推崇。(“推崇”改为“喜爱”) D.我们要响应“创文”,把汕头建设成一个美丽文明的城市。(“创文后面补充“的号召”)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4分) 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慢慢品读,对人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等 会有很大的帮助。读范仲淹,我读到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读文天礻 我读到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1 、阅读(4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8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语文试题第 2 页(共 8 页) 千态万状,wéi miào wéi xiào ( )。 (3)nǎo xiū chéng nù( )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 (4)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yùn niànɡ(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2017 年 3 月 23 日,世预赛国足 1-0 战胜韩国,“恐韩症”终于成为历史。令 14 亿国 人扬.眉.吐.气.的是,国足这场球不仅赢了,而且赢的漂亮。 B.近期,汕头地区出现了共享单车服务,这为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很多未成年 人骑着共享单车窜来窜去,造成了安全隐患,也令人忧.心.忡.忡.。 C.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国人要读经典,从古典诗词和名著中汲取养分,而且要反复阅读, 因为每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问鼎世界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 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4.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微信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原有的支付方式。(把“兴起”和“发展”位置互换。) B.为了防止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对学生加强了安全教育。(去掉“不”字) C.他不但是称职的老师,而且是优秀的运动员,深受大家的推崇。(“推崇”改为“喜爱”) D.我们要响应“创文”,把汕头建设成一个美丽文明的城市。(“创文”后面补充“的号召”)。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4 分) 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慢慢品读,对人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等 会有很大的帮助。读范仲淹,我读到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读文天祥, 我读到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1) , ;(2) , 。 二、阅读(46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18 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 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 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 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然而禽乌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山间之四时也()(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写景、抒情高度结合的笔法,抒写了他从醉翁亭饱游归来的愉快心情,从而表 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他的政治理想和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B.作者独到地捕捉了富有早晚特点的典型情景,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 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到,精确熨贴 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语文试题第 3 页(共 8 页)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②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 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 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2)山间之四时.也(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⑵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作者以写景、抒情高度结合的笔法,抒写了他从醉翁亭饱游归来的愉快心情,从而表 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他的政治理想和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B.作者独到地捕捉了富有早晚特点的典型情景,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 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到,精确熨贴
C.文章多次运用对比手法,使散文的意境绘形绘声,山光、水色、人情、醉态并于一画, 各具情致。如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D.本文通过21个“也”收束句尾,又一贯通篇,毫无赘烦之弊,反有灵动之妙,具有 一唱三叹的风韵。 (二)(9分)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 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 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 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 之金也 注释:①苏子:即苏秦。②一仰:都仰仗。一,都,一切。仰,指仰仗、依靠。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君之谋过矣/以其境过清 B.西周君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C.不若一为下水/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遂下水/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3分)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 根据选文,说说苏子游说成功的原因。(3分) (三)(10分) 对手是块磨刀石 田志军 ①刀在磨刀石上来回磨擦发热发烫,磨刀石是刀的对手。但它磨去刀的锈和钝,亮出 好刀必有的锋锐,在阳光或月光的映照下闪烁出独有的光芒。由此看来,磨刀石其实又是 刀的朋友。 ②历史上的康熙大帝在继位执政60周年之际,曾举行“千叟宴”。在宴会上,康熙 敬了三杯酒,笫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笫二杯敬众 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笫 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噶尔丹还有鳌拜。”宴会上众大臣都 目瞪口呆,大臣们知道这些人有想篡政的、有想夺江山的,他们都是康熙的敌人呀。莫名 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语文试题第 4 页(共 8 页) C.文章多次运用对比手法,使散文的意境绘形绘声,山光、水色、人情、醉态并于一画, 各具情致。如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D.本文通过 21 个“也”收束句尾,又一贯通篇,毫无赘烦之弊,反有灵动之妙,具有 一唱三叹的风韵。 (二)(9 分)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①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 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 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 东周之民可令一仰 ②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 之金也。 注释:①苏子:即苏秦。②一仰:都仰仗。一,都,一切。仰,指仰仗、依靠。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君之谋过.矣/以其境过.清 B.西周君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C.不若.一为下水/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遂.下水/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0.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3 分) 东 周 欲 为 稻 西 周 不 下 水 东 周 患 之 苏 子 谓 东 周 君 曰 11.根据选文,说说苏子游说成功的原因。(3 分) (三)(10 分) 对手是块磨刀石 田志军 ①刀在磨刀石上来回磨擦发热发烫,磨刀石是刀的对手。但它磨去刀的锈和钝,亮出 好刀必有的锋锐,在阳光或月光的映照下闪烁出独有的光芒。由此看来,磨刀石其实又是 刀的朋友。 ②历史上的康熙大帝在继位执政 60 周年之际,曾举行“千叟宴”。在宴会上,康熙 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 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 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噶尔丹还有鳌拜。”宴会上众大臣都 目瞪口呆,大臣们知道这些人有想篡政的、有想夺江山的,他们都是康熙的敌人呀。莫名
其妙的大臣们听着康煕接下去说道:“对,他们是朕的敌人,但是他们逼着我建立了丰功 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朕感谢他们。” ③感谢敌人,感谢对手,是真正能成为大家,成为英雄,成为一代伟人才具有的博大 胸怀。如果没有吴三桂这些敌人,康煕会有一番丰功伟绩吗?历史不能假设,但有一句话 说得好,“一个人的身价高低,就看他的对手。”没有强有力的对手,就看不出自己的价 值,显示不出你的能力。刘邦因项羽而显出更高一筹的才智;诸葛孔明因司马懿的心机, 而显岀自己行军布阵的谋略;毛泽东主席写下的《论持久战》,被对手所称道,蒋介石看 白崇禧看,他们都为毛泽东的论证观点所折服。而毛泽东却说写《论持久战》要感谢王明 王明是从苏联回来的“软差大臣”,自称是革命的理论家,下车就咦哇连篇,宣传对日战 争要速胜。深知中国情况的毛泽东不以为然,为了反驳“速胜论”着手写下了《论持久战》 为了写妤书中的论据观点,毛泽东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使枣园的灯光彻夜明,终于写 成具有指导中国抗战的光辉名著《论持久战》。 ④对手总会给你带来压力,逼迫你去努力地投入到“斗争”中去,并想办法成为胜利 者。在同对手的对抗中,你才能真正磨炼自己。从这一层意义而言,你的对手是你前进的 推动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剂。工作中难免也有对手,相处何必论一时短长。看他人的长处, 找自己的不足,潜心学习,努力进取,全当对手是一块磨刀石,磨掉自己的锈和钝。 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你不想一生平庸,就微笑迎接一切挑战吧。向你的对手 敬杯酒,感谢他们给了你磨炼自己的机会 12.下列对本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说理精辟的议论文,标题不仅表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而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对 手对于一个人成长磨炼的重要性,表达了要正确看待对手的积极意义 B.正文着重阐述对手的作用,四个论据详略得当,强有力地支持了作者的观点 C.作者在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基础上,在文章最后一段进一步表达了做人 要有忧患意识,努力迎接一切挑战的观点,升华了文章主题。 D.作者在文中所举的四个例子,是通过由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来展开论述的,详写康熙的 事例,是因为此例可以引出作者的观点,感谢对手,对手是你成长的促进者 13.下面不能证明本文观点的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海尔公司曾经只是在中国略有名气,当它进军世界后,面对松下公司,它明白了自己 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语文试题第 5 页(共 8 页) 其妙的大臣们听着康熙接下去说道:“对,他们是朕的敌人,但是他们逼着我建立了丰功 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朕感谢他们。” ③感谢敌人,感谢对手,是真正能成为大家,成为英雄,成为一代伟人才具有的博大 胸怀。如果没有吴三桂这些敌人,康熙会有一番丰功伟绩吗?历史不能假设,但有一句话 说得好,“一个人的身价高低,就看他的对手。”没有强有力的对手,就看不出自己的价 值,显示不出你的能力。刘邦因项羽而显出更高一筹的才智;诸葛孔明因司马懿的心机, 而显出自己行军布阵的谋略;毛泽东主席写下的《论持久战》,被对手所称道,蒋介石看, 白崇禧看,他们都为毛泽东的论证观点所折服。而毛泽东却说写《论持久战》要感谢王明。 王明是从苏联回来的“软差大臣”,自称是革命的理论家,下车就咦哇连篇,宣传对日战 争要速胜。深知中国情况的毛泽东不以为然,为了反驳“速胜论”着手写下了《论持久战》, 为了写好书中的论据观点,毛泽东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使枣园的灯光彻夜明,终于写 成具有指导中国抗战的光辉名著《论持久战》。 ④对手总会给你带来压力,逼迫你去努力地投入到“斗争”中去,并想办法成为胜利 者。在同对手的对抗中,你才能真正磨炼自己。从这一层意义而言,你的对手是你前进的 推动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剂。工作中难免也有对手,相处何必论一时短长。看他人的长处, 找自己的不足,潜心学习,努力进取,全当对手是一块磨刀石,磨掉自己的锈和钝。 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你不想一生平庸,就微笑迎接一切挑战吧。向你的对手 敬杯酒,感谢他们给了你磨炼自己的机会。 12.下列对本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篇说理精辟的议论文,标题不仅表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而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对 手对于一个人成长磨炼的重要性,表达了要正确看待对手的积极意义。 B.正文着重阐述对手的作用,四个论据详略得当,强有力地支持了作者的观点。 C.作者在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基础上,在文章最后一段进一步表达了做人 要有忧患意识,努力迎接一切挑战的观点,升华了文章主题。 D.作者在文中所举的四个例子,是通过由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来展开论述的,详写康熙的 事例,是因为此例可以引出作者的观点,感谢对手,对手是你成长的促进者。 13.下面不.能.证明本文观点的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3 分) A.海尔公司曾经只是在中国略有名气,当它进军世界后,面对松下公司,它明白了自己